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太昊、伏羲、庖牺为三人考
userphoto

2024.03.05 河北

关注

董重光

目录

绪言

一、对三者的初步甄别及名号的不同含义来分析

二、以年代来分析

三、以形象来分析

四、以不同的诞生地分析

五、以父母的不同来分析

六、以文明创造的不同来分析

七、从文献记载的名称来分析

八、从名号产生的历史源流来分析

九、从考古民俗学的角度来分析

十、从遗迹的分布来考察分析

十一、从不同名称的不同含义来分析

十二、从历史社会形态来分析

十三、从神性退化的角度来分析

十四、从姓氏的角度来分析

十五、从治化地域范围不同的角度来分析

十六、从受禅对象的不同来分析

十七、从在位年数的不同来分析

十八、从出生日的不同来分析

十九、从华胥国、华胥之州、雷泽为不同地点来分析

十十、从有多个陵墓的角度来分析

二十一、余论

绪言

太昊、伏羲、庖牺对中华民族,乃至整个世界影响巨大。由于错综复杂的原因,在中国自西周以来,这三者的关系、年代、出生地、名号等等问题,逐渐趋于混乱状态。所以,厘清这一重大的历史课题,自然具有相当的必要性。

经过艰难的探索,现代的部分学者,已经敏锐地意识到“太昊”与“伏羲”是二个不同的人。在此基础上我们拓展了研究,进一步确认,太昊、伏羲、庖牺其实是三个人,而非传统所认为的二个,乃至于一个人。

根据《易乾坤凿度》所说:“垂皇策者,羲;乘皇美者,戏;重自策者,牺。”这一上古遗留的历史线索,我们系统研究得出结论,太昊、伏羲、庖牺为三人。《白虎通义》说:“皇,君也,美也,大也,天人之总,美大之称也。”《礼记·曲礼》云:“龟为卜,策为筮。”皇策是关于整个世界事务的易学运筹,既与世界有关,又同易学联系,显然“羲”就是伏羲。因为伏羲是先天八卦的创造者。上古有下三皇的说法,许多都把伏羲列于其中,太昊和庖牺都没有出现过。

“戏”则同伏羲的羲混淆,而与皇美有关。因为皇是对整个世界的治化影响,“戏”实际上就应当是太昊。就一定意义而言,太昊女娲是世界人文之祖,距今6万多年。与皇策不同的是,自策的范围比较小,是关于诸侯国自身建设的易学运筹。牺与自策有关,当为庖牺。

《古三坟·天皇伏羲氏皇策辞》曰:“惟我承父居方,三十二易草木,上升君位,是先分土于外,后登帝位也”。明《天中记》卷四十则说“伏羲得神菁而定皇策”,又说“庖牺氏作始有筮”此庖牺氏当为伏羲。据研究,《古三坟》中“三坟”不伪,而“太古河图代姓纪、天皇伏羲氏皇策辞等”均由邹衍所添加。其所述天皇伏羲氏过皇策辞,就是《天中记》说的伏羲,西元前40000年辛巳始在位。“牺”则为庖牺,是中国上古巴国一个国王。庖牺元年前5543年,在位111年。

第一节 对三者的初步甄别及名号的不同含义来分析

一、中国四川巴国的国王庖牺

要区分太昊伏羲庖牺是三个人,是有一定难度的,那么就必须有一个相对容易的切入点。笔者认为从重要的文明创制着手比较好,因为文明创制有鲜明的时代性,再结合各自的年代和其他内容,就可以确定各自的身份。

《尸子校正》卷下“散见诸书文汇辑”曰:

“燧人之世,天下多水,故教民以渔。(1

校正:(1)《广韵·九鱼》、《初学记》廿二、《御览》八百卅三、《书钞》十、《路史前纪》五。

虙牺氏之世,天下多兽,故教民以猎。(1)伏羲始画八卦、列八节而化天下。(2

校正:(1)《广韵·廿九叶》、《御览》八百卅二、《书钞》十、《路史后纪》一。《汉书·律历志》下云:'帝太昊作网罟,以田渔,取牺牲,故天下号曰炮牺氏。’《尚书序》孔颖达疏云:'古者以圣德伏物,教人取牺牲,故曰伏牺。字或作虙牺。’《汉书·古今人表》作'宓羲’,颜师古注云:'“宓”本亦作“虙”。’

2)《书钞》一百五十三。《易·系辞下传》云:'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御览》七十八引《春秋内事》云:'伏羲氏始画八卦,定天地之位,分阴阳之数,推列三光,建分八节,以文应瑞,凡二十四消息祸福,以制吉凶。’《风俗通·皇霸篇》引含文嘉云:'伏者,别也,变也。戏者,献也,法也。伏羲始别八卦,以变化天下。天下法则,咸伏贡献,故曰伏羲也。’”(周尸佼撰,清汪继培校正)

上面文字内容比较混杂,因为既有伏羲的事迹,又有虙牺氏(当为庖牺)的事迹,还有燧人氏族的事迹,以及把作网罟田渔牺牲等后世的文明制作附会于太昊。

作八卦的是伏羲,教民以猎取、网罟、牺牲的是庖牺。庖牺,又称伏牺、虙牺、炮牺氏。太昊在这段文字中没有文明创造。

由于是渔猎时代,所以这个燧人之世是燧人氏族的末世代,距今7000多年。渔猎时代的这个时间在考古学上也有证明。

《世本·作篇》卷上:“古以天下多水,故教人渔。希麟华严经音义。芒作罗网。宋忠曰,伏羲臣也。慧琳大般若经音义,又慧琳大宝积经音义。芒作网。御览八百三十四同。宋衷注,芒庖牺臣。”(宋衷注 承德孙冯翼集录,嘉兴陈其荣增订)伏羲误,当为庖牺。

庖牺之臣名芒,“教人渔”。但是后世把“教人渔”归在庖牺名下。

《尸子·君治》:“宓牺氏之世,天下多兽,故教民以猎。”宓牺氏误,当为庖牺。

本来人类与动物和睦相处,庖牺当朝时代已经进入渔猎时代,人类开始与野兽为敌。据研究,伏羲、宓牺误,当为庖牺。庖牺是中国黄帝时代巴国一个著名的王。据研究,元年前5543年,在位111年。(详见下)

清陈昌治刻本《说文解字》卷八“人部”:“伯——長也。从人白聲。博陌切。”

