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红军的谍报有多厉害?周恩来随口吟诵一诗,让曾经的敌手脸色大变


前言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疑惑,为什么共产党领导的部队能够屡次战胜国民党军队?

不论是面对敌人数倍兵力的“围剿”,或者在长征路上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甚至是在之后的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

共产党的军队总是能够化险为夷,及时作出正确的调整,而后向敌人发起进攻,从而取得胜利。

当然,这其中除了指战员的英明领导和全军战士的浴血奋战外,能够取得如此战果还离不开这支无线电部队

图丨红军长征时使用的电台

他们就像是我军的“千里眼”与“顺风耳”,是我军力克敌人的一支奇兵,虽然不在前线作战,但是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战场的局势。

毫不夸张地说,这支部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战争的成败,影响了中国革命的进程。

1937年的一天,周恩来遇到了自己的学生,也是国民党的高级将领李默庵,他随口吟诵了两句诗,却让这位昔日的敌人脸色大变。

这是为何?难道也与这支无线电部队有关?


一、加密的家书

这封加密的家书,是国民党将领李默庵于三年前发给妻子的,要想了解整件事的来龙去脉,那就得先从李默庵说起。

1924年,李默庵考入了黄埔军校,成为了黄埔一期学生,与诸多同仁一样,这位少年也想要为革命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以求名垂青史。

李默庵在黄埔军校期间表现比较突出,引起了时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的关注。

为了拉拢李默庵加入共产党,周恩来找来了他的同乡陈赓做他的工作,后来在陈赓的劝说下,李默庵顺利成为了第一批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黄埔学员。

1926年,蒋介石发动了震惊世人的“中山舰事变”,从那之后开始,他便在国民党中提出了“不可跨党”的硬性要求。

也就是说,对于像李默庵这种身份的人来说,要么退出国民党,要么退出共产党,而他选择了后者。

对于李默庵来说,当初入党并算不上是自愿,并且他对于共产党提出的一些政策和思想也不能够理解和遵守,就这样,他成为了第一批脱离共产党的人。

图丨李默庵

周恩来对李默庵的离去感到有些惋惜,他曾经对李默庵说过这样一句话:“你是黄埔学生中第一个参加共产党的,也是第一个退出共产党的,开好头的是你,干坏事的也是你!

字里行间中,无不透露着失望之情。

既然李默庵执意退党,周恩来也不愿做过多挽留,随着他作出的决定,与共产党之间也就此“分道扬镳”。

1933年2月,距离国民党第三次“围剿”过去不到两年时间,蒋介石便又开始进行第四次“围剿”作战。

春节刚过,蒋介石便乘坐着专机飞抵南昌行营,亲自兼任江西省“剿共”总司令,并且任命陈诚为“进剿”军中路总指挥,采用“分进合击”的战术,欲将红军位于南丰、广昌的主力部队一网打尽。

前三次的失利,让蒋介石这一次不得不下足血本,足足调集了50余万的兵力,朝着红军浩浩荡荡地杀去。

26日,国民党第52、59师分左右两路,冒着细雨从乐安出发。

得知消息的红军决定集结优势兵力,决定在江西省抚州市黄陂镇以西的登仙桥一带选择有利地势,对国民党军队发起奇袭。

27日下午1时许,国民党军队进入了红军提前设置好的“口袋”,此时周围山谷中早已埋伏了大量红军,随着总攻命令的发出,无数红军战士全军出击,将敌军拦腰切断,重创敌军。

经此一役,国民党第52、59师被悉数全歼,52师师长李明被俘后重伤毙命,59师师长陈时骥被活捉。

这就是红军在第四次反“围剿”作战中的登仙桥大捷,也被称为黄陂大捷。

此时的李默庵已经升任为国民党第10师师长,他率领的国民党军队并没有直接参加登仙桥战役,所以他部的伤亡并不算大,但是52师和59师惨烈的战况却让他感受颇多。

图丨登仙桥大捷旧址

但是他曾亲眼看到了尸横遍野的士兵遗体,以至于在后来得知自己的两位同仁一位身亡一位被俘后,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情绪,便随即写下了一首诗,用加密的方式发给了自己远在上海的夫人。

此诗的全篇为:“豆萁相煎骨肉残,满目凄凉心已寒。登仙桥畔登仙去,多少红颜泪枯干。

在李默庵的这首诗中,我们能够很明显地感受到,他并不愿意见到这种亲人自相残杀的一幕,但是奈何他是一名军人,不得不服从上级的命令。

其实在国民党内,与李默庵有着同样感受的将领还有很多,比如著名的爱国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

