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格陵兰

格陵兰面积216万平方公里,其中15%在北极圈外。因此,因纽特人早在数千年前就在格陵兰定居,目前的考古发掘出了前1400年-前700年的萨夸克文化、前800年-1300年的多塞特文化,以及邓达斯(图勒)和因努苏克文化等。至今,格陵兰的7.8万人口中有85%是因纽特人,丹麦人仅占15%,格陵兰语就是因纽特语的一支。虽然西欧的丹麦文化对格陵兰造成了影响,但大部分居民仍然奉行的传统的因纽特文化,比如皂石雕刻和鼓舞艺术,雪橇比赛和捕鱼比赛。

北欧人对格陵兰最早的殖民在985年,当时的殖民地有东西两个,分别在今尤丽安娜霍布和努克附近。这些殖民地极盛时有农场280个,人口多达3000人。移民与因纽特人相处也基本友善,与扩展中的图勒文化(1100年出现在格陵兰北部)。1126年,格陵兰设立了第一个主教区。1261年,格陵兰正式成为挪威的殖民地,后来又随挪威并入卡尔马联盟。

在14-15世纪时,格陵兰的北欧殖民地消失,很可能是因为小冰期引起了普遍的食物匮乏。考古发现该时期居民的遗骨,都带有营养不良的特征。不过因纽特人普遍与早期移民混血,纯因纽特人仅见于极北的图勒和东格陵兰。1721年左右,丹麦再次开始了殖民。格陵兰的海岸对外关闭,只被允许与丹麦贸易。

格陵兰资源极其丰富,这也是美国想将其购买的重要原因。格陵兰仅东北部就蕴藏着310亿桶石油,约是北海油田的80倍。格陵兰还有特大型金矿,以及丰富的铅、锌、冰晶石、铀、铜、钼等资源。这些资源都深埋在冰盖下,目前仅铅、锌有少量开采,其余没有任何开采。格陵兰人均GDP高达4万美元,但财政收入有四分之一来自丹麦补贴,岛民酗酒、自杀率高,本岛经济主要是采矿和渔业。

格陵兰冰盖只有职业探险家才能穿过,普通人在东西海岸之间的旅行都要走海路。格陵兰西海岸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纵深峡湾,切入内陆322公里,努克就位于此地。全岛约有1.5%的土地可以耕种,农作物主要是干草和蔬菜。大部分无冰地区是饲养驯鹿和绵羊的牧场,北部沿海(内陆是冰原无人区)的因纽特人则依靠狩猎海豹、北极狐和北极熊为生。捕猎海豹一度是格陵兰的经济支柱,20世纪后让位于渔业、罐头业,鳕鱼、明虾及其他海产品的冷冻业。

努克是因纽特语的地名,丹麦人和挪威人习惯称戈特霍布。该地7月平均气温为7℃,1月则为-7℃。城镇居民约1.6万,设有格陵兰大学、丹麦的格陵兰司令部和美国军事基地。伊卢利萨特是格陵兰第三大定居点,位于西海岸中部,人口约4600人。图勒(在丹麦语中称卡纳克)位于西海岸极北,连同邓达斯(乌马纳克)等附近村庄共840人左右。公路仅在城镇和沿海地区才有,内陆交通至今依靠哈士奇。

格陵兰岛无冰地区的面积为44万平方公里,但其中一半是裸露的岩石或永久冻土。夏天,西海岸附近的苔原盛开紫色的虎耳草和黄色的罂粟花,还有灌木状的山地木岑和桦树。东海岸则多年来堵满了难以逾越的冰块,交通闭塞。冬季,努克空会出现色彩绚丽的北极光,时而如五彩缤纷的焰火喷射天空,时而如手执彩绸的仙女翩翩起舞;夏季则会进入极昼,格陵兰成为日不落岛,大量鸟类来此繁殖,冬季在飞回南方。

格陵兰主要的动物有狼、北极狐、北极兔、驯鹿和旅鼠,不迁徙走的鸟类有雷鸟和小雪巫鸟。格陵兰北部有大群的麝牛出没,极厚的外皮保护它们免受寒风冻害。在沿岸水域常见鲸和海豹,海洋鱼类则有鳕鱼、比目鱼和大比目鱼。在内河淡水里,还生活着鲑鱼和鳟鱼。苔原植物主要有苔草、羊胡子草和地衣,甚至还有一些矮小的桦树、柳树和桤树。

格陵兰岛的冰块内含有大量汽泡,放入水中会发出持续的爆裂声,是一种非常好的冷饮剂,人们将其称为“万年冰”。这种冰既洁净,纯度又高,在炎热的夏日喝上一口“万年冰”是种难得的享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格陵兰-丹麦和平分手记 | Booker不客
格陵兰首府-努克
能看到极光的因纽特人冰屋(组图)
万益文化 丨蛮荒的世界尽头---格陵兰岛
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格陵兰
世界遗产之丹麦篇(10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