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乳腺炎症性病变(一)

临床病理工作中,乳腺炎症性病变要比肿瘤性病变少见的多;不过一旦遇到,却经常出现诊断困难。一方面这是因为乳腺炎症性病变病种繁多,另一方面是乳腺炎症性病变的鉴别诊断范围较广;此外还需注意结合辅助检查结果、结合临床-影像学结果来鉴别肿瘤性病变。

推荐阅读

肿瘤科医师、乳腺外科医师、超声科医师、外科医师、病理医师、规培学员、在校医学生、患者、健康人群。

临床病理工作中,乳腺炎症性病变要比肿瘤性病变少见的多;不过一旦遇到,却经常出现诊断困难。一方面这是因为乳腺炎症性病变病种繁多,从急性炎症、至慢性淋巴浆细胞性炎症、淋巴组织细胞性炎症、乃至肉芽肿性炎等均可出现,其中有些病种在穿刺活检中尤其诊断困难。另一方面是乳腺炎症性病变的鉴别诊断范围较广,除该类病种相互形态学有显著重叠外,还需注意结合辅助检查结果、结合临床-影像学结果来鉴别肿瘤性病变。

美国埃默里大学医院病理专家Turashvili和Li Xiaoxian在美国病理学家协会(College of American Pathologists,CAP)官方期刊《Archives of Pathology & Laboratory Medicine》杂志发表综述,全面介绍了乳腺炎症性病变的病因、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病理特点、鉴别诊断、临床治疗、预后等相关知识点。为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问题并指导临床实践,我们将该文要点编译介绍如下。

产褥期乳腺炎/脓肿

病因及危险因素

细菌感染(最常见为葡萄球菌,也可能为链球菌、假单胞菌);真菌感染(如念珠菌,但罕见);首次妊娠;此前有哺乳期乳腺炎病史;护理技术欠佳。

临床表现:

出现于分娩时或分泌后/哺乳期,表现为有触痛、有红斑的肿物;发热、窦道、乳头溢液、腋窝淋巴结肿大等可有可无。

影像学:

超声表现为界不清的高回声、低回声区,皮肤增厚(乳腺炎);多分叶状低回声区、伴后方增强及回声、有血管围绕(脓肿);腋窝淋巴结肿大可有可无;乳腺X线表现为非特异性。

病理特征:

A:特异性表现:急性或混合性炎症细胞浸润,组织坏死,肉芽肿组织,后期为慢性炎症,簇状的革兰氏染色阳性球菌簇可有可无(金黄色葡萄球菌)。

B:相关阴性表现:浸润性生长,棒状杆菌,其他微生物,角化物。

图1.乳腺脓肿,图示致密炎症细胞浸润(左)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构成的混合性炎症(右)。

辅助检查

革兰氏染色,PASD,六胺银染色,免疫组化CK-pan。

鉴别诊断:

浸润性癌,非产褥期乳腺炎/脓肿,囊性中性粒细胞性肉芽肿性乳腺炎,输乳管的鳞状化生。

处理和预后:

抗生素,继续哺乳,挤奶器吸乳。

非产褥期乳腺炎/脓肿

病因及危险因素

内源性及外源性的非细胞性物质,前者如分泌物、乳汁、角化物、毛发,后者如金属、动物毛发;很少是微生物所致,这方面可能有:结核分枝杆菌及非结核的分枝杆菌、汉赛巴尔通体(Bartonella henselae)、放线菌、布鲁氏菌、真菌、寄生虫。

临床表现:

症状表现不一,可为有触痛的红斑性肿物,发热、溃疡、疼痛、腋窝淋巴结肿大的情况可有可无。

影像学:

超声中为孤立性或有分隔的、连续或簇状低回声肿物样病变,腋窝淋巴结肿大可有可无;乳腺X线表现为非特异性。

病理特征:

A:特异性表现:结核杆菌所致者,表现为坏死性肉芽肿性炎,抗酸染色可见病原体;真菌感染者根据病原体不同而可见菌丝或芽孢;寄生虫所致者表现为坏死性急性炎症并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降解的寄生虫组织可有可无;非细胞性物质所致者表现为混合性炎症。

B:相关阴性表现:浸润性生长,角化物。

图2.非产褥期乳腺炎中的混合性炎症,具体可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组织细胞等(左);图示大量中性粒细胞(右)。

辅助检查:

免疫组化检测广谱CK,抗酸染色,革兰氏染色,六胺银染色,PASD,PCR检测。

鉴别诊断:

浸润性癌,产褥期乳腺炎/脓肿,输乳管的鳞状化生。

处理和预后:

根据病因而定;根据有无窦道、皮肤溃疡而定,复发并不少见。

囊性中性粒细胞性肉芽肿性乳腺炎

病因及危险因素

棒状杆菌,最常见为克氏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kroppenstedtii);发生于妊娠前或最近有妊娠;泌乳期。

临床表现

肿物,乳头或皮肤挛缩,窦道形成;疼痛、乳头溢液、红斑、化脓等可有可无。

影像学:

超声上为低回声肿物,导管扩张,脓肿,水肿,液体积聚;乳腺X线检查为境界不清的肿物,不对称。

病理特征:

A:特异性表现:非坏死性小叶中心性肉芽肿性炎;伴脂质空泡的炎症,周边有一圈中性粒细胞核上皮样组织细胞围绕,革兰氏染色阳性杆菌可有可无。

B:相关阴性表现:浸润性生长,角化物,非棒状杆菌的微生物。

图3.囊性中性粒细胞学肉芽肿性乳腺炎。(A)慢性炎症与急性炎症混合,有化脓的脂质肉芽肿;(B、C)脂质空泡/囊性腔隙,周边有中性粒细胞和上皮样组织细胞围绕,其中有Langerhans型巨细胞;(D)脂质空泡内可见革兰氏染色阳性的细菌。

辅助检查:

革兰氏染色,培养,免疫组化CK-pan。

鉴别诊断:

其他原因的肉芽肿性乳腺炎(结核,真菌,结节病,伴多血管炎的肉芽肿性炎,Rosai-Dorfman病)。

处理和预后:

抗生素治疗,观察,激素治疗,切开引流,手术。

未完待续

参考文献

Turashvili G, Li X. Inflammatory Lesions of the Breast.Arch Pathol Lab Med. 2023;10.5858/arpa.2022-0477-RA. 

doi:10.5858/arpa.2022-0477-RA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乳腺炎的超声诊断...
图解两种乳腺炎症的规范诊疗
乳腺乳晕下脓肿(Zuska病)
乳腺学组:肉芽肿性乳腺炎
浆细胞性乳腺炎MRI诊断
? 新妈必知:奶水过多不挤掉会致乳腺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