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价值连城的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中国美术史上的丰碑巨制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皆为历代至宝,煌煌巨制,历经磨难流传有序。至清乾嘉时期被陆续收入内府,遂与世隔绝。随后历经战火纷繁,流散四海,如今皆为各大博物馆镇馆之宝。它们都具有引首、题跋、历代名家题记、收藏玺印等浓厚的文化痕迹,向世人展示着中国艺术瑰宝的真正魅力。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是中国美术史的丰碑,也是流动的历史、无声的乐章,承载着古老东方民族独特的艺术气质,用色彩记录了中华大地绵延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纵横万里的锦绣河山。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分别是:
一、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
二、唐韩滉《五牛图》
三、唐阎立本《步辇图》
四、唐张萱/周昉《唐宫仕女图》
五、五代顾闳中《韩载熙夜宴图》
六、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七、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八、元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九、明仇英《汉宫春晓图》
十、清郎世宁《百骏图》


一、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

【类别】:人物画

【文物现状】:现有四个摹本,分别藏于辽宁省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美国弗利尔艺术博物馆等处,以辽宁省博物馆藏本最佳。

【画作鉴赏】

此摹本纵27.1厘米,横572.8厘米,应是南宋高宗时期临摹,大约1162年之前所做的摹本,采“图文融和法”,将赋文分为长短不一的段落,并和相关图像形成不同组合,使图画与文字在画面上产上一种动态的互动效果与整体的韵律感。有了赋文引导,使人能了解整则图像相互之间的故事情节和关系,是六朝时期创行的图文配置法,显示这些赋文在六朝构图中就已存在,并不是南朝临摹时才加上的。根据卷中所钤的八十方历代藏印看,此卷流传的时间顺序清晰。宋时藏于内府,明嘉靖为叶钶所有,明末被袁枢收藏,乾隆时入藏清内府,乾隆、嘉庆、宣统等都十分喜爱。清末代皇帝溥仪逊位将其携出清宫,经天津运往长春伪皇宫。抗战胜利后被东北抗日联军收缴,后入藏东北博物馆(现在的辽宁省博物馆)。此摹本忠实保留了六朝时期原本的构图、图像与图本部列的图貌,是唯一画卷中书写有《洛神赋》赋文的一本,其书法风格与辽博收藏的传世最早的楷书既东晋楷书《曹娥诔辞》多有共通之处,被誉为最接近原作的珍品,流传有序,是现存宋摹本中最完整、最古朴的一件。

【作者介绍】

顾恺之(348409年),字长康,小字虎头,东晋画家,江苏无锡人。顾恺之多才,工诗赋,善书法,被时人称为“才绝、画绝、痴绝”,画风格独特,被称为“顾家样”,人物清瘦俊秀,谓之“春蚕吐丝”,与师承他的南朝宋陆探微、梁张僧繇,并称“六朝三杰”,又与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顾恺之作画意在传神,其“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论点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唐阎立本《步辇图》

【类别】人物画

【文物现状】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画作鉴赏】

此图纵38.5厘米,横129厘米,绢本设色,反映唐代初年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是以贞观十五年(641年)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历史事件为题材,描绘唐太宗接见来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图卷右半是在宫女簇拥下坐在步辇中的唐太宗,左侧三人前为典礼官,中为禄东赞,后为通译者,唐太宗的形象是全图焦点。此图虽为宋代模本,但极大程度保留了原作面貌,设色浓重淳净,大面积红绿色块交错安排,富于韵律感和鲜明的视觉效果,线条流利纯熟,富有表现力,为唐代绘画的代表性作品,是一件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作品。

【作者简介】

阎立本(601673年),唐代雍州万年人,隋代画家阎毗之子,阎立德之弟。唐太宗时任刑部侍郎,显庆初年,代兄做工部尚书,总章元年为右丞相。擅长书画,最精形似,作画所取题材相当广泛,如宗教人物、车马、山水,尤其善画人物肖像。《步辇图》是以贞观十五年(641 年)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历史事件为题材,描绘唐太宗接见来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

