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糖尿病前期: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时机,逆转糖尿病的窗口

糖尿病

我们都知道从血糖正常人到诊断糖尿病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可能需要5-10年的时间或者更长。这个过程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的阶段,我们称为'糖尿病前期',它主要包括两个情况,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递减。简单说就是空腹或餐后血糖超过正常值,但还不够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为什么要把这个阶段拿出来单独说,就是有研究认为在这个阶段,已经开始出现与血糖升高的相关的一些疾病患病比例开始升高,在一项大型荟萃分析中,与血糖水平正常的人相比,糖尿病前期的患者在未来十年中,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开始升高。

而根据目前的患病率估计,到2030年将有4.7亿人处在糖尿病前期。而据美国糖尿病协会的估计,糖尿病前期患者中有多达70%最终会患上糖尿病。

但是,在国际上也有不同的观点,对于是否存在糖尿病前期存在一些争论,比如在《科学》杂志上发表过有这类报告,并糖尿病前期定义为'可疑诊断',并不认为前驱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率之间的关联,认为如果做出此诊断可能会给卫生保健系统带来巨大的负担。但近期在BMJ在线发表的荟萃分析总结了来自欧洲,亚洲和北美的超过1000万人的129项研究,在总体人群中,糖尿病前期患者的全因死亡率,脑血管疾病(CVD),冠心病、中风分别增加了13%,15%,16%和14%。 在已经患有动脉粥样硬化性CVD的患者中,患有糖尿病前期的风险更高:在中位随访期间,全因死亡率,CVD和冠心病的风险分别增加36%,37%和15%。最终得出了糖尿病前期患者心脑血管风险增高的结论。

由于糖尿病的患病率持续增高,糖尿病与健康风险之间的关系也非常明确。如果能够在糖尿病前期开始关注、提前预防,完全有可能逆转糖尿病,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因心脑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风险。成功干预这一庞大的人群可能对公共健康产生重大影响。对糖尿病前期患者进行筛查和适当管理可能有助于心血管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

所以,有条件的糖尿病高危人群应该筛查糖尿病前期。目前,很多单位会进行常规体检,但是常常只查空腹血糖。恰恰相反的是,很多糖尿病前期是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空腹血糖可以正常,这样可能会漏掉很多餐后血糖高的人群。由于餐后血糖检查相对比较麻烦,不好操作。为了减少漏诊我觉得可以同时查糖化血红蛋白,这样也可以减少一些漏诊。

当然,糖化血糖范围定到多少合适也有些争议,美国ADA认为HBA1c>5.7%就为异常,WHO认为>6.0%为异常。无论是空腹血糖异常还是HBA1c我们就可以采取生活方式来干预,也可以通过OGTT来进一步明确诊断。当然,增加HBA1c的检查会增加单位或个人的医疗负担,任何一个政策的制定可能需要平衡获益和付出,有时候很难简单以好和坏来衡量。这种争论也可能也会长期存在,也需要有更多的询证医学的证据来辅助决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
拧不开瓶盖可能是糖尿病前兆?简单自测,抓住“逆转黄金期”,远离并发保健康
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控制
餐后高血糖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相关!
从循证证据看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餐后血糖管理
2017年ADA糖尿病诊疗标准更新(20171028)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