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六经辨证总结!(表格版)

綜合病的部位、性質、病機、病勢,加以分析歸納,別為某經病證,作為辨證施治的依據。此乃張仲景論治傷寒的主要方法,也是臨床反覆實踐,行之有效的經驗總結。凡抵抗力強盛、病勢亢奮的,為三陽證;抗病力減弱,病勢虛衰的,為三陰證。

太陽病

    太陽主表,為諸經的藩籬,外邪侵襲,大多由此而入。太陽病的主要脈證是脈浮,頭項強痛痛和惡寒。

  • 不論何種病邪,病程長短,見如此脈證者,就可指為太陽病。

  • 三陽證均有頭發熱,主要鑒別是:

    太陽頭痛頭痛以後枕部為甚,下連項部,強痛不舒,發熱惡寒
    陽明頭痛前額部為主,只發熱而不惡寒。
    少陽頭痛額角為甚,並有往來寒熱等證。

    臨床上,太陽病表現有傷寒、中風、溫病的區別。

    太陽傷寒

  • 診斷依據


  • 具有太陽病主要脈證,或已發熱或未發熱,必惡寒,體痛,然汗而喘,脈浮緊。

  • 鑒別診斷
    傷寒無汗,有九證,應當鑒別。

    1. 太陽傷寒,無汗,發熱惡寒,身痛,脈浮緊,用麻黃湯。

    2. 太陽中風,脈浮緊,無汗,煩譟,用大青龍湯。

    3. 陽明病,頭痛、鼻乾、脈浮、無汗而喘,用麻黃湯。
      [此皆寒邪在表的無汗,治當發表。]

    4. 陽明病,無汗,身心發黃,用茵陳梔子湯。

    5. 陽明病,無汗,渴欲飲水無表證者,用白虎湯。
      [此皆寒邪在裡的無汗,治當清裡。]

    6. 結胸證,但頭汗出,用大陷胸湯;但頭汗出,身發黃者,用茵陳蒿湯;心中懊?,但頭汗出,用梔子豉湯。
      [此皆水飲內停的身無汗,僅見頭部汗出。]

    7. 脈浮而遲,遲為無陽,不能作汗,身必癢者,此陽虛外邪不能作汗外解,治法當扶元解表。

    太陽中風

    即傷風,與雜病中猝然倒地的中風不同。

  • 診斷依據


  • 具有太陽病主要脈證,發熱,汗出,惡風,脈緩。

  • 鑒別診斷
    傷寒是寒邪束表,衛陽被鬱;中風是風邪襲人,衛強營弱,兩證病機不同。


    太陽傷寒太陽中風
    惡寒
    發熱或有或無翕翕發熱
    汗出
    脈象浮緊浮緩

    太陽病腑證

    太陽病經邪不解而內傳膀胱,即為太陽病腑證。由於傷邪有傳入氣分和血分的不同,故分蓄水和蓄血二證。


    太陽蓄水太陽蓄血
    病機膀胱之氣,不能化水太陽隨經,瘀血在裡
    症狀小便不利自利
    口渴消渴飲水或水入即吐不渴
    小腹微滿急結或硬滿
    神志清楚如狂或發狂
    其他發熱惡寒汗水身體發黃或表證未解
    脈象浮或浮數沉澀或沉結

陽明病

    陽明病是外感病陽亢邪熱熾盛的極期階段,其性質屬裡熱實證。

    陽明病經證

  • 診斷依據


  • 身大熱,汗大出,口大渴,脈洪大。或面赤,心煩,氣粗,譫語遺尿,昏睡等。

  • 太陽無汗而渴,忌白虎;陽明有汗而渴,忌五苓。

    陽明病腑證

    陽明腑證是邪熱傳裡與腸中糟粕相搏而成燥屎內結的證候,病情較經證為重,往往是經證進一步發展的結果。如陽明熱盛,汗出過多,或誤用發汗,使津液外泄,於是腸中乾燥,裡熱更盛,而致燥屎阻滯,則成陽明腑實證。


    陽明經證陽明腑證
    發熱大熱日晡潮熱
    汗出大汗手足翕然汗出
    口渴大渴(-)
    臍腹無脹滿腹滿疼痛,拒按
    燥屎(-)大便秘結或熱結旁流
    脈象洪大沉遲而實或滑數
    舌苔舌紅苔黃舌邊尖起刺,焦黑燥裂

少陽病

    少陽病是病邪已離太陽之表,而又未入陽明之經,處於表裡之間的半表半裡熱證。少陽病的主要脈證,以口苦、咽乾、目眩為提綱。

    少陽主證

    少陽位居半表半裡,與太陽表證及陽明裡證完全不同。往來寒熱是主要特徵之一。

    診斷依據
    除口苦、咽乾、目眩提綱證外,還有往來寒熱,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喜嘔,脈弦。