伯牛,字面上就是专管养牛的人的意思。与牛有关,这说明是渔猎畜牧时代,距今78千年。因此,禅于伯牛的就应该是庖牺。

三国吴 徐整《三五历记》:“伏羲在神农、黄帝之间。”(据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辑本录)伏羲误,当为庖牺。此黄帝不是轩辕黄帝,而是黄帝朝别的黄帝。因为轩辕黄帝要早于庖牺。这是庖牺年代最重要的确定依据之一。

“虙牺氏之世,天下多兽,故教民以猎。”虙牺氏即庖牺,距今亦为7000多年。

“伏羲始画八卦”伏羲,在距今34万年前。

“帝太昊作网罟,以田渔,取牺牲,故天下号曰炮牺氏。”太昊误,当为炮牺氏。太昊距今6万多年。

《河图始开图》:庖牺“○禅于伯牛,错木作火,天之大流火,赤爵衔之。”([]安居香山、中村璋八《纬书集成》辑本)

清马骕《绎史》引《河图挺辅佐》说:“伏牺禅于伯牛,钻木作火。”伏牺即庖牺,由“禅于”也可见庖牺是国王。

伯牛与服牛乘马相关,也属于距今78千年渔猎畜牧时代,因此伏牺应该是庖牺,而不是距今34万年前的伏羲。

《路史·后纪一禪通紀·太昊紀上》:“包羲……方是時也,天下多獸,教人以獵,豢育犧牲,服牛乘馬,草鞮皮【上业去横下蒙去草头】,引重致遠,以利天下,而下服度。”

《资治通鉴外纪》卷一:“包犧氏,风姓,生于成纪。”

庖牺的名号分析——

清陈昌治刻本《说文解字》卷九“广部”:“庖——厨也。从广包声。薄交切。”

清陈昌治刻本《说文解字》卷二“牛部”:“牺——宗庙之牲也。从牛羲声。贾侍中说:此非古字。许羁切文四十五 重一。”

由此可见,庖牺的创制有:教民以猎、豢育牺牲、服牛乘马、钻木作火等,对人类社会影响较大。但是,庖牺之名主要还是因为春秋战国以来,与太昊、伏羲二者的混淆而著名于世。

所以,从文明的创制可见,凡带“牛”、“犧”、“牺”、“庖”、“炮”、“包”(庖、炮、包,三者通)等名字,皆为庖牺。如:包犧、炮牺氏、砲牺氏、包牺氏、包犧氏等。

二、三皇之一是伏羲

《风俗通义·皇霸》第一,引《春秋纬运斗枢》:“伏羲、女娲、神农。”

《白虎通义·号》:“伏羲、神农、祝融。”

《尚书大传》:“燧人、伏羲、神农。”

《帝王世纪》:“伏羲、神农、黄帝。”

《潜夫论》卷八:“世传三皇五帝,多以为伏羲神农为三皇。其一者或曰遂人,或曰祝融,或曰女娲。其是与非未可知也。”

《史记·太史公自序》说:“余闻先人曰:伏羲至纯厚,作易八卦。”

陈抟《易龙图序》:“且夫龙马始负图,出于羲皇之代,在太古之先也。”伏羲又称羲皇。

《管子·轻重戍》:“伏羲作,造六峜以迎阴阳,作九九之数以合天道,而天下化之。”峜,读爻,望山(气变化)意。六峜者,即六爻。伏羲作六爻卦,六爻卦始有。九九之数则为算术乘法,源于三才。“天一,地二,人三;三三而九,九九八十一。”(《大戴礼记·易本命第八十一》)

《白虎通义·号篇》:“伏羲仰观象于天,俯察法于地,因夫妇,正五行,始定人道,画八卦以治天下,治下伏而化之,故谓之伏羲也。”

《风俗通义·皇霸·三皇》:“伏者别也,变也;戏者献也,法也;伏羲始别八卦,以变化天下。天下法则,成伏贡献,故曰伏羲也。”

《龙鱼河图》:“伏羲氏王天下,有神龙负图出于黄河,法而效之,始画八卦,推阴阳之道,知吉凶所在,谓之河图。”

《论衡·作对篇》说:“《易》言伏羲作八卦。前是未有八卦,伏羲造之,故曰作也。”八卦是伏羲所创造。

《易纬乾坤凿度》曰:“垂皇策者,羲;乘皇美者,戏;重自策者,牺。”据此,我们系统研究得出结论,太昊、庖牺、伏羲为三人。“戏”当为太昊。“羲”当为伏羲,是先天八卦的发明者。《古三坟·天皇伏羲氏皇策辞》:“惟我承父居方,三十二易草木,上升君位,是先分土于外,后登帝位也”。明《天中记》卷四十则说“伏羲得神菁而定皇策”,又说“庖牺氏作始有筮”。庖牺误,当为伏羲。《礼记·曲礼》:“龟为卜,策为筮。”我们以为,《古三坟》中“三坟”不伪,而“太古河图代姓纪、天皇伏羲氏皇策辞等”均由邹衍添加。故其所述天皇伏羲氏帝位,而作过皇策辞。《天中记》说的伏羲,就是天皇伏羲氏伏羲在位618年:前40000年辛巳~前39381年庚子。“牺”则为庖牺,是中国上古巴国一个王。庖牺在位111年:前5407年甲寅~前5297年甲辰。

《孔子集语·遗谶十三》:“《易纬通卦验》:孔子曰:太皇之先与燿合,元精五帝期以序七神,天地成位,君臣道生。君五期,辅三名,以建德通万灵。遂皇始出,握机矩,表计宜,其刻曰:苍牙通灵,昌之成。孔演命明道经,燧人之皇没。虙戏生,本尚芒,芒开矩听,八苍灵唯精,不慎明之,害类远振。掸度出表,挺后名知,命陈效睹,三万一千一终,一名虙方牙苍精,作易无书以尽序。”虙戏,虙通伏,即伏羲。苍牙、虙方牙苍精也为伏羲。

《春秋文耀钩》曰:“东宫苍帝,其精为青龙;南宫赤帝,其精为朱鸟;西宫白帝,其精为白虎;北宫黑帝,其精为玄武。春起青受制,其名灵威仰。夏起赤受制,其名赤熛怒。秋起白受制,其名白招矩。冬起黑受制,其名叶光纪。季夏六月土受制,其名含枢纽。镇星黄帝含枢纽之精其体璇玑中宿之分也。中宫大帝其精北极星,含元出气,流精生物也。”

