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资治通鉴》张汤自杀案:行为诡秘,目的可疑

推荐:【阅读悦读丨历史】一句“水太冷”,成就了风尘女子柳如是载入史册

文/瞿伟书

【作者简介】瞿伟书,河南籍。目前在广东省江门市谋生。制造业产业工人。

汉武帝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御史大夫张汤杀。御史大夫掌全国官员风纪纠察,监察,官职相当现中纪委书记,位高权重,朝廷倚之。

张汤,西汉鹰派酷吏,屡破朝廷大案,深得武帝刘彻信任。当朝重臣汲黯评价张湯:“智足以拒谏,诈足以饰非,务巧佞之语,辩数之辞,非肯正为天下言。专阿主意,主意所不欲,因而毁之;主意所欲,因而誉之。好兴事,舞文法,内怀诈以御主心,外挟贼吏以为威重。”《史记·汲黯传》

汲黯说:张汤智巧足以阻止他人的批评,实施奸诈掩盖自己的错误,用心机去奉迎主上,语言强辩,不肯心怀磊落地替天下人着想,一心迎合主上。主上不喜欢的,千方百计去诋毁,主上要做的尽力去称颂。喜爱搞场面,搬弄法条,内心隐藏奸诈揣摩上意,在朝廷外倚靠害民的官吏来强化自己的势力。

张汤人品在当时评价负面。朝中同僚极讨厌他。史载,张汤奸诈,心机重,嫉妒他人,心毒手辣。这样一心机深藏,手段老练的大员自杀,如果不是自尊,自信被摧毁,走上绝路,那又是何原因呢?

不妨复盘二千多年前那场计中计,局中局,那场充满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官场争斗。

御史大夫张汤的下属,御史中丞李文和汤有矛盾。张汤的亲信属吏 鲁谒居暗中命人上匿名紧急告发书信,揭发李文的“奸事”。武帝命张汤调查。其实,张汤知道是亲信鲁谒居布下的局,故作不知,要借机整死李文。

武帝问:“告发李文奸事的线索从何而来?”

张汤故意惊诧,说:这大概是李文所熟悉的人怨恨他,告发他。

恰在此时,鲁谒居病,张汤到他住所探视并按摩双足。这一幕被赵王刘彭祖派出的密探侦知。赵王刘彭祖,汉景帝子,武帝兄,为人阴险,狡诈,凶残。张汤推行中央财经新政,触动了他的利益,对汤不满。赵王上书:张汤大臣,与下属史员揉足,其中必有诈。所谓,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所谓,事出反常必有妖。

武帝命廷尉审理。不久,鲁谒居病死,事连其弟,其弟被关押导官署监狱。

张汤审理囚犯去导官监狱,见到鲁谒居弟。张汤想在人不知的情况下,尽快释放鲁谒居弟,而假装不认识他。张汤的想法,鲁谒居弟不知,他内心怨恨汤,一怒之下,上告张汤与兄共同策划设局诬陷李文。

事件的发展,已完全脱离了张汤的掌控。官场上,借力打力,甚至借刀杀人之计,多了去了。张汤本欲借鲁谒居的匿名告,除去对手,想接过鲁谒居做的局,继续将局做的更万全,可是,自身已陷入了这个局,难以抽身。这个局,在多重外力的推送下,早已偏离了张汤设计好的方向,一步一步地把张汤送入地狱,而且,有一帮大员陪葬。

依照汉律程序,此案应由御史中丞咸宣调查审理。咸宣,汉武帝时屡治大狱,常诛杀无辜,号称“敢决疑”,用法苛重,时称“酷吏”。

咸宣曾经和张汤有矛盾。借此机会,他要彻底审理此案。有关案情还末奏请武帝,有人报告盗贼偷挖了孝文皇陵埋的钱币。丞相卫青翟和张汤相约朝堂上向皇帝谢罪。至朝堂,张汤不认为自己有过错,认为丞相犯下“见知故纵罪”。武帝命御史调查卫青翟。

此时的张汤,对自己官场运程,自视甚高。已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丞相卫青翟阻挡自己,要想法搬开。诡秘的行为下,隐藏着毒辣。

丞相卫青翟忧心忡忡。丞相长史朱买臣,王朝,边通,三人曾任九卿,二千石禄,因事贬为长史。他们出仕做官比张汤资格老。张汤曾代理丞相职,知三长史资历尊贵,故意屈辱他们,以下吏待之。三长史怨恨汤,想借机杀之。于是,和丞相密谋,命属吏捕获商人田信,拿下口供,说:张汤每次奏请朝廷实施新政,田信总先知消息,囤积货物,涨价售卖,分钱张汤。

