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分封制到大一统丨天涯论坛百万点击《世界真相》系列连载

十分抱歉,这一段时间事务繁多,拖更了。后台收到数不清的消息,但是大部分过了期限,没有办法回复了,感谢大家的关心!


首先来复习一下之前刚刚讲过的内容:



详见:人类文明进化的公式


周武王伐纣后,把土地分封群臣,自己占有最大的一块。全国土地名义上属于天子,天子可以收回分封出去的土地,各诸侯国有独立的行政权,每年要向天子进贡。

 

分封制的实质是:周朝社会科学不够发达,统治阶级——周天子无法管理全国那么大的疆域,只得分割给各精英阶级——诸侯代为管理。周天子把疆域分得很细碎,以平衡各诸侯国的力量,使精英阶级相互制约。

 

在各诸侯国内,诸侯是统治阶级,诸侯又把土地分封给各位大夫,大夫是精英阶级。可见,统治阶级和精英阶级是相对的。

 

在西周,周朝还可视为一整个国家,故在这一节,本文所说的统治阶级是周天子,精英阶级是各路诸侯。在这一历史时期,联姻是周王室与诸侯国、诸侯国与诸侯国组成联盟的主要形式。

 

随着科技的发展,生产力逐渐提高,各诸侯国开始向外垦荒扩大国土增长人口,相比之下周天子逐渐式微,精英阶级力量扩大,统治阶级开始无法压制精英阶级。

 

很快到了周幽王的时代。周幽王的王后是申国侯的女儿,生有太子宜臼。周幽王又纳了褒国姒姓女子为妃,史称褒姒,褒姒生儿子伯服。伯服与宜臼争夺太子之位,最终宜臼被废,伯服夺得继承权。宜臼便求助于他姥爷申侯的力量,申侯联合西方蛮族犬戎攻破周都城镐京,幽王被杀,西周灭亡。宜臼继位成为周平王,迁都洛。

 

申侯为什么反抗周幽王?因为申侯要扶持自己的外孙宜臼上位,借以控制统治阶级周王室。

 

各路诸侯为什么不来救?因为强大的周王室不符合精英阶级利益。

 

镐京陷落后,各路诸侯姗姗来迟,以救驾名义向周平王讨要了一笔好处,并瓜分了一大半原本周王室的封地。

 

没有什么“我愿烽火戏诸侯,只为妃子一笑”的中二浪漫,只有衰末周王室面对历史大势的深深无奈。


统治阶级周王室变成了符号,中国分裂,春秋时代开始了。


 西周都城镐京,位于现西安市长安区

 

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前,精英阶级,也就是各国士大夫,可以合法的拥有私兵,也就是军队。为了争夺统治权,国君与士大夫、士大夫与士大夫之间相互厮杀。

 

因此,在这一历史时期,精英阶级与统治阶级的矛盾,主要表现在武力冲突,甚至军事斗争上。春秋战国权力斗争中,兄弟失和,君臣反目,儿子杀死父亲,妻子杀死丈夫,都是常有之事。兄妹乱伦之事有之,叔嫂通奸之事有之,在这里就不详细写东周列国的八卦了,以后会挑好玩的写一写。孔夫子对这些混乱的关系给出了高度的概括:这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

 

究其原因,那就是由于分封制,精英阶级的权力过大,严重威胁了统治。

 

因此,秦灭六国后,秦始皇吸取春秋战国的教训,

 

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铸以为十二金人,剥夺了原先士大夫的私人军队。

 

2、分天下为三十六郡,下各置县,彻底废除分封制,郡县主要官吏由中央任免,实现了中央到县一级的控制。

 

3,、在全国测量土地,按照土地面积直接向农民收税。

 

秦朝的政策大大触碰了旧贵族的利益,因此借农民起义之机,旧贵族纷纷起兵反秦,意图恢复旧制。楚国旧贵族项羽自封西楚霸王,分天下为十八路诸侯,便是赤裸裸的分封制复辟。然而由于利益分配不均,很快天下再乱,最终平民阶级出身的刘邦势力统一了全国,在汉朝,分封制最终被消灭。

 

我要提问了!

 

跟着我看了这么多故事了,下面我来考一考大家学习的成果!

 

分封制最终会被消灭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由分封制到郡县制,这是政治制度的改革,来源于社会科学的进步。

 

而社会科学的进步,其根源在自然科学的进步、生产力的提高。

 

西周的土地制度是井田制。“井”、“田”的汉字写法都是方方正正的格子,井田制就是把所有的土地分成方方正正的格子的制度。

 

我们知道,西周是等级森严的社会,天子以下为诸侯、大夫、士、庶人、奴隶。其实奴隶并不像罗马那样是主要劳动力,庶人才是主要劳动力,平民阶级包括士、庶人、奴隶。

 

为了更明白地解释这个制度,本猫来举个例子吧。

 

猫猫是跟着周武王伐纣的功臣,战争结束后,猫猫就得了一大块土地。然而这块土地还没被开发,猫猫带着自己的族人、自己的家臣和家臣们的族人、还有很多无家可归的庶人来到这里,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终于开辟出一片沃土。

