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化参考报•大美术周刊 │ 第2049期(一)

  目  录  

封面人物

张道兴

名家赏析

陈半文

雅逸翰林

晏任飞

藏家故事

余贵平

石湾陶魂

李义鹏

文   苑

佛山来稿

简   讯

征文启事+简讯

美术教育

描绘红色记忆

传承红色基因


01

封面人物

张道兴

ZHANG  DAOXING

////

1935年4月出生于河北省献县(今河北沧县)。

原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原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书法评审委员会委员。现为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画学会副会长,中国友联画院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创作研究员,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院委,西泠印社社员,北京印社社员、顾问。

国画作品曾参加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中国画人物画展,参加纪念香港回归中国艺术名家展,北京首届与第三届国际美术双年展,上海第二届国际美术双年展,北京当代国画优秀作品展,参加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美术馆举办的“中国新文人画展”“欧洲四国写生柏林展”“中国画丹麦展”。书法作品参加全国第二至第九届书法展,首届篆刻展,二十世纪书法名家大展等。

代表作品:《茶岭春》《让路》《不尽长江滚滚来》《脚踏着祖国的大地》《春雨江南》《喜鹊叫喳喳》《茅山听雨》《儿子》《待发》《大秧歌》《归晚》《海的容颜》《海上的风》《步调一致》《绿风》《托起生命》《山隅故道》《渔港岁岁》《步步协同》《草原速度》等,《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获第二届解放军文艺大奖,《儿子》获第八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奖。

1990年在香港大会堂举办《张道兴书画展》;1991年在中国画研究院举办《张道兴中国画新作展》;1994年在马来西亚举办《张道兴画展》;1995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张道兴书画展》。

作品注重传统与创新,注重笔法、墨法、色法构成的应用,注重书、画、印的通学与互补,注重艺术创作的系统思维与综合思考,注重书写性与塑造性的结合,注重造黑、造白、造非白的笔墨表现,扩充与拓展线的方意识与“九十度”的应用,在坚守质量继承与质量创新的基础上努力推动水墨、粉彩写意人物画的个性探索。

张道兴2012年画内画外的话

自己日常需要做的三门功课。第一门功课是认识两个人。一个是自己,另一个是自己以外的人。现在谁都不好意思直面作品提出批评,写什么、画什么,人家都说好,都给以捧场,留个面子。其实,真的是有许多的缺点,自己心中要有数。好的一定要保留下来,差的一定要改正,这是一件必须要做而又是不容易做到的事。认识自己以外的人,也是为了自己的提高,要训练自己的眼力、鉴别力,要能辨别人家哪些是好的,可以学;哪些是差的,不要学。继承、借鉴、师承,都是不容易做好的。第二门功课是说两句话。一句是实的,另一句是虚的。如果这个人一句实话都没有,不可交,因为那是骗子。如果这个人只会说实话,半句虚话也没有,不分时间、地点、场合地直言,不明是非、不顾仁义、不讲策略的所谓实话,处处得罪人,捅娄子,制造麻烦闹出事端,如此说实话的人,是不好打交道的,因为那是“疯子”。第三门功课就是要办两件事。一件是自己愿意办的,另一件是自己不愿意办的。愿意办的事努力办,也不一定完全办得好。不愿意办的事也需要办,说不定正是自己不愿办的这件事反倒引出了好的结果。

(2012.03.16)

当兵未带兵,上班不坐班,分工有兴趣,无职权,有待遇,不擅主事,努力做事,平生无大事,可以把小事做得认真些。不能亏待别人,也不必亏待自己,当别人亏待了自己,也不必过分计较。最好让自己的生活接近于零压力,最好让自己在生活中学着把握分寸与尺度。若能真的入市入俗了,那便比较真实了。这就是一个老头子兵多年来所感受到的福祉。这或许可以作为延缓自己“老年记忆丢失症”(即老年痴呆症)的乡土疗法。

