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学堂--梁冬对话徐文兵3:秋季养收【收获.收敛】

   2018年8月23日处暑节气已过,属于秋的第二节气,而夏天阳气外泄的日子基本上结束,夏天原来让其拔节长高,让华英成秀,要让热烈,这样的夏天养长之道过去了, 接下来就是秋天的养收之道,经过了春生、夏长,到秋就是准备收获了,秋天就可以很从容不迫的去收获,同时对外之气需要收敛,开始收藏自己的锋芒了。

   《国学堂》之《黄帝内经》之《四气调神大论》重温一遍,对照自己接下来的秋三月养生该如何做好或者该注意点什么?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01

秋三月,此谓容平

     说秋天之前,先回顾一下夏天,我们经常所说的“养生之道”,养主要是指春天养,而夏天是养[zhǎng]之道, 夏天要[zhǎng],让其拔节儿,要让华英成秀,要让它热烈,不是要冰镇。

    如果你夏天逆着来,就会伤心,到了冬天很大可能就会有病,这就是夏天的养长之道。 如果你在夏天种下的病根,夏天整体环境都热这个病没有表达出来, 到了冬至前后, 阴气最重,而阳气最弱的那天前后,你就可能去发一场重病,所以老年人很多对于冬至来说是个不小的坎,很多人都会死在冬至。比如说马季先生,他本身有心脏病,文革经历比较多磨难坎坷,本身心情不是很舒畅,很多人拿这事老诟病马季先生,结果马季先生就是死在冬至那一天的凌晨,而死在卫生间里。时间是阴气最重的,空间也是阴气最重的地方,阴寒之气、污浊之气最重的时候, 他的心脏病就发作了。

    所以《黄帝内经》说冬至会重病, 经常说的那个节气,那个节不好过,节过不好就是劫难的劫了。一年四季八节,这八节就是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以及 春分、秋分、夏至、冬至 这八个节。大家碰到这种节气转换的时候, 很多人都会发病, 因此在预防的时候,要提前吃点药膳之类,然后调整一下自己的身体, 这就是中医里“上工治未病”,还没有得病的时候就去调整它。

   《四气调神大论》的“秋三月,此谓容平”,秋三月是从立秋开始算起, 阳历八月初到十一月初, 立秋应该是八月七日或者八日,在夏天有一个现象叫"天地气交" 天气很热,地上水蒸汽被蒸腾起来了,气温高,湿度高, 湿热交织, 所以大家整天都觉得粘腻不爽,可到了立秋那天后, 季节变化会很明显, 你就感觉秋高气爽了。虽然天气还是很热,但是空气中的湿度开始慢慢的降低了,你会觉得身体里的汗出来的畅快一些, 从立秋开始算,秋三月,有六个气, "秋处露秋寒霜降"就是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共六个气,每个节气十五天。 这三个月里,我们该怎样调整自己的身心呢? 

    《黄帝内经》说“此谓容平”, 就是从容不迫,就是平和的意思!讲的就是秋天了,身体健康情况下就从容不迫,趋于平和,因为春天的发陈之事,夏天的蕃秀之事,都去做了, 到了秋天就可以很从容的去等待收获了。相反如果春生、夏长的事情没有去好好做,到了秋天,身体不健康的情况下,就会惶惶不可终日,一种悲就是秋悲,就是那种悲悲切切的感觉。悲就是一种分离时候的那种心情,也就是我们常说悲欢离合,合是欢,离却是悲的。

    所以健康的人到了秋天是一种从容平和不急不躁的状态,叫容平。不健康的人一个是悲, 树叶纷纷落下,自个却没有收成,没有结果叫。春天没生、夏天没长,到了秋天就开始了,愁字就是“秋心”了!春天错过了播种的季节,夏天错过了生长的季节,到了秋天,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天时错过,无论你再下什么功夫,照样没有收成,啊。

