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大奎
古典文学巅峰之作的《红楼梦》,最为恢宏的场景要数元宵之夜的元妃省亲,登基不久的皇帝为了体现仁孝之心,表达对后宫嫔妃们的恩典,特许娘家只要有重宇别院,都可以迎接自己家的娘娘回去省亲。
于是,赫赫贾府,因从龙之功起家的百年贵族,拼尽了家底修建豪奢的大观园,就为了迎接升任贤德妃的女儿贾元春难得一次的回家看看。
毕竟"一入宫门深似海",一旦女儿走进皇帝的后宫,庭院深深,寻常是难以出宫半步的。如今得到如此天大的赏赐,哪个皇亲国戚不想紧紧抓住?可以一享天伦之乐,还能体现皇家的气派与威仪。
那,轰轰烈烈的元妃省亲,究竟是皇帝的恩宠还是皇帝的阴谋?
表面上看,元妃省亲的确体现了极致的荣耀,展示了皇帝对后宫妃子的关爱。
一则进宫当女史的贾元春,因"贤孝才德"被皇帝选入凤藻宫,加封为贤德妃,成为尊贵无比的后宫娘娘。
贾元春由此荣耀家族,是贵不可言的元妃,作为国公府的贾府,由此跃上更高的皇亲国戚台阶,可以极享皇家的体面。
这从贾府上下闻讯之后欢欣雀跃的情形便可感知,大家对元春晋升为贤德妃是无比激动的,为了迎接女儿的归宁省亲,贾府不惜耗尽财力修建豪华别墅大观园,只为了元宵节晚上短暂的几个时辰可以欢聚一堂。
二则元妃省亲的场面的确也是"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热闹景象,元春坐上八人所抬的绣凤銮大轿,在执事太监宫女们依照体例列队呼拥着步入全碧辉煌的大观园参观。
大观园里佳木怪石竹林掩映,树上织满绢花,池中彩灯照射,贾府上下无不喜气盈腮。元春本人都直叹大观园"太奢华糜费了"。
由此可见,元妃省亲的盛大,皇帝的特许,娘亲的重视,似乎体现了无上的荣光,正是:金门玉户神仙府,桂殿兰宫妃子家。
元春和娘家人的荣耀可谓登顶,贾府的辉煌似乎有了向好向远的宝贵契机。
只可惜,这只是瞬息的繁华。
实际上,元妃省亲,更是皇帝的阴谋。皇帝此举,不过是将烂泥扶不上的贾府逼上无法驾驭的尴尬境地,之后只能在"盛极必衰"的没落中崩盘,走向全面崩溃的边缘地带。
这是为何?
原来贾府属于先皇认可的四王八公集团,早就被新皇打入并不信任的派系,新皇已然重用忠顺王这一系的权贵,为了彻底打压蠢蠢欲动的四王八公集团,新皇便别开生面的出台了嫔妃省亲的表面恩宠之举。
看官们都知道,古代皇室的妃子,上至正宫娘娘,下至普通的宫女,一旦进了后宫,是不可能回娘家省亲的。
若皇帝同意后宫佳丽归宁,只要娘家人修建符合要求的皇家别院,作为皇亲国戚的娘家人,怎能不倾其所有支持自己家的娘娘回来探望?即便是倾家荡产,也要照此执行。
毕竟这是皇帝的恩赐,就算是陷阱,不遵照落实岂不落了个抗旨不遵之罪?更何况迎接自己家的娘娘省亲,一家人可以团聚,从亲情的角度也无从拒绝。
这就是元妃省亲背后藏着的阴谋。
贾府为了欢天喜地迎接元妃省亲,只能全力以赴穷其所能专门修建偌大的大观园,直接耗尽所有的现金流。
如此,靠着祖上福荫混日子的贾府基本上败光了家业,自然走向经济没落的边缘。
在经济崩溃的困境下,缺乏韬光养晦的贾府又被表面荣光所迷惑,必然更加无所适从,弄出自生自灭的更多幺蛾子。
只因为"弃武从文"的贾府并没有完成转型发展的必备条件,三代以后的贾府子孙又多是锦衣纨绔之辈,没有一个可以振兴家业。
这就让新皇找到了不杀功臣之后骂名的绝佳理由,这些处在权力边缘地带的先皇旧臣,既然在醉生梦死中驾驭不了更高一层的政治舞台,就只能在顶不住的政治斗争中难以为继,必然会在惶恐中出现差错,最终受尽欺负而亡。
这从秦可卿的大丧仪便可感知。
荒淫无度的贾珍动用皇家禁用的棺木,还耗资给贾蓉捐了个虚名的五品龙禁卫,破落的四王八公后人竟悉数出动,由北静王统领进行路祭活动……
如此招大忌还不自知的大规模阵仗,岂不正中新皇的圈套?新皇巴不得这些先皇旧臣不安分守己,还败光全部家底。
新皇便可以名正言顺的拿捏贾府在内的四王八公政治集团。
于是,忠顺王手下一个小小的长史官,便可以因一个小戏子棋官的逃跑,怪罪到贾府的接班人贾宝玉那里,唯唯诺诺的荣国府当家人贾政害怕之下,差点将宝玉打死。
贾政,作为新皇的老丈人,居然在忠顺王眼里啥也不是?岂不是莫大的讽刺。如此转型的赫赫贾府,最终落了个"白茫茫大地一片真干净"的悲惨结局也就是冥冥之中的注定了。
综上而言,轰轰烈烈的元妃省亲只是表面的荣光,实际上纯属新皇蓄谋已久的阴谋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