 

猫猫把这片土地划分成1000个方方正正的格子,在最中间的一个格子里修了围墙。由于围墙也是方方正正的形状,猫猫用一个字来称呼这个格子,叫做“国”。


猫猫有五个家臣,分别叫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妮妮。我给他们一人100个格子的土地,叫做封地。他们分别在自己的封地中间选了一个格子修了围墙,这个格子叫做“家”。

 

图是拿excel随便画的


“国家”一词便是由此而来。《大学》说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可不仅仅是把自己家三姑六婆那点事管好,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妮妮他们要管的是这100个格子上的所有土地、人口、资源。而猫猫实际管理的,是剩下的500个格子,这样猫猫的工作就减少了一半。

 

猫猫也带领着一个大家族,兄弟姐妹叔叔大爷都拖家带口的,我们属于同一个姓氏,一不留神这一大家子就上千人。猫猫把他们安排在“国”里面,并称呼他们为“国人”。但是国人太多了,不能白养着呀,猫猫就把紧挨着“国”的一圈8个格子分给他们,让他们去耕种。“国人”可以拥有奴隶,让奴隶给他们种田或者自己种田都无所谓。国人可以受教育、接受军事训练,每年只需要给猫猫一小袋米作为形式上的赋税,打仗的时候自己带上家伙跟猫猫一块出征。

 

猫猫还剩491个格子,就把这些格子叫做“野”,这些格子上的庶民叫做“野人”。我把其中土地肥沃的91块优质资产叫做公田,剩下400块粗劣土地叫做私田。我把跟着我来垦荒的庶民叫过来,告诉他们:你们看,这491个格子的土地都是周天子给我的,不是你们的!但是我很仁慈,我把土地借给你们种。你们先在我的公田上种地,公田上出产的粮食都归我。你们种完了公田,再去种借给你们的私田,私田上出产的粮食都归你们自己。


这样,猫猫只要每天派人去公田里看着野人们干活,就能吃喝不愁了。

 


庶人和奴隶是不能接受教育的,他们住在“野”里,对于进入“国”和“家”有严格的限制。一般来说打仗也不会叫他们去,因为没接受过“射”“御”等军事训练,战斗力太辣鸡。前车之鉴就是商纣王,他的部队主力去远征东夷,朝歌空虚,周武王趁机进攻朝歌,商纣王一着急强征庶人和奴隶上战场,结果自己的军队反倒被四处逃窜的庶民奴隶搅成一团。

 

牧野之战奴隶“倒戈”,其实是因为他们打仗太菜


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妮妮也学着猫猫,把自己剩下的99块土地分了,大家都有地种,都能吃上饭,皆大欢喜,四海升平。

 

周天子分给猫猫的土地不只有方方正正的1000块田地,那些边边角角的山地树林河流湖泊是不能种地的,但是上面可以打猎挖矿钓鱼。猫猫规定,这些地方的一切出产都归猫猫自己。

 


因为实际上这一整片土地都是周天子分给猫猫的,猫猫只是慷慨的分给家臣、族人、庶民使用,所以猫猫规定,不允许买卖土地,因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些土地本来都是猫猫的,说到头都是周天子的,怎么能买卖呢?

 

猫猫就是诸侯,猫猫的家臣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妮妮就是大夫,猫猫的国人和家臣们的家人就是士,剩下的就是庶人和奴隶,这就是西周的等级制度。从天子诸侯到士都是君子,庶人和奴隶是小人。猫猫死后位置传给猫猫的嫡长子大娃,剩下的儿子二娃三娃四娃五娃七娃只能当士。而大夫贝贝如果有两个儿子大贝和小贝,只有嫡长子大贝能继承大夫的位置,小贝只能当士。如果士立功,我可以赐予封地提拔他做大夫;如果大夫犯罪,我可以收回封地把他贬为士。

 

一开始,这个制度挺合适的,大家都有土地都能吃上饭,西周初期社会形势一片大好,中期还出了一位雄主周穆王,把周的疆域扩大了一圈。但是随着人口变多,这个制度就出了问题,首先体现在“国人”身上。

 

为什么?因为当初分田的时候“国人”人数很少,分8块田就够吃饭了。但是国人越生越多,土地不够用了,又不能买卖土地,只好去偷偷去边边角角垦荒,把山地树林河流湖泊利用起来。

 

当时的周天子是周厉王,发现本来出产都归自己的那些边边角角被“国人”垦成田了,自己的利益受到很大损失,于是勃然大怒,下令封山禁林。“国人”这下连饭都吃不上了,怨声载道,对厉王说:“民不堪命矣!”周厉王也是个愣子,干脆派人在“国”里监督人们的言论,国人只得“道路以目”,遇到熟人都不敢打招呼。

 

大夫召穆公进谏,“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周厉王不听。三年后,国人手拿武器棍棒冲进宫殿,把周厉王赶走,于是大臣们暂时共同执掌国政,史称“国人暴动,共和行政”。

 

提问:为什么国人暴动成功了?