02


天气以急,地气以明

  “天气以急”,形容秋天之气。相对于春天之气是蒸腾的,是鼓舞生发的气,到秋天,秋风扫落叶感受一下这是什么气?肃杀之气。很严肃、很无情。春天是发情的季节,秋天是无情的季节。秋天是一个杀伐的季节。它那个气感觉到的是那种急切,就是小刀子剌脸,切菜,切肉等,有那种感觉就是杀气。

    “地气以明”,是指秋天以后,太阳就开始渐行渐远了,这时候看地上就会有慢慢出现,开始是白白的露水,然后再冷的话就是白霜,地上都是白的就是明了。李白说:“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可见这首诗应该是在秋天的时候写,冷啊,白晃晃的月光到那会儿的感觉是冷的感觉,他才疑是地上霜。

    所以说秋天来了,天气给人一种肃杀的感觉,地气慢慢就出现了露水和霜冻。

03


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

    “早卧早起,与鸡俱兴”,秋天特别是秋分节气过了以后,就慢慢变得昼短夜长了,在夏天的时候是晚睡早起,到秋天可以早起,但是要早睡了,和鸡一样早早的归巢休息了。 “使志安宁”,以前有句话叫鸡犬不宁,不是说“属鸡的人跟属狗的人在一起真的打架的”,如果是鸡犬之声相闻,这样子才有生活气息。有人家的地方往往都是公鸡打鸣儿,“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它体现就有生活气息,鸡和犬都是人类的好伙伴。鸡是报鸣儿,早晨把你叫醒,我们说“与鸡俱兴”就是跟鸡一样早早睡,但是早晨鸡一打鸣儿你可以起来,闻鸡起舞了。

    说到“宁”繁体字“寧”,它上面是个宀头啊,底下一个心,底下还有个器皿的皿,代表饭碗,底下还有个丁,人丁兴旺,这一个寧字是代表我们中国的一个大团圆的思想。你在家里有个房子,宀头,然后呢你的心神收回来,然后,你有饭吃,你有孩子啊,孩子在家里,自个儿也有饭吃,这种回归的状态叫寧。 所以鸡犬不宁是指鸡不回窝、狗不回窝。在地震前的预告都是鸡不进窝往树上蹦,狗也不回窝在那儿叫,它出于天赋动物的本能,它预测有灾难来,所以它不回窝,这才叫鸡犬不宁。

    现在很多人一到晚上都在从这个酒吧挪到这个酒吧,就是不回家,就是不宁,从鸡犬不宁到人不宁。然而正确的做法是自己在春天的那个志,夏天没有压抑自己怒气的那个志,使志无怒,不要憋曲,不要压抑。到了秋天,就“使志安宁”,也就是收心,秋天是一个收敛的季节,是收敛锋芒的一个季节,所以首先要,安是什么呢?就是一种风水堪舆的说法,三面环山,一面有出口,这个地方易守难攻,住在这个城市我们名字叫安。西安、长安、临安、淮安等等都有个安字。心安的心是讲自己的心神,不是这个心脏,你心脏肯定是在胸腔里面,不会跑出来,但我们的心神,我们那个志向可以跑出来。跑出来时候,你不收心、不收心神的话,外面天气以急,这种秋天的肃杀之气来的时候你就会受到伤害,你就会产生那种莫名的恐、惧、怕等不良的心理,可是你知道收敛锋芒把自己的心收回来以后,心安而不惧,所以秋天收心。不再让自己我要干什么就去干什么。要收收心了,另外这个宁,就是说使自己的心神回归到自己的身体。夏天是什么?示爱的。若有爱在外,把那个带心字中心的感情流露出来了,到秋天肃杀之气,秋风一起,收心了,不能表达爱了,开始回归了,所以使志安宁。看来秋天不是一个谈恋爱的好季节:)

     除非你阳气特别旺,然而一般情况下一到秋天,我们古代的文人骚客写的词,秋天的词全是悲凉、戚切的,“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都是这种心情,悲秋。这是那些文弱的书生,而豪气冲天的人就看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长沙》橘子洲头,人家看什么?“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人家就是伟大的人,所以毛主席到秋天那种肃杀之气对人根本没有一点影响,人家照样是“霜叶红于二月花”,一般人看见落叶,叶子从绿变成黄红颜色就会产生悲切,伟人看的却是激烈澎湃。