这口供传给武帝。问汤:国家政策实施前,商人先知,多囤货物,借此发财。有人泄露出去给商人。

张汤又故意吃惊地说:应该好像有人泄密。咸宣把鲁谒居案报告武帝。武帝以汤“怀诈面欺”,命人严厉斥责张汤。

张汤留下遗书:陷害我的是三长史。遂自杀。

张汤死后,家产不过五百金,财产之俭与御史大夫的酬薪不相称,不用说分商人财了。汤被冤,武帝诛杀三长史,丞相卫青翟入狱,自杀。

张汤案,导致朝廷两位重臣自杀。一个是御史大夫,一个是丞相,如今日之中纪委书和总理。这个案子必定震动朝野。

案中人,相互算计,相互设局,张汤,卫青翟,三长史朱买臣,王朝,边通,张汤属吏鲁谒居(病亡),六人皆死局中。

一,鲁谒居忠心报主,设局陷害李文,报应瞬至眼前,病死,且拖累弟入狱。

二,张汤知鲁谒居设局陷害李文,不去阻止,反借此局除去政治对手;汤主动设局治丞相卫青翟“见知故纵罪”,欲整垮丞相,反而被卫青翟三长史借局设局,引自己入局被套。

三,朱买臣,王朝,边通为泄私仇,欲汤死,借机设局,反致丞相入狱自杀,三人被诛,害人局反害己。

四,卫青翟被三长史所蒙,以为其真心为己脱困局,同意逮捕田信,做口供,设反局套张汤进入,汤自杀后,反局破,三长史被诛,累及卫青翟自杀。

明局,暗局,正局,反局,局中局。以上人物,皆为局中人,皆命丧局中。

有二人值得注意,赵王彭祖,御史中丞咸宣,脱局者,受大惠。除去张汤,就是除去共同的敌人,总算给二人出了口恶气。用法苛重的咸宣,也只高兴了十几年,公元前102年,汤死十三年,因大逆不道被诛,给无数冤死者讨回个公道,也算报应。

所有做局者,莫不欲置人于死地,做成死局,随着事态的进展,进局者都脱局而逃。但,虽逃于此局终死于彼局。让人领略到既古老又崭新的理论:博弈论。说:多个参与者进行的事件,参与者选择能够影响其他人的行为,行动,或策略的方式。事件的参与者每一个策略的应对,都是针对其他对手战略的一种最佳反应。

什么是博弈?简言之,斗地主的参与者,不想被4个“2”讹诈,要想法拿到对“鬼”,去威慑他,要让4个“2”知难而退,确保自己的利益不受损。手里有硬牌,心里不发抖。

博弈论最著名的理论,纳什均衡。1994年获经济学诺奖的约翰·纳什,美国数学家,经济学家,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纳什认为:所有局中人均认可最后的结局,而且他们均知其他局中人也认可最终结局,因为,每一种策略都是针对其对手战略的一种最佳反应。

分析张汤案,所有局中人皆欲打破均衡,都认为自己手上有副好牌,都不服输,愿意赌一把:鲁谒居认为匿名告,人不知鬼不觉;三长史认为时机来了,摸到了好牌;张汤,卫青翟莫不如此认为。

但这些牌最终成为臭牌,打不出去,烂在手里。这就是博弈过程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所谓螳螂捕蝉,还要防备身后不知何时冒头的黄雀。

读《资治通鉴》张汤案,让今人再次看到残酷的古代官场尔虞我诈争斗场景的回放。明末思想家王夫之《读通鉴记》评张汤:诡秘之术,终以自覆(败亡)。说:"张汤治囚导官,见鲁谒居之弟,阴为之而佯不省,奸人诡秘之术也,诈者卒死于诈,鬼神不可欺而人不可以术御也。祸生非所能测矣。奸人挟此术以仇奸,(奸人依靠奸术达到奸计实施)。而终以自覆也。"

张汤在武帝前已是受宠有加了,对同僚使诈,欲赶尽杀绝,独占荣宠,大奸似忠,这是张汤人格的一大缺陷,也是导致其自杀的原因。

西汉官员自杀好像成了一种风气或风尚。有学者统计,西汉诸侯自杀25人;列侯,丞相,将军自杀65人;高级官员自杀78人;妃,太子,公主自杀12人。在后人看来,这更像是一幅绚丽伤心的权贵富豪衰败图。

官员犯法不愿面对狱吏受辱是一个因素,并且当时政论家贾谊主张“闻命则北面再拜,跪而自裁”。(《汉书·贾谊传》)另一原因,武帝独尊儒术,推崇礼义廉耻,官员得罪,心理上受到极大挫败,自尊受到重创,选择自杀也是一种彻底解脱。

西汉官员仕途上,内心难抑独秀独宠抓权逐利的冲动。欲上位往往使用诡秘,欺诈等不为人齿的手段,以图搞掉对手,事迹败露,又为儒家道德所不容,这就是当时官员矛盾的生存环境。

古往今来,官场倾轧大多相似:争名,争利,争权。有人刻薄地说“官场无君子”。用非常手段,踢走政治障碍,结局有两种:整人或被人整。这简直就是赌博,赌运气,赌命。所有进场者自那一刻始,不论是输是赢,均认可最终的一博。因为,博弈论已耳提告之:愿赌服输。

小编提示:点亮文末的大拇指,给个赞,也是对作者的鼓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庄青翟
大汉王朝:霍去病射死李敢,三长史逼死张汤
【武帝】三十二、实在是骗不下去了
汉武帝时期酷吏张汤的复杂一生,最后悲惨收场
朱买臣为什么名气大
酷吏张汤的结局:遭报复仍以死效忠汉武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