 


图片:国人赶走周厉王


回答:因为这符合平民阶级“士”和精英阶级“大夫”的利益

 

等一下,这里有大夫什么事?大夫有自己的采邑,100格的土地,应该不愁吃喝啊。

 

当然与大夫有关。本来全国的边边角角土地都是周厉王的,现在边边角角开放了,大夫也能加入垦荒大军,也能从中得到利益,因此为什么国人们能那么顺利地把周厉王赶走,是因为大夫也是国人暴动的积极支持者。精英阶级与平民阶级联手,把统治阶级胖揍一顿。

 

到后来,随着铁犁牛耕的出现,庶民的生产力也大大提高。本来一家老少一起上只能耕种一格大小的土地,现在一个人牵着牛就能轻松耕种两三个格子。再加上人口的增长,400个格子的私田也不够种了,庶民开始偷偷垦荒,垦着垦着就没人管公田那几块地了,因为自己垦荒垦出来的地,出产的粮食都是自己的,谁还管你的公田?于是公田里“唯莠骄之”“唯美桀桀”长满了杂草。

 

首先发现这一点的是大夫,因为大夫本来的田就少。大夫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就不要管公田还是私田了,全都分给庶民种,然后从他们的收成里提成不就行了?庶民也很乐意,因为本来自己祖祖辈辈都种这几块地,都种出感情了,而且这公田收成好,还不用费大劲跑老远去垦荒,双方达成了一致。这就是地主-农民关系的形成

 

不久,国君也发现了这个事实。国君也依样画葫芦,把公田分给农民,统计农民的土地面积收税,国君和农民都很开心,农业生产再次蓬勃发展。

 

这就是变法、改革。政府主动调整生产关系,使生产关系顺应生产力,从而解放生产力的过程。春秋时期率先变法的是齐国,公元前685年管仲提出“相地而衰征”——也就是把土地分给农民,根据土地面积收取农业税的制度。于是齐国一跃成为世界霸主,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之首。其他各国纷纷效法齐国实行变法,公元前645年晋国“作爰田”,公元前594年鲁国“初税亩”, 公元前563年郑国“为田洫”,公元前548年楚国“书土田”……

 


这次变法顺应了统治阶级、精英阶级、平民阶级的利益,因此能顺利推行下去。

 

然而到了战国时期,随着各国疆域的扩大,国君们发现了一个事情。

 

本来井田制的时候,国君要天天派人到田里巡视,人手不够,所以不得不把土地分给大夫们让他们帮忙管理。

 

但是现在,把田交给农民去种,每年秋天派人收租子就行了,管理的难度一下子降低了,也就是说,国君能够控制更大面积的土地了。

 

而那些大夫,不仅根本不需要他们帮忙管理土地,他们还是潜在的危险,齐国姜氏被田氏取代,晋国姬氏被赵魏韩瓜分,要想个办法除掉他们,让国君直接管理全国才行。

 

于是在秦国有了商鞅变法,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变法后的秦国一跃成为世界强国,走上了一扫六合并吞八荒的霸者之路。

 

这便是自然科学的发展(铁犁牛耕)使生产力提高,从而促进社会科学的发展(地主-农民收税制度)。分封制变成郡县制,井田制变成封建土地关系,文明能够维持的人口上限大大提高,文明的能量转化效率大大提高,文明进化了。

 

电视剧《大秦帝国》中的商鞅


讲到这里,关于古代中国史的内容便讲完了一半。

 

你会说,等一下,这不是才刚开始吗?猫猫你刚白话到汉朝建立,后面还两千年呢。

 

其实后面的内容都大同小异,因为土地制度没有改变。

 

从管仲“相地而衰征”开始,中国的土地私有制便确立下来,土地买卖也就合法了。

 

土地买卖,紧接着就是土地兼并。地主阶级想方设法收购自耕农手中的土地,有点节操的利用灾年农民歉收提出用土地换粮食,没有节操的就明抢了。

 

政府是向土地的所有者收税的,税率一般不高,比如汉朝是三十分之一。自耕农手里有土地,生活还算富裕,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但是如果农民失去了土地,就只能到地主那里租用土地。政府向地主收税不高,但地主向农民收税则可以变态地高。

 

地主就是精英阶级。与秦朝之前的士大夫阶级不同,精英阶级的目标已经不再是成为统治阶级,从秦以后,精英阶级与统治阶级的正面冲突一下子减少了。大部分时候,统治阶级与精英阶级的关系甚至比较融洽——由于儒家思想成为主流,统治阶级难以压制精英阶级,反倒多是实行“仁政”,实际上是自然放任的政策,放任地主阶级成长为大地主大豪强。后面就是农民忍无可忍起来造反,大地主趁机夺权的故事了。

 

我为什么要把儒家思想揪出来呢?其实这是我的一点私货。引用汉宣帝的一句话吧!

 

“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

 

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浅谈西周分封制
浅析周朝对前朝王公贵族的分封原因
共和元年发生的国人暴动不是平民起义,而是西周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知县”和“县令”有什么不同?别看一字之差,两者其实天差地别
君子和小人的由来
宗法、分封、井田:周朝三大制度建立的历史原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