    别说秋天了,毛主席看冬天《沁园春·雪》“山舞银蛇,原驰蜡象”,都封冻的冰冻那么冷的季节,毛主席还能看到一派生机。“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就是伟人的豪气。

    所以普通人不能跟伟人比,咱是一个普通人,到了秋天还是收一收、歇一歇吧。

04


以缓秋刑,收敛神气

    “以缓秋刑,收敛神气”就是说秋天心头的情绪,情感要往回收。从古到今,都是按照道家主张的顺应自然的思想生活,所以,春天不是杀戮的季节,秋天才是行刑杀戮的季节,也就是秋后问斩的。一般来说古时候猎狩,出去打猎都是在秋天,清朝都到承德木兰围场去打猎,相当于现在的军事演习,要做给蒙古、新疆、西藏等这些人看。秋天属金,它是动刀、动兵的季节,所以这样做是缓和了秋天这种杀罚之气对人的伤害。

    “收敛神气”就是说在春天要养生,在夏天要养长,到秋天是养收。首先,要收割你在春天、夏天生发、辛勤工作的成果,这叫收获。其次,就是把自己放散、发泄在外面的阳气、能量收回来,这叫收敛。再次,要把自己的心神、心思也回到心里面,这叫收藏

    说到精、气、神,做个比喻一桶汽油,说它是,把它点着了发热、发光是它的,而它最后产生的那种最漂亮的那种火焰的最顶端、最热烈的部分我们可能叫它。做为一个人来讲,我们有个肉身皮囊,这是我们的,我们去动作、去运化,这是我们的,最后诞生了我们的那种思想、情绪、情感,那是我们的。所以到秋天了,神、气都要收一收,收到身体里面了。

   处暑节气已过,属于秋的第二节气,而夏天阳气外泄的日子基本上结束,夏天原来让其拔节长高,让华英成秀,要让热烈,这样的夏天养长之道过去了, 接下来就是秋天的养收之道,经过了春生、夏长,到秋就是准备收获了,秋天就可以很从容不迫的去收获,同时对外之气需要收敛,开始收藏自己的锋芒了。

    《国学堂》之《黄帝内经》之《四气调神大论》重温一遍,对照自己接下来的秋三月养生该如何做好或者该注意点什么?

《四气调神大论》原文: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01

使秋气平,无外其志

    秋三月,立秋后,北京人一般第一件事儿就是“贴秋膘”。因为夏天的时候,夏天的时候人一般人没胃口,因为人体阳气都发散在体表出汗,胃肠相对虚冷;一到秋天立秋以后,人的阳气就开始往里回缩、收敛,这时候肠胃开始慢慢变得温热,所以人慢慢觉得夏天那种苦夏没有食欲的状态,再加上夏天有那种潮湿、闷热也让人没味口,突然就结束了。一到立秋以后突然发现有食欲了,而且想吃点儿肉。

    立秋那天很讲究叫贴秋膘,什么叫贴秋膘?膘是什么?膘主要是来形容动物的皮下脂肪,说马是膘肥体壮,字是一个肉,一个月字边儿,一个票,所以这个膘就是皮下的脂肪。而人的皮下脂肪不能叫膘,而叫,皮肤的肤。皮和肤不一样,我们经常说如凝脂,凝脂是凝固的油,就像炖猪肉的时候,把那猪油凝固了,又白、又亮、又细腻、又滑润的那个脂。当形容美女的皮肤好的时候,需要区分一下皮好和肤好,它们是两回事,皮是表皮,肤(膘)就是皮下脂肪,所以叫贴秋膘(用动物的来比喻)。秋天了,天气逐渐地冷了,身体需要适当增加一些自己皮下脂肪的含量,这样有利于秋冬御寒保暖,就要贴秋膘(肤)。