(2012.08.08)

学习中国画,有两件事是必须要做而又是难以做好的,一是造形,二是笔墨。对此放弃与绕行都不是办法,只有如癖如嗜不懈坚持,或可做得好些。因为这两件事不只是单纯的技能训练,更是性情的、品质的、精神的融入,更需要智慧与天赋。如若经过长时间的努力还是做不好,那也没有什么别的办法,只能说是不适宜这个行当吧。

(2012.08.13)

人的生命,好比老天爷赐予的一捆柴,递到每人手里的数量大致相等同,要紧的是看自己如何的点燃,如若在这捆柴上浇了汽油,点起一把火,会是迅速燃烧掉。如若像点“山明子”那样小心地一根一根慢慢燃起,便可燃烧许久许久。人的艺术生命大约也是如此。

(2012.08.20)

画画是件经常犯错误,而又需要经常修正错误的事。每当发现不到错误,又发现不到优点的时候,便是故障发生了。说起大话、空话、废话来,面不红耳不赤,处在得意忘形状,麻木不仁状,空虚斜缪状,这便是开始了艺术上的不可避免的滑坡。当然,如若不在坡上,也就无需谈起滑坡与不滑坡的事了。

(2012.09.11)

“五日画一水,十日画一石”,唐人有这样的说法。本人如同鹦鹉学舌般数十年重复着这句话,其实并不十分清楚这句话的真正涵义。后来渐渐觉悟到,中国画应是慢慢画慢慢想着画的事,再后来又觉得快与慢不单单是个纸上速度与心理速度问题,更应引起重视的则是“五日画一水,十日画一石”的这个悠悠然的创作过程,应是一个消化与理解的过程;一个整合与推敲的过程;一个综合分析与系统把持的过程。正是这个过程培育并造就着画家的艺术品质与艺术修养,并在有意无意间推动着艺术个性的萌生与确立。

(2012.09.20)

不知为什么美术界一直在讨论“形神论”与“神形论”,何为“以形写神”与“以神写形”。其实形神本一体,二者无时无处不是同在,是形与神同在,是神与形同在。他们不应是先后关系,更不是主次关系,应是有此及彼,有彼及此的一件事。把形与神分离说、先后说、主次说、对立说,都不易说得明白,如若把形与神合一思考或许可以表述清楚些。

(2012.10.11)

张道兴的作品欣赏

张道兴      苗年祥瑞图      245cm×151cm      中国画

张道兴      海的容颜      180cm×180cm      中国画

张道兴      渔港岁岁      200cm×188cm      中国画

张道兴      儿  子      175cm×165cm      中国画

张道兴      草原速度      180cm×192cm      中国画

张道兴      双梅图      138cm×68cm      中国画

样报展示

02

名家赏析

陈半文

CHEN  BANWEN

////

回首数十年走过的路,竟没有值得一提的成绩,太过于平凡。为自己作一联,是为简介:

庸庸碌碌嵯岁月

涂涂抹抹几春秋

半文的“癖”和“瑕”

文/严风华

明代学者张岱《陶庵梦忆》有曰:人无癖不可以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以交,与其无真气也。意思是说,人如果没有癖好,没有瑕疵,不可以交往。因为癖和瑕,是最体现人的真情的。无“癖”和无“瑕”,就是缺乏真情也。

画家陈半文,一生的癖和瑕就多了。总结其中,主要有三。一是广交朋友。半文作为书画家,到处写生,交结了不少朋友。画家、书法家、作家、官员、商人,林林总总。半文每回外出,朋友一听到他来,总要争着宴请他。要是在家,每星期总有一两个朋友来请他小酌。半文的事情,不少都在朋友的酒事里。但随着年纪增大,半文的择友,就有所取舍了。大多注重情感的交往。有个安微来谋生的青年,二十年前与半文认识,一来二往,深交至今,既不图半文的画,也不图半文的字。还有另一位七零后的广州朋友,与半文交往了几年,很投缘,便常来常往。因其兄几年前病故,这兄弟思虑再三,就对半文说:陈老师,你就做我兄长吧!身份的改变,又将两人的关系推进了一层。

