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千年科举,到了宋徽宗这里,被改了内容
userphoto

2023.11.01 四川

关注

作者:小螃蟹

在周朝,是选用选举的方式,由人推荐,然后一层层的选拔,最后一关不是文学,而是射箭。

在汉朝,也是由各位官员举荐贤才,这就是后来举孝廉。挑选的贤才,要满足孝顺,和清廉。满足了德行,还要有一定的能力,所以有了秀才。但是汉朝官员的选拔,不看秀才,被谁举荐决定最终命运。

在三国时期,因为门阀世家的权利太大,垄断了书本学问,所以导致门阀成了当官的准则。

在南北朝时期,对于秀才有了明确的规定,建立五经馆,然后参加考试,及格做官。这也让寒门士子有了一丝生机。

在隋朝,因为大统一,所以有了明确的科举制度,任何人都有权利通过考试获取当官的机会。可是因为隋朝建立延续的时间太短了,所以科举制度的流传,是在唐朝。

在唐朝,李世民和李治时期,完善了科举制度。科举分为两类,一个常科,一个制科。

每年规定时间举行的是常科,皇帝开恩科临时举行的是制科。

主要考试内容是论时务的对策和诗赋文章,也就是所谓的进士。

在唐朝,很多宰相都是进士出身。

而这些考生的生源,一个是国家学馆出身的叫生徒,一个是一路考试过关叫乡贡。

说白了,被学校直推的保送叫生徒,自己过关斩将的叫乡贡。

一般这样的考试选拔的官吏制度,分为六次。

在县里考试,是县试。过了县试去府里考试,叫府试。过了府试去州里考试,叫院试。这三个都过了,叫做童生。

考中了童生,才能考秀才。

考秀才,要去京中,或者各大省份考,这叫乡试。而且监考老师不是地方官员老师,而是朝廷特派下来的官员。

考中了秀才,才能考举人。

考举人,要千里跋涉进京,赶在考试前,然后去礼部准备的地方参加考试,这是会试,监考官是皇帝亲封的钦差大臣。

考中了举人,才能考贡士,也就是进士。

考进士,会直接在皇宫的保和殿,这叫殿试。而监考官多数时候是皇帝亲自监考,鲜少时候是大臣监考。

这一次考试,无论是否中第,都叫做天子门生。

如果考中了进士,第一名叫做会元,也就是状元。第二名是榜眼,第三名是探花。

这三个位置,当当年万千学子的梦寐以求。

到了宋朝,这个和士大夫共天下的朝代,这个重文抑武的朝代,本来科考会变得的更加完善,可是宋徽宗生怕历史没有他的名字,所以改变了科举制度。

宋徽宗赵佶在做皇帝这件事上,确实有点草率,他就不适合做皇帝,他适合做一个不知柴米油盐贵的艺术家。

宋徽宗自小喜欢书法和绘画,并且造诣很高,如果不是最后做了皇帝,那他一定是宗师。

可是宋徽宗偏偏做了皇帝,而且当了皇帝依旧对书画痴迷,甚至造出了后世流传的瘦金体。

宋徽宗自己喜欢书画还不行,所以决定在科举的时候,将科举内容变成画作,因为宋徽宗犹善花鸟,所以后世流传的花鸟,多是在宋徽宗时期。

千年学子的血泪,终于换来了一次机会,可是谁知不考政治,不考民生,考花鸟。

所以在宋徽宗身边,都是一些艺术家,没有合格的官员,这也导致了靖康之耻的时候,宋徽宗无人可能。

这都是宋徽宗自己给自己挖的坑,却拿了数以万计的百姓给他填坑。

无论是千年的科举制度,还是现在的高考,都是平民学子往上攀爬的捷径。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千年科举那些故事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
古代秀才、举人、贡士、进士分别能当什么官,考中难度有多大?
秀才、举人、贡士、进士、状元、榜眼、探花是什么关系呢?
历代科举的那些事那些人
科举很难考?在宋朝的制举面前那都是小儿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