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时光带不走的胡同——北京

北京的符号,从来就不是什么高楼大厦。一半是那些紫禁城那般红砖的殿宇;一半是胡同深处那些灰墙的四合院。本期是画家况晗的老胡同系列的尾声,我们最后走进那些入画的市井风情,那些逐渐尘封的老胡同……宫殿深处的帝王将候离北京人太远;胡同深处的百姓人家才是老北京生活的写照。

夏季最热的时候是三伏天儿,胡同里老爷们索性脱掉上衣,光着膀子,手里拿把大蒲扇,“呼啦呼啦”地扇着;或是打一盆凉水,在院子里用毛巾擦洗,冲冲头,凉快多了。傍晚时分,老人们在胡同里,推着竹车、抱着孩子聊着家常;年轻人下班的行色匆匆,忙着买菜做饭;孩子们此时是最开心的,呼朋引伴在胡同里追逐着,打闹着。

吃完晚饭,女人们喜欢在院子里或胡同的路灯下,坐着小板凳儿,扎堆聊天儿。每人手里都少不了一把大蒲扇。彼时的北京没有如今这些繁华绚烂的色彩,只是像一幅毫无花哨的铅笔画,静静刻画出市井百态,也沉淀出历史的记忆。

有那么几年里,一个个“拆”字,悄悄地在那些老胡同中蔓延着。“拆”掉的胡同街巷,却将老北京的记忆钉入彼时已经远去的岁月。烟囱淌出的烟油冻成冰溜子;窗户前被小孩子们画成“画展”的冰花;盖着积雪的白菜垛和蜂窝煤……那时的冬日北京没有什么绚烂的色彩,却像一幅幅古着质朴、毫无花哨的铅笔画,静静刻画出时间的痕迹,也沉淀出历史的记忆。

彼时的北京,是十冬腊月飘着大雪,胡同里码着白菜垛,院子里屯着蜂窝煤……如今摩肩的楼宇无不透露着“现代都市”气息,但北京的印象依旧是那些胡同,那些四合院。本期的京味儿秀,我们就来看看画家况晗笔下那些生机勃勃的老胡同。

凛冽的北风卷走了秋天的最后一片枯叶,胡同里一片萧瑟的灰白色。北京又到了“猫冬”的季节。和如今一冬天难见几场雪截然相反,那时的雪花就迫不及待地如约而至,几场雪下来,北京的胡同变得银装素裹。皑皑白色映衬下的灰砖墙、已然斑驳的大杨树、裹着厚厚的冬装偶尔穿行的路人……与夏日的艳阳鸣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过此时的胡同并非毫无生趣:走街串巷卖烤白薯的,胡同口、小街马路对面架着铅罐爆米花的,推着自行车卖糖葫芦的……比不上现在的进口零食,却占据了北京孩子们的童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京的符号| 时光带不走的胡同
一种消失的痛—追忆心中的老北京
北京 | 这座胡同里的院子,好在一百年来,时间并没有改变她什么。
在胡同中寻觅老北京城
50年代的老北京胡同儿是什么样子?老照片告诉您
留在北京人记忆中的那些胡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