《拾遗记》卷一 :“春皇庖牺 春皇者,庖牺之别号。所都之国,有华胥之洲。神母游其上,有青虹绕神母,久而方灭,即觉有娠,历十二年而生庖牺。长头修目,龟齿龙唇,眉有白毫,须垂委地。或人曰:岁星十二年一周天,今叶以天时。且闻圣人生皆有祥瑞。昔者人皇蛇身九首,肇自开辟。于时日月重轮,山明海静。自尔以来,为陵成谷,世历推移,难可计算。比于圣德,有逾前皇。礼义文物,于兹始作。去巢穴之居,变茹腥之食,立礼教以导文,造干戈以饰武。丝桑为瑟,均土为埙。礼乐于是兴矣。调和八风,以画八卦,分六位以正六宗。于时未有书契,规天为图,矩地取法,视五星之文,分晷景之度,使鬼神以致群祠,审地势以定川岳,始嫁娶以修人道。庖者,包也,言包含万象。以牺牲登荐于百神,民服其圣,故曰庖牺,亦谓伏羲。变混沌之质,文宓其教,故曰宓牺。布至德于天下,元元之类,莫不尊焉。以木德称王,故曰春皇。其明睿照于八区,是谓太昊。昊者,明也。位居东方,以含养蠢化,叶于木德,其音附角,号曰木皇。”庖牺、太昊、宓牺误,当为伏羲。

《路史·后纪·禅通纪·太昊纪上》:“太昊伏羲氏,方牙,一曰苍牙,风姓,是为春皇,包羲,亦号天皇、人帝、皇雄氏,苍精之君也。……乃因甲录,合五纬、建五气、消息祸福,以为之元。命潜龙氏筮之,乃迎日推策、相刚,建造甲子,以命岁、时。配天为干,配地为枝,枝干配类,以网维乎四象。故情伪相感,而星辰以顺则。岁、日、月、时亡,易于作旋,盖着躔舍,立九部而民易理。于是纪阳气之初,以为律法,以验其符;矢正爻以配气,置重爻以抵日、以作甲历。岁建寅,甲日、寅辰。”方牙、蒼牙、蒼精、人帝、皇雄氏,蒼精之君、春皇为伏羲。

《汉书·百官公卿表》:“《易》叙宓羲、神农、黄帝作教化民,而《传》述其官,以为宓羲龙师名官,神农火师火名,黄帝云师云名,少昊鸟师鸟名。”宓羲误,当为伏羲。

《孔子集語·遗谶十三》:“《易纬通卦验》云:'矩。法也。燧皇谓燧人。在伏羲之前始王天下,但持斗机运之法,指天以施教令,作其图纬之计,演时无书刻,其苍精牙肩之人(伏羲氏),能通神灵之意,谓伏羲将作易也’。淳于俊说:'包羲因燧皇之图,而制八卦’。郑氏云:'伏羲作八本尚茫茫然,开燧皇据机距,所作计演之图,思其所言,作八卦之象’。”包羲误,当为伏羲。

《周易·系辞下》载:“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包牺氏误,当为伏羲。

《汉书·百官公卿表》:“《易》叙宓羲、神农、黄帝作教化民,而《传》述其官,以为宓羲龙师名官,神农火师火名,黄帝云师云名,少昊鸟师鸟名。”宓通伏,为伏羲。

由此可见,伏羲主要与易学有关。据研究,伏羲所创,主要有:依先天八卦次序图及河图,创“先天八卦方位图”、“伏羲六十四卦方图”、“伏羲六十四卦圆图”;作《古三坟》之《连山》六十四卦,及“卦爻大象”。(详见拙作网文《世界上古易学年代表》)

连山释名:连,古同“琏”,古代宗庙盛黍稷的器具。引申为崇敬崇尚之意。山,即五术之一。连山就是崇尚修炼意,亦有山崇拜的含义。《连山》后世又称《山坟》:“黄帝曰:圣人索颠,作天索易。以地俯仰,而象远近,而物浩而功,然而立。……上古变文为字,变气为易,画卦为象,象成设位。”(《纬书集成·易乾凿度》)从“变气为易”,可见易与气有关,气通炁。此也可见,修炼对于易的起源来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太平御览》“●卷六百五十九◎道部一 ○道”:“葛洪《神仙传》曰:自伏羲至三代,显名道士,世世有之。其老子,盖得道尤精者也,内实自然,欲正定本末,当以史传为据,并仙经、秘文以相参会,其他俗说,文多虚妄。其后道士,私有增益,非真文也。着《道德》二篇尹喜行其道。至汉,窦太后好黄老言,孝文帝及外戚诸窦皆令读之,故庄周之徒以老子为宗。”道家修炼源远流长。

伏羲的名号分析——

清陈昌治刻本《说文解字》卷八“人部”:“伏 ——司也。从人从犬。房六切。”司,操作,引申为修炼。

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宓”字:“安也。此字经典作密。密行而宓废矣。大雅。止旅乃密。传曰。密,安也。正义曰。释诂曰。密,康,静也。康,安也。转以相训。是密得为安。按上林赋宓汨,去疾也。义似异而实同。孔子弟子子贱姓宓。从宀。必声。美毕切。十二部。”安,就是安静修心禅定修炼的意思。

《路史后纪·太昊纪上》:太昊伏羲“正姓氏,通媒妁,伏以重万民之俪,俪皮荐之,以严其礼,示何姓之难拼,人情之不渎。”

三国谯周《古史考》说:“伏羲制嫁娶,以俪皮为礼。”

《仪礼·士冠礼》:“乃礼宾以壹献之礼,主人酬宾束帛、俪皮。”郑玄注:“俪皮,两鹿皮也。”

笔者以为,伏羲“正姓氏,通媒妁,制嫁娶”是有的,但是,伏羲距今4万年,而“以俪皮为礼”则无其事。原因如上所言,伏羲时代非渔猎时代,所以就不会产生“以俪皮为礼”事情。

《古史考》又说:“伏羲作琴瑟。”

《周髀算经》上说:“伏羲作历度。”

清马骕《绎史》引纬书《孝经.钩命决》说:“伏羲乐名《立基》,一云《扶来》,亦曰《立本》。”

《康熙字典》“申集中”-“虍字部”:“虙——《唐韵》《集韵》《韵会》房六切,音服。《说文》虎貌。又《广韵》古与伏通。《正韵》虙牺氏,以能驯虙牺牲也。又与宓通。师古注:虙与伏字同,字本作虙也。”因伏羲是人文祖先,后世把虎崇拜附会于伏羲。

