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学检测:唐山一中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唐山一中2013-2014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卷I  (阅读题   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题。

评“抗日神剧”:暴力夸张罔顾公共理性

“八路军战士”像撕鱿鱼片一样徒手将敌人撕成了两半,“鬼子”血肉横飞,英雄凛然一笑。“八路军女战士”被一群日军侮辱后,腾空跃起,数箭连发,几十名“鬼子兵”接连毙命。绣花针、铁砂掌、鹰爪功、化骨绵掌、太极神功轮番出现,取敌人首级如探囊取物。一段时间以来,如此种种“神奇”的镜头接二连三出现在抗日题材电视剧中,已经成为电视荧幕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事实上,雷人桥段层出不穷透露出的是,近来风靡荧屏的抗日题材电视剧,越来越类型化。“抗日”逐渐简化为一种故事背景,其内核被悄悄替换成武侠剧、偶像剧,即使主线仍是“抗日”,武打、枪战、爱情、时尚、性感等类型元素也统统裹挟进来。乍一看,颇具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上天入地、翻江倒海的大胆想象力!不过,我们实在不能把这种慷先驱之慨的做法称为“幽默”。尽管没有谁规定抗日题材文艺作品只能用现实主义手法来讲述,但毕竟那段切肤之痛的历史相去不远。中国尽管取得了八年抗战的最终胜利,但我们的前辈也付出了极为惨烈的代价。这种代价因为侵略者人性中的恶,也因为中国近代以来在文明上的落伍。我们的胜利是用巨大的牺牲换来的,这是我们认识那段历史的基本理性。

现如今,抗日题材电视剧悄然卸下了宣传教育的“包袱”,变为纯粹的娱乐品,自是有它的内在逻辑。但这种“自我解放”也确实够“彻底”的,连基本的公共理性也置之不顾,血肉之躯铸就的抗战精神在“神剧”中已被空洞化和游戏化,变作掩护暴力刺激的一张虎皮,真可算是“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了。然而编创者又是极其“理性”的:爱情、暴力、悬疑、时尚、性感……一个都不少,非但不敢突破简单化的观念窠臼,还用离谱的编造强化陋见。在“民族大义”的包裹下,“神剧”们实则是精明的商业算计。

电视剧不必是教科书,但一定不能是罔顾公共理性的反面教材。毋庸置疑,在大众文化中,武打、警匪等内容其实是人的攻击、破坏等本能欲求的“替代性满足”,要引导受众心安理得地疏泄这种欲求,需要在讲述这些内容的同时进行价值观介入,所以“正义战胜邪恶”、“好人好报”等主题几乎成了所有通俗故事的标准配置。好的故事把欲望与道德这两个“死对头”如此和谐地编织在一起,既疏泄人们内心的欲求,也再次强化了道德、价值观和公共理性,使人处于心智平衡的状态。但毕竟,情爱、武打、警匪与色情、暴力、凶杀之间有着内在的共通性,如果故事过于离谱,缺乏基本的公共理性和价值观介入,文艺作品就越接近于赤裸裸的欲求本身。比如,当人们对暴力的依赖被文艺作品过分强化,那么暴力的对象是当年无恶不作的日本鬼子,今天在中国饭店用餐的日本民众,还是日本牌子的中国制造汽车,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因为令人痴迷的,是暴力本身。“抗日神剧”庶几近之。

(选自2013年3月29日《人民日报》,有删节)

1.下列对“抗日神剧”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抗日神剧”之所以称为“神剧”,在于它们过度渲染和夸大了我抗日志士们的神勇与盖世神功,雷人桥段层出不穷。

B.“抗日神剧”实际上是以抗日故事为包装的武侠剧、偶像剧,充斥着武打、枪战、爱情、时尚、性感等元素,表现出类型化特点。

C.“抗日神剧”用“笑谈”的方式,不仅将血肉之躯筑就的抗战精神空洞化和游戏化,还将其变成了纯粹的暴力刺激。

D.“抗日神剧”为商业算计而植入爱情、暴力、悬疑、时尚、性感等内容,卸下了宣传教育的功能,也放弃了理应担当的社会责任。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尽管“抗日神剧”慷先驱之慨的做法不可取,但是,剧中体现出的乐观、无畏的精神和非凡的想象力还是有价值的。