二、半文好酒。他个头不高,微胖,戴一副眼镜,这样子完全是个书生气质,与酒怎样也联系不起来。但事实上,酒一旦附上半文的身,半文立即灵动起来。他开朗和善,无论多么陌生的人,喝了三五杯,他便可以一见如故,无话不谈。若是抽烟的,给他递上一两支,他更推心置腹。他幽默风趣。喝到半巡,有点酒兴了,半文随兴发挥。有学名人讲几句方言的,有用手势奏几段萨克斯……全场惊叹,兴趣骤起。最要紧的是猜码。半文平时很少猜码,因为十有七八是输,但如果盛情难却,他也敢一直猜,最后醉的一定是对方。半文说,你赢码我赢酒,一直猜下去,最后撑不住的是对方。一场酒下来,谁赢酒输码就分出来了。

三、艺术追求很执着。半文大学毕业后一直坚持钻研书画,画的是传统国画,写的是传统书法。这是受了祖辈、父辈的影响,他父亲与我父亲是文友,都是广西老一辈的作家,爷爷是传统旧式文人,做过民国的官。半文几十年来勤奋好学,注重学养,除了苦练笔下功夫,还研读大量历代书画史论及哲文典籍,浸淫至今,已是满腹经纶,书画皆卓然成家,在广西有相当高的知名度。这个时候,书画家一般都在大量向书画商推销自己书画作品,半文也偶尔为之,但因不善于推销自己,慢慢地就把这个生财之道给断送了。他在大学美术学院里教书,课余读书练字画画。他内外兼修,多年的教学经验,授课真是有一套,颇受学生欢迎。他租了个两百多平方的楼房做工作室,名曰观云草堂,除了上课和偶尓晚上与朋友喝酒,他都泡在工作室里,或作画,或写字,或与朋友品茶聊天。他对朋友们说:我的职业是个教书的,书画只是我的业余爱好。朋友们开始不知,悟半天,才开怀大笑!

半文就是这样“痴”和“瑕”。

陈半文的作品欣赏

陈半文      满山白云耕不尽     180cm×97cm      中国画

陈半文      山野杂花      136cm×68cm      中国画

陈半文      空山新雨后      68cm×136cm      中国画

陈半文      溪山访友图      50cm×50cm      中国画

样报展示


03

雅逸翰林

晏任飞

YAN   RENFEI

////

1951年11月生,湖南浏阳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东肇庆市政协第八、第九届委员,广东省书法家协会第四、第五届理事,原中国铁路书法家协会理事,广铁集团书法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肇庆市书法家协会顾问,肇庆画院画师。

入展中国书协举办的展览主要有:首届、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展,第三届中国书坛新人作品展,全国第三届正书大展,首届“杏花村汾酒集团杯”全国电视书法大赛参加现场决赛获优秀奖,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全国书法篆刻展;全国千人千作书法大展及五百家精品展并被中国文字博物馆收藏;2017入选中国书协主办的“第二届'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文质兼美优秀基层书法家创作活动”。

书法作品在省内获得广东省第二届“南雅奖”书法篆刻展金奖;“广东省首届扇面书法小字展”一等奖;广东省观音文化原创作品大赛特等奖;2015全国铁路书法美术摄影展书法一等奖;首届广东省中青年书法篆刻展二等奖。