清陈昌治刻本《说文解字》卷五“兮部”:“羲——气也。从兮义声。许羁切。”气通炁。

综合起来,伏羲即炼炁士之意。伏羲其号也,炼炁研易有悟,创“先天八卦方位图”。

宓通虙,虙同伏。所以,从文明的创制可见,伏羲正姓氏,通媒妁,制嫁娶;作琴瑟、天历度。凡宓羲、虙羲、虙戏(戏音通羲)、伏戏、方牙、苍牙、苍精、苍精之君、虙方牙苍精、苍帝,以及皇雄氏、人帝,和春皇、木皇、天皇(下三皇之一)、羲皇、皇羲、戏皇,皆为伏羲。

三.东方之神太昊为百王先。

《史记·封禅书》:“有司皆曰:'闻昔泰帝兴神鼎一,一者壹统,天地万物所系终也。黄帝作宝鼎三,象天地人。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皆尝亨鬺上帝鬼神。遭圣则兴,鼎迁于夏、商。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沦没,伏而不见。’”泰帝者太昊。

《汉书》卷七十四《魏吉相传》:“东方之神太昊,乘震执规司春;南方之神炎帝,乘离执衡司夏;西方之神少昊,乘兑执矩司秋;北方之神颛顼,乘坎执权司冬;中央之神黄帝,乘坤艮执绳司下土。兹五帝所司,各有时也。”

《淮南子·天文训》曰:“东方,木也,其帝太皞,其佐句芒,执规而治春。其神为岁星,其兽苍龙,其音角,其日甲乙。南方,火也,其帝炎帝,其佐朱明,执衡而治夏。其神为荧惑,其兽朱鸟,其音徵,其日丙丁。中央,土也,其帝黄帝,其佐后土,执绳而制四方。其神为镇星,其兽黄龙,其音宫,其日戊己。西方,金也,其帝少昊,其佐蓐收,执矩而治秋。其神为太白,其兽白虎,其音商,其日庚辛。北方,水也,其帝颛顼,其佐玄冥,执权而治冬。其神为辰星,其兽玄武,其音羽,其日壬癸。”

《汉书·古今人表》刊列了太昊帝宓羲氏的世系:太昊帝宓羲氏、女娲氏、共工氏、容成氏、大庭氏、柏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连氏、赫胥氏、尊卢氏、沌浑氏、皞英氏、有巢氏、朱襄氏、葛天氏,阴糜氏、无怀氏、东户氏、帝鸿氏。

《太平御览》所载《遁甲开山图》曰:“女娲氏没,大庭氏王,有天下,五凤异色。次有柏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连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混沌氏,昊英氏,有巢氏,葛天氏,阴康氏,朱襄氏,无怀氏,凡十五代皆袭庖牺(太昊)之号。”

《补史记·三皇本纪》说:“太暤包牺氏,风姓,代燧人氏继天而王。”

《汉书·律历志下》:“太昊帝——《易》曰:'砲牺氏之王天下也。’言砲牺继天而王,为百王先,首德始于木,故为帝太昊。作罔罟以田渔,取牺牲,故天下号曰砲牺氏。”砲牺氏同太昊混淆,应该是太昊。太昊为百王先。

《太平御览》卷78引《遁甲开山图》曰:“仇夷山,四绝孤立,太昊之治,伏羲生处。”仇夷山,即仇池山,在今甘肃省西和、礼县交界处,属于秦岭地区,与古成纪相距仅百余公里。(《伏羲考》作者:曹桂岑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周口论坛》2004年第3期)太昊也曾经治化于东方。

《帝王世纪》说:“太昊帝庖牺氏……燧人氏没,庖牺氏代之,继天而王,首德于木,为百王先。帝出于震,未有所因,故位在东方。主春,象日之明,是称太昊。”此处太昊与庖牺混淆,当为太昊。

《历代神仙通鉴》卷一第七节“洛书出重衍卦爻郁华见剧谈玄妙”:“帝念群臣助美政教.可封之以地,授之以官。为有神龙降瑞,遂以龙纪其名首.命朱襄为飞龙氏,名金堤,职图册列礼义,以宣教诫。命昊英为潜龙氏。名鸟明,造甲历以知时度。命大庭为居龙氏,名默视,主治屋庐,以便民屠。命阴康为土龙氏,名纪通,主中职内事兼治田里.以正疆界,又名主田。命一混沌为陆海降龙氏,名仲起,主平土地,统靖海。命栗陆为江湖水龙氏,名阳桡,主斩繁滋草木,疏道泉源。是为六龙师,又命有巢为青龙氏,曰春官。命无怀为赤龙氏,曰夏官。命骊连为白龙氏,曰秋官。命尊卢为黑龙氏,曰冬官。命中央氏为黄龙中官,遂号曰中黄氏,是为五官。始立二相。以共工才广智多,力雄身伟,立为上相。以柏皇博通万物,曲识人林,用为下相。乃使朱襄、昊英居左右,栗陆居北,赫胥居南,昆吾居西,葛天居东,阴康居下,分理宇内,而天下治。于是瑞风来翔。”

明董斯张《广博物志·艺苑五》:“《墨薮》五十六种书,太昊作龙书,神农作穗书(命屏封作),黄帝以苍颉鸟迹为篆书,因卿云作云书……”

《混元圣纪》卷一:“伏牺太昊,姓风,木德。初造历,元年起甲寅。”伏牺太昊混淆。当为太昊。

《历代神仙通鉴》第十回“衡山洞炎帝寻师有熊国轩辕出世”:“昔泰帝分号五方,以东曰少阳,南曰老阳,西曰少颢,北曰幽都,中曰中原。帝号太昊,盖生西极也(颢、昊同)。”(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82月版,第72页)则太昊又作太颢。

《历代神仙通鉴》卷一第九节“救亢阳赤松施雨蹈苦海少女求真”:“帝每优之,以为必先岁气,勿伐天和,岁气不乱。和不作沴。乃纪上元,调气朔,分八节,以端分至启闭,三朝具于摄提,七曜起于天关,始作太初历。前太昊作干支配甲历.狁未别时节之序。至帝作历,始知弦望晦朔,一年有十二月,而授时作事,趋吉避凶,晓然有准则之可凭矣。”(辽宁古籍出版社,19954月)

宋高承《事物纪原》卷一正朔历数部第二:“[]《通历》曰:太昊始有甲历。”

