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江山代有才人出

江山代有才人出

——观“中国工笔花鸟画传承展”有感
日期:2011-04-11 作者:陈翔 来源:文汇报


谢稚柳的作品凝炼了中国绘画自唐宋以来的优秀传统,形成了或工整清丽、淡雅俊秀,或凝重华茂、豪放雄奇的多彩画风。《红莲图》是其较有代表性的工笔题材,画面以汁绿、花青为主色,视觉效果艳而不浮,这是谢稚柳绘画中极为用心之处。  

尽管数码时代的图像可随手拈来,但专攻工笔花鸟画教学与创作的刘菊清,其《白玉豆绿》作品让人看到画家面对沾有露水的牡丹实景写生的辛劳身影,其对艺术严谨的治学态度值得后学敬仰。  

《稚子敲针作钩钩》徐乐乐  

画家夫妻在中国绘画史中并不多见,能旗鼓相当者,更凤毛麟角。谢陈两人均崇尚宋人艺术,而又各自扬帆树帜,双美并峙。陈佩秋的花鸟取法两宋,往往用工笔双勾,赋以重彩。尤其重彩工笔,摆脱一般女艺术家所常有的纤细、妩媚的艺术特色,表现出很大的气度。这幅《荷花鸳鸯图》将工笔和写意有机结合起来,浓丽秀美,融为一体,达到了和谐的统一。  

女画家喻慧的《年年栖青枝》更多地运用块面式的渲染,线在其中已只是若有若无的辅助形式而不是造型的主角,因此她的花鸟作品逐渐远离传统花鸟画的格局程式,表达出画家心灵中的敏感和聪慧。  

师从陈佩秋的章培筠,在艺术嫡传和教学实践中,对工笔花鸟画有较深刻的认知和理解,将传统与现代的艺术特征融于一体。《鹭迎日斜》主要由朱白两大基调组成,简洁、灵动、大气,给人沁人心脾之感。  

《秋意》江宏伟  

谭红屏师从刘菊清、喻继高,工花鸟,长于工笔,以传统为基,线描与晕染交融,画作秀丽古雅。《轮回》突破常规的布局,大胆将枯黄蕉叶占据了画面的整个重心,更强烈地烘托出新叶的勃发生机。  

《了无一点尘凡气》 高云      
    以陈之佛、谢稚柳、陈佩秋诸先生及其学生刘菊清、章培筠为代表的一批致力于工笔花鸟画创作和研究的大家,他们在工笔花鸟画领域中坚守阵地,默默无闻地辛勤耕耘与探索。改革开放后,工笔花鸟画逐渐走向复苏,几代画家的传承与发展,使几经沉浮的传统工笔花鸟画从落寞逐渐走向繁荣,前辈点燃的希望之光,终于将中国工笔花鸟画引领上了复兴之路。
    
    “中国工笔花鸟画传承展”第一部分展示的是老一辈工笔花鸟画家谢稚柳、陈佩秋夫妇的作品。第二部分展出了章培筠教授和刘菊清教授的作品。章培筠曾经师从于陈佩秋先生;刘菊清则在师从谢稚柳、陈佩秋先生之外,又是陈之佛先生的关门弟子。第三部分汇集了师从于刘菊清、章培筠教授的江宏伟、张晓星、徐乐乐、陈履生、张蔚星、喻慧、高云、薛亮、谭红屏、王萌萌、郭林曦、朱小元、李娜、张赤、彭德等15位学生的百余幅作品。
    
    这次画展将一个体系内的三代画家在工笔花鸟画上的成就完整地表现出来,他们在艰难曲折的历程中深入学习研究,不断探索的开拓精神,是工笔花鸟画得以传承和发展的希望。而此次画展的意义会鼓励更多的有志于从事工笔花鸟画创作、研究者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将中国工笔花鸟画推向一个新的时代高峰。
    
    国家博物馆副馆长  陈履生
    
    ■特约撰稿/陈翔
    
    “中国工笔花鸟画传承展”日前在上海美术馆举行,它让人们领略到中国传统绘画最重要的门类——工笔画艺术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发扬,在值得欣慰的同时,也让我们可以预见到美好的未来。不过展名稍嫌大了些,展出的只是现当代江南颇具代表性的一个流派的艺术成就,倘若全面反映中国工笔花鸟画的传承关系和发展脉络,其代表作品及学术展现当更加宽博和丰厚。
    
