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急性阑尾炎延迟手术后的病理改变,别误诊为黏液性肿瘤-病理诊断图鉴-第16期

COREONEPATH

阑尾和/或系膜出现黏液,是“前方有肿瘤”的红色警报。但不是所有黏液都源于肿瘤,比如今天的这例阑尾病变:

患者男性,51岁,右下腹疼痛不适反复发作7月余

体格检查:右下腹麦氏点局限性压痛,反跳痛不明显,未扪及包块

行阑尾切除,手术所见:阑尾萎缩,质地变硬,阑尾系膜和阑尾腔内见胶冻状物

HE切片

超低倍镜看阑尾:黏膜层不走寻常路,这一处那一块的,还往肌层深方陷入,像憩室一样。

放大黄色方框里的黏膜:

黏膜层变薄,有些区域隐窝消失,仅剩一层表面上皮和下方少量固有层淋巴组织,,但是上皮的形态不像黏液性肿瘤,虽然左侧的上皮细胞黏液稍微多了点(可能不是每个人都认同) 

放大看上皮细节,核位于基底,无异型

这里的上皮略呈波浪状起伏,细胞中的黏液泡并没有明显增多  

黏液出现!似乎位于固有肌层外(以图右半部分的阑尾腔为中轴的话),但鉴于左上角也有黏膜层的淋巴组织出现,所以这有可能还是来自位于阑尾壁上的黏液,并进一步累及阑尾周围组织(说明阑尾被反复迁延的炎症扭成了不规则形状)

放大上图黄色方框:

其实这个区域已经没有多少固有肌层存在了,主要是纤维组织,应该属于阑尾周围组织

放大看黏液湖:

黏液湖内有少量的炎症细胞,没有肿瘤细胞

这是阑尾系膜处的黏液(临床医生另袋送检),和阑尾壁上的黏液差不多,未见肿瘤细胞

阑尾全部取材镜检,没有看到令人信服的肿瘤性上皮;

再回过头看病史:患者右下腹疼痛不适反复发作7月余

所以,我们的最终诊断是:

急性阑尾炎延迟手术期间炎症导致憩室样改变, 伴轻度黏膜增生和无细胞性黏液的外渗(postinflammatory appendiceal diverticulosis, mild mucosal hyperplasia and associated acellular mucin pools)

诊断有点长,我们用一个术语来概括:炎症后改变(postinflammatory changes)

同行的投票结果

英雄所见略同!

以下做简单的讨论:

首先,厘清一些术语

01

黏液囊肿 mucocele

  • 阑尾“黏液囊肿”是临床术语,临床医生用来形容那些充满黏液而扩张的阑尾,伴囊壁纤维化;在镜下,黏液囊肿可以是/或不是肿瘤(分化好的黏液腺癌大体也可表现为“黏液囊肿”),所以病理医师做诊断时不要使用“液囊肿”这个术语(这里指的是阑尾,跟其他部位不一样),因为临床医师可能会误读你的病理报告;

  • 这种阑尾需要全部取材,以确保没有肿瘤。

    Surgical pathology clinics. 2020;13:469

02

腹腔假黏液瘤 

pseudomyxoma peritonei, PMP 

  • 腹腔假黏液瘤是一种因腹腔内黏液聚集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也是一个临床术语,并没有指明到底是什么类型的肿瘤;

  • 阑尾黏液性肿瘤是PMP最常见的始作俑者,偶尔是结直肠黏液癌,罕见情况下卵巢畸胎瘤基础上的黏液性肿瘤也会引起PMP;

  • PMP的源肿瘤低调且孜孜不倦地生产黏液,使腹腔渐渐膨隆增大;大网膜内形成质硬肿块(有人比喻为“网膜蛋糕”:omental cake);虽然罕见血道和淋巴结转移,但可广泛累及脏/壁浆膜表面 —— 以上现象(腹腔广泛播散)和自然病程(多次复发)均表明PMP的“恶性”本质,即使源肿瘤的形态仅呈低级别细胞异型,其生物学行为却类似低级别“腺癌”。当然,对于造成PMP的低级别细胞异型的阑尾黏液性肿瘤如何命名仍然存在争论:有些专家诊断为高分化/低级别黏液腺癌(基于其生物学行为),另外一些专家认为叫低级别阑尾黏液性肿瘤(low grade appendiceal mucinous neoplasm, LAMN)比较好。

  • 阑尾来源的PMP分为3级:

    G1-低级别阑尾黏液性肿瘤(LAMN);

    G2-有2个类别:

    1)高级别阑尾黏液性肿瘤(HAMN):具有高级别异型细胞,呈推挤性侵犯(pushing invasion),而没有浸润性/破坏性侵犯( infiltrative/destructive invasion);

    2)浸润性犯的腺癌,没有印戒细胞;

    G3-伴印戒细胞的浸润性腺癌(Am J Surg Pathol 2022;46:e27–e42)

  • 偶尔,阑尾的黏液性肿瘤和腹腔内的黏液性肿瘤级别不一样,需要分别评估;此时,腹腔黏液性肿瘤的级别比阑尾肿瘤级别更能预测肿瘤的生物学行为。

Surgical pathology clinics. 2020;13:469

WHO Classification of tumors-Digestive System Tumors, 5th edition 

03

憩室 diverticulum

  • 真正的阑尾憩室是先天性的,非常罕见;

  • 所以大多数憩室是获得性的假憩室,通过固有肌层薄弱处疝出;

  • 遗传易感性、慢性炎症、环境和局灶因素的相互作用导致憩室形成——比如本例,在延期手术期间,反复阑尾炎症形成的憩室样结构

    Histopathology 2019;75:478

今日主角:炎症后改变

  • 不是所有阑尾炎患者都会马上手术切除:

    ① 化脓坏疽或穿孔的阑尾炎如果立即手术,不但操作困难且术后并发症明显增加。这些患者术前往往使用抗生素治疗一段时间,以期减少术后并发症;

    ② 单纯性阑尾炎和急性阑尾炎的早期阶段,适当的药物治疗可恢复正常;当然,也可能转归为慢性阑尾炎(外科学. 第9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 穿孔一段时间后切除的阑尾常表现出黏膜增生(mucosal hyperplasia)、憩室、阑尾内或周围黏液,这些炎症后改变(postinflammatory changes)的形态可酷似LAMN,致过度诊断

  • 炎症后改变和LAMN可以综合临床表现、影像学、大体和组织学形态协助鉴别(下表):

为了不扭曲原文语义,就不翻译啦,请参见原文:

Am J Surg Pathol 2020;44:1549–1555

炎症后阑尾的组织形态:

  • 虽然穿孔和憩室破裂后的区域会出现黏液池和纤维化,使4层结构(黏膜层、黏膜下层、固有肌层和浆膜)中断;但整体而言,阑尾壁结构大致保留;

  • 阑尾原生黏膜和憩室的上皮可呈增生表现(伴成熟杯状细胞增多),但不会形成丝状/绒毛结构;当然,上皮也可以平坦/萎缩伴脱落;

  • 隐窝的排列可能有点乱,但绝不拥挤,隐窝和隐窝之间总有固有层分隔(固有层的淋巴组织可能减少);

  • 黏膜肌完整,没有被破坏;

  • 无肿瘤细胞的黏液可外渗到阑尾周围组织;

  • 可伴有神经组织增生(有作者称之为“黏膜内神经瘤,intramucosal neuromas”)

    Surgical pathology clinics. 2020;13:469

这些形态中,上皮增生和憩室样结构破裂导致的黏液外渗很容易与LAMN混淆!

图A 的阑尾憩室样结构挤压黏膜层和固有肌层,上皮被压得只剩一层(隐窝消失),这部分上皮与右上方稍正常的上皮是延续的(一个有用的诊断线索);

图B 伴上皮增生(成熟杯状细胞也增多了),注意:固有层保留(即上皮下的淋巴组织还在,虽然比正常阑尾减少了);另外,隐窝的排列虽然稍显紊乱,但不拥挤 —— 这2个特点是LAMN所没有的(下图)

Am J Surg Pathol 2022;46:e27

LAMN,肿瘤上皮波浪状生长,下方的间质纤维化,没有固有层组织(说明不是阑尾原生黏膜),隐窝排列拥挤、背靠背(说明是增生的细胞)