太昊的名号分析——

《康熙字典》“丑集下”-“大字部”:“太 ——《集韵》他盖切,音汰。与大泰同。《说文》滑也。一曰大也,通也。○按经史太字俱作大。如大极、大初、大素、大室、大□、大庙、大学及官名大师、大宰之类。又作泰,如泰卦、泰坛、泰誓、泰春、泰夏、泰秋、泰冬之类。”

《康熙字典》“辰集上”-“日字部”:“昊——《广韵》《正韵》胡老切,《集韵》《韵会》下老切,□音皓。《说文》作昦,《九经字样》隶省作昊。”清陈昌治刻本《说文解字·卷十》:“'夰部’昦——春为昦天,元气昦昦。从日、夰,夰亦声。胡老切。”

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晧——日出皃。谓光明之皃也。天下惟絜白者冣光明。故引伸为凡白之偁。又改其字从白作皓矣。从日。吿声。胡老切。古音在三部。”故昊通晧,日出光明貌。

极大曰太;昊者,天上的太阳。太昊,也即最大的太阳。由于上古中国的帝王是世界的宗主,修炼有素,德泽广被天下,故被尊崇为太阳神,太昊,是最初的太阳神,故曰太昊。这也是世界太阳神崇拜的起源。

所以,从文明的创制可见,凡大昊、太皞、大皞、太皓、大皓(皞、皓二者通昊)、太颢(颢同昊)、泰昊、泰帝、春皇等,皆为太昊。

四、后世的混淆

后世的混淆大致有三种。

㈠名字的拼合相混

《路史·後紀·禪通紀·太昊紀上》:“太昊伏羲氏”,是太昊与伏羲的混淆。

《路史·後紀·禪通紀·太昊紀上》:“包羲”,是庖牺与伏羲的混淆。从“太昊紀”来说,又是太昊与庖牺,以及伏羲的混淆。

《论衡·齐世篇》:“宓牺之前,人民至质朴……。”宓通伏,为伏羲;牺为庖牺,是伏羲与庖牺的混淆。

《拾遗记卷一》:“春皇庖牺春皇者,庖牺之别号。”春皇为伏羲,这是伏羲与庖牺的混淆。

另有:

牺皇,为庖牺与伏羲的混淆。

包羲,也为庖牺、伏羲相淆。

包曦,曦,阳光,太昊;曦又通羲,指伏羲。此为太昊、伏羲、庖牺相淆。

庖犧,犧通牺,又通羲。此为伏羲、庖牺相淆。

炮羲,为庖牺、伏羲相淆。

伏牺,为伏羲、庖牺相淆。

宓牺,宓通伏,也为伏羲、庖牺相淆。

虙牺,虙通伏,也为伏羲、庖牺相淆。

诸如此类。

㈡是整句中的名字混淆,包括综合混淆

《路史·后纪·禅通纪·太昊纪上》:“太昊伏羲氏,方牙,一曰苍牙,风姓,是为春皇,包羲,亦号天皇、人帝、皇雄氏,苍精之君也。”

太昊:风姓,号春皇。

伏羲:也是风姓,方牙,又称苍牙、苍精之君,亦号春皇、天皇、人帝、皇雄氏。

包羲,是庖牺、伏羲的拆拼混用。

《帝王世纪》:“太昊帝庖牺氏……燧人氏没,庖牺氏代之,继天而王,首德于木,为百王先。帝出于震,未有所因,故位在东方。主春,象日之明,是称太昊。”

此处太昊与伏羲、庖牺混淆,当为太昊。

《汉书·律历志》下云:“帝太昊作网罟,以田渔,取牺牲,故天下号曰炮牺氏。”

此处太昊与庖牺混淆,当为庖牺。

㈢是替换名字混淆

《易纬乾坤凿度》曰:“垂皇策者,羲;乘皇美者,戏;重自策者,牺。”

“戏”本为虙戏,同伏羲,此处当为太昊。

《汉书·百官公卿表》:“《易》叙宓羲、神农、黄帝作教化民,而《传》述其官,以为宓羲龙师名官,神农火师火名,黄帝云师云名,少昊鸟师鸟名。”

宓通伏,为伏羲。

《世本·作篇》卷第一:“澍桉周易,庖羲氏王天下,结绳而为网罟。古史考,伏羲氏观蒙而作网。抱朴子,太昊师知蛛而结网。”(张澍稡集补注本辑)

伏羲氏、太昊皆误,当为庖牺。

第二节 以年代来分析

一、《易稽览图》:“甲寅伏羲氏,至无怀氏,五万七千八百八十二年。神农五百四十年。黄帝一千五百二十年。少昊四百年。颛顼五百年。帝喾三百五十年。尧一百年。舜五十年。禹四百三十一年。殷四百九十六年。周八百六十七年。秦五十年。”

二、《通鉴外纪·包牺氏》:“自伏羲至无怀一千二百六十年,或云五万七千七百八十二年。女娲至无怀十五君,袭包牺氏之号,或云一万七千七百八十七年,一云一万六千八十年。”

三、《庄子·胠箧》:“子独不知至德之世乎?昔者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畜氏、轩辕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伏犠氏、神农氏,当是时也,民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狗之音相闻,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

四、《帝王世纪》:“女娲氏……承庖牺制度。……及女娲氏没,次有大庭氏、柏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连氏、赫胥氏、尊卢氏、浑混氏、昊英氏、有巢氏、朱襄氏、葛天氏、阴康氏、无怀氏,凡十五世,皆袭庖牺之号。”

五、《汉书·古今人表》刊列了太昊帝宓羲氏的世系:太昊帝宓羲氏、女娲氏、共工氏、容成氏、大庭氏、柏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连氏、赫胥氏、尊卢氏、沌浑氏、皞英氏、有巢氏、朱襄氏、葛天氏,阴糜氏、无怀氏、东户氏、帝鸿氏。

六、《史记·封禅书》曰:昔无怀氏封泰山,禅云云;宓羲封泰山,禅云云;神农封泰山,禅云云;炎帝封泰山,禅云云;黄帝封泰山,禅亭亭;

七、《太平御览》卷78引《遁甲开山图》曰:“女娲氏没,大庭氏王,有天下,五凤异色。次有柏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连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混沌氏,昊英氏,有巢氏,葛天氏,阴康氏,朱襄氏,无怀氏,凡十五代皆袭庖牺之号。自无怀氏已上,经史不载,莫知都之所在。(共工氏水德,君木火之间,霸而不王。女娲是三皇之,称三皇者多有不同,以太昊炎帝为二皇,其一或称女娲,或称祝融,或称共工,未知孰是,自女娲至无怀十五代合一万七千七百八十七岁。)”