宁静存高远   无我自有神

——  记书法家晏任飞

文/唐红伟

2006年12月中旬,全国文艺界瞩目的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中国书法届最高专业奖)作品展在安徽合肥隆重展出,55岁的中国书协会员,广东省书协理事、肇庆市书协常务副主席晏任飞的作品再次入展。面对荣誉晏任飞显得异常平静,仍旧按照自己的习惯规律临写和创作。然而,他的书法艺术之路却是一条艰辛之路、探索之路、追求之路,书法已经成为他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二十多年前晏任飞受衡阳书法家陈文质先生的影响从颜真卿的楷书入手学习书法,同时,他还大量临习了汉碑和魏碑,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众多古代优秀的经典碑刻范本从此给予他一种良好地书法精神和气质。上个世纪90年代后晏任飞将临习创作的重点转入小楷,其原由不仅仅是变风格、变字体,更重要的是想用沉着去轻滑,用静气去浮燥,用高古去匠俗,用细致入微的运笔体味书写过程。初学明人王宠小楷的晏任飞深知取法乎上的道理,为了找寻小楷的定位和方向,他专门求教了中央美院教授、著名书法史学者、理论家刘涛先生,得到的建议是上溯魏晋取法,这一建议对他的小楷临写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他顿悟到借古变新的真正内涵。被称为楷书之源头的《宣示表》是晏任飞取法的根本,而二王、虞世南、王宠、黄道周等小楷大家法帖成为晏任飞丰富用笔、结体的源泉。

勤能补拙、认真投入是晏任飞对待书法的态度。为了提高用笔能力他反复在点划、提按、顿挫、起笔、行笔、收笔、连带、呼应、气息、章法、字距、行距等等最基本、最单纯的环节上推敲,力求尽善尽美。十多年来但凡他参加过的大小展览的作品里没有出现错别字和其他硬伤的现象,因此他得到一个雅号叫“一字之师”。严谨的习书做人是晏任飞的品质,同时也是他创作中诗文与书写关系的完美契合。

如果说晏任飞作品的成功是传统的成功,那么牢牢把握传统而有所创新正是晏任飞书法艺术的魅力所在。他的风格、线条、境界与固守僵化的老气横秋,与所谓反传统的“感觉派”“流行派”相克、相离,传递出清新、典雅的美。他将临摩古代名碑帖、范本作为在作品中显示传统的重要手段。孙过庭《书谱》中曰:“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说明读帖、入帖进而实临、意临、背临过程的重要性。晏任飞在书写章法上常取有行无列,行气中隐寓大小、斜正、开合之变。笔画上追求清劲,用笔粗细、长短不一,瘦而腴、刚而柔,行笔不紧不慢,娴静温雅。在结体上追求奇正有别,大小不等,平稳而含蓄,字内留有些许往回的空白,以求空灵。在整体风格上欲以意趣相标,书写时力求中和美,并适当融入钟繇、黄道周的古拙美,追求书卷气,努力做到气息流通,意蕴空灵,风格古雅。

晏任飞的作品欣赏

晏任飞      诗歌《面对鲜红的党旗》

180cm×50.2cm    寸  楷

晏任飞      唐诗二首     41cm×41 cm     小  楷

晏任飞      汉乐府诗《长歌行》     69cm×69cm     行  草

样报展示


04

藏家故事

余贵平

YU  GUIPING

////

生于1971年12月,广东惠州敦本堂后人,创办惠州余力画艺店,从事书画经营20多年,日常喜好品茶,听曲,赏石,酷爱收藏奇石书画等艺术品,余贵平先生多年来与国内国画名家左进伟、谢峭石、郑德民,书法名家刘千舫、肖子丰等艺术大师学习国画与书法的运笔风格、表现技法、气韵和构图等鉴赏知识,再加上不断地自学与摸索,是出色的鉴赏家,同时也是一位务实的收藏家。他现藏有书画珍品1000余件,已成为珠三角地区小有名气的收藏家。国家一级作家、人民文学珠三角工作站站长石舟曾评价余贵平:“像余贵平先生这样善于思考,感喟世态,忧国忧民,坚信艺术能净化心灵的人如果多了,我们的社会肯定会更好。”中央电视台CCTV中国中政栏目组陈兵主任,CCTV中国中政栏目组运营中心主任张东平同志等曾莅临余力画艺店参观指导。人民日报资深记者肖特华先生也曾采访过余贵平先生,并发表于人民网。余贵平先生致力于宣传和弘扬中国书画艺术与优秀传统文化。今年4月26日至5月7日,在惠州文化馆成功举办了《国画名家谢峭石梅花作品展》。