三、唐韩滉《五牛图》

【类别】动物画

【文物现状】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画作鉴赏】

此图纵20.8厘米,横139.8厘米,纸本设色,画中的五头牛从左至右一字排开,各具状貌,姿态互异。一俯首吃草,一翘首前仰,一回首舐舌,一缓步前行,一在荆棵蹭痒。整幅画面除最后右侧有一小树除外,别无其它衬景,因此每头牛可独立成章。中间一牛完全画成表现难度极大的正面,视角独特,显示出画者高超的造型能力和深厚的美术素养。 在技巧语汇表现上,作者更是独具匠心,作者选择了粗壮有力,具有块面感的线条去表现牛的强健、有力、沉稳而行动迟缓,其线条排比装饰却又不落俗套,而是笔力千钧。此图曾流入南宋内府,元代时经赵伯昂、赵孟頫、元太子等人之手,明代项元汁等收藏过,清乾隆时流入清宫。1900年八国联军洗劫紫禁城时被劫出国外,后被香港企业家吴蘅孙买下,20世纪50年代初,在周恩来总理亲自关心下以6万港元成交回归祖国。此图以简洁的线条勾勒出牛的骨骼转折,筋肉缠裹,浑然天成;笔法练达流畅,线条富有弹性,力透纸背;刻画精准且不失强烈的艺术表现力,是韩滉传世孤本,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和历史价值,也是少数几件唐代传世纸绢画作品真迹之一,为我国现存的最早用纸作画的作品。

【作者简介】

韩滉(723787年),字太冲,长安(陕西西安)人,经历玄宗至德宗四代,在唐德宗时期历任宰相、两浙节度使等职,封晋国公,是一位拥护统一、反对分裂割据的地主阶级政治家。能书善画,长于隶书;章草学梁侍中,草书得张旭笔法,亦工篆草。擅画人物和畜兽,写牛、羊、驴等走兽神态生动,尤以画牛曲尽其妙

四、唐张萱/周昉《唐宫仕女图》

【类别】人物画

【文物现状】

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张萱《捣练图》现藏于美国波士顿美术馆

周昉《簪花仕女图》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周昉《挥扇仕女图》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佚名《唐人宫乐图》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画作鉴赏】

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纵51.8厘米,横148厘米,绢本设色,为宋代摹本,描绘的是公元752年(天宝十一年),唐玄宗的宠妃杨玉环的三姊虢国夫人及其眷从盛装出游,“道路为(之)耻骇”的典型环境。全画共九人骑马,前三骑与后三骑是侍从、侍女和保姆,中间并行二骑为秦国夫人与虢国夫人。其中四人(包括女孩)穿襦裙、披帛,另外五人都穿男式圆领袍衫。虢国夫人在画面中部的左侧,她身穿淡青色窄袖上襦,肩搭白色披帛,下着描有金花的红裙,裙下露出绣鞋上面的红色绚履。作品重人物内心刻划,通过劲细的线描和色调的敷设,浓艳而不失其秀雅,精工而不板滞。全画构图疏密有致,错落自然,人与马的动势舒缓从容,正应游春主题。清宫旧藏,后被溥仪带出北京故宫,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此图用线纤细,圆润秀劲,在劲力中透着妩媚,设色典雅富丽,具装饰意味,格调活泼明快,画面上洋溢着雍容、自信、乐观的盛唐风貌,为流传有绪的唐宋名迹中稀有瑰宝之一,也是工笔人物画样式的确立者张萱的代表作品之一。

张萱《捣练图》纵37cm,横147cm,绢本设色,描绘了唐代城市妇女在捣练、络线、熨平、缝制劳动操作时的情景,在长卷式的画画上共刻画了十二个人物形象,按劳动工序分成捣练、织线、熨烫三组场面。画中人物动作凝神自然、细节刻画生动,使人看出扯绢时用力的微微后退后仰,表现出作者的观察入微。画作原属圆明园收藏。1860年“火烧圆明园”后被掠夺并流失海外,现藏美国波士顿美术馆。此图线条工细遒劲,设色富丽,其"丰肥体"的人物造型,表现出唐代仕女画的典型风格,表现贵族妇女捣练缝衣的工作场面,系盛唐时的一幅重要的风俗画,对后世绘画风格有重大影响,是唐代仕女画中取材较为别致的作品,是人们了解和研究张萱仕女画及唐代仕女画成就的重要参考资料。

