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雅贿、虚报、织网,光鲜耀眼的西汉好官竟有如此细思极恐的骚操作

《雅贿、虚报、织网,光鲜耀眼的西汉好官竟然有此细思极恐的骚操作?》

文:许云辉

班固

“循吏(民间统称好官)”有五条标准:奉法(依法办事)、循理(变通情理)、不伐功矜能(不自吹自擂)、百姓无称(无溢美称赞)、亦无过行(无错误过失)。

东汉班固循例著《汉书.循吏传》时,许是人心不古或世风日下,又或是秉笔直书不为贤者讳,他笔下的循吏虽然依旧光鲜耀眼,但某些循吏的骚操作却令人咋舌,细思极恐......

文翁

(一)文翁治蜀

文翁名如其人:蜀地文化开山老翁。他是庐江舒(今安徽省舒城县)人,以“少好学,通《春秋》”而被郡县召为官吏,因才能突出而被察举为朝廷官员,后被任命为蜀郡郡守。

“蚕丛和鱼凫,开国何茫然。”蜀地虽然文化历史久长,但因“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故当历史的车轮已经驶至汉景帝末年时,蜀地已沦落为偏远闭塞且已逐渐被当地少数民族同化得“有蛮夷风”的、日渐偏离汉文化轨道的蕞尔郡国。

文翁忧心如焚,决意凭一己之力不余遗力改变现状。他先采取宽仁爱民措施安抚百姓,继而实施文化兴蜀的两条腿走路方针。

第一步,辟通道,激小吏。他精心挑选出十余名开明睿智且才能出众的郡县小吏,亲自加以教诲勉励后,全部用公费送进京师长安做委培生。委培生们根据各自所长,或随博士潜心学习儒家经传,或拜京官为师钻研法律条文。数年后,这十余名“蜀生皆成就还归。”文翁全部委以重任,并以各种途径将政绩佼佼者推荐入朝为官,使这批委培生中“官有至郡守刺史者。”

文翁此举,另辟蹊径打通了官吏上升通道,使普通郡县小吏看到“知识改变命运”的力量,在官场掀起了一股股学习浪潮,有利推进了文化兴蜀进程。

第二步,建官学,励后生。官吏上升毕竟是点,学生入学才能成面。文翁在派出委培生同时,高瞻远瞩“修起学官于成都市中”,广招成都市内外适龄少年入学。为解除贫困家庭的后顾之忧,文翁宣布免除入学者的赋税徭役,以保证学子安心就读。学生学习期间,文翁时常选拔青年才俊到郡府偏房实习,帮助官员处理政务。他外出巡视各县,总带一批品学兼优的学生随行,协助官府宣扬教化和法令。被选中的学生们能自由出入郡县府大门,令小官吏和百姓们羡慕得流口水,争先恐后送适龄孩子入官学。学生毕业后,按考核成绩高低分配至县府或担任乡官。

蜀地少年终于被官府学子的铁饭碗地位吸引,“争欲为学官弟子”,富人家甚至不惜重金买读。数年后,蜀郡终于教化盛行,风气大变,蜀郡学子在京师求学人数不可思议地与文化大郡齐鲁等郡持平,文翁成功实现文化治蜀的终极目标。

文翁病逝蜀郡,“吏民为立祠堂,岁时祭祀不绝。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

汉宣帝

(二)王成善治

王成是胶东国(今山东省平度市东南,国都即墨)国相。“七国之乱”后,各封国国王仅享受封国贡赋,成了甩手掌柜,国相均由朝廷指派就任,由此成为封国最高行政长官。

王成任职期间,以出类拔萃的治理才能,在诸多郡国中获得崇高声誉。其突出政绩是自始至终致力于招抚流民工作,使得因战乱而流离失所的百姓八万余人得以在胶东国过上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当时,西汉总人口仅三千五百万左右且遍布大汉疆土。王成以胶东弹丸之地(约今烟台市与威海市之和),竟奇迹般招抚八万余流民,无疑创造出不可思议的神话!他因此在中央政府政绩考核中被评为优等,朝廷“赐成关内侯,秩中二千石”,且列为上调中央的后备干部。可惜,王成尚未接到朝廷调令便病死官任。王成出类拔萃的治理能力,曾受到汉宣帝的高度赞扬。

黄霸

(三)黄霸治颍

黄霸“少学律令,喜为吏”,因此矢志不渝地花钱买官,最终如愿以偿跻身公务员队伍,成为官俸二百石的小吏,负责掌管钱粮收支统计工作。

黄霸甘当螺丝钉,珍惜得来不易的职位,记账一清二楚,生活两袖清风,凭廉洁奉公步步高升至太守丞(郡守武职助手)。他观察力敏锐,思维敏捷,对法律条文烂熟于心,接人待物得体,尤其善于团结众人,既深得太守信任,又深受百姓敬爱。汉宣帝“闻霸持法平,召以为廷尉正。”

黄霸从地方上调中央后,牛刀小试,多次公正持平地裁决各类疑难案件,能力得到朝廷高官一致认可。数年后,“上擢霸为扬州刺史。”黄霸履职三年,政绩斐然,被诏令调任颍川太守,乘坐特赐的比其他太守高出一丈的豪华专车赴任。