B.那段抗战历史带给我们中国人切肤之痛,且距今不远,在文艺作品中用非现实主义的手法来讲述是不太合适的。

C.认识抗战历史要看到侵略者的恶和近代以来我国的落后导致我们付出的巨大牺牲,这是抗日题材电视剧应有的基本理性。

D.抗日题材电视剧应抛开过于精明的商业算计,突破观念简单化的状况,抛弃编造离谱的做法,真正将“民族大义”置于正确的位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电视剧可以不承担教育责任,但绝对不能罔顾公共理性,赤裸裸的宣扬人性中某些本能欲求。

B.人的本能欲求可以通过电视剧中的情爱、武打、警匪等内容来实现“替代性满足”,但要实现人的心智平衡,还需要道德、价值观和公共理性的介入。

C.如果故事不离谱,也有基本的公共理性和价值观的介入,情爱、武打、警匪与色情、暴力、凶杀之间就不存在内在共通性。

D.如果文艺作品过分强化人们对暴力的依赖,那么暴力对象是谁就无关紧要了,因为它渲染的是暴力本身。“抗日神剧”差不多就是这样的作品。

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

(一)文言文阅读(22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8题。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家世世受射。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力战为名。匈奴大入上郡,有数千骑。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引兵而去。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广讷口少言,专以射为戏,竟死。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后从大将军青击匈奴,既出塞,出东道。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至莫府,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刭。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4.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用善骑射,杀首虏多           首虏:俘虏的首领

B.军亡导,或失道               失道:失去道义

C.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         曲折:指行军的弯曲道路

D.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         悛悛:小心谦恭,诚谨忠厚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今如此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而秦武阳奉地图,次进

B.善骑射,杀首虏多/焉亡郑以陪邻

C.广将兵,乏绝之处/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D.百姓闻之,老壮皆为垂涕/事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6.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李广对待部下“宽缓不苛”的一组是(3分)

①解鞍,令士皆纵马卧       ②得赏赐辄分其麾下       ③专以射为戏

④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⑤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 ⑥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广为行伍出身,家中世世传授射箭之法,因而骑射精熟,骁勇善战。曾在抗击匈奴时杀敌立功,并在平定吴楚军时,攻营拔寨,建立卓越功勋。

B.李广不仅武艺高强,而且足智多谋。他面对匈奴数千骑兵,沉着镇定,功用疑兵之计,使敌军不敢贸然追击,而自己的小部队则安然得以保全。

C.李广不善言辞,少言寡语,而又廉洁自律,重义轻财。他屡建战功,威震匈奴,常有增加财富的机会,但却终身没有多余财物,也从不以家产为念。

D.李广作为主将,部队失去向导而迷失道路,他勇于承担过错。面对处罚,他认为自己已经年老,无力再请刀笔之吏为自己辩护,于是引刀自刭。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李将军之谓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第9-10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9.第二句中的“凉”字用得好,好在哪里?(5分)

                                                                           

10.这首诗在艺术构思上虚实结合,请对这种艺术手法及其作用作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1.补写出下面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人恒过然后能改,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陛下亦宜自谋,               ,察纳雅言。(诸葛亮《出师表》)

(3)                ,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4)                ,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5)                ,不仁;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

(6)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2分)

12.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22分)

耳边杜鹃啼

罗 琅

午夜梦回,睡不着觉时,我通常起身看书或写稿,醒的时间无定时。近来醒来常听见悲切鸟啼,像贺铸词《忆秦娥》句:

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杜鹃鸟通常在二月份起就开始夜啼,唐诗中有“杜鹃枝上月三更”。年年二月起,它的凄厉悲切的啼声,时近时远。我住的地方附近,有一片树林,那一片树林,晨昏可听到各种鸟鸣,自然每年也少不了杜鹃的“不如归去”的鸣叫,夜半鹃啼大概也发自那里。

据说杜鹃啼到吐血而死。三月份姹紫嫣红的“山踯躅”,有人叫“映山红”,更多人则叫它为杜鹃花。传说是因杜鹃啼叫吐血亡后,这花便是它的血化成的。杜鹃鸟开始啼叫,正是杜鹃花开得最灿烂的时候,像现在已四月立夏,我在浅水湾头,耳边还有它悲悲啼啼的声音,传自山边。看来花虽已谢而鸟未亡,可见啼血化花只是美丽的附会。

杜鹃这种鸟在动物学上,是不值得恭维的,据说它不自己营巢,产卵在地上,等到其他鸟类出去觅食,剩下空巢,它就把卵偷偷放进别人巢中,等别的鸟代它孵育。这自然不是一位好母亲所为。想来小鸟孵出来后,可能还要别人代它喂养到毛翼丰满,能自行觅食为止。这鸟比起乌鸦燕子的母性,显得不负责任,好在它能整天悲悲切切却引人同情,所以有说它是杜宇望帝的化身,是“蜀人悲子鹃鸟鸣”哩!