以书画为舟,德行为帆,真诚为舵

不痴不迷难以收藏

收藏是人类的一种奇特喜好,每个人的收藏理由也不尽相同,有些人收藏卷帖,力求其完整无缺,费尽心思,四处寻访,都要把缺失的部分找回,例如明代收藏家华夏,有点类似现代所说的“强迫症”。而有些人则深感传统文化之精华难得可贵,不忍心看着它失传消散,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也要将其收集保存下来;不管是出于什么目的,收藏都离不开发自内心深深的喜爱与痴迷,而这一行为在下面将要介绍的余贵平先生身上尤为明显。

因画结缘

2021年5月7日,由惠州市文化馆主办,惠州市余力画艺店承办的《国画名家谢峭石梅花作品展》圆满闭幕。谢峭石年轻时曾任周恩来总理办公室联络员,以及陈伯达秘书,淡出喧嚣后,定居广东。谢峭石老画家与余力画艺店的书画收藏家余贵平先生乃是忘年之交,两人情谊十分深厚,余贵平先生称赞谢峭石所画梅花充满诗情画意,甚有境界,十余年来已经收藏了谢峭石先生的画作100多幅,谢峭石先生感慨之余,也回赠了余贵平先生一首诗:“忘年交友余贵平,心中伶俐书画通,赏梅只有两三枝,十年好友一字诚。”

真诚无价,德行天下

余贵平先生,法号常旺居士,生于1971年12月,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柏塘镇黄塘村人,惠州余力画艺店—敦本堂堂主,地址位于惠州市惠城区河南岸街道办高布村。对于书画和奇石,余贵平先生是爱到痴迷,他坚持收藏书画,二十年如一日,现藏有书画珍品1000余件,每一件藏品都是余贵平先生用心品鉴,用爱收藏的宝物。他对于艺术的追求重在一个“真”字,非真品赝品之“真”,而是书画作品的神韵和创作之人的“真心实意”,这样的作品才会真的让人喜欢,想要珍藏。

慧眼过人

一幅优秀的山水画作,在普通人眼里,或许只是一座巍峨的高山,一条蜿蜒的河流,其中点缀着树木花草;在专业人士的眼里,或许重点都落在画家笔法用墨、线条刻画的技巧上。然而余贵平先生看得比旁人更加透彻和深刻,中国水墨画讲究一个意境,画家往往会寄情于画,通过画作表达自己内在的心境与情感,而余贵平先生能通过展现的意象与画家达到精神层面的情感共通与思想交流,品出自己的人生感悟。甚至有的时候,他还能看到连画家本人也不曾想到的另一层意象,在画家的无意而为中窥得真意,实乃慧眼过人。

奇石之上大有乾坤

除了书画以外,余贵平先生还钟情于奇石。赏玩奇石同样离不开他的一双慧眼,石头的形态、色泽,纹理、脉络和石质等,在他的想象力加持下,亦能化作腾飞的巨龙,普度众生的菩萨,桀骜不驯的野马等,活灵活现,让人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出神入化。余贵平先生将自己的人生观融入了奇石收藏之中,给奇石赋予了人的品格,他认为石头“不悲不喜,心无杂念”,已然达到佛教中的“无我”境界。