1936年12月12日,力求蒋介石能够改变“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张杨两位国民党将领,在西安对蒋介石发动了“兵谏”,也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发生后,周恩来亲自前往西安从中调解,希望能够再次开启国共两党之间的合作。

期间,周恩来再次见到了自己昔日的学生,二人久别重逢,看着眼前这位已是国民党高级将领的李默庵,周恩来的心中有些复杂。

两人寒暄几句后,周恩来突然凑到李默庵的耳边吟诵了一句诗“登仙桥畔登仙去,多少红颜泪枯干。

这句诗正是当年李默庵通过加密电报发给妻子的那首诗,他记得很清楚,这首诗他除了发给妻子并无第三人知晓,周恩来为何能够当着他的面说出来?

看着李默庵一脸的不可思议,周恩来哈哈大笑:“红军截获了你的这份电报,并且破译了出来。

图丨正在搜集情报的无线电部队

李默庵听闻之后脸色大变,红军竟然能够破解国民党的电报,这令他感到难以置信,他甚至已经明白了为何国民党军会屡战屡败的原因。

原来红军早已建立起了自己的无线电部队,因此想要破解这封加密的家书,自然也就不是什么难事。

那么,原先还在凭借司号旗语甚至烽火进行联络的红军,到底是怎样建立起这样一支无线电部队的呢?


二、红军的“顺风耳”

其实我共产党最早的第一部无线电台,是周恩来在组建特科时期所设立的,但遗憾的是,在顾顺章叛变之后,电台便遭到了敌人的破坏。

直到后来在苏区进行革命时,才又重新建立起无线电台以及无线电部队。

红军顺利完成井冈山会师之后,便在闽浙赣等地区开始建立根据地,随着红军势力的逐渐发展,再次引起了蒋介石的不满,而“围剿”也就成为了蒋介石的惯用伎俩。

1930年12月,刚刚忙完中原大战的蒋介石,便立刻集结起一支10万人马的队伍,向共产党革命根据地发起第一次“围剿”。

12月底,国民党军队第18师的两个旅深入至龙冈一带,面对来势汹汹的敌军,红一方面军采取了由毛泽东和朱德提出的“诱敌深入”战术,等待敌人进入包围圈。

30日,国民党军队进入了红军的预定作战范围,红军立即向敌人发起进攻,趁敌军还未站稳脚跟,将其一举歼灭,以及小的伤亡代价,歼灭9000余名敌军,并活捉了其师长张辉瓒。

在打扫战场时,红军发现了一部国军遗落的电台,由于红军战士们之前并没有见过此物,所以不小心使其造成了损坏,使它成为了只能接收而不能发报的半部电台。

图丨红军缴获的“半部电台”

幸好毛泽东及时赶到,才使得这半部电台“幸免于难”,并且还下达了命令:“无线电不得擅自破坏,违者严究。

更幸运的是,龙冈战役中,红军还抓获了王诤、刘寅等10余名国民党报务人员。

时任红一军参谋处长的郭化若得知此事后特意向朱德请示,希望能够对这些人给予特殊待遇,希望能够将这些技术人才留在我党为我所用,朱德当即便同意了这一请求。

不仅如此,朱德还亲自前往国民党被俘人员关押的地点,向他们讲述了红军的优待政策,在朱德的动之以情下,王诤、刘寅等人纷纷表示愿意留下来,跟随共产党的步伐。

朱德为了对这几人表示欢迎,特意将自己珍藏许久的香烟送给他们,从那之后,王诤便担负起了维修电台的任务。

后来,这半部电台被王诤修好,当国民党中央社发出的新闻从电台中传出来时,毛泽东连连称赞:“太好了!这就是没有纸的'报纸’啊!