    那传说中男女有了肌肤之亲后,绝对不是零距离,那是负距离。所谓皮之亲、肤之亲、肌之亲、骨之亲,都是不一样的程度。讲到肌肤之亲,还有两个字叫朋友,我们说朋友,那他是你的还是你的?孔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有人解释说我的朋友从远方回来了,徐文兵老师说孔子没说有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为啥一定要用呢?还有人解释“同门曰朋,同志曰友”,这还是歪批了。字是两个月,就是两个肉,就是指肉挨着肉。那“”就是从小在一块斯混,勾肓搭背、摩肩接踵,肌肤有肌肤之亲的人叫朋,是指非常亲密的发小。小学时候的同学,中学时候的同学,经常你打我,我打你的。有肌肤之亲的人,这叫。那“”是指有共同志向、朝一个方向走的人称为。因此“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应该理解为有一个发小突然从远方回来了,这叫不亦悦乎。而肯定不是说有共同志向,可以正襟危坐、谈经论道的

    以后介绍自己女朋友的时候,应该介绍说这是我的女朋还是我的女友!女朋是指有了肌肤之亲的人,就是说人跟人有了这种肌肤的接触以后,它对他的心灵、思想都有一种很深的触动。    现在想治疗一些人的心理疾病,突然发现这个人从小缺乏拥抱,缺少肌肤之亲,如果医生老想通过意识、谈话解决人的心理问题,孰不知其很多心理情感、情绪问题是来缘于其生理问题,来缘于其肌肤之亲太少的问题。所以抱抱很重要,发自内心的拥抱很重要,抱一抱十年少。

    所以古代对于按摩、推拿的治疗,都是肌肤之亲的,所以很多医生按摩科的容易出问题。因为他跟他的患者有肌肤之亲,那样子是有一种无言的交流,就容易陷到另一个陷井里。作为医生治病,碰到给异性治病的时候,必须边上有护士陪同,有第三者在场,这样就避免医生或者是患者产生任何其它的的歪念头或者邪念。

    所以秋天是贴秋膘季节,是增加皮下脂肪含量的一个季节。很多女青年这个季节匆忙减肥,孰不知最后是落下了皱纹,因为没有那层弹性(肤)的支撑住嘛。要不然减肥太过了就变成鸡皮鹤发,很多人是有皮无肤,这个皮很松弛,一提溜儿就起来,皮下没有脂肪,这种人特别容易长皱纹。说到有皮无肤的地方,很多女青年善于做美容,在于做保养,包括做拉皮手术等,好像都很光滑,但女人唯一掩饰不住的衰老就是脖子。脖子上的那种皱纹、那种下坠,那种沟壑一出来的就是典型的有皮无肤

    徐文兵大夫曾经治疗过几个病人,她们都是就减肥、节食,到最后闹得就是皮下脂肪消磨的很多,没有剩下什么皮下脂肪,然后她们身体离都没有保温层了。没有皮下脂肪(肤)的保温层,这些孩子尤其是女孩子,她去坐公共汽车的时候她得带个棉垫,要不然她一屁股坐在塑料板凳上冷的,她就会肚子疼。常说健康人叫做丰乳肥臀,乳房里面也是脂肪组织,肥臀底下也是脂肪组织,这都是储存能量、储存精血的预备队,如果她把这些保温层都减了,结果外界寒气直接就穿过皮、进入肌、入骨、最后到髓,最后把她凉得够呛。现在新地铁还不错座位底下有个暖气,好多汽车座位下有个电加热,它就能给你缓解很多。这些都是小细节,就像职场上说的细节决定成败,其实养生保健很多也是细节决定成败。

