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漫话什川古梨园

什川是甘肃省的老果区,遐迩闻名的梨乡。走进什川,梨花广场南面石壁上有书法家杨德儒书的“世界第一古梨园”七个镏金大字,昭示着什川梨园的历史悠久。甘肃省委前任几位书记来什川留下了关于梨园的诗和题词。李子奇的《什川梨花》:“谁说清明雨纷纷?什川梨园香雪云。春风过处银箔降,梨园顿成聚宝盆。”宋照肃题词:“百年梨园。”陆浩题诗:“三月梨花白,恰似雪飘来。几代勤呵护,后人硕果摘。”省内外许多诗人作家写下了赞美什川梨园的诗词文赋。
什川山环水绕,得天独厚,两岸4千亩梨园使这里四季异常美丽。四月春深,千树万树梨花开,繁密的花朵如银装素裹,粉雕玉砌,又似大雪覆盖,明艳照眼。香风荡漾,沁人心脾。花丛中燕语莺啼,蜂绕蝶舞。成千上万的游人徜徉于梨园大街和林间小道上,如醉如痴,流连忘返。盛夏暑天,梨园里青翠欲滴,浓荫覆地。人们坐在老梨树下,面对合抱树干,高耸虬枝,啧啧称奇。清风徐来,纤尘不起,大家忘却炎炎烈日,在此尽情休闲娱乐。秋风吹来,梨园里树枝低垂,硕果累累,梨子由青变黄,香气浓郁。农民喜笑颜开,哼着歌儿,采摘果子,见到游客,总要把最好的梨送给客人尝一尝。初冬时节,几场轻霜,梨树叶迅速变为橘红,紫红。近看一棵树,像挂满了小红灯笼;远望一片园,霜叶红于二月花。什川梨园一年四季充满了诗情画意。



什川梨园的发展须从明代说起:明代嘉靖年间(1556年),兰州段家滩人段续辞官归里,创建了兰州第一轮水车,汲黄河水灌溉田园。其后什川富户和能工巧匠仿造段续水车持续建造水车,到清末时东西两岸共有十二轮水车。水利事业的发展为梨园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明末清初,什川农民大量栽种梨树,以后不断发展梨园,现在老梨园中有些冠高10米多,主干周长3米左右的树,就是那时候栽植的。
什川黄河两岸淤积了10米左右深的土层,土质大多是壤土。这里气候温和,无霜期较长,适宜栽培果树和种植多种农作物。所以梨树长势茂盛,寿命很长。
什川梨园以香水梨和冬梨为主栽品种,这两种梨个大质优,耐贮藏。香水梨被评为中华老字号特产。以前梨园中还有酥木梨、长把梨、蜜果、窝窝梨、绵蛋子、吊蛋子等,这几种梨有的果味欠佳,有的不耐贮藏,所以数量少。但这几种梨树可做前两个主栽品种的授粉树,能促使那两种树多结果,功不可没。



什川农民十几代人辛勤地栽培和管理梨园。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前,管理梨园的方法是原始落后的。每年早春锯掉梨树上的枯枝和密挤枝条,刮去粗树皮,除掉树皮缝隙中的虫卵和蛹。发芽前用白土活成稀泥涂抹枝干,目的是把未除尽的虫卵封在泥下,还有给树枝补充水分的作用。花期用长干敲打树枝,将枝上的害虫震落下来,然后逐个踩死。为了防止掉落下来的害虫爬上树干,在树干下面周围堆一圈细沙,虫子爬上沙圈往上爬,而沙粒却滑动往下滚,虫子便滑落下来,堆集在沙圈下面,农民将其消灭殆尽。这就是在没有农药的条件下实施的杀虫方法,自然难以除尽树上的害虫。落花后,常有梨星毛虫和卷叶虫危害树叶,农民便架起云梯摘除虫害的叶子,相当费工。
什川农民使用的云梯有三丈左右高,梯身下端安装有一个双尖铁叉,插进地中五、六寸深,可以固定梯身。梯子上部左右各撑有一根长木杆,两个木杆着地点与梯叉着地点构成等腰三角形,人站在梯上干活,十分安全。干完活移动也较轻便。这是什川农民的发明创造。(笔者近年在其他老果区看到的大排梯既笨重,又不安全,还容易撞折树枝,撞落果子。)



