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谈谈“我小时候过的元宵节”

原创 徐州孟宪达闲聊徐州事 徐州孟宪达闲聊徐州事 2023-02-06 15:18 发表于江苏

谈谈“我小时候过的元宵节”

作者:江苏徐州  孟宪达

今天是202325日,农历的兔年正月十五元宵节。这让我想起了我小时候过的元宵节,今天我把它写出来,分享给朋友们。

在每年正月十五的前两天,我母亲都要用糯米面蒸出来一些年糕,年糕出锅后,再切成一小段一小段的,再拿到室外去冻干(因为我小时候的冬天很冷)。我母亲说,这样炸出来的年糕硬梆些,也好吃。

那时的元宵节晚上,很多小孩都爱拿个“面人灯”玩儿。那时的面人灯一般有两种,多是“老鼠灯”和“兔子灯”。在“面人灯”里面倒上一点豆油,用棉线绳当捻子,点着后拿着到处逛着玩。由于那时的天气冷,很多小孩的两只小手被冻得通红,还要用手遮住“面人灯”的上方,以防被风吹灭。即使这样的“苦”,还乐此不疲,不把灯里的油烧完,那是绝对不会回家的。

我的几个“面人灯”,大多是我姥姥给做的(我母亲做得比我姥姥做得差多了)。我姥姥的手很巧,她捏的老鼠灯和兔子灯活灵活现,惟妙惟肖。我一般是在正月初十后去我姥姥家,给她和姥爷送去春节后的第一次“年货”,顺便拿回了“面人灯”。

我小时候自己做过“刻萝卜灯”和“扎兔子灯”。

“刻萝卜灯”主要是用萝卜做基材,在其上刻出个鱼的形状。刻萝卜灯用的萝卜要足够大,不然是刻不好鱼的样子来的。萝卜的头当成鱼的头,萝卜的尾当成鱼的尾巴。刻时要先在萝卜的中间稍偏前处挖出一个长方形的洞来,然后把里面的萝卜几乎都挖空,只有长方形处留厚些,以便拴着绳好拎着。然后再在外面的萝卜皮上刻出鱼鳞,鱼的腮,鱼的嘴,鱼的尾巴(鱼的尾巴最难刻,我不会刻)。如果刻的好,点上蜡烛那是非常的好看。可惜,我刻出的萝卜灯是“东施效颦”,丑到家了。主要的原因是我那时年龄小,刻功不过硬。

“扎兔子灯”可以说是我的拿手好活(吹吧,不怕牛死)。扎兔子灯是要用竹篾子扎的,竹篾子最好使用竹子的竹青,即竹子的最外皮(绿的部分),用这层外皮的好处是轫性好(当然用竹青下面的皮也可以,但容易断。能用竹青下面的竹皮扎灯的人,才算是高手呢。我哪些功夫,纯属小毛皮一样)。在我家的对面和隔壁有两家竹器店,我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可以全用竹青扎灯笼。

在用竹青扎兔子灯时,在扎兔子头或尾及身体的圆形部位时,要把折弯处用火烤一下,然后快速地放入水中冷却,这样可以“固定”住折弯处。

在糊兔子灯时,用绵纸糊是最好的,但绵纸价钱贵,一般都用玻璃纸糊。糊好后,用五颜六色的绉纹纸贴上。车轱辘刚开始是用小雪花膏的铁皮盖做,再用大号铁钉在中间打个洞。后来又用象棋的棋子来代替。先把铁筷子用火烧得通红,再在棋子的中间烙出个洞,这个方法有点难度,也有危险,但为了玩儿,有难有险也不在乎了。

在元宵节时,猜灯谜及闹元宵才是元宵节的重头戏。

我小时候看到的灯谜会场,一个是我家附近的人民公园内。此外,还有在彭城路宽段的灯谜会场,以及在工人文化宫内的灯谜会场。但不论哪个灯谜会场,都是猜中后有礼品赠送的。比如,一条毛巾,一只搪瓷杯子等。

闹元宵在我们这儿其实就是元宵灯会。天黑后,很多人挑着自制的、买来的灯笼,来到彭城路的宽段来争奇斗艳。在这里的马路两旁的树与树之间,拉起粗的铁丝,上面挂满了全是各个单位糊制的各式各样的花灯,供人们欣赏。给我印象最深地是,在彭城路中段的狗不理包子铺的门头上有个小平台,在那里放了小白兔拔萝卜的造型灯笼。小白兔的爪子抓住萝卜缨子,身子朝前一倾,萝卜就向后倒,小白兔再向后倾,萝卜就会被拔起。如此反复动作,很是可爱。

在这个地方,有几年还有高跷舞表演。前面是锣鼓开道,后面有几个人穿着鲜艳的“奇装异服”,抺着五颜六色的大花脸,脚踩着约一米高的木棍。他们或双手抱拳走小步,或甩袖走大步。当有人在翻个跟头后,能不倒而又站起来时,这时围观群众的鼓掌声、叫好声,此起彼伏。

我的印象中,猜灯谜是从大年初一到正月十六才结束,闹元宵是从正月十四开始,到正月十六结束。

在元宵节时,吃元宵和放鞭炮,才是个真正的重头戏。

我家的元宵大多是买的成品,有两、三年是我们家自己滚的,元宵馅是芝麻、白糖、猪油、桂花、青红丝调制的。先是把白芝麻放锅里,用火炉炒出些许的香味,然后用“对窝子(是徐州的土话)”捶(应该是徐州的土话叫“chua”,是第四声)。那活太贵,我有时会帮我母亲干,不想让她太累。滾元宵也很累,但我拿不稳滾“筐”,所以多是我母亲自己滾。有时看我母亲累了,我才接过来滾,但我滾的水平实在太烂了,还要让我母亲重滾裟。所以,这时我母亲就会说,使唤狗,不如自己动动手。

我现在会调元宵馅及滾元宵,全是跟我母亲学的。

放鞭炮是从正月十四开始放,到正月十六才结束,高潮是在正月十五。

正月十五的晚上,吃饭后开始吃元宵,在吃饭前先要放炮。整个十五的晚上是炮声不断,但没有年三十和大年初一那样放得“肆无忌惮”,漫天炮声。在正月十五放得最多的是,吡花炮和嘀(di)了筋(只吡出花不响的)。正月十六的早上吃饭前,也要放上一挂鞭炮。

到此,整个年算是过完了。

过年是我小时候最开心的事。我家那时比较穷,但在我母亲的辛劳搡持下,我们这些孩子还是有幸福感的。说真话,我那时是最盼过年的了。不光有好吃的、好玩的,是重要的是还有压岁钱。压岁钱大概会有一、两元的。这些压岁钱,我从不乱花,基本上是去看小人书,或是去新华书店去买书看了。

过了正月十五,我的父母都要告诉我,不能再疯了,要收心了,要好好上学了。

我们常说要弘扬中华文化,我以上所说的我小时候过的无宵节,这算是中华文化中的糟粕还是精华呢?谁能告诉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元宵灯谜始于宋
闹元宵,灯谜你猜了吗?
清代西南地区谜事记录
??今日元宵,最美的祝福送给你??
洪喜 : 儿时过元宵节
有趣的元宵灯谜来啦!快来猜猜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