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教学设计

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材料作文的命题形式,从命题形式学会审题,确定写作范围。

②善于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寻找审题立意的突破口,确定立意角度。

③结合材料中的引言提示和具体要求,联想所给材料与自己认识的关联,做到立意新颖深刻。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学习,学会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学会探寻、分析和综合过程,掌握材料作文的选择与其他话题作文、命题作文的比较过程。

②通过学习,采用并学会思维发散的方法与合作交流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学习,增强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水平,克服材料作文的畏难情绪,提高写作兴趣。

②提高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思路缜密,联想恰当。

③培养探究、反思与交流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学生分析:

高考是学习的指挥棒。学生长期训练并习惯话题作文和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的思路,缺乏选择、寻找立意突破口和抓取关键词词立意等的能力。要转换思路,适应高考新题型,还要从学生实际的水平出发,不可操之过急,从抓取关键词入手,步步深入,寻找立意突破口,从而达到立意新颖深刻。

三、教材分析:

1、本节的作用和地位

十年来,2012年广东高考首次出现了新材料作文,同学们在习惯了其他的命题形式之后,势必会影响同学的答题思维。转换答题思维,贯彻以及全面复习各种作文命题形式也是高考考纲的要求。另外,今年考生虽然偏题离题的比例不高,但是总体立意不高、不深。借本节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教学,能把立意的新颖、深刻体现出来。

2、本节主要内容

①材料作文的特点和命题形式

②材料作文举例分析

③材料作文的审题指导

④材料作文的立意指导

⑤审题立意的实战训练

 

3、重难点分析

①学会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正确立意,避免偏题、离题。

②材料作文如何立意新颖、深刻。

 

教学重点

学会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正确立意,避免偏题、离题。

教学难点

如何立意新颖、深刻。

4、课时要求:1课时+1课时。

四、教学理念

①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②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理念。

③学会认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真实深刻的表达观感。

五、教学策略

联系生活、结合高考真题,通过回忆、讨论分析、合作探究、写作训练等环节完成教学。 

六、教学环境

全班授课,分组讨论

 

七、教学过程

一、引言

  好的文章不但是生活情景的再现,带给人情的熏陶,更给人理的思考。理性思考,是情感的进一步升华,使作文流动着智慧。

高考作文已经确立了“开放、灵活、包容、多元”的评价原则,把思想、真实、朴实、创新、规范作为高考优秀作文的标准。写作文时能表达出自己对事物的理性的思考,就是有“思想”。议论性文章要有思想,需要正确的审题立意。

二、学生写作现状分析

从几次测试来看,材料作文较之话题和命题作文,审题上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审题立意常见病症有:①脱离材料,随意而为②朦胧感知,似是而非③抓枝叶而弃主干,④抓现象而弃本质。大家往往只抓只言片语,套用材料中的几个字眼,没有理解内涵,导致偏离题意。或.用一个更幼稚的启蒙故事来诠释所给材料的深刻事理寓意,这样写虽不偏题,只是欠深刻。希望今天一起探讨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并通过实践,不断克服以上病症。

 

三、材料作文的审题技巧

(一)材料作文的特点和命题形式

虽然近年来,材料作文的命题形式受到各省青睐。“材料作文”是根据既定材料,对材料进行分析、提炼,从而得出一定的看法和观点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的来源一般是寓言故事、历史事实或近期发生的新闻事件,也有用诗歌、漫画、名言等作为材料的;材料形式有单则材料和多则材料。

它同以往限定文体的材料作文和有明确话题的话题作文不同,材料本身角度多向、内涵丰富、视野广阔、写作要求开放,重点考查考生的表达能力。但正因为它的这些特点,学生也难以准确把握题旨,或者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因此也成为高考难点。而今年广东高考一改往年的作文命题形式,采用了材料作文。

(二)材料作文举例分析

1、真题呈现(投影)

2012年广东卷作文题如下:

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居里夫人在写给外甥女涵娜的信上说:“你写信对我说,你愿意生在一世纪以前……伊雷娜则对我肯定地说过,她宁可生得晚些,生在未来的世纪里。我以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2、分析指导

①问: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的命题形式有何不同?