    少陽兼證

    兼證以兼太陽和兼陽明為多見。

    診斷依據
    具少陽主證外,如復見發熱微惡寒,肢節煩痛,心下支結,微嘔是兼太陽表不解證。復見腹滿痛,鬱鬱微煩,心下急,大便不通等為兼陽明裡實證。


三 陽 證 比 較

三陽分類證狀脈象舌苔鑒別要點
太陽病經證表虛
(中風)
發熱惡風,頭痛,項強汗出。浮緩
薄白有汗脈緩
表實
(傷寒)
發熱(或未發熱),惡寒無汗,頭痛身疼,骨節煩疼,嘔逆。浮緊薄白無汗脈緊
表熱
(溫病)
發熱不惡寒,或微惡寒,頭痛口渴。
浮數薄白或淡黃質紅寒少
口渴脈數
腑證蓄水頭痛發熱,惡寒,煩躁,口渴欲飲,水入則吐,小便不利。浮數白滑小便不利
蓄血頭痛發熱,其人如狂或發狂,少腹急結,小便自利。沉澀有力舌有紫點少腹急結、小便自利
陽明病經證身大熱,汗大出,口渴引飲,不惡寒反惡熱。洪大浮滑舌赤苔黃無燥屎內結證
腑證日哺潮熱,譫語,手足濈然汗出,腹滿痛拒按,大便秘結。沉實滑數

黃燥或有焦刺有燥屎內結證
少陽病口苦咽乾,目弦,往來寒熱,胸 苦滿,心煩喜嘔,嘿嘿不欲食。
白滑或淡黃有半表半裡證

太陰病

    太陰病主要表現為脾虛濕盛的證候。太陰屬脾,陽明屬胃,互為表裡。太陰病的發生,可由三陽治療失當, 損傷脾陽而起;也可由於風寒之邪直接侵犯而起病。主要證候為腹滿而吐,食不下, 自利,時腹自痛,脈緩弱。

    診斷依據
    腹滿而吐,食不下,自利,時腹自痛,脈緩弱。

     太陰病腹滿痛陽明病腹滿痛
    原因虛寒實熱燥屎內結
    疼痛程度腹滿痛時減,喜按或得溫而減腹滿痛必甚,且痛必拒按
    口渴多自利口不渴,縱然見渴,只喜熱飲,且飲不多-

少陰病

    少陰病為傷寒六經病變發展過程中最為危險的階段,其性質屬全身性虛寒證。少陰包括心腎二臟,為人身之根本,心腎機能衰減,抗病力量薄弱,則為少陰之病。少陰一經,兼水火二氣,寒熱雜居,其為病表現不一,如病偏於寒,則證類太陰,並偏於熱,則證類太陽。

    少陰病寒化證

    此為較多見之證候,主要是因陽氣不足,病邪內入,從陰化寒,呈現出全身性虛寒證象。

    診斷依據
    無熱惡寒,脈細微,但欲寐,或厥冷,下利而渴;或身橍動,振振欲擗地,心下悸等。重者可見下利,厥逆,面部潮紅,譟擾不安等。

    少陰病熱化證

    主要為陰虛陽亢所致證候,與寒化證陰盛隔陽迥然不同。

    診斷依據
    心煩不得臥,口燥咽乾,舌尖紅赤,脈細數。下利,小便不利,咳而嘔渴,心煩不得眠的為水熱互結;下利,胸滿,心煩為陰虛火浮證。


厥陰病

    厥陰病屬於寒熱錯雜證,見於傷寒的較後階段。由於厥陰是三陰之盡,又是陰盡陽生 之臟,故病情演變多趨極端,不是極寒就是極熱。因此厥陰證候特點,為陰陽偏盛偏衰,寒熱錯雜混同出現。

    上熱下寒證

    膈上有熱,腸中有寒的證候。

    診斷依據
    消渴,氣上衝心,心中疼熱,饑而欲飲食,食則吐蛔,下之利不止。

    厥陰厥逆證

    陰寒內盛,陽氣衰微的證候。

    診斷依據
    下利厥逆,大汗出,身微熱而惡寒,小便利,脈微欲厥。


三 陰 證 比 較

三陰
分類
證狀脈象舌苔鑒別要點


虛寒證惡寒身踡,口中和,下利清穀,手足厥冷,欲寐。沉微細白滑肢厥脈微
虛熱證心煩不寐,口躁咽痛,胸滿下利,一身手足盡熱,或腹脹便秘。
細數紅絳心煩不寐,一身手足盡熱
太陰病身無熱,手足溫,腹滿而吐,食不下,自利,時腹痛,口不渴。
濡弱或沉白滑膩有寒濕證
厥陰病消渴,氣上撞心,心中疼熱(上熱證),飢而不欲食,食則吐蚘(下寒證)。
弦數或弦緊淡黃有寒熱錯雜或厥熱勝復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胡希恕老先生讲伤寒 148伤寒五六日头汗出 微恶寒 手足冷 心下满 口不欲食 大便硬 脉细...
郝萬山講《傷寒論》 第41講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一六七)阳微结
《伤寒悬解》少阳——经腑合病与传经理论
148条 胡希恕
《伤寒论》名词术语选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