据说逆旅中的游子,听到这种啼声,常常动起思家归心,唐代无名氏《杂诗》云:

早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

有家归不得时,整天却听到“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心中的烦躁牵挂之情可以想象。杜鹃啼声凄厉悲切,古今公认,但它的声音大概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附会。有人听出它是“姑姑,姑姑”,也有人听出是“姑乎,姑乎”,而潮州人则听出是“姑虎,姑虎”,且凭这啼声,编织成一个动人的故事叫做《姑嫂鸟》,潮州家喻户晓,还在舞台演出。

潮州旧历四月盛产杨梅,到了端午便过时,杨梅开花在初春,也正是杜鹃启啼之时,传说有姑嫂两人善于绣花,工艺精湛,能亲见之花均被绣尽,唯独未见杨梅花的样貌,而杨梅开花在夜间,开完便谢,同时杨梅多种于山林,封建时代的妇女三步不出闺门,她们两人深以未能亲见杨梅开花为憾,于是相议于月明之夜,结伴离家到杨梅林中观赏杨梅花开的形状,准备把它绣出来。当她们到杨梅林时,遇见一只老虎,嫂子惊得昏了过去,及醒来,不见小姑。于是一路呼唤“姑姑,姑姑”,后来叫得精疲力竭,发现小姑的鞋子,知为虎所噬,于是啼叫“姑姑”变成“姑虎”,“姑虎”,因怕回去婆家责骂,叫至吐血而死,死后化成鸟,在每年杨梅开花时即开始呼叫,一直要叫到端午杨梅过后为止。

潮州人叫这种鸟为“姑嫂鸟”,而不说它是与杜宇有关。一种鸟有这样那样的传说,自然是各地有不同人创造的故事。文学作品是人创造出来的,故事同环境、时间相结合,可以编成动人的作品。即使像杜鹃这样不值得恭维的鸟,一样可以附会成凄婉哀伤的故事。当我们听到这些故事,甚至读到前人写的诗词时,我们同情其故事,就自然忘记了这种鸟的恶行止,可见文学手段可以化腐朽为神奇。人们也喜欢把一些耳闻眼见的事物,与美好的传说结合在一起。杜鹃这种鸟就这样被美化了几千年,而且还会继续下去。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文章开头部分引用贺铸的词句,烘托了杜鹃鸟的凄美形象,引发了人们对杜鹃鸟的同情,也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意味和文学性。

B.关于杜鹃鸟啼血化花的传说,作者对其事实依据不以为然,对其文化内涵和文学意蕴也并不认同。

C.作者介绍动物学上的杜鹃鸟,其目的不过是把真实的、行为恶劣的杜鹃鸟客观地介绍给读者,以便读者对杜鹃鸟有更为全面的认识。

D.文章中间引用唐代无名氏的《杂诗》诗句,渲染了杜鹃鸟啼叫声的凄厉悲切,进一步加深了游子“有家归未得”的思乡愁绪。

E.文章融叙事、抒情、议论为一体,让个人情思和哲理意蕴相互映衬,形象鲜明,内涵丰富,可读性强。

(2)文章用了较大的篇幅叙述“姑嫂鸟”的故事,请谈谈作者这样写的用意。(5分)

(3)联系全文,简要分析“杜鹃啼”在文章谋篇布局中的作用。(6分)

(4)选取一个角度,结合文章对“杜鹃这种鸟就这样被美化了几千年”的原因加以探究。(6分)

 

卷II  (表达题  共80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3分)

A.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一些老年公寓、养老院应时出现,退休的老人们虽不跟子女生活在一起,却也天伦叙乐,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B.巨星陨落,噩耗传来,说不出的惊异,道不尽的哀伤,长歌当哭,填词一阕以奠逝者,慰生者。