周昉《簪花仕女图》纵46厘米,横180厘米,绢本设色,描写贵族妇女春夏之交赏花游园的情景。全图分为四段,分别描写妇女们采花、看花、漫步和戏犬的情形。人物线条简劲圆浑而有力,设色浓艳富贵而不俗。全图的构图采取平铺列绘的方式,卷首与卷尾中的宫女均作回首顾盼宠物的姿态,将通卷的人物活动收拢归一。宫女们的纱衣长裙和花髻是当时的盛装,高髻时兴上簪大牡丹,下插茉莉花,在黑发的衬托下,显得雅洁、明丽。图中人物的描法以游丝描为主,行笔轻细柔媚,匀力平和,特别是在色彩的辅佐下成功地展示出纱罗和肌肤的质感。清宫旧藏,后被溥仪带出北京故宫,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此图是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唯一认定的唐代仕女画传世孤本,其作品的艺术价值也很高,是典型的唐代仕女画标本型作品,能代表唐代现实主义风格的绘画作品,展现了极为浓郁的时代特色和民族气息,是中国传统绘画史上非常重要的一部作品。

周昉《挥扇仕女图》纵33.7厘米,横204.8厘米,绢本设色,描绘了13位头挽高髻、细目圆面、长裙曳地的妃嫔和宫女形象。全幅以横向排列的形式展示了人物的各种活动:执扇慵坐、解囊抽琴、对镜理妆、绣案做工、挥扇闲憩等。画面横向疏密、松紧的韵律变化,纵向高低错落的层次变化,从而使得画面结构井然有序,并避免了构图上的单调呆板。此图中嫔妃们体貌丰腴,衣饰华丽,但她们面含幽怨,举止慵倦,毫无生气。衣纹线条近铁线描,圆润秀劲,富有力度和柔韧性,较准确地勾画出了人物的种种体态。图中色彩丰富,以红色为主,兼有青、灰、紫、绿等各色。冷暖色调相互映衬,显现出人物肌肤的细嫩和衣料的华贵。明张丑《清河书画舫》,清内府《石渠宝笈续编》,清阮元《石渠随笔》著录。清宫旧藏,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此图整体画面结构井然,线条秀劲细丽,赋色柔丽多姿,艳而不俗,是一幅流传有绪、描写唐代宫廷妇女生活的佳作,代表了唐代宫苑仕女画在形神兼备方面所取得的杰出成就。

《唐人宫乐图》纵48.7厘米、横69.5厘米,绢本墨笔,描绘了唐代宫廷仕女宴乐生活的一个场面。画面桌子的周围,坐着仕女九人,左方立着侍奉的女孩两人,桌上陈列着蔬果、酒具,有的饮酒,有的作乐,女孩立在后面打拍板,有的弹琵琶,有的鼓瑟,有的吹笙,有的吹管子。从人的表情上看,该画作仿佛表现了一只曲子演奏得正浓的一刹那。《宫乐图》流传至今已有千余载,故其作品绢底出现了多处破损,但是画面的色泽却依旧十分亮丽,甚至连衣裳上花纹的细腻变化清晰可辨,充分印证了唐代工笔重彩一格的高度成就。清宫旧藏,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此图有动有静,亦庄亦谐,反映出唐人的审美情趣,在仕女图当中颇有影响力,是唐代仕女画杰出代表作品,反映了唐人的审美情趣,是仕女画中不可多得的真迹。

【作者简介】

张萱(生卒年不详),京兆(陕西西安)人,唐开元天宝间的杰出画家。工画人物,擅绘贵族妇女、婴儿、鞍马,名冠当时,与周昉不相上下。他画仕女尤喜以朱色晕染耳根,画婴儿既得童稚之形貌,又有活泼之神采。画贵族游乐生活场景,不仅以人物生动和富有韵律的组合见长,还能为花蹊竹榭,点缀皆极妍巧,注意环境和色彩对画面气氛的烘托和渲染。其妇女形象代表着唐代仕女画的典型风貌,是周昉仕女画的先导,并直接影响晚唐五代的画风。

