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5张手绘地图中的保定变迁

本刊记者 赵琳

保定是怎样的一座城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热爱这里的人,用不同方式来记录自己眼中的它。今年85岁的周志彬老人就是其中一位,他用手中的画笔,勾勒出新中国成立70年来,保定市区行政区划变化的轨迹。近日,在老人家中,记者见到了这15张饱含情深的手绘地图,每一张都堪称一段保定微观史。

68年前从天津到保定

1961年,周志彬与刘凤阁结婚时拍摄的照片。

周志彬原是天津人,1934年出生在海河畔。自从1951年来到保定,便与这座古城产生了深厚的情感,绵延近70载,割舍不断。用他的话来说,“如今,保定这个第二故乡,已经成了最爱的城市。”

1951年,位于保定的河北省供销社合作学校在天津、唐山和保定三地招生,17岁的周志彬顺利考取,从天津来到保定。1952年,他被分配到市联社工作。

小学毕业后没能上初中,周志彬一直想着继续求学,工作后,他利用业余时间去工人文化宫图书馆借阅,后来又到市干部业校就读,度过了一段如饥似渴学习文化知识的时光。1962年,他高中毕业,后因工作和家庭原因没有再深造,成为心里永远的遗憾。

1961年,在同事的介绍下,周志彬和涞源姑娘刘凤阁喜结良缘,随后有了两儿一女,成为幸福的五口之家。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他将母亲和妹妹都接到保定定居。多年来,周志彬先后在市联社、市蔬菜公司、市烟酒公司、市食品总厂、市商业局工作,1995年在市商业局办公室主任岗位上退休。

保定,是他一生情之所在。

收藏地图已达千余份

初到保定,周志彬每年都回天津探亲。1952年回去时,他在罗斯福路(现和平路)新华书店购买了一份当时的“两用天津新地图”,这张53cm×37cm的简单地图,促成了周志彬与地图的不解之缘。“人越老越喜欢回忆,每当我想起老家,就会拿出地图仔细地看。”

从此之后,周志彬每到一座城市就会先买一张地图。“后来,没去过的地方,也想了解,收藏越来越多。”现在,他收藏的地图包括中国各省市地图、旅游图、地图册等,已有千余份。其中,最早的是一册1931年的《中华最新形势图》。“这些地图就像一座座城市驻在书橱里,想去哪,打开一看就到了。”

他将生活绘制在地图里

周志彬年轻时去过很多地方,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他走遍了26个。1995年退休后,他萌生了用绘制地图的方式记录生活的想法。

少年时代的周志彬。

“当时还没有旅游的概念,很多地方都是因公出差去的,这些机会很是难得。”2005年,他根据记载和回忆,手绘了一张彩色的中国地图,将到过的省市用路线标注下来,并详细记录了时间。这张《一生旅游地图》就挂在客厅最醒目的位置。

2011年,为纪念老伴刘凤阁涞源中学毕业六十周年,周志彬制作了“涞源风光”模型。为了真实还原兴文塔、泰山宫和拒马源,他先后五次实地考察,拍摄照片四百余张。这个长1.1米,宽0.7米,高0.5米的模型,用了30多种材料,历时一年半完工。

在考证和制作过程中,周志彬惊喜地发现,拒马河从刘凤阁的老家涞源奔流而出,一路向东,到自己的老家天津汇入海河。“它承担着美好的使命,将我和老伴连结在一起,就像是一条脐带滋润着我们的家庭!”他将这段跨越半个多世纪的爱情绘制在《水之恋》地图中,每个时间地点、每张照片都是幸福的注脚,绵延的拒马河就是他们的见证。

手绘地图收藏北京奥运

1951年11月11日,河北省合作学校会计队第七组全体合影。二排右一为周志彬。

周志彬是体育运动爱好者,75岁之前一直坚持打篮球。自从2001年中国申奥成功,他就盼着北京奥运会

召开,爱上手绘地图后,他开始计划用自己的方式收藏这一精彩盛事。2008年3月24日,奥运圣火在希腊采集,周志彬每天都坐在电视机前,有关奥运的新闻一次也不错过。他将北京奥运的一点一滴都记录下来,记不全的就去图书馆查阅报纸,真可谓废寝忘食。

