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郊八大厂之粮店2022 7 28 农历六月



我始终认为没有历史和哲学知识是懂不懂有分量和厚度的文学作品的,因为任何文学作品的创造都离不开时代的大背景,离不开创作者的三观思维,国外的《静静的顿河》,《巴黎圣母院》,《飘》如此,国内的《四世同堂》,《平凡的世界》,《创业史》亦如此。
柳青在小说《创业史》中有一个情节描写,正当陕南蛤蟆滩下堡村的郭世富和姚士杰沉浸在可以利用手中的粮食操控市场对抗政府的幻境中时,1953年11月21日,国务院颁布了的《关于实行粮食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命令》,即粮食购销完全由国家统一经营,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统购统销”,这一政策的出台,直接打碎了郭,姚的黄粱美梦。远在千里之外的保定市委也在1953年11月底召开全市粮食会议,传达贯彻中央关于“统购统销”的决议,并成立了粮食办公室,城市居民发给购粮证,实行粮食计划供应。
1954年保定市开始执行“划片,定点,按月供应”,并根据粮食种类比例施行粗细粮适当搭配供应,保定市口粮定量供应划为六等十八级。
可以说“统购统销”政策的出台,直接推动了“粮店”的诞生。1955年10月,保定市根据国务院颁布的“以人定量”的粮食管理办法,各粮店开始发放《城镇居民粮食供应证》,做到人,粮,户三者一致。1957年成立水碾头粮管所,辖604厂,化纤厂,列电,482厂,棉纺厂粮店,1961年元旦成立新市区粮管所,1968年增设电厂,胶片厂,变压器厂粮店,至此西郊八大厂粮店全部建设完毕。
记忆中我们单位的粮店,是一座带有围墙的大院,为便于运输粮油,大门向北开在马路上,大院西边是库房,东面是营业厅,营业厅的大门向东开,窗户都有护板,营业厅门口的南边是营业室。进到营业厅里,正对门口的是带有油泵的油泥斑驳的大油桶,右手方向是六个下窄上宽的木质粮食槽,里面有大米,小米,白面,玉米面,豆子,高粱……我上小学时常和同学们趁买粮的档口,偷拿一把木槽里的黄豆,带到学校用弹弓打着玩。营业厅木槽后面有时还有红薯,可不要看不起红薯,红薯也是要折取粮食的,记得当年粮本的底页写到:红薯也是宝中宝……另大米是算作粗粮的,供应粗细粮的比例是二八开。我上小学后,每月初买粮排队的任务就交给了我,那时大多数家庭到了月底粮食就见底了,月初排队买粮的人非常多,必须要早起,夏天还好说,冬天天不亮就起床,裹着大衣站在寒风中的感觉很不好受,脸冷,手冷,脚冷。不过,粮店还有个特人性化的政策,对于孩子多的家庭,允许提前两天,也就是上月的28日买粮。我记得粮店每月供应豆油,开始时是每人每月二两,三年级时涨到了四两,我拿着玻璃油瓶去打油,每次父母都要提醒我回来时要抱着瓶子,千万不要打碎了,写可是一家人一个月的炒菜的油啊。记得刚回保定住在南市区的四姨家时,有次榜爷带着我和小社,蹦蹦跳跳姐妹去体育场玩,他指着体育场围墙上的标语念道:刘子厚,厚子刘,你为什么少给保定二两油。
我家人口少,姥家还会接济我们一些粮食,所以到了月底常有人来借我家的粮本买粮,粮店的大米都是南方的线米,我们不爱吃,我爸常托开车出差山东,辽宁的同事捎带回黏大米熬粥。我家的大米全让给了小湘家,她家只吃线米,她不止一次的说过:只有我们南方的大米才能做好“大米饭炒鸡蛋”,你们北方的大米太黏了炒出来都是米疙瘩,一点也不入味,她家做的炒米饭,每一粒米都是晶莹透亮裹着金黄的鸡蛋液,无论是外环还是口感确实远胜于咱们北方的大米。
大概到了80年代初,随着保定地区普遍开始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供应管制也开始松动,到了80年代末,人们购买粮食和食用油就主要去自由市场了,我们单位的粮店在1996年进行了拆除,很可惜,没能照几张照片留存,一个小小的粮店的兴废直接反映出了一个时代的变迁,粮食由计划供应到市场保障,人们由追求吃饱向着养生吃好转化,生活处处透着政治经济学,人生也处处存在着思维哲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粮票的历史
国营粮店
我所经历的“粮票时代”
【往事】粮票的故事
1966年廉江县农村借销粮票
60年代的粮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