龙冈战役结束后,红军又将国民党第50师击退,并在此战役中缴获了一部完整的电台,红军的“红色电信”便由这一部半电台开始起家。

毛泽东对王诤等人非常照顾,下令每个月给他们多发一笔“技术补贴”,但是被王诤等人婉拒。

在王诤等人看来,既然已经成为战俘,还能够得到毛泽东和朱德等人的接见,心里已经十分感激,他们暗暗下定决心,要为共产党电台事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属于自己的力量。

后来,经毛泽东和朱德批准,任命王诤为队长,在红一方面军正式建立起了中央红军的第一个无线电部队

图丨毛泽东接待王诤等人

虽然红军有了属于自己的无线电部队,但是由于只有一部半电台,所以并不能在部队里广泛使用,但即便如此,王诤和他的无线电部队还是为红军创造了极大的战果。

在之后的战场上,经常能够看到王诤带着一部电台跟随毛泽东等人走在部队前部,而刘寅则带着那半部只能用来接收信号的电台走在队伍后部。

1931年5月的一天,负责监听国民党方面信号的王诤突然接收到了,敌28师与留守在吉安方向的电台进行明语交流。

国民党军队之所以敢使用明语通信,大概率是认为红军没有接收信号的能力,然而正是敌人的这一行为,彻底暴露了他们的进攻意图。

全文如下:

吉安:“你台在哪里?

师部:“现驻富田,明晨出发。

吉安:“到哪里去?

师部:“东固。

当时正值国民党军队进行第二次“围剿”红军期间,而东固正是红一方面军总部的驻地,得到这一情报后,王诤立即向上级进行报告。

同样,这个情报引起了朱毛二人的重视,通过细致地分析和周密的部署后,下达了如下命令:“零时起床,一点吃饭完毕,一点半集合、出发,务于拂晓前占领东固岭一带有利地形,待机歼敌。

根据这封情报,红军集中优势兵力,在东固境内给予了敌军28师和47师一旅毁灭性地打击,取得了第二次反“围剿”战役中的首胜,同时也是红军依靠无线电部队取得的首胜

不仅如此,东固一役,红军还缴获了一台更大功率的电台,这个电台后来被留在了后方使用。

第二次反“围剿”胜利后,在原有的无线电队伍上,继续扩充,建立起了红军无线电通讯总队,队长仍为王诤。

图丨(左起)王诤、王子纲、刘寅

1931年6月2日,毛泽东使用位于前往的电台,与后方电台进行沟通,相互发送了密报,完成了红军历史上第一次无线电通信红军的无线电通信也就此正式开始

在第三次反“围剿”作战中,红军的无线电部队再次得到了敌军“长驱直入”的战术,红军随即做出对策,予以反击,粉碎了敌人的第三次“围剿”。

所以说,在国民党发起的第四次“围剿”时,红军已经掌握了成熟的无线电侦察技术,破解李默庵发出的那封加密家书也自然不是难事。

然而没过多久,在李默庵的脸上再次露出了,当时听闻周恩来诵诗时的难以置信,甚至可以说是令他感到恐惧,这是为何?