八、《古今记》曰:“燧人氏以木德王。治八万年。”“《六艺论》云:燧人至伏羲,一百八十七代。”此当为庖牺。谯周《古史考》“燧人次有三姓至伏羲”此当为太昊。

九、三国吴徐整《三五历记》:“伏羲在神农、黄帝之间。”(据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辑本录)伏羲误,当为庖牺。此黄帝不是轩辕黄帝,而是黄帝朝别的黄帝。因为轩辕黄帝要早于庖牺。清马骕《绎史》引《河图挺辅佐》说:“伏牺禅于伯牛,钻木作火。”此伏牺当为庖牺,受禅于伯牛。有牛说明是农耕渔猎时代。

阐释分析:

《易纬》现在学术界一般认为成书与秦汉之间,但对其内容之真实性大多疑虑重重。我们以为《纬书》绝非空穴来风,成书间或在秦汉之间,而其所集之内容,则是必有其渊源和根据的。但秦汉之间,人类加速退化,学问界有些观念已渐趋混乱,这在《易纬》也必有所体现,《纬书》基本上已是太昊、伏羲、庖牺三者不分。《易稽览图》伏羲氏至神农是五万七千八百八十二年;《通鉴外纪》自伏羲(或女娲)至无怀约有三组年数;“长沙楚帛书”以为炎帝距包牺千余年;《庄子》则伏犠氏神农氏顺序相接;《帝王世纪》、《汉书·古今人表》、前面部分基本同于《庄子》,但后面没有伏犠氏:《太平御览》前面部分也基本同于《庄子》,但又录:自女娲至无怀十五代合一万七千七百八十七岁。《史记》先无怀氏而后有宓羲。

由上面所列可知,从年代上伏羲大致可分为三人:

一个是距神农“五万七千八百八十二年”的“伏羲”;一个是距神农“一万七千七百八十七岁”以上的“伏羲”;一个是距神农“千余年”的“伏羲”。

我们的研究表明,距神农“五万七千八百八十二年”的“伏羲”是太昊;距神农“一万七千七百八十七岁”以上的是伏羲;而距神农“千余年”的是庖牺。

具体的结论如下:(详细请参考拙作网文《世界三皇五帝十纪与中国上古历朝年代通考·第三章有巢氏、遂人氏、太昊、女娲、伏羲、庖牺年代考证》)

太昊在位1115年:前63818年癸未~前62704年丁巳。

伏羲在位618年:前40000年辛巳~前39381年庚子。

庖牺在位111年:前5407年甲寅~前5297年甲辰。

第三节 以形象来分析

一、太昊

《列子·黄帝篇》曰:“庖牺氏、女娲氏、神农氏、夏后氏,蛇身人面,牛首虎鼻:此有非人之状,而有大圣之德。”

《春秋纬·合诚图》:“伏牺龙身牛首、渠肩、大腋、山准、日角、大目、珠衡、骏亮、翁鬣、龙唇、龟齿。”

《路史·后纪一·禅通纪·太昊纪上》:“太昊……龙身牛首,渠肩达掖,山准日角,奯目珠□,骏毫翁巤,龙唇龟齿。长久尺有一寸,望之广,视之专。继天出震,聪明睿智,盖承岁而王以立治纪,而万世循用之。肇修文教,为百王典以载德。自木,木实丽,东道不可尚,同乎元气,是偁太昊。得乎中央,别而全宿,而有成因号伏羲,自有句而应世,故又曰有句氏。”

《左传·昭公十七年》载:“太昊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

《史记 补三皇本纪》云:“伏羲有龙瑞,以龙纪官,号曰龙师。”伏羲误,当为太昊。

《资治通鉴外纪》:太昊“号曰龙师。命朱襄为飞龙氏,造书契;昊英为潜龙氏,造甲历;大庭为居龙氏,造屋庐;浑沌为降龙氏,驱民害;阴康为土龙氏,治田畴;栗陆为水龙氏,繁滋草本,疏导泉源。又命五官:春官为青龙氏;夏官为赤龙氏;秋官为白龙氏;冬官为黑龙氏;中官为黄龙氏。”

史称三皇之首,百帝之先,人文始祖的太昊,有龙瑞,以龙纪官,是太昊文明的象征,故后世有龙的信仰。龙的传人,是华夏子孙以人类道统为正统文化所自称。

以上所描述的形象,具有象征性意义,为太昊。

二、伏羲

《大戴礼·帝系谱》说:“伏羲人首蛇身”。

《路史·后纪》曰:“伏羲龙身。”

《太平御览》曰:“伏羲人头蛇身。” 。

《帝王世纪》曰:“蛇身人首。”

《拾遗记》:“伏羲,长头修目,龟齿龙唇,眉有白毫,须垂委地。”

《山海经·海内东经》曰:“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

《淮南子·坠形篇》曰:“雷泽有神,龙身人首鼓其腹而熙。”

蛇身人首是象征龙的传人。真实的形象是“长头修目,龟齿龙唇,眉有白毫,须垂委地”,为上古修炼士。

《论语摘辅象》:“伏羲六佐:金提主化俗,鸟明主建福,视默主灾恶,纪通为中职,仲起为海陆,阳侯为江海。”伏羲作帝王以有“六佐”名于后世。

三、庖牺

《孝经纬·援神契》:“伏牺大目、山准、日角、衡而连珠”。

《春秋纬·元命苞》:“伏牺大目、山准、龙颜”。龙颜也是龙的传人的意思。

《太平御览》:“伏牺大目,山准,日角,衡而连珠”。

《古微书》:“伏牺大目,山准,龙颜”。

以上为庖牺形象特征。

阐释分析:

《左传·昭公十七年》记载:“大皞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先秦文献单言大皞时,均无“龙身或蛇身”之类词语。而据我们研究太昊为人身,而非龙身或蛇身。这里蛇是龙的另一种表达方式,象征龙的传人。

从以上可见,太昊非龙身或蛇身,而为正常人样,只是有异貌。伏羲的主要特征“长头修目,龟齿龙唇,眉有白毫,须垂委地。”