C.在长春市宽城区北凯旋路与北四环交汇处,一辆空载大货车与一辆考斯特客车相撞,客车发生侧翻,狼籍遍地,血肉模糊,情状之惨烈真是耳不忍闻。

D.语文功底本来就不好,要想看懂这些古文,只好从小学生做起,查词典,翻资料,口诵心惟,博闻强记。

14.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3分)

A.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

B.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包弟,想来想去,我觉得我不但不曾甩掉什么,而且背上更加沉重起来。

C.在惨无人道的剥削制度下,“芦柴棒”这些“小人物”求生存的起码的合理要求都得不到保障,她们被旧制度压榨、吞噬的悲剧命运促人沉思。

D.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大约在民国十年左右,清华学校请他作第一次演讲。

1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有许多研究表明,如果滥用外部奖励,不仅不能促进学习,而且可能破坏学生的内在动机。

②虽然表扬和奖励对学习具有促进作用,但使用过多或者使用不当,也会产生消极作用。

③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奖励和惩罚对于学生动机的激发具有不同的作用。

④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奖励,把奖励看成某种隐含着成功的信息,如何适时地、恰当地给予表扬应引起高度重视。

⑤因为前者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而后者恰恰起到相反的作用。

⑥一般而言,表扬与奖励比批评与指责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A、③①⑥⑤②④   B、③⑥⑤②①④   C、④⑥③②⑤①     D、④③⑥⑤②①

16.将下面长句改写为四个语序连贯的短句。(5分)

总公司批准了部门经理免除李强因被诬告违反有关财经制度而被取消由于一年来工作成绩突出而被准予晋升一级工资的处罚的请示。

                                                                               

17.仿照下面的示例,另立一个话题,写一段话。(6分)

开放与封闭,两个世界,两重境界。

开放,如流动的溪水,为有源头活水来;封闭,如一潭死水,终究会变质干涸。

    ,两个世界,两重境界。

                                 

五、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某公司车间角落放置了一架工作使用的梯子。为了防止梯子倒下伤着人,工作人员特意在旁边写了条幅“注意安全”。这事谁也没放在心上,几年过去了,也没发生梯子倒下伤人事件。有一次,一位客户前来洽谈合作事宜,他留意到条幅并驻足良久,最后建议将条幅改成“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唐山一中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语文答案

1.C

试题分析:论述类文体阅读的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概念注意“答非所问”“内涵、外延不准”“误划类别”“张冠李戴”;判断类注意“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曲解文意”;推理注意“强加因果”“强行推理”等错误。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区位、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选项C对应的原文是说抗战精神“变作掩护暴力刺激的一张虎皮”,选项是“变成了暴力刺激”,“暴力刺激”指的应是是非抗战精神,且原文并无递进意味。选项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A

试题分析:根据文中“乍一看”可知“剧中体现出的乐观、无畏的精神和非凡的想象力还是有价值的”判断错误。从全文看“剧中体现出的乐观、无畏的精神和非凡的想象力”正是文章批评的重点,犯了曲解文意的错误。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C

试题分析:原文“毕竟情爱、武打、警匪与色情、暴力、凶杀之间有着内在的共通性”这是不可变更的前提。我们不能随意改变文意中不可改变的内容进行推理,选项犯了强行推理的错误。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D。本题考查理解常用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能级为B。A项的“首虏”,依据语境可知,它是“斩获敌人首级”的意思。B项的“失道”依据“军亡导”“后大将军”可知“迷失道路”。C项“曲折”显然解释错误。“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意思是说,大将军卫青想上书向天子报告详细的军情。曲折,指委曲详细的军情,而不是指道路弯曲。

5.A。B项的两个“用”都是“因为”意思;C项的两个“之”都用在主谓之间取独;D项两个“无”  都是连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无论”。而A项的两个“以”,前一个是“率领”;后一个是 “按照”之意。

6.D。本题考查筛选、提取信息的能力,能级为C。句①为李广迷敌之计,与对部下“宽缓”无关;句②分赏赐给部下,自然是对部下宽缓;句③说李广的爱好;句④说李广对部下的态度;句⑤是李广自责,并为校尉开脱;句⑥是写军中对李广自刎的伤痛之情。可见答案只能是D。