明确:材料作文中的题目是由一则或多则材料+引言提示(启发性的语言)+体要求组成。

②问:今年的材料有何特点?

明确: 今年广东高考材料作文是多则历史名人言论的材料,一则是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的一段话,一则是居里夫人的一段话,没有另外说明,只有要求“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③材料作文的审题

  首先是紧扣材料,弄清事件事理的关系。在第一则材料中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因为当时那里处于……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在第二则材料中居里夫人在写给外甥女涵娜的信上强调“我以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这两则材料的共同的联系是有关“时代”的选择,“他愿意”“你愿意”“她宁可”都表明材料中人物对自己生活时代的关注,实际上是对自己和生活环境的关注。弄清楚两则材料的交汇点机关系是审题立意的重要以步。

  其次,通过抓关键句法提炼或从事物的因果联系提炼、确定立意的方向。关键句是居里夫人在信中的总结“我以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通过挖掘事件性材料的结果和所供材料间的内在因果逻辑联系,从结论入手,推导材料间的因果联系并提练观点。起因是汤因比、涵娜、伊雷娜都表示自己愿意生活的时代,暗示自己现在生活的是时代不够理想或不好,面对这样的生活理念和态度,材料借助居里夫人的话得出最后结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材料的这个结论显然是有针对性的,是对汤因比、涵娜、伊雷娜观点的否定,这里的关键词当然是“每一个时期”“有趣”“有用”“生活”,由此因果分析不难得出原材料的情感意向和原材料的“所指”意图,正如广东省特级语文教师邹寿元说“这两段材料的实质是说,人是有主观这是这次材料作文立意的总体方向。

  第三是提炼观点。这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过程。首先要明确的是对材料中居里夫人的话“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不能否定。要特别思考联想“有用”“有趣”的意旨是什么?还有“时代”“生活”这些要素也要考虑,从而做到观点是正确而不偏离或片面。

④问:本次材料作文可从哪些方面立意?

明确:①在现实生活中发现自我价值②人生的价值的体现与时代环境的关系③什么样的时代都有精彩的人生④做时代生活的主人等。

3、教师概括并板书:

①紧扣材料,弄清事件事理的关系。

②善于抓住关键词语

③提炼观点。

 

四、理科生尽量在立意上取胜 

我们班是理科班,语言表达是我们的短板。作文尽量在审题立意上取胜,争取上一个等次。

1、立意的分析指导

问:如何做到在立意上取胜?

明确:

①立意时写小一点。

一篇文章泛泛而谈往往流于形式而缺乏内涵,显得空洞无物;抓住细节,以小见大,往往更易于表情达意。如(2012年广东卷)题目中汤因比和涵娜都是渴望生活在公元一世纪,原因在于那时候的文化兴盛,因此考生可以就这点得到启发,通过穿越时空,再现那个时代的文明。如可以写题目中提到的佛教文明、波斯文明、希腊文明……也可以从中国入手,再现大汉雄风,盛唐文明,康乾盛世等中国历史上的文明时代。这样,在角度多向的材料中就一点来着手,总比面面俱到,到头来面面顾不上要来得简易而主题集中。但切忌立意的片面性,也还是要联系材料的整体主旨。

②立意时写新一点

作文如何选择角度新颖呢?只要巧妙转换立意角度来表现,会令人眼前一亮。如(2012年广东卷)第二段材料居里夫人的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与其他三个任务构成了对比关系,体现了作文的思辨性特征,旨在引导我们关注现实,直面人生,告诉我们人生不能空想,应该脚踏实地的珍惜现有生活,以平和的心态直面人生。从这个角度可以写心态、脚踏实地、乐观、创造文化、构建文明等话题。总之,转换立意角度、进行立体思维的方法很多,只要将其中一两种运用熟练,便能在考场上出奇制胜。

