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保存完好的古代衙署,带你走进古代府衙,领略古代官府的风貌

衙署,指中国古代官吏办理公务的处所。《周礼》称官府,汉代称官寺,唐代以后称衙署、公署、公廨、衙门。中国古代著名的衙署有很多,衙署是城市中的主要建筑,大多有规划地集中布置,采用庭院式布局,建筑规模视其等第而定。下面本文盘点了中国著名古代衙署,带你走进中国古代府衙。

中国著名古代衙署

1、开封府

开封府,位于河南省开封市包公东湖北岸,是北宋京都官吏行政、司法的衙署,被誉为天下首府,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史料记载,北宋开封府共有183任府尹,尤以包公打座南衙而驰名中外。

今日重建的开封府与位于包公西湖的包公祠相呼应,同碧波荡漾的三池湖水相映衬,形成了东府西祠、楼阁碧水的秀美景观。

它以府门、仪门、正厅、议事厅、梅花堂为中轴线,辅以天庆观、明礼院、潜龙宫、清心楼、牢狱、英武楼、寅宾馆等五十余座大小殿堂、楼宇,根据陈展内容的不同。

2、保定直隶总督署博物馆

直隶总督署,又称直隶总督部院,是中国一所保存完整的清代省级衙署。原建筑始建于元,明初为保定府衙,明永乐年间改做大宁都司署,清初又改作参将署。

1730年(清雍正八年)经过大规模的扩建后正式建立总督署,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八帝,可谓是清王朝历史的缩影。民国年间是直系军阀曹锟的大本营。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曾是日伪和国民党河北省政府所在地,有“一座总督衙署,半部清史写照”之称。

3、淮安府衙

淮安府衙,始建于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东门大街38号。淮安府衙与其南面的总督漕运公署、镇淮楼、山阳县衙首尾相连,雄居古城中轴线,总长度约1千米左右,占地近2万平方米。

衙内有房屋50余幢、600余间,分东、中、西三路而建,淮安官衙大堂建筑具有官式建筑特征,体现了中国明清时期府衙建筑明确的形制规范与等级要求,具有淮安地区建筑文化特色。

4、太平天国天王府遗址

天王府遗址一带在明朝时曾为汉王府,清朝时为两江总督衙门所在地。天王府是太平天国王宫遗址,是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长江路292号,是一座颇具江南特色的古典园林,现只存有原天王府西花园及大殿、暖阁、穿堂等遗迹。

天王府的西花园在清朝以后几经增修,还部分保留着当年的景物,如六角亭、方胜亭、望亭和人工开凿的水池中的石坊等。在西花园水池中、假山上曾打捞、发现过洪秀全“纶音”碑碑额和碑座、石鼓等太平天国的文物。

5、武定府衙

千年古城武定府衙景区,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总面积85亩,以宋代的古城墙为依托,肇建于大中祥福八年(公元1015年),历经宋、金、元、明、清五代,均为州府治所。

东路建筑有财神庙、土地庙、同知署、寅宾馆,其中土地庙、同知署、寅宾馆现为渤海老区革命机关旧址。

西路的建筑有通判厅、西花厅以及亭台水榭等汉王宫的后花园,建筑风格为仿明清建筑。武定府署、汉王宫座落于惠民县城北部,主要建筑包括中路的大门、仪门、德政堂、怡然堂,展示知府判案和明代汉王及家眷的后宫生活场景。

6、绥远城墙和将军衙署

绥远城将军衙署是清代绥远将军管辖归化城、漠南蒙古及统领大同、宣化等地驻兵的办公衙门,按清一品封疆大吏衙署的格式营造,砖木构制,占地约3万平方米。

它的营建,是清王朝为巩固西北疆边陲的稳定,奉行对大漠南北蒙古地区实施政治、军事统治的产物。 雍正十三年(1735年),清廷在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市旧城)东北五里处勘定一处城址,作为右卫城北移屯兵之用。至乾隆二年开始大规模修建。四年(1739年)告竣,清廷赐名“绥远城”。

7、忻城莫土司衙署景区

忻城莫氏土司衙署,又称莫氏土司衙署,莫土司衙署。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忻城县城关镇西宁街翠屏山麓,始建于明万历十年(1582年)。

整座衙署由中轴线(衙署)、东轴线(祠堂)、西轴线(代理土司官邸)及大夫第、参军第、礼房、卡房等建筑组成。主体建筑由照壁、大门、牢房、兵舍、正堂(即头堂)、长廊(亦称花郎)、东花厅、西花厅、二堂、东厢房、西厢房、三堂、后苑(即闺房)等组成,建筑面积3100平方米。

8、徽州府衙

徽州府衙建于元末明初。隋义宁年间(617-618年),越国公汪华即迁于此。现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宋绍熙年间(1191-1194),州衙毁于大火,随后重建。明初,卫国公邓愈改为行枢密院,洪武三年(1370年)复为府治。

之后,正统、崇祯曾两次大修。清乾隆二年(1737年)重修。最近的一次大修约在道光末年,至今仍保存着二堂。徽州府衙修复工程获全国建筑行业工程质量的最高荣誉——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

9、侬氏土司衙署

侬氏土司衙署位于云南广南县县城北街一小校园内。建于元初,曾设有大小衙门,占地面积11000m2。

自元朝至民国的近七百年间,土司制度世袭27代,掌管广南政治、军事、民刑、钱粮等大权。在清王朝时期,地方土司衙署的议事厅只能建五开间,广南土司衙署却建为七开间,在当时是少有的。

10、榆次县衙

文物界有一个说法:朝堂看故宫,县衙看榆次。榆次县衙位于榆次区东大街北侧,始建于宋代,占地二万多平方米,是我国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级别最高的县级衙署,自古有“三晋第一署”之称。

公元979年,宋太宗灭北汉以后,认为晋阳有“王者之气”,于是水淹晋阳城,将并州府迁到了榆次。榆次县衙也因此按州府衙门的六径五堂规置修建,远超一般县衙的四径三堂,由此可见山西榆次县衙的地位和价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带你走进中国古代府衙
清代地方官署旧址巡礼
榆次的古县衙
【目前国内保存最完整的古代衙署】河南 叶县县衙
山西古建筑-衙署建筑
晋中古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