周昉(生卒年不详),字景玄,又字仲朗,京兆(今陕西省西安市)人,是继张萱之后以表现贵族妇女著称的画家,有“画仕女,为古今冠绝”的美誉。他的仕女画具有用笔秀润匀细,衣裳劲简,色彩柔丽,人物体态以丰厚为体的特点。在佛像画方面别树一帜,首创美丽端庄的“水月观音”,把观音菩萨画于清幽澄净之境以示圣洁,成为历代画家沿用的形式,有“周家样”之誉。

五、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

【类别】人物画

【文物现状】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画作鉴赏】

此图纵28.7厘米,横335.5厘米,绢本设色,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韩熙载为避免南唐后主李煜的猜疑,以声色为韬晦之略,每每夜宴宏开,与宾客纵情嬉游。图分五段:一、宴饮宾客,弹奏琵琶;二、舞蹈,韩熙载亲为击鼓;三、宾客散去,熙载与诸女伎休憩;四、熙载更衣裳后听女伎奏管乐;五、与宾客女伎调笑。这幅长卷线条准确流畅,工细灵动,充满表现力。全图男女造型,细致生动,各段之间,或用屏风隔开,或自成段落。这幅画卷不仅仅是一幅描写私人生活的图画,更重要的是它反映出那个特定时代的风情。清宫旧藏,后由张大千转让给国家,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此图构图严谨,人物造型秀逸生动,线条遒劲流畅,色彩明丽典雅,在技巧和风格上比较完整地体现了五代人物画的风貌,堪称流传有绪的古代绘画珍品,是顾闳中唯一的传世作品,在我国古代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作者简介】

顾闳中(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10世纪),北海(山东潍坊)人,南唐元宗、后主时任画院待诏,南唐著名人物肖像画家,曾画过后主李煜的肖像。工画人物,用笔圆劲,间以方笔转折,设色浓丽,擅描摹人物神情意态,与周文矩齐名,唯一传世作品为《韩熙载夜宴图》。

六、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类别】山水画

【文物现状】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画作简介】

此图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画面千山万壑争雄竞秀,江河交错,烟波浩淼,气势十分雄伟壮丽。山间巉岩飞泉,瓦房茅舍,苍松修竹,绿柳红花点缀其间。山与溪水、江湖之间,渔村野渡、水榭长桥,应有尽有,令人目不暇接。在运笔上,作者继承了传统青绿山水画法,更趋细腻严谨,点画晕染均能一丝不苟,人物虽小如豆,却形象动态鲜明逼真。万顷碧波,皆一笔一笔画出。渔舟游船,荡漾其间,使画面平添动感。在用色上,作者于单纯的青绿色中求变化,有的浑厚,有的轻盈,间以赭色为衬托,使画面层次分明,鲜艳如宝石之光,灿烂夺目。布局交替采用深远、高远、平远的构图法则,撷取不同视角以展现千里江山之胜。清宫旧藏,后被溥仪带出北京故宫,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此图以咫尺有千里之趣的表现手法和精密的笔法描绘了祖国的锦绣河山,是青绿山水画中的一幅巨制杰作,是王希孟唯一传世的作品,也是宋代青绿山水画中具有突出艺术成就的代表作。

【作者介绍】

王希孟(1096—?),北宋宫廷画家,北宋政和年间(公元11111117年)为画院学生,后召入禁中文书库,初未甚工。宋徽宗赵佶当时是图画院的老师,其慧眼独具:“孺子可教”,于是亲授其法。经赵佶亲授指点笔墨技法后,艺精进。徽宗政和三年(1113年)四月,王希孟用了半年时间,绘成《千里江山图》卷,时年18岁,不久英年早逝,可以称得上中国绘画引史上仅有的以一张画而名垂千古的天才少年。