③立意时写深一点

对于阅历浅显的青少年来说,能由表及里把问题说深刻确实不易。 如(2012年广东卷)题目第一段材料指出汤因比渴望回归的原因是因为渴望那个时代的文化,所以考生可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从文化的角度入手,盛赞中西文化,歌颂古今文明,从而书写世界文明的发展历程和中国灿烂文化的前进步伐。进一步细化联想到中国的各种时代和文化,如儒家文明,道家文化,法家思想,五四文明,从这个角度入手,那么很容易写成一篇思想深刻的议论文。

作文评价中“深刻”要求的具体解说是透过想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观点具有启发作用。这三项要求实际上是对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表现主旨的要求。要做到深刻,除了在审题上透过现象看本质,还可以探究并揭示现象的共同特征或者特殊意义。最重要的,考前必须多读书,积累大量的文化素材,同时要有对于人生和世界,以及影响人类文化的重要思想的理解能力,从而形成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形成自己对于人类文明的认识。只有读书多,并且内化了传统思想的同学才能将作文写深刻。

 

2、教师总结并板书

立意技巧:选取不同角度的其中一个

①确立视点,确定立意方向。

②不要就事论事,同理类推,写出层次

③引用材料,缘事而发,避免套题

④对分析与关联材料本身,避免穿靴戴帽

 

五、小试牛刀

事件195日上午,兰州高速公路一辆载有葡萄的大型货车发生侧翻,车上葡萄遭人哄抢。附近不少村民拿着塑料袋、编织袋来抢葡萄,还有人干脆坐在路边吃了起来。

事件2: 513日凌晨,京港澳高速车祸,1名司机死亡,车上西瓜散落一地,附近村民闻讯后集体哄抢

事件3529日,杭州长运司机吴斌在驾驶途中被一块迎面飞来穿破挡风玻璃、达数公斤重的铁片击中腹部。危急关头,他以顽强的毅力完成了一系列安全停车措施,并打开车门疏导24名乘客安全离开,自己不幸逝世。

事件4201258日晚,正当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一群学生准备过马路时,一辆客车突然失控冲了过来,与前方停在路边的另一辆客车追尾相撞,被撞客车猛力冲向正要过马路的学生。危险瞬间,本可以躲开逃生的女教师张丽莉,奋不顾身去救学生,自己被卷入车轮下,双腿粉碎性骨折,高位截肢。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自选角度,正确审题立意。

1、认真阅读材料,找出材料中的关键句,并结合材料分析相互之间的关系,分小组讨论,并说一说你的立意。

2、写下你的审题立意。

3、学生立意展示。

被利益蒙蔽双眼,忽视自身道德的存在(高三16班,李梓铭)

个人价值是生命的一种实现和提升(高三16班,李绮棂)

社会上不乏维持道德的伟人(高三16班,黄俊杰)

个人的价值不在财富而是在于他为他人,为社会的贡献。(高三16班,黎智恩)

真善美,人之大美(高三16班,陈俞君)

利益与人性(高三16班,阮建荣)

牺牲小我,完成大我(高三16班,陈泳欣)

施比受有福(高三16班,何芷莹)

 

五、大显身手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马克?吐温与朋友郝威尔准备去远郊春游,出门时恰遇大雨。郝威尔见到大雨,不禁悒悒不乐,他问马克?吐温:“你看这雨会停吗?” 马克?吐温:“所有的雨都会停的。”

要求:1、题目自拟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800字。

 

六、布置作业。

修改作文并写出作文反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23年第55篇:教研有感∣要重视作文的审题立意教学(上)
2012年广东语文高考作文解析
广东五年(2010-2014)高考作文命题解读
【作文指导】<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分析及示例10则
师路才情作文教学技法百例(58) .
《作文不会分类审题立意,手把手步步教——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