如何界说工笔画
    
    说到中国工笔花鸟画的传承,源远流长。如果以唐初熟绢逐渐取代生绢成为绘画的主要材料算起,严格意义上的工笔画也已经有了一千多年的历史,更何况现存的明清以前的古代卷轴画绝大多数为工笔画。在这一千多年中,名家辈出,佳作迭现,蔚为大观,汇成丰厚的传统,一直延续到现在。这,已经成为中国绘画传统中至关重要的部分。
    
    宽泛地讲,迄至明清,工笔画一直是中国画、尤其是花鸟画的主流,直到文人画崛起并左右了绘画的价值观,工笔画的地位才逐渐让位于写意画。其实,工笔和写意,泛指两种不同的绘画技法和风格,如果说工笔这个称谓比较能反映出其表现特征的话,那么写意作为与工笔相对的画法的称谓就非常容易引起人们望文生义的误解,事实上工笔画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而被许多人误读。写意画是因为文人介入画坛而兴起的。文人画家不是职业画工,所以,当他们诗文之余挥毫濡墨时,抒情达意的优势和画形状物的弱势同时并存,好在中国传统的书法和绘画工具材料相同,使得文人画家在书写上的技能得以充分施展开来。一方面,文人画逸笔草草、聊以自娱的绘画宗旨使得工笔画与生俱来的写实倾向遭到贬低,以形写神衍化为遗形写神;另一方面,渗水性强的生宣纸的大量运用使得文人画书写性笔墨的表现力大大增强,在可控的行迹和偶然的效果之间激发起更多的联想,从而显示出绘画之外的魅力。所以,写意日盛而工笔式微的现象在更深层次上反映出了中国传统绘画价值观的转变:绘画欲以削弱本身的绘画性而获得精神升华。
    
承上启下有来人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有着这样的误解,认为工笔画是画匠的产品,偏重于形似,拘泥于真实,缺乏生动之气韵。其实不然,中国绘画史上最为著名的文人画家大都有着精美绝伦的工笔画作品传世,如宋代的李公麟、元代的赵孟頫\、明代的陈洪绶、清代的恽寿平等等;而他们工笔画作品最成功的一点,就在于用细致入微的工笔画形式表达出物象的神态意趣以及作者的情感襟怀。
    
    近现代中国工笔画虽然谈不上中兴,但也得到了比较好的传承和发扬,不管是北方的重彩一脉,还是南方雅逸一格,抑或是不能简单地以流派归纳的各地工笔画家们,都在努力地以自己的实践推陈出新,力求别开生面。
    
    以谢稚柳、陈佩秋为代表的老一辈艺术家以精致而不失雅逸的风格承上启下,这种风格具有鲜明的艺术特点:继承传统,兼收并蓄,笔墨精到,描绘生动,设色雅丽,意趣盎然,在造型、色彩以及意境的营造上都符合了时代的审美要求。
    
保持工笔画的民族性特质
    
    工笔画异彩纷呈的局面已然成为当今画坛的一道美丽风景。在近几届的全国美展中大批工笔画作品脱颖而出,在赢得评委和观众好评的同时,也让我们冷静反思这种现象的背后,究竟蕴含着什么样的深义。
    
    今天的画坛有着宽松的环境和宽容的胸怀,今天的艺术家有着开阔的视野和开放的心态。多元化、多层次的艺术需求体现了经济崛起后人们精神追求的丰富性,审美趣味的多样化和差异性也使艺术家有了更广阔的拓展空间。然而,在时代性、国际化之外,如何保持甚至抢救工笔画的民族性特质,确实是值得我们认真关注的问题。当下工笔画面临着很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需要解决许多棘手的问题,比如绘画性与制作化、写意性与设计化之间的尺度把握,比如传统文化修养和西画价值观念、艺术品格追求和市场需求诱惑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在老一辈艺术家已经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何况还有像陈佩秋先生这样的艺术大师依然以她的观念和实践引领着我们的创作。
    
    江山代有才人出,相信中国工笔花鸟画会迎来更加灿烂的春天。
    
    (作者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艺评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刘菊清工笔花鸟画赏评(图)
触摸工笔画的文脉与新象
细笔传神于心—陈燕秀工笔画
品鉴|画家未君:我只是抒写一种对自然的情怀
传统花鸟画技法解析
初学花鸟画,从工笔入手,还是写意入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