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东风市场欠我一样东西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这虽是封建时代鼓励人读书的煽惑之语。但如今的孩子们确实比我们当年幸福不知多少倍!他们现在买书可算颇为方便,在北京便有“西单图书大厦”、“海淀图书城”和“王府井新华书店大楼”三个大型购书场所;还有春夏秋冬的各种“书市”,科普、文学、历史、军事、外语、音像制品等琳琅满目;再加上网上购书送货上门,与笔者小时候儿相比,真可谓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我小时候儿,正逢“文革”时期,“十年浩劫”弄得所有古今中外文学名著、艺术经典都被归入“四旧”行列,属于应被扫入“历史的垃圾堆里”的!甚至连科普作品中的人物也大都被列为“封资修”中的“死人、洋人”之流,均属禁书!

那时尽管北京城内“新华书店”不少,我们家附近的东四十字路口儿北边儿路西就有个规模不小的,但宽敞的店面中除了“毛选”、《毛主席语录》,就是马恩列斯著作,“八个样板戏”;后来借着“批林批孔”、“评《水浒》、批周公”,又出了一批歪曲历史、逢迎政治的“歪书”。

小时候儿最爱逛“中国书店”!因为那时候儿“新华书店”除了《毛泽东选集》、《毛主席语录》,后来才逐渐开放了“马恩列斯”著作和“批林批孔”,“批邓”文选资料等,其他领域都是空白!只得到“中国书店”去“沙里淘金”淘点儿“批判”的“漏网之鱼”!

那时“新华书店”中,“知识的海洋”干涸了;可谓全国的“书架”上“一片红”!当时,只有在以前专卖古旧书刊的“中国书店”,那个俗称“旧书店”的地方还能“淘”出一些比较有价值的书来。所以当时的“新华书店”门可罗雀;而“中国书店”则顾客盈门。当时离笔者最近的,东四的“新华书店”位于“隆福寺街”东口儿南边,是一个颇有欧式风格的门脸儿,绿漆木框儿玻璃店门两旁立有两个高大的“罗马柱儿”,“罗马柱儿”两侧是橱窗,而橱窗的两侧则是镶有欧式花纹的外撇式八字影壁。 (当时这应该是属于被批判、砸烂的“封资修”的“四旧”!由于我那时还小,一方面思想也比较幼稚,又因受当时那个时代的思潮影响,对此门脸儿特色竟毫不在意!现在回想起来,这不正是我最爱的建筑装饰风格吗?2014年去寻访时发现该处已成了“邮局”。前些日子再去看,则已被拆光)而“中国书店”则在“隆福寺街”里的路南,好像离“丰年灌肠儿”不远,只是门面太小,里边儿也只有经常是侧着身儿才能挤过去的窄窄的一溜儿店面。

当时因为我的父母既是被称为“臭老九”的知识分子,又是被打倒的老革命,被关进“牛棚”;家中的藏书也尽数被抄走!而被称为“狗崽子”的我们兄弟俩则绝无“造反”资格,只得在家闷头读书。

可书的来源呢?就只能去“旧书店”里“淘”了!那时我家住东四七条,最近的“隆福寺街”里的“旧书店”距离两站路;但该书店规模太小。而要想“淘”到更多比较有价值的书,就得去王府井儿的“东风市场”(原“东安市场”,现“新东安市场”)里、前门大街上路东(“大栅栏”东口斜对面儿,记得其北侧有一家儿兼买医疗器械的大药店)或者西单商场里的大“旧书店”。可那时因父母被关,只发给我们每个人最低生活费,除去吃饭已无剩余,经常靠借贷过日子。所以,买书的钱,大都是平日去亲戚朋友家时人家给的车钱,要想买书,就得徒步把这钱省下。要从东四七条徒步走到王府井儿,或者更远的前门或者西单,最近的也得七八站路,远的都得十好几站路;路程分别约为5.3公里、10公里、11.2公里左右。而为了买书徒步走这么远的路程,对于今天那些出门就是坐公共电汽车、地铁,甚至懒得走路动不动就打车的小学生或者初中生们来说,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事儿!

