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实战:手脚发凉十年,只因上火!一张方子,去火、通阳,暖四肢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诊断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以前,我老师就说,死心眼儿的人,学不了中医。即便学了,也做不好。

为啥这么说?因为死心眼儿的人,不知变通,一条道跑到黑。这就很难适应中医辨证施治的要求。

比如说,我们常见的手脚发凉、不温的现象。

它一定是因为缺少阳气吗?一定是因为气血虚弱吗?

不见得。我跟你讲,患者还可能是因为有火。

我来给你说一个简单例子。

故事的主人公,是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熊继柏老师。

有一次,熊师接待一个患者。

这个患者,当时39岁。什么毛病呢?就是手脚发凉、畏寒长达10年。尤其是手臂,发凉怕冷十分明显。凉到什么程度呢?即便是全身其他部位都觉得热,一摸其手臂,还是凉的。

凉,怎么办?此人用过温阳补益的办法,无效。

后来,此人心里也泄气了。他想,就这么凉下去,到最后就不通气血了,闹不好得截肢啊。

最后,他经人介绍,找到了熊继柏老师。

熊师仔细这么一看,立刻发现与众不同的地方。

此人,虽然四肢不温,但是舌苔黄腻,脉滑略数,而且早晨起来口苦,嘴里头经常有口腔溃疡,尿黄,尿频,有的时候甚至有尿涩痛的感觉,嗓子有时候还干痛。

当时,熊师就表示,这是外头寒,里头热。外头之所以寒,就是因为里头的阳热之气,困在那里,出不来。

熊师当时拟了一个方子,但见——

藿香10克,防风10克,栀子10克,生石膏15克,黄连5克,生地15克,木通6克,竹叶10克,甘草6克,一共是15剂,水煎服。

结果如何?患者服用之后,很快觉得口苦、咽痛、尿黄之感缓解。随后,四肢开始变得温热。到最后,诸证悉平。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患者严格忌食牛羊肉、辛辣、酒类、油炸食物和烧烤食品。

这个医案非常简洁,我给你说完了。

现在,我要告诉你背后的道理。

你看,这个人四肢畏寒怕冷。这是一个寒象。同时,他也有热象,这就是脉滑数、苔黄腻、尿黄尿涩、口疮时发、咽喉疼痛、口苦。这些,都是热象。具体说,热迫血行,脉滑而数。热邪上犯于舌,舌苔黄腻。热邪下迫尿道,则尿涩尿黄。热邪灼伤咽喉,则咽喉疼痛。热邪蕴于内,上泛于口,则口苦。

问题是,他这一寒一热,为啥如此分明?

中医对此的解释,就是阳热之气困于内,无法顺利通达四肢,这才导致里头热,外头凉。中医管这个叫做“热厥”。

也许你会奇怪,这阳热之气到底是怎么被困阻起来的呢?问题,关键在脾。脾主四肢,主气血的运化和输布。一般人,体内有了阳热之气,可以被脾所运化输布,这就没事儿了。可是有些人,热邪太重,或者脾的运化输布能力不强,这就导致阳热之气无法被及时化散。于是,它越积越多,脾也就越是无力处理。到最后,生生地憋在一起,严重影响了脾的输布能力。于是,人的四肢就开始发凉。脾主四肢,要凉,就凉四肢。

那这个时候怎么办?就得把患者体内郁积已久的热邪排除掉。排解掉以后,脾被“松绑”了,它可以重新正常地输布气血。那我们的四肢自然也就温热、不再怕冷了。

怎么实现这个目的?我们看当时熊师开的方子——

藿香10克,防风10克,栀子10克,生石膏15克,黄连5克,生地15克,木通6克,竹叶10克,甘草6克。

这个配伍,其实是泻黄散和导赤散的化裁。

泻黄散,出自《小儿药证直诀》,基本组成就是藿香叶、山栀子、石膏、甘草、防风。这是一个泻脾胃之火的方子。石膏大清脾胃之热,山栀子泻三焦之火。防风宣达散火,藿香化湿醒脾散火。

导赤散,也出自《小儿药证直诀》,基本组成是生地、木通、甘草梢、竹叶。其中生地和竹叶滋阴清热,木通利尿清热,甘草梢解毒清热。在这个基础上加一个黄连,清热除湿。

这里头,熊师比较注重利尿这个事儿。患者当时大便不干燥,所以要想泻热,就必须通过小便。热邪的退路就两条,一个大便,一个小便。患者当时舌苔偏腻。黄腻,就说明有湿热。利小便,是清湿热的有效手段。

总之,经过这样一番调治,患者总算是四肢温热了。因为他里头的那一团热邪,没了。

我为什么要写这个经验呢?

其实,在我的后台上,总有读者提问,说自己体寒,说自己身体虚弱,但是一吃补的东西,就上火。他们问我,该如何是好。

怎么办?我坐在电脑这头,实在是无法确切指明。因为每个人的体质和情况差异很大,没法隔空猜测。但是我觉得,这里肯定有一部分人,他所说的寒、虚弱,是假象。其真正问题,就如上文医案所述一样,在于有热,有火。火热之邪郁于内,困住了,阳气出不来,所以有寒象。这个寒象,主要是体现在四肢。当此际,你再去温补,肯定会上火了,而且见不到任何改善。

怎么办?面对这样的人,泻黄散和导赤散配合应用,算是一条经验。它肯定不适合所有人,但对一部分人适宜。具体辨证要点,如前文所述,我这里就不多说了。非专业读者,务必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忌盲目。

总而言之,面对一些症状、症候,如何准确分析,是一门大学问,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磨炼才能掌握诀窍。在这个过程中,确实需要中医人开拓思路,不能过于死板。我老师说,死心眼儿的人学不了中医,恐怕就是这个道理。

好了,这个事儿,我就说这么多吧。希望我的文字,可以给你带来一点帮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实战经验后,我终于明白前辈说的:“遇...
手脚发凉,是上火了!“不知变通的人学不好...
四肢痛,脾虚!手脚抽筋,先治脾,这张方子很有深意
冬天手脚冰凉中医怎么调理?分两种类型,是真正的寒,还是假的
四肢,连着脾!手脚无力抽筋,先治脾,这张方子有深意,请多读几遍
一张催发阳气的方子!暖手,暖脚,暖四肢,医案详细说给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