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照片 那些被拆掉的北京老城门和城门后再也回不去的风景

#寻找城市记忆#北京城的城门素有“内九外七皇城四”之称,现在,除内城正门正阳门(前门)城门及箭楼、德胜门箭楼外,内外城其余城门皆被拆除。近年又复建了永定门与西便门城楼,但假古董终究不能代替实物,尤其是复建的西便门更是弄错了城门方向。下面就请通过一组照片,来领略被拆除的老城门昔日的风采吧。(图为1916年拍摄的正阳门全貌)

崇文门。1912年崇文门城楼南面。1901年为把火车从永定门外马家堡引到城内,八国联军中的英军拆掉崇文门瓮城及瓮城西北角的关帝庙,并打通瓮城东西墙使火车穿瓮城而过。画面就是人们等候火车通过的场景。

1952年从西南方向拍摄的崇文门城楼,火车依然从门前呼啸而过,但瓮城残墙已于1950年拆除了,同时为了便利交通,在城门西侧开辟了一个孔洞,从画面上可以看到,孔洞的墙体显然是新修的。

崇文门留给世人最后的身影。这是1968年崇文门即将拆出前的照片,可以看到建筑工人及材料已经入场,这座存在了500年的城楼即将消失。

清末的崇文门内大街,是站在崇文门城楼上向北拍摄的。“庚子之变”的战火摧毁了街道两侧的店铺和民居,战后,街道上仍挤满了梳着大辫子的中国人,但街道两侧代之而起的是归洋商所有的楼房。

民国初期的崇文门内大街,与上图在同一地点、同一方向拍摄,人们剪去了大辫子,路面似乎好走了些。

上世纪30年代的崇文门内大街,与前两张图在同一地点、同一方向拍摄。街侧的楼房增多了,路面上也铺了柏油,1924年开始出现的有轨电车到了这里是终点站,因为城门和城墙的阻拦,无法驶到外城。

1956年的崇文门外大街,是站在崇文门城楼上自北向南拍摄的。火车依然从崇文门城楼下通行,有两辆汽车在等候火车过后放行。街上没什么汽车,骑自行车的人也不多。

宣武门。1921年从宣武门箭楼向北拍摄的玄武门城楼全景。来来往往的人们往返于城门洞间,因为内外城的交通仅靠“前三门”宣泄(当时和平门豁口尚未开辟)。

1958年的宣武门。城楼的形状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街上的交通工具是公共汽车,更多的是骑自行车的人,人们的装束和街景都反映着那个时代的特征。

阜成门。阜成门为通往京西之门户,明清及后来很长时间,城内所需煤炭皆通过阜成门运入,故不知于何时起,在阜成门城楼门北侧镶砌了一块刻有梅花的石条,以”梅“、”煤“谐音。

上世纪30年代的阜成门城楼东侧面,城门的登城马道尚完好。

上世纪60年代初的阜成门内大街,是在阜成门城楼上自西向东拍摄的。远处高高的建筑是那是刚建成的一座高层建筑,当时很惹人瞩目,后归属于”中共华北局“。

上世纪50年代中期的阜成门外大街,是在阜成门城楼上自东向西拍摄的。画面中,下面的空地目前是西二环的路面和阜成门立交桥;中间的路目前是宽阔的阜(城门)石(景山)路,路左右低矮的房屋,目前南面是万通大厦,北面是阜成门华联。

西直门。这是上世纪20年代初期的西直门城楼、瓮城和箭楼,是在城墙外侧由南向北拍摄的。明末李自成是经由此门进入北京城的;清朝帝后去圆明园、颐和园皆经此门出入;明清时皇宫所用玉泉山泉水的水车也是通过西直门运到城内,故西直门又称”水门”。

上世纪30年代初期的西直门雪景。大雪初霁,苍劲的古松、雄伟的城楼箭楼,突兀于一片莽莽雪原之上。

上世纪50年代中期的西直门城楼。城门洞还在作为通行之路,有轨电车到这里是终点站,城楼上的标语体现着时代的特征。

德胜门。这是清末德胜门城楼东南侧面,是从德内大街向西北方向拍摄的。人们都留着大辫子,城楼显得很残破,街面上人来人往很热闹。明清时出兵都从德胜门出发,取“得胜”之吉利。讽刺的是,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出逃走的也是德胜门。

