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家非遗《竹根雕》介绍赏析

竹根雕是以竹根为材料雕刻而成的汉族传统工艺品,主要产地是江苏南京以及上海嘉定,曾有“嘉定派”与“金陵派”之分;现在浙江东阳根雕也渐渐繁盛。

中国用竹子做的艺术品有竹刻、竹根雕、竹子盆景、竹臂搁等(可以看我之前发表过的文章)。在南方地区,生长着茂密的竹林。竹子作为一种植物,对于古代文人来说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这句话虽是宋代文豪苏东坡用来表达自我的精神世界,但同时也映衬出这位大诗人对竹的喜爱。

清 竹雕刘海戏金蟾摆件

历代喜爱竹的文人墨客并非只有苏东坡一位,魏晋时期的嵇康、阮籍、山涛等七人“相与友善,游于竹林、号为七贤”七人共以竹自喻,世称“竹林七贤”。元代诗人杨载一首《题墨竹》更是以一种移情寄物的方式赞赏了竹“风味既淡泊,颜色不为媚,孤生崖谷间,有此凌云气”。至于清代大画家郑板桥,更是将人与竹,竹与画融于一境。竹的阴阳变化和虚实明暗间透露的正气跃然于笔墨之间。

.

清 竹雕竹林七贤图笔筒

竹文化源远流长、博大浩瀚。据考古学发现和古文献记载,远在甲骨文之前,聪明的南方先民已在竹片上刻纹记事。不过,至今所记载的文献或者尚存的遗物,几乎都是用竹身制作加工而成,泛称竹雕或竹刻。

竹之特点:

竹之所以为中国文人青睐,与外表的自然特征息息相关。竹子虚中洁外,生而有节,秀逸而富有神韵。这些自然特征恰恰与文人们所追求的高尚脱俗、虚心自持、淡泊名利和富有气节的精神气质相吻合。古代文人在咏竹、画竹的同时,也开始赏玩另一种与竹有关的物品——竹雕。

早在明清时期,就有个别民间艺人开始对竹根进行雕刻,但是雕刻表现手法与现今的竹根雕早已大相径庭了。


材料的选择:

对于任何雕塑形式,艺术家永远摆脱不了对于材料的选择,竹根雕也是如此。秋冬之季,当山民们砍掉一批竹子后,根雕艺人就会钻进竹林,寻找能给予他们灵感的竹根材料。竹根的选择也颇为讲究。竹龄较大的根质地比较坚实,色泽更加深沉,然而竹根可塑性的强弱只有等到将竹根挖出来后才能见分晓。并非所有的竹根都能成为好的材料,中规中距的竹根束缚艺术家们想象的翅膀,反而是那些奇形怪状、扭曲变形的竹根受到他们的偏爱。夸张的形态往往展现出人物神情,契合着神形兼备的中国传统审美原则。天趣和人意的巧妙结合是竹根雕作者的创作理念,怀着这种理念,雕刻艺人在完成对竹根的选择后,就开始进入制作阶段。

制作一个好的竹根雕作品,艺人们除了对刀具有娴熟的掌握外,更注重的是对材料的深入挖掘和构思。一旦构思成熟,就开始了制作竹根雕的第一步,就是“打坯”。在打坯前要对根进行必要的剪裁,用锯子锯出所需的长度,然后根据人物的形象对根须做必要的修剪,留出该留的根须打坯是用凿子凿出面部轮廓的过程。只要刻画出人物面部大体的轮廓就可以了。在打坯完成后,接下来将是对面部轮廓的细致雕刻,胸有成竹的雕刻家雕凿时看似随心所欲,信手拈来的手法却是几十年功夫的积累。在已经成型的人物脸部进行细致雕刻,是竹根雕最为关键的步骤。锋利的刻刀随时有可能留下功亏一篑的痕迹。人物面部和眼神的塑造是具挑战性的时刻,成败也在此一举。竹根雕人物神情的传递全靠面部和眼睛。雕刻完毕后,粗糙的竹根将被抛光、打磨。

竹根雕不仅仅作为一种艺术品存在于中国汉族民间,可能更为重要的是体现着普通民间艺人寻找根一样的精神家园的期望吧!

最后一起欣赏下现代雕刻家的一些作品吧

刘海戏蟾

花生也雕刻的如此逼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竹根雕,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艺术
【竹雕】精雕细刻的用料考究
“逆天”竹根雕,变废为宝
怎么样选择竹根雕材料
竹人雕竹 · 俞田
“破坏大法”创新竹根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