七、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类别】风俗画

【文物现状】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画作鉴赏】

此图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以精致的工笔记录了北宋末期徽宗时代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郊区和城内汴河两岸的建筑和民生。全图规模宏大,结构严谨,大致分为三个段落:第一段是汴京郊外春光;第二段是汴河场景;第三段是城内街市。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图画中。图中所绘城廓市桥屋庐之远近高下,草树马牛驴驼之大小出没,以及居者行者,舟车之往还先后,皆曲尽其仪态而莫可数记,全副场面浩大,内容极为丰富,整幅画作气势宏大、构图严谨、笔法细致,充分表现了画家对社会生活的深刻洞察力和高超的艺术表现能力。据统计,《清明上河图》上共有各色人物1659人,动物209头(只),比《三国演义》(1195人)、《红楼梦》(975人)、《水浒传》(785人)中任何一部描绘的人物都要多。清宫旧藏,后被溥仪带出北京故宫,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此图技法娴熟,用笔细致,线条遒劲,凝重老练,不仅是一件伟大的现实主义绘画艺术珍品,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北宋都市的商业、手工业、民俗、建筑、交通工具等详实形象的第一手资料,是北宋时期都城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具有重要艺术价值和历史文献价值,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被奉为经典之作,和唐人韩滉创作的《五牛图》一样,被称为画苑“国宝”,被誉为“中华第一神品”

【作者介绍】

张择端(生卒年不详),字正道,琅邪东武(山东诸城)人。他自幼好学,早年游学汴京(今河南开封),后习绘画。宋徽宗时供职翰林图画院,专工界画宫室,尤擅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后以失位家居,卖画为生,他是北宋末年杰出的现实画家,存世《清明上河图》、《金明池争标图》等。

八、元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类别】山水画

【文物现状】此图曾遭火焚,断为两段,前半卷定名为《剩山图》,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后半卷为《无用师图》卷,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画作简介】

此图是黄公望为师弟郑樗(无用师)所绘,于清代顺治年间曾遭火焚,断为两段,前半卷被另行装裱,重新定名为《剩山图》,后半卷为《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这幅《剩山图》纵31.8厘米,横51.4厘米,为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卷烬余本之前段,左上角有“吴之矩”骑缝白文半印,右下方有“其贞”朱文小印。此图虽为烬余本,火痕宛然可辨,然结构完整,山川浑厚,草木华滋,俨然富春在望。山势圆浑,树木葱郁,山头多矾石,山体以长短披麻皴画成,山脚、树根多以浓墨点苔,构成葱翠郁勃之态。随着江天逐渐开阔,山势也渐趋平缓,林间村舍旗亭掩隐,隔岸峰峦若隐若现,充分反映出大痴平淡天真,优美洗练的独特风格。1956年征集,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此图以水墨描写富春江两岸初秋景色,在笔法上取法董源、巨然,但又更简约利落,自出新意,是黄公望水墨山水之巨作,堪称中国文人山水画的典范。

此图是黄公望为师弟郑樗(无用师)所绘,于清代顺治年间曾遭火焚,断为两段,前半卷被另行装裱,重新定名为《剩山图》,后半卷为《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无用师图》纵33厘米,横639.9厘米,纸本水墨,以长卷的形式描绘了富春江两岸初秋的秀丽景色,峰峦叠翠,松石挺秀,云山烟树,沙汀村舍,布局疏密有致,变幻无穷,以清润的笔墨、简远的意境,把浩渺连绵的江南山水表现得淋漓尽致,达到了“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的境界。两岸峰峦坡石,似秋初景色,树木苍苍,疏密有致地生于山间江畔,村落、平坡、亭台、渔舟、小桥等散落其间。清宫旧藏,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此图画面简洁明快,虚实相生,具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之妙,集中显示出黄公望的艺术特色和心灵境界,被后世誉为“画中之兰亭”,是黄公望晚年的杰作,也是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巅峰。