    刚才讲到冷冷的板凳对屁股容易受凉,对人身体有伤害,突然想起个问题,人家说“十男九痔”啊,这个心有大痔或者说臀下有大痔,这个痔疮跟着凉有关系吗?痔疮跟受凉是没有的。痔疮主要是瘀血,字里面是个寺庙的寺,寺庙的寺就是停顿、停止的意思,痔疮主要是一个血液循环的问题,跟肝的关系特别密切。肝是一个主疏泄,就是推动血管里面的血运行的器官,很多人的肝有瘀结,也就是肝血的瘀结,就会在肛门附近产生痔疮。 有一个预防的好办法就是撮谷道(提肛)。提肛的方法,锻炼括约肌,对预防和治疗痔疮效果都非常好。另外得痔疮得人是最忌讳去喝酒,吃辣的,一吃就犯。非常痛苦,如坐针毡,真的很形象。

    “无外其志”----回顾一下春三月: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被发缓行,以使志生。这种春天是要自由散漫的,而到秋天是要拘谨收敛的,无外其志。秋天可以穿穿紧身衣,就是收敛一下自己,紧紧自己的身子。到了秋天这种肃杀之气很重,一般情况下,就不要去外在表露你的心愿和志向,就是“无外其志”。

02


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四季里面对应说春天是养,夏天是养,秋天就是养的季节。这时候需要收敛,对应身体得呼和吸,收应该是吸气。所以趁着秋天这个劲,“天气以急”的时候,人可以多做做深深深呼吸,使自己的肺气通透,清清自己。借着秋天肺气能量生发起来劲儿,去清清自己的肺,像是肺里面的浊痰,黏液等让自己的肺气通过呼吸、吐纳变得更加清,更加净。

    “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到秋天就要顺应秋,一样到春天要顺应春,到夏天要顺应夏。按照规律这么做的话就是是应了秋天的那种能量,气的变化规律。就是秋天的养收之道。之前说养生之道养长之道养收之道。这里都在养,什么叫养?道家叫贵生,以生命为最宝贵,我们就精心地伺候它,去养护它。其实在秋天很多人就是在生,在发,在长,不知道,不知道急流勇退,直到最后就咔嚓死掉,才结束。所以生命季节都是有节奏,有节律的变化,生命就是一个节奏。人掌握好这种起伏的话,就会走得更远。

03


逆之则伤肺,冬为飧(sūn)泄,奉藏者少

   秋天里我们做人做事应该有一个收的阶段或者说波段。是这样子的,把拳头收回来以后,你再打出去才会更有力量。养收之道绝对不是消极、退让,是一种大智慧。 “逆之则伤肺”,如果秋天不这么做,就会伤到肺,就像夏天不那么做就会伤心。“冬为飧(sūn)泄”就是说秋天不按养收之道来,到了冬天会拉肚子,因为收不住了。“奉藏者少”就是说冬天能藏起来的东西就少了,藏不住了。

    秋天按养收之道来这么做是为冬天的闭藏打好基础。要是在秋天不收的话,冬天想藏的也藏不住了。因为都在泻漏,到了冬天是养肾,是闭藏的时候。肺又是肾的妈妈,金生水。也就是秋天没打好基础,到了冬天就会漏精,漏气,漏神。

04


金生水,无中生有

     这个什么叫做金生水?   “金生水”按照徐文兵大夫的理解,就是古人讲的是无中生有。古代讲究炼丹,服食的时候要喝什么水,露水。古代对水很有研究的,水也很讲究。古人不光要分析水里成分,要关心水里面的气,它带着的是能量和信息

    比如说有个故事叫《王安石三难苏学士》,其中一难,刁难他,就说让他从三峡过来的时候,带一瓶特定中峡的水,要来泡茶。结果:“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是日日思君不见君,咱同饮的是一江水”。从这个简单唯物主义来看,这个水是没什么区别啊,一江的水。但是古代的中国人的智慧除了观察到物质以外,还观察到了水背后所蕴含的能量。上峡、中峡、下峡就是要中峡,峡谷的宽窄不一样,水流那个湍急程度也不一样。所以呢,王安石让他取中峡的水,结果这苏学士给忘了,光看美景,一下想起这事的时候已经到下峡了。结果就打了一瓶下峡水就给送过去。人家王安石是喝茶高手,一冲茶,一沏说,你这水不对这是下峡的水。为什么喝茶能不对,因为气不一样。

