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石台古今 · 崇实中学迁址七都始末

石台古今 · 崇实中学迁址七都始末

原创: 吴爱斌  9月13日

图为曾国藩抗击皖南太平军行营:祁门洪家大屋


清咸丰十年(1860年)六月,清末两江总督曾国藩入驻洪家大屋,多次在这里召开军事会议,谋划与太平军作战事宜。洪家大屋承泽堂前墙上存有题字,为清同治元年(1862年)十一月初七太平军攻入祁门所留。


1

160年前太平天国扰皖南时,石埭县二都人陈序宾得到时在皖南主持军事防务的曾国藩赏识获重用。后李鸿章组建淮军,曾国藩为助其学生李鸿章一臂之力,引荐了其幕僚陈序宾,陈序宾后成为淮军三杰之一。他的儿子陈惟彦(字劭吾)等下代受父荫为官之后其陈氏家族发展壮大成为石埭第一望族。


1920年,陈劭吾、桂殿华、徐绍熙、苏致厚及南京石埭会馆等捐资创办私立崇实小学于石埭(今石台)县城广阳西门外旧儒学内。1924年,孙梅轩、桂承之与陈范有3人,感到崇小学生中有很多可以造就之才,奈家境贫寒不能外出升学,深为惋惜,因而共同倡议利用夫子庙殿宇增办中学。是年秋,崇实学校校董会增加了办学基金,石埭私立崇实中学遂正式创立。


2

民国13年(1924)秋在广阳镇孔庙址创办的石埭私立崇实中学,是为石埭县设置普通中学的开端。翌年扩建校舍,班级从原有的1个增加到10个,学生近400名,教职员工30余人。民国27年秋,为避日机轰炸,学校迁至高路亭李氏祠堂(四乡十三都之舒泉乡下辖六都冶所高路亭)。翌年,学校再迁至夏村(今属太平湖淹没区)。民国30年秋增设高中部,改名为安徽私立崇实中学。民国32年有初中、高中各3个班。民国36年高中部停办。民国38年,学校有教职员12人,学生63人。

石埭解放后,崇实中学仍继续办学。

1953年改校名为石埭县立初级中学,时在校学生140人(其中女生41人),教职员17人。1958年增设高中班1个,在校学生增至310人(其中高中生43人),教职工28人(其中专任教师15人)。

1958年7月14日,举国家之力的陈村水电站开工兴建,淹没区涉及石埭、太平两县。

为便于移民工作开展,1959年1月1日,安徽省决定石埭、太平两县合并办公。4月14日,安徽省人民委员会[民字]第168号文件通知: 经国务院86次会议决定,撤销石埭县,将原石埭县广阳、夏村、七都、横渡4个人民公社划入太平县。

1959年春,崇实中学迁至太平县沟村,易名为太平初级中学。

同年,太平县将设于七都查公庙的原石埭初级农校改名为“太平县初级林业学校”,在校学生97人。1960年3月,初级林校改为茶校,教授茶叶生产技术和化学、测量学、气象学等课程。1961年上半年,将三口县初级农业学校与位于七都的县茶校合并,校址设于七都查公庙,校名为“太平县初级农业学校”。1962年,撤销初级农业学校,原有学生按文化程度编入普通初中相应年级,查公庙校舍与豆腐墩生产基地由太平初级中学接管。同年,太平初级中学迁至七都。

1965年7月18日,中共安徽省委副书记李任之陪同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张爱萍视察七都和七里。7月19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安徽省石台县。七都因缺水,县城定在了七里。

同月,分贵池县七里、矶滩、丁香、小河、莘田、大演、占大、珂田(俗称里八乡)和太平县六都、七都、河口、兰关、七井、贡溪、横渡、香口(俗称外八乡)计16个公社划建石台县。

从1959年的石埭县撤销,再到1965年复建新的石台县,七都划到太平6年之后又回到了石台怀抱,和去时不一样,返家时带回了百年名校崇实中学。1965年石台县复建后改校名为石台县七都中学。



3

1993年,石台县人民政府决定将七都中学恢复“安徽省石台县崇实中学”校名。1994年,石台县政府决定将七都中学恢复为“石台县崇实初级中学”。

至此,崇实中学正式安家落户“大大七都村”。如果说老县城广阳湮灭太平湖底是切断了石台县悠远历史承载,那崇实中学迁址七都却是让古石埭灿烂人文脉链得到了传承。

作者简介

吴爱斌,石台七都人,县作协会员。现供职于七都镇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安徽省基层农技推广指导员,业余爱好摄影,写新闻报道,受其父吴燕奎影响喜研究传承地域古文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田各所中学的校名是怎么来的?
海门文明网
石台老照片选登
上海市青浦高级中学建校百年大事记
民国成都私立成城公学(续)
遵化市第二中学始于1885年的汇文小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