黄霸下车伊始,铆足了劲要干出一番事业来回报皇恩。汉宣帝专心治理天下,屡下诏令晓谕百姓。一些地方官过于懒政,将诏令视为耳边风不予理睬。黄霸却传达最高指示不过夜,挑选优秀下属,分区划片传达皇帝最新指示精神,“令民咸知上意。”

他命令地方官深入田间地头,鼓励百姓“皆畜鸡豚,以赡鳏寡贫穷者。”他亲手制订各类条文,劝诫百姓“务耕桑,节用殖财,种树畜养,去食谷马。”他事无巨细,事必躬亲,“以外宽内明得吏民心,户口岁增,治为天下第一。”

汉宣帝高度评价黄霸治理颍川期间“宣布诏令,百姓向化,孝子弟弟贞妇顺孙日以众多,田者让畔,道不拾遣,养视鳏寡,赡助贫穷,......吏民向于教化,兴于行谊,可谓贤人君子矣!”赐其关内侯爵位,赏赐“黄金百斤,秩中二千石。”并调任其为京兆尹。

黄霸入京后,几经起伏,官至丞相。可惜,黄霸只擅长治理地方,缺乏丞相统筹天下的能力和气度,先遭朝臣弹劾,又被皇上面斥,成绩乏善可陈。虽然如此,“自汉兴,言治民吏,以霸为首。”黄霸“为相五岁,甘露三年薨,谥曰定侯。”

(四)如此操作

文翁文治蜀郡,功德无量。但是,他为培养蜀地人才采取的手段,却有些上不得台面。

少府是管理皇室财政和生活事务的重要机构,在各郡均有分支,主要是兴办手工业以满足宫廷和官府的需要。蜀郡少府主要负责制造贵重漆器和金银器,每年至少耗费五百万。文翁送委培生进京培训后,下令大力削减蜀郡少府开支,挤下一笔巨款,专门用以购买金刀蜀布等蜀地名贵特产,令专人携带进京,分赠为蜀郡培养人才的诲人不倦的京师博士和带徒弟的司法官员。文翁此举虽说动机高尚,问心无愧,且未招致任何物议或弹劾,但平心而论,的确有公款送礼之嫌。因此,文翁无意间成为后世雅贿者的先驱。

王成病逝后,属下趁汉宣帝诏问地方官为政得失之机,公开揭发王成在世时时常虚报浮夸政绩以骗取朝廷的信任和赞赏。王成的影响极为恶劣,上行下效,导致许多平庸的地方官竞相效尤,涂改材料虚报政绩以追求虚名。虽然朝廷因王成已逝不予追究,但王成毫无疑问成为地方官虚报浮夸的开先河者。

黄霸为治理颍川,更是无所不用其极。他将自己记忆力超群的天赋发挥至极致,采取各种手段,在颍川编织出一张密不透风的谍报网。他几度巡视颍川,熟悉颍川的每一个角落和一草一木。他与任何人交谈,都可以察言观色举一反三推断未知信息。乡吏报告本地孤寡老人死后无钱安葬,黄霸竟然明确指示乡吏:“某处有棵大树可以砍伐制成棺椁,某亭有头小猪可以做宰祭之用”官吏与百姓们不知底细,都将黄霸视为无所不知的神明。

有个廉吏奉黄霸之命,乔装改扮到县里秘密查访。廉吏为不暴露行踪,昼夜兼程匆匆前往,不敢在驿站休息。路上,因饥渴难耐,他躲在路边悄悄吃随身携带的干粮和肉干。一只饿极了的乌鸦嗅到肉味儿,一个俯冲抢走了他手里的肉干。廉吏气急败坏,冲着远去的乌鸦骂骂咧咧。这个情景正好被一个正要去找黄霸反映情况的百姓看到,于是顺嘴告诉黄霸这一趣闻。廉吏回来后,黄霸亲切慰问:“您太辛苦了!路上吃个饭还被乌鸦抢走了肉!”廉吏大惊失色,以为受到黄霸全方位的监控,对调查结果丝毫不敢隐瞒。

正因为黄霸在颍川编织出一张密不透风的情报网,使颍川成为没有隐私的裸郡,百姓们生活在无孔不入的特务统治下,唯有安分守己,连盗贼都无处存身,只得转移它处。黄霸治理颍川这种令人不寒而栗的特务手段,无疑使之成为后世特务机构的鼻祖,为锦衣卫等特务组织树立了恶劣榜样。

因此,名列“循吏”的好官,固然青史流芳。但他们令人不可思议的骚操作,同样被后世人诟病和唾弃!这些骚操作只会欺世盗名,倘若真正为百姓做事,又何必挖空心思贻笑后人!

2021年7月18日

作者简介:许云辉,男,1984年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云南省保山一中教育集团高级讲师。曾出版专著两部,在省级以上文学刊物发表文章六十余万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循吏传(一)
黄环
漢書 · 循吏文翁傳
张泳
相如病渴
中国百家姓|黄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