    古代人对水的研究很深。天上的水它有它的气。他这是阳气比较足。所以古代人泡茶,因为茶是阴寒的嘛,所以要用阳气充足的是用阳水居多,用那种天上水包括雨水、雪水等。古代没有空气污染,所以比较干净,用雨水等泡茶。《红楼梦》里有说,从梅花上面扫下来,去泡茶,那就更讲究了。

    相反,用地下水就是井水,都比较阴浊,比较重,用现代的说法就是地下水的矿物质含量高了。中医认为地下水的阴寒之气,重浊之气比较重。所以地下水非常适合去炖一些滋补阴液的药。泡茶就不能用地下水,因为阴上加阴,太寒了。现在即使把水煮开,那也只是水的温度变化,但水里面那个并没有变。所以真正的炖阿胶的水,应该用井水,因为阿胶补血,血为阴。阿胶之所以能炼成是因为东阿有一口古井。东阿的古井的水特别的阴,特别的重。现在说法就是东阿古井的水的比重特别的大,就是打一杯水你上面放一个硬币,都能给你浮起来。中医来看就是说,井水的阴气特别重,用井水炖上驴皮出来的阿胶,就效果最好。所以喝水需要取阳性或者取阴性,都不一样。古人泡茶喝很讲究,现在基本上乱喝的。

    阳水就是天水(雨雪),阴水是地下水(井水),那么我们取一个中水(露水)。就是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水,就是露水

    在北海公园有个琼岛。琼岛上有个汉白玉的柱子,上面站一个铜人。他双手托起一个铜盘,这个铜盘是用来做啥的呢?是用来承露。承是奉承的承,承德的承。露是露水的露。这个铜人金属制的,第二天早上起来,前面的铜盘子里面晶莹透亮的一盘水,这就是无中生有的水现在我们可以理解是金属的导热性比较好,而凝聚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了露水,就流到了铜盘里。古人的解释就是无中生个了有。这就是金生水的由来。

    在人的身体里面也有金生水的例子, 肺就是金也就是说肺对于水有帮助。举个简单的例子,当你眼特别干燥的时候,干燥得不行,除了滴眼药水,除了这个闭眼睛以外,还有什么办法?那就是“打一个哈欠“,就是深吸一口气,打一个哈欠,然后泪水就出来了。有了泪液后眼睛马上就湿润了。这就是肺气推动津液出来的。

    再给你举个例子。我们平时喝茶得茶壶,上面得茶壶盖上都有个窟窿,窟窿是干啥的?如果把窟窿堵住茶壶就倒不出来水得。因为气压得问题,存在负压的。只要窟窿一打开,空气(肺呼吸)进去了,水出来了。

    所以当人身体吸进去空气的时候,身体就会给水液的,也就是人体津液的敷布,就是分散,滋润到各个器官,提供了一个动力。就是我们身体里面的”金生水“的体现。在中医治疗中有个叫提壶揭盖的方法,就说如果人尿不出尿来怎么办?可以不是去治肾,而是用一些宣发肺气的药,让这个人能够从潜表呼吸自然恢复到深呼吸,深呼吸以后身体自然就把水液就排出来了。就好像把茶壶盖打开,把茶水倒出来一样。古人就是懂科学!

05


秋天如何宜饮食

      秋天既然是收敛的季节,又跟肺是对应的。那秋天的饮食要以什么味道为主呢? 春天吃,辛散的,要鼓励自己冒泡,要发芽,要出头;夏天是激烈,奔放,流汗的,要补充盐分,吃点。秋天水果成熟了,水果一般都是以味、味为主,就吃为主。我们一年四季都应该吃甜。