7.D。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能级为C。D项之错在“面对处罚”这一句曲解了文意,“刀笔”,古代竹简上记事,用刀子刮去错字。因此把有关公文案卷之事叫做刀笔,后世多指写状子的事。刀笔吏,指诉讼的官吏。“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是李广自己说的话,表明他不愿面对刀笔吏,而不是无力请刀笔吏为自己辩护。

8.①大概是说李将军吧!(或“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②到死的时候,天下熟知或不熟知他的人,都为他竭尽哀悼。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句的能力,能级为B。句①的重点有三个:一是“其”是表推测的语气词,应译为“大概”;二是“尽”,是竭尽之意;三是句式,全句是动宾倒置句,“之”是提宾的标志,即谓李将军。句②翻译时应注意的是:及,到;知,熟知,译为“知道”,不准确;为,介词,后面省宾语“之”(他);尽,竭尽。文言文翻译要求直译,关键处要译得明白、准确,毫不含糊。

 

【参考译文】

将军李广,陇西郡成纪县人。世代传习箭术,李广以良家子弟身份参军抗击匈奴,因他善骑射,斩敌首级很多;跟从太尉亚夫攻击吴楚军部,夺得敌方军旗,在昌邑一带名声显赫,以力战出名。匈奴大举入侵上郡,远远望见匈奴几千名骑兵。李广的百名骑兵也大为惊恐,想回马奔逃。李广说:“我们离开大军几十里,照此情况,我们百名骑兵只要一跑,匈奴就要来追击射杀,我们立刻舍彼杀光。现我们停留不走,匈奴定会以为我们是大军谤敌的,必不敢攻击我们。”李广向骑兵下令:“前进!”骑兵向前进发,到离匈奴阵地约二里处俘下来。解下马鞍,让士兵们也都放开马随便躺卧。时值日暮黄昏,匈奴军队始终觉得奇怪,不敢进攻。到了半夜,匈奴兵又以为汉朝有伏兵在附近想偷袭他们,因而领兵撤离了。李广驻军右北平,匈奴听说了,称他为“汉朝的飞将军”。数年间都躲避他,不敢入侵右北平。李广为官清廉,得到货踢就分给部下,饮食与士兵在一起。李广一生家中没有多余财物,终不谈及家产的事。李广不善言谈,他专门以射箭为消造,一直到死。李广带兵遇到缺粮断水的地方,见到水,士兵没有完全喝到水,李广不去靠近水;士兵没有完全吃上饭,李广一口饭不尝。李广对士兵宽和不苛刻,士兵因而爱戴他,乐为所用。后来李广随大将军卫青征伐匈奴。出塞后,从东路进兵。部队的向导逃跑了。于是迷了路,落在了卫青的部队之后。卫青要给天子上书报告军情。李广说:“校尉们无罪,是我迷失道路。”到大将军幕府,李广对他的部下说:“我从年轻起与匈奴作战七十多次,如今有幸随大将军出征同单于军队交战,可是大将军又调我的部队走迂回绕远的路,偏偏迷路,难道不是天意吗?况丑我已六十多岁,毕竟不能再受那些刀笔吏的污辱。”于是就拔刀自刎了。李广军中将士都为之痛哭。百姓听到这个消息,不论老少都为之落泪。太史公说:“《论语》里说:‘居上住的人,自身行为端正,不下命令事情也能实行;自身行为不正,发下命令也没人听从。’这就是说的李将军吧!我所看到的李将军,老实厚道得像乡下人,不善言谈,可在他死时,天下人不论认识他不认识他,都对他尽情哀痛。他那忠实的品格确实得到将士们的信赖呀!谚语说:‘桃树李树不会讲话,树下却自然地彼人踩出一条小路。’这话虽说的是小事,但可以用来比喻大道理呀。”

9.“凉”不仅写出了秋风秋雨中身体上感受到的寒冷,更写出了此时因朋友分离而倍感凄凉的内心感受。

 

10.这首诗的第一、二句写在一个空中飘散着橘柚香气的清秋的日子里,诗人在靠江的高楼上设宴为朋友送别,然后在秋风秋雨中送友人上船。这两句是写眼前实景。

后两句诗人以“忆”字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场景:在不久的将来,朋友夜泊潇湘之上,一轮孤月高照,恐难成眠,即使诗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使他无法摆脱愁绪。这两句是虚拟,月夜泊舟已是幻景,梦中听猿,更是幻中有幻。这样整首诗虚实结合,借助想象,拓展了表现