清末德胜门城楼的西南侧面。这幅画面上没有一个人,显得很荒凉,与上一张图大异其趣。这是因为德内大街不像其他城门内大街正对着城门洞,而是位于城门中线偏东,所以上一张图人来人往,这一张图显示的位置不临大街,空无一人。

上世纪70年代的德胜门外大街街景。

安定门。这是目前能看到最早的北京城门照片,拍摄于1860年,是当时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随军记者拍摄的。画面中三三两两的就是英法联军军官和士兵。

这张安定门照片拍摄于清末,与上一张图几乎是同一个角度,只是时间晚了半个世纪。从画面上看,此时的安定门较1860年有所残破,直接原因是清廷财力窘迫,无力修缮;更深的原因是,如此高大雄伟的城墙都挡不住早期的洋枪洋炮,即使修整如初,在近代先进武器面前又能奈之何?

上世纪50年代的安定门城楼南侧面。

东直门。这是清末时从东南向西北方向拍摄的东直门。明清时,京城建设需要大量木材,东北的木材经陆路,南方的木材经水路运到京城后,多储与东直门外备用,故东直门又称“木门”。

上世纪20年代初期的东直门城楼西侧面。

上世纪30年代初期的东直门内大街。

朝阳门。这是清末的朝阳门。在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的战争中,日军的炮火摧毁了朝阳门,这幅画是1906年竣工后不久拍摄的,摄影者在城外护城河东岸自东南向西北方向拍摄的朝阳门。

1915年环城铁路建成之后的朝阳门,是在朝阳门南侧的城墙墩台上自南向北拍摄的,从画面中可以看到的是朝阳门城楼的南侧面和箭楼的南侧面。

上世纪20年代末期的朝阳门内大街。

永定门。这是20世纪初在城外护城河南岸向北拍摄的永定门城楼、箭楼、瓮城。

1959年,在拆除永定门城楼后的位置从南向北拍摄的永定门内大街。

右安门。这是上世纪30年代初在城外从东向西拍摄的右安门,画面中可以看到右安门箭楼和瓮城。

广安门。上世纪20年代初在城外从北向南拍摄的广安门城楼、瓮城、箭楼的北侧面。

上世纪60年代的广安门内大街。

西便门。这是1901年西便门城楼南侧。

东便门。1921年在城内自南向北拍摄的东便门城楼南侧面。

广渠门。上世纪20年代初在城内自西向东拍摄的广渠门城楼西侧面。

上世纪20年代初在城楼门洞内自西向东拍摄的广渠门箭楼西侧面。

左安门。上世纪20年代在城外自南向北拍摄的左安门箭楼南侧面。

大清门。皇城正门,明为大明门,清为大清门,民国时为中华门。该图拍摄于1909年,由南向北拍摄,匾额可见满汉文的“大清门”字样,门外站着的一排人是清宫太监。

西安门。此为自西向东拍摄的西安门。

地安门。1955年由南向北拍摄的地安门南侧面,拍后不久地安门就被拆除了。拆出地安门的材料,后来用于修建天坛北门。

东安门毁于袁世凯“壬子兵变”,现已无照片留存。该图这是民国初年自东向西拍摄的东安里门,后可见紫禁城东门东华门。

长安左门。长安左门为皇城天安门的东复门,该图拍摄于1950年,自西南向东北拍摄。1952年长安左门被拆除。

长安右门。长安右门为皇城天安门的西复门,该图拍摄于1952年,是在天安门上自东北向西南拍摄。1952年长安右门被拆除。#寻找城市记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百年城门影像(27)阜成门(平则门)
【图忆】老北京“四九城”城门旧影(内九城篇)
老北京内城九门之三 阜成门
老照片:老北京9大城门的秘密!
老北京城的城门:内九外七皇城四
里九外七皇城四…一次给你讲清楚北京城的老城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