Am J Surg Pathol 2020;44:1549

稍显平坦的LAMN,上皮下方的间质空空如也,没有阑尾原生的固有层淋巴组织,此时的诊断关键是细胞学的轻度异型性 

Surgical pathology clinics. 2020;13:469

鉴别诊断

阑尾黏液性肿瘤

Mucinous appendiceal neoplasms

  • 阑尾黏液性肿瘤有4种类型:黏液腺瘤(mucinous adenoma), LAMN,高级别阑尾黏液性肿瘤(HAMN)和黏液腺癌。上文我们已简单讨论过一些。

  • 诊断黏液腺瘤的条件:低级别核的黏液柱状细胞严格局限于黏膜层内生长,黏膜肌层必须完整(且和肿瘤分界清晰);没有憩室样结构,阑尾壁和/或系膜没有黏液,否则,诊断为LAMN。

    → 阑尾及其系膜都需要全部取材镜检

黏液腺瘤,严格局限在黏膜层内,下方有清晰、不中断的黏膜肌层

Am J Surg Pathol 2022;46:e27–e42

肿瘤性上皮一旦往肌层方向陷入(憩室样结构),就不是黏液腺瘤,而是LAMN

Am J Surg Pathol 2022;46:e27–e42

  • 局限于阑尾和/或其系膜的LAMN生物学行为是良性的——跟造成腹腔假黏液瘤的“LAMN”不同,后者的生物学行为类似低级别黏液癌(G1);

  • LAMN和HAMN的结构差不多,区分二者时,主要是看细胞异型HAMN的细胞异型符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异型增生;

LAMN的低级别细胞核形态,核位于基底

Surgical pathology clinics. 2020;13:469

HAMN的细胞异型:高级别异型(极向消失)和假乳头结构

Surgical pathology clinics. 2020;13:469

  • 诊断黏液腺癌需要出现 ≥ 50%细胞外黏液,是阑尾最常见的腺癌类型;

  • 出现明确的浸润性侵犯 (infiltrative invasion)时诊断腺癌,LAMN和HAMN属于推挤性侵犯(pushing invasion)

表:阑尾黏液性肿瘤的重要形态特征

Surgical pathology clinics. 2020;13:469

肿瘤类型

侵犯类型 & 结构

核特征 & 核分裂

LAMN

推挤性生长;

丝状乳头,波浪状,平坦

核位于基底,轻度异型;罕见核分裂

HAMN

推挤性生长;

丝状乳头,波浪状,平坦伴假乳头

核失去极向,明显异型;常见核分裂,可有非典型核分裂

黏液腺癌

浸润性生长;

大小不等的腺体/癌巢

细胞异型度不等,常见核分裂


推挤性 VS. 浸润性侵犯的鉴别要点

1

推挤性侵犯 pushing invasion

  • 上皮轮廓宽且钝圆

LAMN的推挤性侵犯,像憩室(diverticulum-like pushing invasion)

Surgical pathology clinics. 2020;13:469

   HAMN的推挤性侵犯 Surgical pathology clinics. 2020;13:469

  • 间质内分割阑尾壁的无肿瘤细胞性黏液池也属于推挤性侵犯(原文表述:The concept of pushing invasion includes dissection of the wall by acellular mucin. )

2

浸润性侵犯 infiltrative invasion

  • 黏液湖内有恶性细胞代表浸润性侵犯,这类黏液经常不会引起间质反应(没有促结缔组织增生性间质);

  • 此外出现小而成角、出芽的腺体也表明是浸润性侵犯;

  • 出现明确的促结缔组织增生性间质——是妥妥的浸润性侵犯。

中级别黏液腺癌(G2):相对偏小的黏液湖(如果是良性的无肿瘤细胞性黏液湖,往往长得更大一些),其内有肿瘤性上皮(不伴印戒细胞),这属于浸润性侵犯;Surgical pathology clinics. 2020;13:469

如果黏液内没有肿瘤细胞,属于推挤性侵犯哦~

本例患者有长达7个月反复发作阑尾炎的病史;形态上,阑尾有憩室样结构伴黏膜上皮轻度增生和杯状细胞增多(对炎症的一种反应,类似老慢支,痰多),虽有黏液外渗引发肿瘤警报,但阑尾及其系膜全部取材后没有肿瘤性上皮,支持这是一例炎症后改变的阑尾,而不是阑尾黏液性肿瘤。

不要过度诊断哦!(* ̄3 ̄)╭ 

以上

希望对您有一点点帮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阑尾黏液性肿瘤诊断、分级和分期最新进展(第一部分)
阑尾黏液囊肿的超声诊断--病理概念篇
【前沿编译】阑尾黏液性肿瘤的分期:挑战和最新进展(一)
2021-10-14病例
阑尾黏液性肿瘤
阑尾粘液肿瘤的影像诊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