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古代教育发展历程简介

摘要:中国古代的教育是以培养封建官吏, 适应封建统治需要为目的的, 官办教 育体系经历了建立、 完善、 衰败的发展过程, 民间教育也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之 中。

关键词:古代 教育 发展

夏、 商和西周都是推行领主贵族政治, 并垄断文化教育, 教育对象是贵族子 弟,礼、乐、射、御、书、数的 “ 六艺 ” 教学内容,也都是统治阶级成员应该掌握 的知识技能。 此时教育的阶级性、等级性是鲜明的。

春秋战国时期学术逐渐扩散到民间, 学校教育从官府移向民间, 形成了一个 掌握文化知识和技能的特殊群体 —— 士阶层。孔子是创办私学最为杰出的代表, 他实行有教无类, 创立了儒家学说, 奠定了教育理论体系, 对中国古代教育具有 决定性的影响。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儒、墨、道、法等诸子百家站在不同的阶级 或阶层的立场上,各抒己见,相互辩驳,相互争鸣, 而又相互吸收、补充,促 进了教育思想的发展和教育经验的丰富, 使得这一时期的教育思想呈现出前所未 有的广度和深度。 构成了中国教育思想史上最为丰富多彩的一页。 教育价值呈现 多维度发展 , 奠定了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基础。

两汉时期, 汉武帝以疏导、 劝诱为主, 一方面积极地进行儒家思想的教育和 教化;另一方面,将 “ 学而优则仕 ” 制度化,为通过各种途径学有所成的士人提供 作官的机会,用官禄引诱读书人潜心研习儒家经典。 “ 独尊儒术 ” 文教政策的确 立, 不仅促进了汉代教育的大发展; 对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的教育更是产生了重大 而深远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 我国历史上正处于分裂和长期战乱之中。 由于社会动荡等 原因,官学时兴时废,教育总的来说是不景气的。 “ 九品中正 ” 选士制度在这一背 景下产生。 “ 九品中正 ” 选士制度,简而言之,是一种由 “ 中正 ” 官评定士人品级, 朝廷按品授官的选士制度。 但是自魏末晋初, 演变成以家世为品评士人惟一标准 的贵族化制度, 这样就堵塞了寒门士子的仕进之路, 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了严 重的挫伤, 而那些门阀世族子弟也不屑学习。 这就严重地影响了当时的学校教育。 到了南北朝时期, 九品中正制受到猛烈抨击, 察举制度又受到人们的关注, 特别 是其考试选士的方法日益受到士人的欢迎。 统治者为了控制选士的权, 科举制度 开始萌芽。

隋朝统一中国以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在政治、经济、文化等 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而首先着手的就是官制和与官制密切相关的选士制度 的改革。于是隋文帝正式废除 “ 九品中正制 ” ,依察举之制选拔人才。至公元 606年隋炀帝始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创立。唐承隋制,以分科考试选拔人才, 逐渐成为定制,宋、元、明、清,历代相袭,在中国历史上推行 1300年之久, 对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宋代的书院教育在中国教育历史中影响历久 , 其鼎力者是大思想家朱熹,

朱熹在限大程度上恢复了孔子的教育思想, 再次强调了人格教育, 培养出一大批 文人政客。北宋末年,从地方教育中选择优秀者保送到 “ 中央大学 ” 进一步深造, 把地方书院纳入国家教育体系中来, 这是对中国教育健康发展所起的一个正面效 应。 这时 学校制度更为完备, 在中央有太学、 国子学等, 宋代私人讲学的书院兴 起。 书院注重依照封建伦理观念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行, 在学习方法上也鼓励讨论、 辩难和让学生自讲心得,风气比较活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古代教育发展简述
|教育学|《中外教育史》(20)中国古代选士制度的发展
浅析九品中正制的发展与蜕变
我国古代人才的选拔制度
宋代教育制度的兴起与变革的探讨
书院小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