空间,扩大了意境,使诗更具朦胧之美,深化了主题,更有助于表现惆怅别情。

11.答案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2)以咨诹善道

(3)箫鼓追随春社近

(4)黑云压城城欲摧

(5)因人之力而敝之

(6)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12.【答案】

(1)B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本题是湖北进入新课改的新题型,题型的设置和分值的分配采取的是北京卷模式,而不是全国卷(宁夏卷)模式(宁夏卷的该类题的分值是5分,且选不同的选项有不同的分值),模式的选择固然有对选择题分值(约占24%)的考虑,更主要的是对于语文这一大科,北京无疑走在全国的最前沿,对试题的分值的设置,无疑更科学,更能够指引课改的方向。B项的分析错在“对其文化内涵和文学意蕴也并不认同”。原文说:“看来花虽已谢而鸟未亡,可见啼血化花只是美丽的附会。”可见作者虽然对事实依据不以为然,但对其文化内涵和文学意蕴还是认同的。C项,作者介绍动物学上的杜鹃鸟,其目的是用杜鹃鸟的生物性的恶劣来反衬杜鹃的文化意蕴的美,从而突出散文的主题“文学手段可以化腐朽为神奇”。

(2)[答案] ①相对诗词、传说的片段引用,“姑嫂鸟”这一民间故事则为完整叙述,丰富了文章内容,增添了杜鹃鸟传说的美好意义。②“姑嫂鸟”的故事,为下文的议论作铺垫。

[解析] 分析作者的写作用意可以从内容和结构这两个层面分析。

内容上:(1)从故事本身来说,《姑嫂鸟》通过杜鹃鸟的叫声的附会表现潮州人美丽勤劳和这种美的毁灭,这则凄婉哀伤的故事能引发人们的同情,体现出文学作品的美;(2)《姑嫂鸟》的较大篇幅叙述,与文章对诗词的引用,这样一简一繁,互相映衬,相得益彰,极大地丰富了杜鹃鸟的文化意蕴,增强了文章的内涵;(3)作者罗琅,作为潮阳人,18岁离家赴香港,对潮州流行的民间故事,自然是耳熟能详,笔墨之间,洋溢着对故土的深深眷恋之情。

结构上:承上启下,既承接前文的杜鹃啼声凄厉悲切,常触动游子思家归心,又为后文作者的议论作铺垫。

(3)[答案] ①文章以“杜鹃啼”为线索将杜鹃啼叫的时间,杜鹃啼叫的悲切状况,以及杜鹃鸟啼叫声的附会情况结合起来。②文章以“杜鹃啼”统帅文章引用的诗词和传说故事,将其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解析] 本题涉及对文章结构的分析。对于结构的考查,湖北试卷的命制者似乎情有独钟。历年的高考现代文设题,大都会有此种类型。结构是解读文章的一种快捷的途径,设计此类的考题,似乎也无可厚非,不足的是第17题也涉及了部分结构的内容,显得有些重复之嫌。结构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线索(文眼),二是段落层次。答题套路是:文章以“××”为线索(文眼),先写××,再写××,然后写××,最后写××,一线串珠,层次清晰。

(4)[答案] 示例一:文学可以化腐朽为神奇。杜鹃这种鸟在动物学上,是不值得恭维的凡鸟,但在文学中却发生了变化。文章引用贺铸词《忆秦娥》句“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和唐人诗句“杜鹃枝上月三更”,烘托了杜鹃鸟啼的凄美。啼血化花的传说,用杜鹃花的美丽衬托了杜鹃鸟的美好。杜宇望帝和“姑嫂鸟”的传说,则赋予杜鹃鸟道德和情感意义。上述诗词和传说,赋予杜鹃鸟美好外形和高尚品格,美化了杜鹃鸟。把不无恶名的凡鸟提升为具有美好色彩的文学形象,显示了文学的力量。

示例二:杜鹃鸟已成为中国文学中表达思归之情的符号。杜鹃鸟的文学形象总是或隐或显地与“不如归去”的啼鸣声联系在一起。古往今来,大量的文学作品经常用杜鹃鸟啼来表达思归之情。比如本文引用的唐人诗句“早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就鲜明地表现了这一特点。即在作者看来,杜鹃鸟的叫声也表达了思归之情。可见,杜鹃鸟作为文学形象,已经成为中国人表达思归之情的文学符号。