生活就是修行

余贵平先生有着良好且高要求的生活习惯,例如:日常泡茶和饮用的水一定要用山泉水,为此他经常驾车到十几公里外的山脚下装上两三桶水带回家,乐此不疲;半夜如果醒来一定要喝一杯温开水再入睡;对于一日三餐,特别是外出用餐的时候,余贵平先生很在意店家用油用料是否新鲜健康;居住的地方,空气一定要自然流通,不挂蚊帐,就算被蚊子叮咬也绝对不能点蚊香等。余贵平先生对这些关乎生命健康与质量的元素特别重视,因此也会尽自己最大的能力获取好的水与空气,对生活质量的高要求,同样也反映在他所收藏的书画水平上。

恣意潇洒才是人生

初识余贵平先生,很多人会觉得他是个“怪人”,固执,还有那痴迷书画的劲儿,有种异于常人的特质。很多人应该听过清朝时期的“扬州八怪”,他们并非因为长得奇怪而得名,主要是由于这八位“艺术家”,作品画风奇特,文章不拘一格,有着特立独行的性格,这里的“怪”,没有褒贬之意,更强调“与众不同”。而余贵平先生便是当今社会里“与众不同”的那一个,他不屑于和其他人一样,也不会在意别人如何评价自己。他一直坚持自己的想法和观念,坚持践行自己认为好的品格和生活习惯,坚持自己认定的书画收藏事业,坚持“真诚”二字,坚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在他的字典里,没有“随波逐流”和“轻言放弃”这些词语。只要不妨碍别人的生活,不做违法的事情,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过想要的生活,但很多人其实是照着“别人的生活”来过每一天,或者过着社会、家族和父母所要求的“生活”,没有自己的独立思想和意志。像余贵平先生这样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勇敢地“坚持做自己”的人,当今社会真的太少了。

传统文化产业未来可期

随着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也开始得到国家层面的重视,有些国家在古代曾经受到中华文化的熏陶,如今却想“申遗”我们的传统文化,这种“偷窃”行为,让许多中国人都愤怒不已,同时也开始让我们意识到保护、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对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也开始变得越来越自信!书画艺术不但能促进人文与德行的交流,让人的心灵境界与内在修养得到提升,而且也有利于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和谐稳定发展,由此可见,书画艺术市场,乃至整个传统文化产业,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发展潜力,我们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人,更应该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收藏作品欣赏

尹成涛     日照千山万水       120cm×220cm     中国画

杨明标    张元干诗意图      80cm×200cm    中国画

申金钟     审时度势       160cm×80cm     中国画

陈玉廣     翰墨寄情       80cm×160cm     书  法

样报展示

05

石湾陶魂

李义鹏

LI  YIPENG

////

广东省陶瓷艺术大师,高级 工艺美术师,高级技师,国家级非遗项目石湾陶塑技艺区级传承人,佛山市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

师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庄稼、黄松坚,擅长人物塑造,在继承传统艺术基础上兼容并储,吸取各家所长,形成个人特色。作品风格生动传神,大气典雅,富有内涵。特别注重对人物面部的刻画,衣纹流畅细腻,潇洒飘逸,追求诗书画意相融合的艺术意景,在全国、省、市评比中多次获奖。并主持参与了多项国内外有影响力的瓦脊、壁画、砖雕等园林艺术工程,得到相关机构的赞许。

酒识天机,茶留禅机

——  读在酒文化与茶文化嬗变中的李义鹏

文/高世现

李义鹏的陶塑作品,有两类,我觉得很能体现他的生活经验,那就是:饮酒与品茶。

俗话说,饮酒可成仙,品茶可成道。李义鹏将“仙”与“道”落实到人间烟火,那是创作与生活的不设限,意在呈现“一个人的逍遥游”的可以后置的精神世界。

之所以沉溺于饮酒与品茶,我想,那是因为李义鹏想将陶塑艺术转化为个人的真实生命经验,不断激活其所附着的文化基因,并进行当代性的审美转化。茶讲究茶艺和茶道,酒追求酒品和酒德。好酒者多出于诗人、武士、狂客,而好茶者多出于儒士、文臣、僧道,而好酒好茶出于李义鹏一个的诸多作品,每每品味他的这些逸趣横生的茶酒人物陶塑,是一种智慧与旷达的精神释放。