庖牺氏的主要特征“大目,山准,日角”。

当然,后世的文献记载也有形象混用的。比如:《春秋纬·合诚图》:“伏牺龙身牛首、渠肩、大腋、山准、日角、大目、珠衡、骏亮、翁鬣、龙唇、龟齿”即是。

第四节 以不同的诞生地分析

一、太昊的诞生地在西极欧洲

《历代神仙通鉴》第十回“衡山洞炎帝寻师有熊国轩辕出世”:“昔泰帝分号五方,以东曰少阳,南曰老阳,西曰少颢,北曰幽都,中曰中原。帝号太昊,盖生西极也(颢、昊同)。”(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8年2月版,第72页)则太昊又作太颢。太昊生在西极。

《河图括地象》:“殷帝大戊使王孟采药于西王母,至此绝粮。食木实,衣木皮,终身无妻,而生二子,从背间出,是为丈夫民,去玉门二万里。”(河北版《纬书集成》)西王母国在今欧洲。

《淮南子·地形训》曰:“何谓九州?东南神州曰农土,正南次州曰沃土,西南戎州曰滔土,正西弇州曰并土,正中冀州曰中土,西北台州曰肥土,正北泲州曰成土,东北薄州曰隐土,正东阳州曰申土。”

《后汉书·张衡传》注引《河图》曰:“天有九部八纪,地有九州八柱。东南神州曰晨土,正南卬州曰深土,西南戎州曰滔土,正西弇州曰开土,正中冀州曰白土,西北柱州曰肥土,北方玄州曰成土,东北咸州曰隐土,正东扬州曰信土。”

《初学记》卷八州郡部总叙州郡第一引《河图括地象》曰:“天有九道,地有九州。天有九部八纪,地有九州八柱。昆仑之墟,下洞含右;赤县之州,是为中则。东南曰神州,正南曰迎州一曰次州,西南曰戎州,正西曰拾州,中央曰冀州,西北曰柱州一作括州,正北曰玄州一曰宫州,又曰齐州,东北曰咸州一作薄州,正东曰阳州。”拾州误,当为弇州。

《山海经·大荒西经》云:“有弇州之山,五采之鸟仰天,名曰鸣鸟。爰有百乐歌舞之凤。西海渚中有神,……名曰弇兹。”据研究,《山海经》为上古世界珍贵的人文地理文献,《大荒西经》之范围,涵盖今整个欧洲,及北非的一部分。因为中国是上古世界的宗主国,所以,大九州以及《山海经》的地理,是以中国为中心。故正西弇州,主要是指欧洲。

《穆天子传》:“自群玉之山以西,至于西王母之邦,三千里。自西王母之邦,北至于旷原之野,飞鸟之所解其羽,千有九百里。又云:至于西王母之邦,遂驱,升于弇山。乃纪其迹于弇山之石,而树之槐,眉曰西王母之山。”《尔雅·释名》说,“觚竹、北户、西王母、日下,谓之四荒。”后有注曰:“觚竹在北,北户在南,西王母在西,日下在东,皆四方昏荒之国次四极者。”

西王母国在今欧洲,西极也在欧洲,那么就可以确定太昊的诞生地是在欧洲。

据研究,太昊是世界人文之祖,太昊的故乡在世界古代文献中应该或多或少有一点信息。

[俄]维克多·卡拉什尼科夫著《不可思议的古文明Ⅱ:民族之源与魔法奇闻》第6页“我们的域外先驱”:“许多民族,特别是印度雅利安人。还记得本民族的发祥地是极北地带——今北极地区的传说。20世纪初叶的西欧神秘主义者爱德华·舒尔在《伟大的奉献着》一书中写道:'……白种人的繁荣是在北极凛冽的寒风中逐渐完成的。’”(傅文宝译,陕西人民出版社,2013年 7月)这是说人类最初的故乡是在欧洲北部。

[俄]维克多·卡拉什尼科夫著《不可思议的古文明Ⅰ:世界之初与魔法秘境》第98页“极北诸国”:“图2说明:关于极北人的概念,折射着雅利安部分人迁移的历史。他们离开了极北变得不适宜居住的岛屿,往南迁移到乌拉尔,接着转往小亚细亚。叙利亚和亚平宁半岛。希腊人本身属印欧人种,但又隐约记得自己民族到第二故乡,曾经居住在极北地区,如地图所示。”(傅文宝译,陕西人民出版社,2013年 7月)

人类一开始居住于欧洲北部,后来逐渐向南迁徙,在几十万年前到了非洲,然后在6、7万年前到了欧洲阿尔卑斯山一带,定居于日内瓦湖畔。

[俄]维克多·卡拉什尼科夫著《不可思议的古文明Ⅰ:世界之初与魔法秘境》第12页“灾变后的生命”:“恐怕谁也说不清地球上永恒的黑夜、终年的寒冬和首次的洪水是何时出现的。只知道,公元前18000年,冰川稍稍消退,大地渐渐回暖了。人们走出山洞,在阿尔卑斯山脉的西麓,距日内瓦湖不远处,形成了所谓的索留斯特里亚文化。”(傅文宝译,陕西人民出版社,2013年 7月)索留斯特里亚文化与太昊时代文化一脉相承。

《三皇五帝与纳西祖先》第81页:“东巴古籍《求取祭祀占卜经》中讲到,很古的时候,所有的人类,都从居那若罗神山上迁徙下来;所有张翅的飞禽,都从佳克坡上飞下来;所有的流水都从巍巍高山潺潺流下;从居那若罗神山上迁徙下来的人类,都居住在鲁古盘津楚这个地方。”(和士华著,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1月)居那若罗神山就是阿尔卑斯山脉。

二、伏羲的诞生地在华胥国(成纪)

华胥国的世界地理位置

司马贞《补史记·三皇本纪》:“太暤庖牺氏,风姓,代燧人氏继天而王。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牺于成纪。蛇身人首,有圣德。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旁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始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太暤庖牺氏”误,当为伏羲。

《列子·黄帝篇》载:“黄帝昼寝,梦游华胥国,华胥氏之国,在弇州之西,台州之北,不知斯齐国几千万里,盖非舟车足力所及,神游而已。”

《拾遗记》载:“春皇者庖牺之别号。所都之国,有华胥之洲。”“春皇者庖牺”均误,当为伏羲。

《太平御览》卷七八引《诗含神雾》曰:“太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宓牺”。此雷泽在华胥国。宓牺误,当为伏羲。

华胥国的地理位置——

《云笈七籖·轩辕本纪》云:“轩辕,黄帝。姓公孙,有熊国君少典之次子也。原注:伏羲生少典,少典生神农。及黄帝袭帝位,居有熊之封焉。”《云笈七籖·轩辕本纪》:“帝游华胥国,此国神仙国也。原注:伏羲生于此国,伏羲母此国人。”华胥国是有熊国的故国。有熊国,据研究在今欧洲瑞士境内(详见拙作《上古中国历代疆域通考》)。