示例三:契合了中国人独特的民族文化心理。杜鹃鸟这一文学形象蕴含丰富:杜宇望帝的传说表达了爱国思想;“姑嫂鸟”故事表现了求真求美的理想;唐人诗句“早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表达了思乡之情。这些丰富意蕴,寄托着中国人对高尚的道德情操的追求和对美好情感的向往,契合了中国人独特的民族文化心理。

(如考生从其他角度作答,只要言之成理即可正常评分)

[解析] 本题是对探究题型的考查。是2012年湖北高考试卷的新题型,探究杜鹃被美化了几千年的原因有很多方面,考生只要抓一个角度,确定自己的观点,结合文本分析即可。模式应该是观点+文本分析,答题时注意要点简练,只要言之成理即可正常评分。

13.【答案】B

【解析】

A.天伦叙乐:老人和孩子在一起其乐融融的样子。语境所给“不跟子女生活在一起”故错。C.耳不忍闻:耳朵不忍听知。形容消息极其悲惨。语境所给“情状”而不是转述“消息”,应该改为“目不忍视”。

D.博闻强记: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语境所给“查”“翻”“诵”“惟”可以看出是勤奋努力,而“博闻强记”并非此意。B.长歌当哭:长歌,长声歌咏,也指写诗;当:当作。用长声歌咏或写诗文来代替痛哭,借以抒发心中的悲愤。语境与语义吻合。

14.【答案】C

【解析】

A“苟活到现在”的指向不明,不知“我”,还是“学生”。B关联词语搭配不当,“不但不……反而”。D“大约”与“左右”重复。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句子连贯的题目应注意时空语序、逻辑语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问题,此题是一道逻辑关系的题目,③是总说,⑥与③衔接说明“作用”,⑤与⑥衔接解释原因,②①④说明要适当运用表扬。)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6.答案:

①李强因工作成绩突出而被准予晋升一级工资。

②李强因被诬告而受到取消晋升一级工资的处罚。

③部门经理请示总公司免除这一处罚。

④总公司批准了部门经理的请示。

17.清泉与沙漠,两个世界,两重境界。清泉,似生命的开端,以甘露滋润他人;沙漠,似荒芜的国度,弥漫着一片死寂。

【解析】

试题分析:仿写有嵌入式仿写、续写式仿写、命题式仿写和开放式仿写几种形式,仿写题的关键是明确题干的要求和对例句的分析,例句如是单句主要分析句子结构,如是复句主要分析分句之间的关系,要做到句式和例句一致,仿写题大多数都要考修辞,因此对修辞手法的运用一定不要忽略。此题是续写式仿写,注意“比喻”的修辞的运用。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8.【解析】高考作文无论是材料作文还是命题作文,审题时首先应当解决的是明晰题意,据题立意。审题的结果应呈现为语义明确的句子。同一个目的两种不一样提示达到的效果是不一样,“请注意安全”只是让你谨慎注意,不要让梯子倒地时伤害你,没有讲到具体防范的方法。而“梯子不用时请横放”是对不安全隐患提出了具体防范方法和措施。同样是提示,前者仍有意外发生的可能,而后者讲到了具体的细节和措施,按照提示要求去做,那么意外就不可能发生。

平时我们总是习惯讲大道理——“注意安全”,但在日常生活中具体的细节上讲得很少,如“梯子不用时请横放”。平时我们要做一些具体的事。

“梯子”横着放比立着放安全,这个道理人人知道,但到在实际工作中无须提示主动将“梯子”横放,真正把“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变成所有管理者和每个人的自觉行动。

行动胜过千言万语,不要停留在讲大道理上,要从具体的行动开始,如“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

“没发生梯子倒下伤人事件”不等于没有事,要防患于未然,凡事要从预防开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错爱·大苇莺与小杜鹃
杜鹃鸟的全部名字
爱看
杜鹃花。严格来说是春鹃,春天的杜鹃。传说杜鹃花是因为杜鹃鸟(也称子规鸟)悲鸣咯血被染红而得其名。
你是杜鹃这样的人吗
杜鹃花开看春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