三、苏中战役中的七战七捷

1945年10月10日,在全国人民的共同期盼下,历经一个多月的艰苦谈判,国共两党之间最终签订了“双十协定”,极大程度上推动了全国和平民主运动的发展。

然而即便签订了“双十协定”,但是这并不是蒋介石政府的本意,他的真实目的其实是在为内战的爆发拖延时间。

果然,不久之后,蒋介石便公开撕毁“协定”,悍然举兵向着中原解放区发起进攻。

在敌人的大肆进攻下,中共军委中央发出了“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部署。

1946年7月,蒋介石派李默庵率领12万人的军队,向着江苏中部的解放区大举进犯,发动了苏中战役。

而此时的国民党内部也对自己的电台通信上进行了调整,加大了解放军破译敌人情报的难度。

时任华中军区参谋长的刘先胜曾常说:“情报不灵,仗是很难打的。

图丨刘先胜

对此,粟裕也深有体会,因此早在苏中战役爆发前,他就开始注重华中军区情报部门的建设工作,他说:“情报工作是战争准备的重要方面,要走在各项准备工作的前面。

在粟裕的指挥下,由朱诚基领导,组建起了一支全新的华中军区司令部情报处,代号为“四中队”。

1946年7月初,为了应对蠢蠢欲动的国民党军队,粟裕对四中队下达作战要求:“紧急动员起来,准备打打仗。

在朱诚基的带领下,除了留下了少补侦察兵留在淮安继续监视外,大部分侦察兵跟随司令部抵近侦察。

10日,四中队通过时刻监听和反复破译,得到了国民党军队欲兵分四路,向如皋、海安大举进犯的重要情报。

并且得知敌军有少量士兵驻守泰兴与宣家堡两地,在得到确切的情报后,华中军区立即做出了“出其不意,争取主权”的作战部署。

解放军战士闻讯而动,率先发动了进攻,利用不到3天的时间,歼灭敌军大部,取得了苏中战役的首胜。

有趣的是,从四中队截获的电报中可以看出,当这两处的敌军被消灭时,李默庵仍“蒙在鼓里”。

宣泰战役结束后不久,四中队再次侦察到,敌军欲夺取如皋,企图对解放军形成三面包夹之势。

根据这一情报,华中军区司令部立刻做出“迅速转移兵力,将敌歼灭于运动战”中的部署。

18日拂晓,早已埋伏待命的解放军向敌人发起进攻,再次利用不到3天的时间,歼敌1万余人,取得如南战役的胜利。

图丨宣泰战斗前,突击队员待命出发

不得不说,此时的李默庵已经被解放军打得晕头转向。

在如南战役后,敌军欲进攻苏中解放区首府海安,由于连续作战,战士们已经十分疲惫,所以粟裕决定进行运动防御作战,在歼敌3000余人后,主动撤出了海安,之后便将主力部队隐藏起来。

此时四中队再次截获情报,李默庵认为解放军已成溃败之势,并且开始进行换防工作。

得知这一情报后,粟裕认为时机已到,决定在敌军频繁调动之际将其歼灭。

8月10日晚,解放军趁敌军换防之际,突然向李堡发起进攻,令敌军猝不及防,解放军在两天的巷战中,再次歼敌近万人,取得李堡战役的胜利。

丁林战役之后,四中队获悉敌军欲进犯淮阴,并于23日进犯邵伯、高邮等地的情报,不并且还判断出敌军误判了我军的进行路线。

解放军再度出击,歼敌2000余人,取得邵伯战役的胜利。

8月27日清晨,随着黄桥的敌军被悉数歼灭,苏中战役以解放军的七战七胜宣告结束。

战后,刘先胜对四中队的同志们说:“502对你们的工作很满意,七战你们都有贡献,是无名英雄。

在此次战役中,负责情报侦察工作的四中队及时获取重要可靠情报,为上级及时调整作战部署提供了有力依据,为苏中战役的全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李默庵的十几万大军便被粟裕干掉了6个旅,损失近半。

图丨苏中战役七战七捷示意图

此时七战七败的李默庵被解放军打得彻底傻了眼,也许从他当初听到周恩来吟诵那句诗的时候,就已经预料到了如今的结局,从此之后,李默庵主动退出了国民党军的指挥一线。


四、寻声破密

对于无线电侦察部门所取得的成就,毛泽东曾大力称赞:“长征中黑夜走路的灯笼,我们是打着这个灯笼长征的。

可以看出,无线电部队除了在反“围剿”作战以及解放战争中取得突出贡献外,在长征、抗日战争甚至是后来的抗美援朝战争中,也都取得了突出成就。

1935年,在四渡赤水时期,红军便通过破译敌军密电,掌握了敌军布防的薄弱地带,使得上级能够及时调整部署,做出“先克娄山关、再占遵义城”的决定,实现“四渡赤水出奇兵”。

在南渡乌江时,通过冒充敌人发报,误导敌军向偏移我军的目标前进,为我军争取宝贵时间。

最终助力我军成功摆脱敌人的重兵包围和堵截,取得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伟大胜利。

在抗日战争时期,我军的无线电部队再显神威,力克日军,并未组织营救被俘战友提供了信息保障。

在抗美援朝战役中,我国自主研制的通信工具首次投入外国战场,成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力克“联合国军”的有力武器,对取得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起到了举足亲重的作用。


结语

对于无线电部队,毛泽东是十分肯定的,他曾说自己是靠“文武”指挥革命,而武靠的就是

毛泽东曾把与蒋介石的较量看作是“玻璃杯押宝”,而这个“玻璃杯”就是破译敌人的密码工作。

图丨正在组装和维修电台的八路军战士

从“白手起家”到后来的“一部半电台”,我军的无线电部队就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应运而生。

在之后的反“围剿”、长征、抗日以及解放战争中,这支部队多次“大显神威”,助力伟人“运筹帷幄定乾坤”。

有人问:“我军的谍报到底有多强?”

这段永不消逝“红色电波”便是我军强大谍报的真实写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38年,曾希圣找毛主席诉苦要换工作,主席大笑:你比我自由多了
中央苏区时期无线电在反“围剿”中的运用
解放战争初期,粟裕这一仗被称为教科书,伟人要抄送全军学习
战神粟裕到底有多强?苏中战役七战七捷,3万人吊打国军12万人
粟裕从没读过军校,却屡屡挫败黄埔优等生,直言:都是毛主席教的
周恩来随口念出两句诗,李默庵惊道:您怎么会知道这首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