从4月至10月,周志彬边看边记,边查边画,用三张地图收藏了对北京奥运的由衷热爱。其中,《北京2008奥运会圣火国外传递实记手绘地图》描绘了北京奥运圣火从4月1日起传递,历经28天,途经五大洲19个国家;《北京2008奥运会圣火国内传递实记手绘地图》记录了火炬在中国的广袤大地上,经过33个省市自治区104个城市最终抵达鸟巢的全过程;《北京奥运会奖牌分布图》标记了在本届奥运会上获得奖牌的五大洲87个国家,以及奖牌的级别和数量,而且还边注了运动项目和运动员的姓名。

不仅如此。2006年,周志彬查阅资料绘制《保定市区街巷图1948》,还原了保定解放时的基本面貌。2011年,他根据小说《野火春风斗古城》里的故事情节和线索,经过地名考证后绘制了《斗古城地图》。2018年,他在老字号协会的邀请下,绘制了1944年《保定市酱业(酱园)分布图》。

为保定发展留下记忆

年轻时的周志彬。

六十八载保定情,周志彬对这座城市倾注了太多深情厚谊,也感受着古城日新月异的变化。随着岁月的变迁,保定旧时的模样已渐渐远去,迎来崭新的新时代。为了让后人了解保定的发展历程,周志彬拿起了画笔,将新中国成立以来保定历次行政区划设置一一梳理。

“反映城市变化的,除了文字介绍,地图是最直观的。”2018年初,周志彬开始搜集资料,在《保定大事记》里查询区划设置的记载。为求精准,他不仅寻找收集文献资料,而且走街串巷,实地探究再仔细对比。

“最初的轮廓雏形有了,后面就相对容易了。”可是,绘制到1961年5月时,周志彬遇到了困难。“四个行政区的边缘不知道在哪,我专门到市档案馆进行查阅,得到了工作人员的热情帮助。”

“从1949年保定市首设四个行政区算起,至今已有70年历史,这期间多次进行行政区划调整,出现了两段区划调整频繁期。”他说,第一段是从1949年1月至1953年2月,在四年一个月中调整行政区划四次,平均一年调整一次。第二段是从1958年7月至1963年3月,在四年八个月中调整行政区划六次,平均九个月就调整一次。

“在这70年中,也有两段区划调整稳定期。”一段是从1963年3月至1987年7月,二十四年没有调整行政区划。另一段是从1987年7月至2015年5月,二十七年八个月没有调整行政区划。“实践证明在行政区划稳定期,社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市辖区设置是城市管理需要,调整行政区划是城市发展需要。市辖区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城市的发展。”周志彬说。

2018年10月,历时两个多月,《保定市行政区设置及变化图解》全部完成,15张27cm×20cm的手绘地图色彩鲜明,生动易懂。透过周志彬的眼睛和笔触,这座城市70年的过往一一浮现,变化的脉络逐渐清晰,跃然纸上。翻开它,我们可以看到“路西区”“路东区”“永华区”“兴华区”“裕华区”等已经远去的名称,还有“公社”“农场”等一些颇具年代感的词汇。

在这些手绘地图中,我们读到了一份沉甸甸的爱。周志彬老人关注着城市发展的脉动,记录着社会的变迁,将这份热忱凝聚并定格下来。让我们衷心地道一句,感谢!

地图里的保定市区行政区划

保定市于1948年11月22日解放。1949年1月,经冀中行署批准,保定市设四个区:第一区、第二区、第三区、第四区,同时任命各区区长和52条街街长。

1949年3月17日,《河北日报》公布保定市行政区划:东起宋庄、郝庄、王家胡同,西至西大园、西下关,南至南大园、窑上村。保定市设五个区:南大街以西、西大街路南为第一区;南大街以东(含南大街)、北大街以东(不含北大街)及东门外各街、宋庄、郝庄、王家胡同为第二区;西门外各街至西大园、西下关为第三区;南门外各街至南大园、窑上村为第四区;北大街(含北大街)以西,西大街以北及北关各街为第五区。