每年8月给结果繁多的冬梨树吊枝是一项技术性强的农活。首先在树冠中心竖立起一根高于树冠几米的长木杆,在木杆顶端拴上10多根长麻绳,将绳子分开拉下来吊起主枝和大侧枝,再在麻绳上栓上马莲草绳吊起结果枝。远看冬梨树好像一个个巨大的降落伞,蔚为壮观。现在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天把式”技艺就主要表现在吊枝和修剪上。那时梨园的经济效益较高,有“一亩园,十亩田”之说。什川农家绝大多数都有梨园,农民对梨树非常爱护。
1956年,什川成立了高级农业社,省市农业科研部门在什川建起一个园艺实验场。两位从农业大学毕业的青年张俊和贺思礼来到实验场当技术员,农业社抽调十几名男女青年进实验场学习科计。实验场管理几亩梨园,他们铲平原来的深树沟,为梨树整形修剪,给冬梨花授粉,熬制石硫合剂喷到梨树上防治病虫害,并且使用多种农药,化肥,这些科学的管理方法使什川的农民大开眼界,很快被推广到各生产队。科学管理使老梨树延年益寿,稳产高产。实验场还引进梨的新品种:巴梨、鸭梨、邠州梨、冬香梨、二宫白、莱阳慈梨等,使什川梨品种增加为几十个。
什川古梨园引起国内外许多农业专家的重视,他们多次来什川考察老梨树。日本早稻田大学一位植物学家赞叹什川梨园是“植物界奇迹”,难得的“梨园博物馆”。1999年,日本鸟取县农牧局长福山岩来什川考察古梨园,他购买了一棵树龄300年左右,树冠高10米多的冬梨树,锯为若干段,运到日本后在鸟取县博物馆复接耸立起来,成为该馆镇馆之宝。该馆编出的《梨的由来》一书介绍什川古梨树的文字有5页,照片有4张。
什川梨园文化源远流长。清代以来,每年梨花盛开时农民群众自发举办梨花会,活动内容主要有两项:一是将神农氏塑像抬到梨园深处,设立祭坛,焚香献祭品,祈祷神灵保佑梨树多结果,不生虫,秋季获丰收。二是在梨园中搭起戏台和凉棚,秦腔艺人在戏台上演戏,鼓子和小曲艺人在凉棚下唱曲,共祝繁花兆丰年。本地群众和外地游客一边欣赏繁花似锦的美景,一边看戏听曲,皆大欢喜。第二项活动一直持续下来,1993年皋兰县政府和什川乡政府联合举办的梨花会达到了高潮。开幕式到会数万人,十几座铁芯子,七支太平鼓,五所学校的花束队到会场上表演。兰州秦腔剧团来什川演了几场戏。各村大街上设立彩门,张贴横幅标语和对联,处处呈现一派盛大节日的景象。
自2003年兰州市政府和皋兰县政府联合举办“兰州·什川之春”旅游节以来,什川古梨园引起了更广泛的重视。许多有识之士借助梨园开办起了度假村和游乐园,如华夏奇园,绿岛度假村,碧海蓝天度假村等几十个大园异彩纷呈,名具特色,许多游客纷至沓来。还有数十个农家乐在小院梨树下接客,别有幽静趣味。什川旅游业得到逢勃发展。2006年,什川镇名列中国乡镇品牌旅游业10強之中,2009年,“兰州·什川之春”旅游节获 “中国县域节庆最具潜力奖”。这年什川被评为“兰州最美丽乡村”。2010年,什川被环境保护部命名为“国家级生态乡镇”。2013年年初,国家农业部授予什川镇“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的匾牌。4月,世界吉尼斯纪录组织给什川镇颁发了“世界第一古梨园”纪录证书。


皋兰县政府和什川镇政府十分重视梨园文化,在黄河吊桥西面建起梨花广场,广场北面有“物华天宝” (老梨树开花造型)大石雕,西面文化牌坊上镌刻了《梨花的春天》这篇富有诗情画意的散文。广场至新大桥这段路称为“梨花路”,路旁树立了一尊梨花仙子石雕像和几十块梨花诗石刻,桥头南面石崖上嵌装了十几块摩崖石刻。内容都是赞美什川古梨园的诗词。这些设施丰富了什川生态旅游文化内涵,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兰州市政府、皋兰县政府和什川镇政府都重视对什川古梨园的保护。近几年什川各村对老梨树登记编号挂牌,2013年初什川镇政府发布严格管理老梨园的通告,同年8月皋兰县政府也发布通告,严禁农民弃荒老梨园和砍伐老梨树。什川镇绝大多数农民爱护老梨树,精心管理老梨园。什川古梨园将长期保存,成为农民致富的宝贵遗产和国内外客人观光旅游乃至科学考察的胜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梨花之殇
梨花
这个地方梨树的树龄都是以百年起步的,而你的梨树只能种几十年......
只有9个村的小镇,却有个“世界第一古梨园”!遍地都是黄金......
世界第一古梨园——什川(原创)
金城兰州(十二)世界第一古梨园——什川梨园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