尤其是李义鹏的《望月怀远》所达到的那一种恍兮惚兮的境界,无月而悬空处每有月,既望以月,既怀以远,所谓通合天人,自是一份真性情。而《春山醉客》也是“无月胜有月”,月亮成了李义鹏饮酒类人物陶塑之中“出镜率”最高的意象之一。说实在,在陶塑中“造月”甚难,而李义鹏的明月,不仅是悬空的天穹一物,而且是实实在在的人间一友。

还有《携琴邀月》,所邀之月,呼之即出,此乃“无中生有”之功。我们一直塑可塑之物,孰知,李义鹏以意境,以姿势,以恬静淡雅的文人情趣,以天真恬淡的生活方式,塑形外之象,既有灵魂之饮,必生精神之镜,对影成三人,本我,超我,无我。《携琴邀月》之境,也就是无我之境。所以陶塑语境是陶塑的思想背景与语意空间,决定着陶塑所展开的“天地”。在这里,陶塑视野则是陶艺家看问题的方向、角度或层次。正如在物理世界观察的视野不同,看到事物的形状、特征不同,陶艺家看世界的视野决定其看到什么,描述什么和给出什么样的他的所邀之“月”。

李义鹏以独特的个人智慧,跳出了饮酒类人物创作可能出现的世俗性的巢臼,生活还在继续,当代社会的世俗化过程也远未完成,但李义鹏对“虚空之月”之不懈刻画,以其浪漫性和理想性,将陶塑自身的维度扩展到物性之外。

也就是说,当陶塑摒弃造形的局限,人和物之间,心和身之间,李义鹏的“酒”充满了由“月”所引发的“天机”,而李义鹏的“茶”则弥漫着永远迷人的“禅机”。

对于品茶,李义鹏以塑陆羽为最,饮茶是人生一大雅事,李义鹏也喜欢喝茶。喝茶或喝酒与品茶或品酒不一样。喝谁都会,品却难为,这是功夫,也是学问。茶有禅意,茶禅一味,在茶人眼里,月有情、山有情、风有情、云有情,一品佳茗,整个心沉浸在这抹大自然的芳香,所带来的清朗洁净之中。

陆羽为茶人魁首,品茶非品茶,远远云上家,在李义鹏的陶塑茶境中,我们总能看到一份偷着乐的情趣,陶中人、茶中仙往往因得茶这件小到不能再小的事情而变得喜色难掩,也就是这份微不足道的趣味,叫人看了他的茶意人物陶塑,也不禁愉悦起来。

所以我想说,李义鹏的陶塑作品之所以密集于饮酒与品茶,是因为李义鹏追求的是一种生活方式,以古人之身,换今人之心,以古人之雅事,换今人之俗念。虽然21世纪以来,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普遍应用,构筑了一个数字化的信息空间,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但人们饮酒与品茶的精神不变,如尘俗事眼前过,唯留清风伴酒茶,此种偶饮酒与常品茶的生活方式已成为一种文化指标,一种性情经典。李义鹏塑陶乃塑人之内心,乃塑一种生活方式,此殊也。而饮酒与品茶此两类,恰恰清晰的展示了李义鹏的雕塑语言的特征以及创作脉络,这或许也是李义鹏在人物雕塑中的主要收获。

李义鹏的作品欣赏

携琴邀月

陆羽品茶

秋月思远

样报展示

联系我们

电话:020-87561646
微信:dameishu440071
地址:广州天河水荫四横路34号一栋北602
邮编:510075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道兴作品欣赏
新春纳福——张道兴 赵学敏 王培东 吴雪 惠民作品展售
張道興--繪畫作品欣賞
张道兴——2018年最高成交价前10幅作品
张道兴书法作品欣赏
张道兴 水墨人物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