1949年7月,经省同意,保定市取消区街政权组织,一切工作决定权集中于市。1949年11月,省政府命令,将安新县东西南三个高庄、刘守庙四个村和清苑县东西五里铺、曹庄三个村划归保定市。(注:曹庄应为黄庄) 1950年8月,经省政府批准,保定市恢复区级建制,设四个区:城内东西大街以南(含东关)为第一区;东西大街以北(含北关)为第二区;西关及西关外之农村为第三区;南关及南关外之农村为第四区。

1952年9月,经省政府批准,将清苑县的42个村划归保定市,保定随即成立第五区(郊区)。

1953年2月经批准,保定市将第一区与第四区合并为第一区,将第二区与第三区合并为第二区,将第三区所属薛刘营,第四区所属刘家町、黄庄、五里铺、东高庄、西高庄与第五区所属各村合并为第三区(郊区)。

1955年6月,保定市将第一区改称南市区,将第二区改称北市区。1956年7月,经批准,将清苑县43个村和满城县一亩泉村划归保定市。

1957年11月,经省批准,保定市撒销郊区,郊区各乡由市直接领导(全市共划12 个乡),保留南市区和北市区。

1958年7月,经批准,保定市恢复郊区,全市设三个区:南市区、北市区、郊区。1958年8月,经批准,将满城县江城、要庄、南奇、大马坊和徐水县徐河桥,清苑县国公营、孙村七个乡划归保定市。

1958年12月,经地委批准,保定市设四个区:1、撤销完县,设完县区;2、撤销满城县,设满城区;3、将郊区和清苑县、徐水县部分村庄合并设清苑区;4、南市区与北市区合并成立市区。

1959年11月,经省地委批准,保定市设路东区和路西区:路东区以原市区为基础,将清苑县大马坊公社所辖北关、小集街,大阳公社所辖杨庄、东康各社、西康各社、东高庄、西高庄、刘守庙、王范庄、刘庄、王家胡同、宋庄、小营坊、东关14个生产队划归其中。路西区以原清苑县所辖江城、大马坊两个公社为基础,将原市区所辖前屯公社、西大园生产队划归其中。

1960年2月,省委决定保定地市合并,合并后称“保定市”。1961年1月,经批准,保定市路东区、路西区合并,统称“保定市区”。市区范围作如下调整:将保定农场王各庄分场10个村划归清苑县。整风整社完成后,将江城公社的19个村和马坊公社的39个村划归清苑县,其他为市区。

1961年5月,省委指示,保定地市分开,保定市属保定地委领导。原保定市区划分为四个区:永华区、裕华区、兴华区、新市区和五个农村人民公社及菜场、牧场和农场。

1962年7月,经保定地委同意,保定市将永华区、裕华区、兴华区、新市区合并为三个区:南市区、北市区、新市区。

1963年3月,保定市恢复郊区建制,共设四个区:南市区、北市区、新市区、郊区。1965年10月,根据专署缩小郊区意见,将大阳公社的七个村(米家堤、银定庄、后营、付村、中阳、下闸、大阳),五尧公社的十个村(西小庄、乌马庄、小祝泽、东五尧、管庄、西北五尧、西五尧、四平庄、丰台、唐庄),前屯公社的三个村(大汲店、后高庄、小汲店),韩庄公社的高庄划归清苑县。将南奇公社的两个村(张庄、贾庄),韩村公社的两个村(留守坟、店上),韩庄公社的三个村(芦庄、徐河桥、谭庄)划归满城县。

1987年7月,经国务院同意,保定市撤销郊区,将南大园、焦庄、杨庄三个乡划归为南市区,将金庄、韩庄两个乡划归北市区,将韩村、南奇、颉庄、富昌四个乡划归新市区。

2015年5月,经国务院同意,保定市设五个区:1、将南市区、北市区合并为莲池区;2、将新市区改称竞秀区;3、设满城区;4、设徐水区;5、设清苑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保定市区行政区划沿革
保定这些城中村要改造七大乡详细规划看这里!
4大板块十余个重大项目,保定举行品质生活之城项目建设集中开工仪式
徐水区城区到起步区?徐水到寨里组团?保定公路全方位对接雄安,知道周边为什么要严格管控了
中国古村落【50】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区冉庄镇冉庄村
最强“保定大全”来了!以后再也不用担心被问保定有什么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