现在的孩子(包括很多年轻人)太娇气!从“国际”上“接轨”了人家的“自我”,但却被很多人歪曲为了“自私”!而却完全没“接轨”人家的“坚强自立”(前几天打车,开车的师傅也有同感:“我都到他/她楼前了,他/她还非得让我开到‘单元门儿’那儿!还告诉说我住几楼!‘我也不能把车开到楼上接你去呀’?实在是又娇气又懒!真是‘一步路都不愿意多走’!”)!不过,我青少年时期的孩子,还真没现在那么娇气!我们经常会被学校组织各种“步行”,不是去“八宝儿山革命公墓”纪念先烈(后来,我的父亲去世也进入了其中的“骨灰堂”的“骨灰存放室”里),远达约22.5公里;就是去“东坝”听“忆苦思甜报告”,也有约20.3公里呢!而经常性的“学农”或“野营拉练”,每天更是得背着用“棉被”打成的“军用行李背包儿”、还得背着“军用水壶”、“脸盆”等“负重”步行二三十里地呀!

不过,在那些“旧书店”里“淘”书的经历,也确实是“获益匪浅”!我曾淘到过对自己的人生理想产生过影响的书,印象最深的是《征服细菌的故事》,还有1962年版的《蜡烛的故事》,都是科普类的。笔者从中知道了细菌的发现者巴斯德等科学家的故事,了解了天花、鼠疫、霍乱与卡介苗、牛痘的相关历史和科学知识,还有很多生物、化学和物理现象的奥秘……,而且那时我因为体弱多病,从小就跟医院打交道,对医务人员接触的最多。所以,当时也曾立志长大后做个医生,期望能为自己、也为世人解除病痛!也曾想过,成人后当个科学家,研究、发明、创造!那时,我还曾经从科普读物中学着用废“灯泡儿”做“烧瓶儿”,试装“矿石收音机”……。而那时最梦想得到的,就是一台“显微镜”了。可笔者尽管费尽心思,最终也没能琢磨出来怎么才能自制出一台“显微镜”!

但是,由于当时虽然已经开始“复课闹革命”,可“闹革命”毕竟还是主要的“任务”!所以,“大批判”、“挖防空洞”和“学工、学农、学军”占去了绝大部分的上课时间,以致最终在上世纪70年代初虽然也算是“初中毕业”,可数理化却一点儿基础都没有。所以,什么“医生梦”、“科学家梦”,虽然最终都不得不遗憾地破灭了,但当时如海绵般吸收到的那些科普知识,却终生受用。尤其是后来进了“新闻”这一行儿,一直以来习惯性的读书的“广”和“杂”,反而不禁变成了自己采访生涯中的优势。

说起来,“淘书”时还遇到过一件在脑海中不可磨灭又终身难消愤怒的事儿,就是差点儿被当成“孔乙己”!

那次,是到位于王府井的“东风市场”旧书店去“淘书”。当时早已改成“革命”名字的“东风市场”,却早已不像我儿时最喜爱逛的其前身“东安市场”那样儿,都是在一个巨大的大棚下,一家儿家儿的店铺鳞次栉比,光旧书店就有好几家儿。经常是大人一转眼我就不见了,准是钻进书店、玩具店或卖古旧物品等的店铺里瞧“嘻嘻哈儿”去了。而已经变成全商场打通、开放式经营格局的“东风市场”,则只是在商场西门儿内有一片不很大的“新华书店”营业区和很小的“中国书店”营业区,对过儿存在着。

记得当时是因为有一本借来的书爱不释手,所以想去自己“淘”一本。就带着那本儿借来的书做“样子”去了“东风市场”。正在拿出那本儿借来的书对照时,不料却被“革命斗争觉悟”非常高的群众密报了商场保卫部门。结果,我便被当成了“孔乙己”,误被抓了个“现行儿”……

大冬景天儿的,我被带进“东风市场革委会保卫组”,搜身审问。得亏我带的那本儿书上有学校“图书馆”的公章,要不然,在那个“阶级斗争觉悟”倍儿高的年代,我一准儿说不清楚!而且,当年的“东风市场”,至今欠我一个“道歉”!

阅读往期内容请点击“阅读原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城旧事:难忘书店买书乐
书店
很久,没有去新华书店买书了
新华书店客流量少,顾客只看书不买书却不破产的原因你知道吗
书店风景今何在?
每日笔记(4月12日):看书和买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