《列子·黄帝篇》载:“黄帝昼寝,梦游华胥国。华胥氏之国在弇州之西,台州之北,不知斯齐国几千万里;盖非舟车足力之所及,神游而已。其国无帅长,自然而已。其民无嗜欲,自然而已。不知乐生, 不知恶死,故无夭殇;不知亲己,不知疏物,故无爱憎;不知背逆,不知向顺, 故无利害:者无的爱惜,都无所畏忌。入水不溺,入火不热。斫挞无伤痛,指擿无痒。乘空如履实,寝虚若处床。云雾不硋其视,雷霆不乱其听,美恶不滑其 心,山谷不踬其步,神行而已。”

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曰:“华——荣也。见释艹。艹部曰。葩,华也。䑞部曰。□,华荣也。按释艹曰。蕍芛葟华荣。浑言之也。又曰。木谓之华。艹谓之荣。荣而实者谓之秀。荣而不实者谓之英。析言之也。引伸为曲礼削瓜为国君华之之字。又为光华,华夏字。”

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又曰:“胥——释诂曰。胥,皆也。又曰。胥,相也。今音相分平去二音为二义。古不分。公羊传曰。胥命者,相命也。榖梁传曰。胥之为言犹相也。毛传于聿来胥宇,于胥斯原皆曰。胥,相也。此可证相与,相视古同音同义也。小雅。君子乐胥。毛曰。胥,皆也。贾谊书引此诗云胥相。此尔雅皆与相同义之证也。”

华胥者,都美好之意,引申为仙界乐园。

《太平御览·卷三·天部三》:“《尔雅》曰:孤竹、北户、西王母、日下,谓之四荒也。(郭璞注曰:日下在东,皆四方昏荒之国也。) 又曰:岠齐州以南,戴日为丹穴。(岠,去也。齐,中也。)东至日所出为太平,西至日所入为太泰。”齐国为中国意。 弇州之西意谓在中国西方的弇州附近。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云:邹衍“先列中国名山大川,通谷禽兽,水土所殖,物类所珍,因而推之,及海外人之所不能睹。称引天地剖判以来,五德转移,治各有宜,而符应若兹。以为儒者所谓中国者,于天下乃八十一分居其一分耳。中国名曰赤县神州。赤县神州内自有九州,禹之序九州是也,不得为州数。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九,乃所谓九州也。于是有裨海环之,人民禽兽莫能相通者,如一区中者,乃为一州。如此者九,乃有大瀛海环其外,天地之际焉。”这种观点战国以前间或有传。

《太平经》卷八十八:“……以此书付归上皇道德之帝王,见天文必思其要意,勅州郡下及四境远方,县邑乡部,更言帝王求索善人奇文殊异之方然后下付民间,百姓万民,一且俱化为善,……四夷八十一域中,善人圣贤,闻中国有大德之君治如此,莫不乐来降服,皆贡其珍奇异物来,前后成行……所谓毕得天地人及四夷之心,大乐日至,并合为一家,共成一治者也……夷狄闻之,日却自去,中国日以广,不战斗伐而日强也……中国当大兴,八十一域善人当降,来归中国。”大九州观点在道家也有所遗存。

《河图括地象》:“○凡天下有九区,别有九州。中国九州,名赤县,即禹之九州也。上云九州八柱者,即大九州也,非禹贡小九州也。”(河北人民出版社《纬书集成》辑)纬书中有很多珍贵的上古历史文化遗存,大九州说是其一。

《淮南子·地形训》曰:“何谓九州?东南神州曰农土,正南次州曰沃土,西南戎州曰滔土,正西弇州曰并土,正中冀州曰中土,西北台州曰肥土,正北泲州曰成土,东北薄州曰隐土,正东阳州曰申土。”

《后汉书·张衡传》注引《河图》曰:“天有九部八纪,地有九州八柱。东南神州曰晨土,正南卬州曰深土,西南戎州曰滔土,正西弇州曰开土,正中冀州曰白土,西北柱州曰肥土,北方玄州曰成土,东北咸州曰隐土,正东扬州曰信土。”

《初学记》卷八州郡部总叙州郡第一引《河图括地象》曰:“天有九道,地有九州。天有九部八纪,地有九州八柱。昆仑之墟,下洞含右;赤县之州,是为中则。东南曰神州,正南曰迎州一曰次州,西南曰戎州,正西曰拾州,中央曰冀州,西北曰柱州一作括州,正北曰玄州一曰宫州,又曰齐州,东北曰咸州一作薄州,正东曰阳州。”拾州误,当为弇州。

《山海经·大荒西经》云:“有弇州之山,五采之鸟仰天,名曰鸣鸟。爰有百乐歌舞之凤。西海渚中有神,……名曰弇兹。”据研究,《山海经》为上古世界珍贵的人文地理文献,《大荒西经》之范围,涵盖今整个欧洲,及北非的一部分。因为中国是上古世界的宗主国,所以,大九州以及《山海经》的地理,是以中国为中心。故正西弇州,主要是指欧洲。

《穆天子传》:“自群玉之山以西,至于西王母之邦,三千里。自西王母之邦,北至于旷原之野,飞鸟之所解其羽,千有九百里。又云:至于西王母之邦,遂驱,升于弇山。乃纪其迹于弇山之石,而树之槐,眉曰西王母之山。”《尔雅·释名》说,“觚竹、北户、西王母、日下,谓之四荒。”后有注曰:“觚竹在北,北户在南,西王母在西,日下在东,皆四方昏荒之国次四极者。”

据研究,西王母之邦在今德国境内。弇山,郭注云:弇兹山,西方日所入也。弇山,即弇州之山,又称西王母之山,为今德国南部施瓦本山。所以,黄帝所游之华胥国,当在今德国附近,与有熊国相近。

《拾遗记》载:“春皇者庖牺之别号。所都之国,有华胥之洲。”

《康熙字典》:“巳集上-水字部——洲:《廣韻》《正韻》職流切《集韻》《韻會》之由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东”、“西”、“南”、“北”、“中”之字形字义背后的历史
华夏上古诸神
中华姓氏源流通谱普及本
中华上下五千年,夏朝之前所有历史介绍!
上古洪荒时期有七位神女,她们分别是谁?
上古五大女神, 战争女神垫底, 女娲第二, 第一无可争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