    到秋天就是秋高气爽,爽过头了就是燥。所以秋天的燥气很危害,所以大家很多人到秋天就觉得皮干,皮肤干。不是肤干只是皮干,然后鼻子干,有人会眼干,这时候就出来了。自然是公平的,既然秋天有躁气,就出现了水果。所以到秋天最好吃的水果,又滋阴,又润燥的东西是。梨是白色的也对应秋的白。到秋天了,你出现这种躁的症状或者是疾病,那你就去吃水果,吃时令的水果。注意:反季节的水果不要吃,不要大春天的去吃水果,酸不溜丢的,把自己给收敛住,除非你肝火太旺。

    所以秋天要吃酸,要拈酸吃醋,要生津润燥。有一个成语叫望梅止渴。本来自己渴得不行了,要说喝杯水,很多人喝完水照样渴,为什么呢?喝进去的水转化不成自己的体液。可如果说前面有一个梅林,大家嘴巴里一酸,一酸,唾液出来了,生了津就润了燥。

    秋天的饮食就是过了夏天了,可以去贴秋膘,吃点肉,吃酸的。另外秋天还是一个非常好的长头发的季节。所有的动物一到春天,夏天都脱毛。都掉毛,天气热了。秋天会长出来那种小绒毛来的用来保暖,就像明察秋毫,秋毫无犯这两个成语里的秋毫

    任何动物包括人身体知道天要冷了,到一立秋以后就开始长出小小的绒毛,逐渐秋深了,冬天来了,就长成了一种很粗,很壮的毛,用来保暖御寒。所以很多人不长头发,掉头发的人到了秋天可以多吃点酸的东西,然后再补充点肉的营养,就会开始长头发。所以秋天是非常好的一个促进自己毛发生长的季节。秋天也有它的一点小的生机就是长膘,保暖。秋天就是把神、气都收敛到体内,开始关注自己精了。到冬天以后更是要若伏若匿,若有私意,照顾自己了。

    所以秋天一个最好的让自己长头发的食材就是山药。因为山药嚼一嚼它就是酸的。就是长条山药,很多人说是补肾,其实山药是最好的补肺食材,

连皮儿吃,带须吃山药。取类比象或者去比象取类。我们就认为核桃长得像个脑子,他就补脑子。山药带那个皮和须吃,他就对你的头发有好处。事实就是如此。不得不承认中国人很早以前就明白了宇宙全息投影的概念,全息概念。

06


秋天如何调情绪

     秋三月里面,除了饮食以外,《淮南子》里说秋天的时候应该穿白色的衣服。春天穿青的,绿的,蓝的;夏天穿红的;秋天穿白的,冬天穿黑的。穿衣服主要心理上作用,秋三月心理上对自己的养护需要克服两个字,一个是,一是。秋天看到这种落叶萧萧,然后天地分离,太阳离我们渐行渐远,地气也回落了,这就是一种分离的感觉。

    很多人到了秋天就会莫名奇妙,发自内心,产生一种悲凉的感觉,就是有些人忍不住就要哭。曾有个人多愁善感很会写诗,也很敏感,每当到了秋天或者每到看夕阳西下的时候,就会流泪。夕阳西下,西方是肺,东方是肝,南方是心,夕阳西下也是一天中的秋天,一看到夕阳西下就要流泪。然后这时候呢她要吃碗热面条,她就好了不流泪了。这就是一种心理和生理的对应的过程。面条是热性的,说小麦有麦芒,它是应着春天的季节。而在秋天肃杀之气来的时候,她又容易

    《伤寒论》有一句话叫: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没有任何原因,没人招你,我哪句话说错?都没有啊。但是她就在那哭了,中医称这种叫脏躁。脏是内脏的脏。躁是躁动不宁的躁。足字边的躁,面对脏躁有个方子叫:甘麦大枣汤。其中甘草甜的,小麦补肝气的,还有大枣补脾气的,对于治疗秋悲是甚好甚好。


关注方法:国学文化太美”公众号 

微信页面:

通讯录→公众号→右上角“+”→搜索“KYGuoXueWenHuaTaiMei” 

文章页面 :

点击右上角→查看公众账号添加关注 

文章分享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养生精髓在调养
秋季养生三部曲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四讲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
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 | 立秋节气
秋季养生重在“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