【作者介绍】

黄公望(12691354年),字子久,号一峰道人,又号大痴道人,平江常熟人。本姓陆,名坚,幼年父母双亡,族人将其过继给永嘉(今浙江温州)黄氏为养子,因改姓名,叫黄公望,元代著名全真派道士、画家。其山水画宗法董源、巨然,由此生发,自创一格;创浅绛山水,画风雄秀、简逸、明快,对明清山水画影响甚大,为“元四家”之首,后人把他与吴镇、王蒙、倪瓒合称“元四家”。

九、明仇英《汉宫春晓图》

【类别】人物画

【文物现状】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画作简介】

此图纵30.6厘米,横574.1厘米,绢本重彩,用手卷的形式描述初春时节宫闱之中的日常琐事:妆扮、浇灌、折枝、插花、饲养、歌舞、弹唱、围炉、下棋、读书、斗草、对镜、观画、图像、戏婴、送食、挥扇,画后妃、宫娥、皇子、太监、画师凡一百一十五人,个个衣着鲜丽,姿态各异,既无所事事又忙忙碌碌,显示了画家过人的观察能力与精湛的写实功力。人物皆唐以来衣饰,取名汉宫,是当时对宫室的泛指。本幅以春日晨曦中的汉代宫廷为题,描绘後宫佳丽百态;其中,并包含有画师毛延寿为王昭君写像的著名故实。清宫旧藏,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此图构景繁复,用笔清劲而赋色妍雅,林木、奇石与华丽的宫阙穿插掩映,铺陈出宛如仙境般的瑰丽景象。除却美女群像之外,复融入琴棋书画、鉴古、莳花等文人式的休闲活动,是明代工笔人物画的典范,诚为仇英历史故事画中的精彩之作,亦被誉为中国“重彩仕女第一长卷”。

【作者介绍】

仇英(14821559),字实父,号十洲,汉族,江苏太仓人。初为漆工,后改学绘画。移居苏州后得识文徵明,并拜周臣为师,主宗南宋“院体”,形成以严谨劲利为主调的艺术风格。中年时画名渐起,经常接受富商和收藏家邀请,至其家中作画。擅画人物,尤长仕女,体态俊美,既工设色又善水墨、白描,能运用多种笔法表现不同对象,或圆转流美,或劲丽艳爽,有“仇派”仕女之称。偶作花鸟,亦明丽有致,与沈周、文征明、唐寅并称为“明四家”。

十、清郎世宁《百骏图》

【类别】动物画

【文物现状】稿本现藏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定本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画作简介】

此图纵94.5厘米,横776.2厘米,绢本设色,描绘了姿态各异的骏马百匹放牧游息的场面,画面的首尾各有牧者数人,控制着整个马群,体现了一种人与自然界其他生物间的和谐关系。郎氏擅以中国传统绘画技法加入西洋光影透视法及西画颜料,以显示中西趣味兼容并蓄的画面。如画中马匹、人物、树木、土坡皆应用了光的原理,使物象极富立体感;而如松针、树皮、草叶等的墨线勾勒,石块土坡的皴擦等仍含有中国传统手法,即使是马匹及树干上的阴影表现,亦是以中国传统的渲染方法来完成。清宫旧藏,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此图色彩浓丽,构图繁复,形象逼肖,构图复杂,将中国画法巧妙地与西法相融合,风格独特,极具意趣,别具一格,充分显示了其“虚实相间”的构图功力,是郎世宁平生百余幅马作品中的杰作,堪称郎氏早期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作者介绍】

郎世宁(16881766年),意大利米兰人,青年时期受到系统的绘画训练,后来加入了欧洲基督教下属的宗教组织耶稣会,并于1714年(康熙五十三年)以传教士的身份离开欧洲来到东方,于康熙末期进入宫廷供职,开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在中国从事绘画50多年,并参加了圆明园西洋楼的设计工作,为清代宫廷十大画家之一。郎世宁擅绘骏马、人物肖像、花卉走兽,风格上强调将西方绘画手法与传统中国笔墨相融合,受到皇帝的喜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每一幅都价值连城!
中国史上最有名十幅山水画(中国史上最有名十幅山水画作品)_紫金论谈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10P)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附高清大图及专家解读)
中国十大名画之外,还有一副传世佳作,比《千里江山图》更加广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