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把握说话的分寸感-心理无忧网
把握说话的分寸感


  交谈时的含蓄与得体,比口若悬河更可贵。在言谈中,有驾驭语言功力的女人,会自如地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不断探索各种语言风格。有些话,非直言不讳不行,但生活中并非处处都能“直”,有时还非得含蓄、委婉些,使其表达效果更佳。


  □委婉的女人就是智慧的女人


  英国思想家培根就说过:“交谈时的含蓄与得体,比口若悬河更可贵。”在言谈中,有驾驭语言功力的女人,就会自如地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不断探索各种语言风格。有些话,非直言不讳不行。但生活中并非处处都能“直”,有时还非得含蓄、委婉些,使其表达效果更佳。


  巴西的贝利素称“世界球王”,他在绿茵场上的超凡技艺不仅令万千观众心醉,而且常使场上对手叫绝。他不知踢过多少好球,当他创造进球数满一千记录后,有人问他:“你哪个球踢得最好?”贝利笑笑回答:“下一个。”


  巴黎的大铁塔,举世闻名,可是它的设计者——艾菲尔却一度鲜为人知。他曾用微妙的俏皮话表达他难以形容的心情:“我真嫉妒铁塔。”一句婉言,包容了万语千言。


  有一次居里夫人过生日,丈夫彼埃尔用一年的积蓄买了一件名贵的大衣,作为生日礼物送给爱妻。当她看到丈夫手中的大衣时,爱怨交集,她既感激丈夫对自己的爱,又要说不该买这样贵重的礼物,因为那时试验正缺款。她婉言道:“亲爱的,谢谢你!谢谢你!这件大衣确实是谁见了都会喜爱的,但是我要说,幸福是内涵的,比如说,你送我一束鲜花祝贺生日,对我们来说就好得多。只要我们永远一起生活、战斗,这比你送我任何贵重礼物都要珍贵。”这一席话使丈夫认识到花那么多钱买礼物确欠妥当。


  委婉是一种修辞手法。即在讲话时不直陈本意,而是用委婉之词加以烘托或暗示,让人思而得之,而且越揣摩,似乎含义越深越多,因而也就越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在社会交际中,人们往往会遇到不便直言之事,只好用隐约闪烁之词来暗示。如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周恩来在一次酒会上说:“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中美两国隔绝了二十多年。”真是妙绝。既让人体会到造成这一实事的原因是美国侵略和干涉的结果,又不伤美国客人的面子,听者皆发出会心的微笑。


  使用委婉语,必须注意避免晦涩艰深。谈话的目的是要让人听懂,如一味追求奇巧,会使他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甚至造成误解,必然影响表达效果。


  要做到语言含蓄须善于洞悉谈话的情景和宗旨,还要练就随机应变的本领,这样才会使你的语言得心应口,有新意。


  □委婉三式,式式精妙


  委婉法是运用迂回曲折的含蓄语言表达本意的方法。在日常交际中,总会有一些人们不便、不忍,或者语境不允许直说的话题,需要把“词锋”隐遁,或把“棱角”磨圆一些,使语意软化,便于听者接受。说话人故意说些与本意相关或相似的事物,来烘托本来要直说的意思。


  委婉法是办事说话时的一种“缓冲”方法。委婉语能使本来也许是困难的交往,变得顺利起来,让听者在比较舒坦的氛围中接受信息。因此,有人称“委婉”是办事语言中的“软化”艺术。例如巧用语气助词,把“你这样做不好!”改成“你这样做不好吧。”也可灵活使用否定词,把“我认为你不对!”改成“我不认为你是对的。”还可以用和缓的推托。把“我不同意!”改成“目前,恐怕很难办到。”这些,都能起到“软化”效果。


  具体地说,委婉法有以下几种形式:


  1.讳饰式委婉法


  讳饰式委婉法,是用委婉的词语表示不便直说或使人感到难堪的方法。


  例如:有一位外籍旅游者在旅华期间自杀了,为了减少话语的刺激性,经再三推敲,有关部门最后在死亡报告书上回避了“自杀”两字,而用了“从高处自行坠落”这一委婉语。在中国北方,老人故世了,以“老了”讳饰。老干部故世了,以“见马克思去了”讳饰。再如,生活中对跛脚老人,改说“您老腿脚不利索”;对耳聋的人,改说“耳背”;对妇女怀孕说“有喜”。总之,在语言交流中讲究讳饰,也就是“矮子面前不说矮”,而不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有时,即使动机好,如果语言不加讳饰,也容易招人反感。比如:售票员说:“请哪位同志给这位‘大肚皮’让个座位。”尽管有人让出了座位,但孕妇却没有坐,“大肚皮”这一称呼,使她难堪。如果这句话换成:“为了祖国的下一代,请哪位热心人,给这位‘有喜’的妇女大姐让个座位。”当有人让出座位时,这位孕妇就会表示对售票员感谢,并愉快地坐下。


  2.借用式委婉法


  借用式委婉法,是借用一事物或他事物的特征来代替对事物实质问题直接回答的方法。例如:


  在纽约国际笔会第48届年会上,有人问中国代表陆文夫:“陆先生,您对性怎么看?”陆文夫说:“西方朋友接受一盒礼品时,往往当着别人的面就打开来看。而中国人恰恰相反,一般都要等客人离开以后才打开盒子。”


  陆文夫用一个生动的借喻,对一个敏感棘手的难题,婉转地表明了自己的观点——中西不同的文化差异也体现在文学作品的民族性上。以上两例,实际上都是对问者的一种委婉的拒绝,其效果是使问话者不至于尴尬难堪,使交往继续进行。


  3.曲语式委婉法


  曲语式委婉法,是用曲折含蓄的语言和商洽的语气表达自己看法的方法。例如:


  《人到中年》的作者谌容访美。在某大学作讲演时,有人问:“听说您至今还不是中共党员,请问您对中国共产党的私人感情如何?”谌容说:“你的情报很准确,我确实还不是中国共产党党员。但是我的丈夫是个老共产党员,而我同他共同生活了几十年尚无离婚的迹象,可见……”

 


  谌容先不直言以告,而是以“能与老共产党员的丈夫和睦生活几十年”来间接表达自己与中国共产党的深厚感情。有时,曲语式委婉法比直接表达更有力,这种曲语式的委婉用语,真是利舌胜利剑。


  □含而不露之中暗含幽默


  所谓含而不露就是运用暗示幽默法,即对事物表达自己的看法,不是通过直说,而是通过种种可能进行曲说,并达到幽默效果的方法。曲说可理解为从各个侧面说。


  暗示幽默法广为人们喜欢,其原因在于它在多个方面对人们进行了照顾、安慰。比如面子后面躲着自尊。如果有人在某些方面伤害了你,你用露骨的方法去刺他,不论他的面子后的自尊有没有教养,它都不允许自己被刺,那么仇恨、报复就由此产生了。


  如果运用暗示幽默法来解决,首先照顾了他的面子,而柔软曲说的话语却达到了尖锐的实质。一方面他会知难而退;另一方面,他会因照顾了他的面子反而有钦佩和感激之心。


  教养好的人,你常常会在他的身上发现暗示常驻。


  暗示幽默法,能广泛地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帮助我们解决困境,请看这则幽默:


  有一对夫妇,丈夫做错了一件事,妻子不但不理解,反而更加唠叨得令人生厌。于是,丈夫火气十足地说:“请别这样唠唠叨叨了好不好,不然,我要在桌子上痛打十巴掌了。”


  “关我屁事,打呀,打。”想到肉痛的不是她自己,妻子反而火上加油。


  “但是,”丈夫道,“经过这十巴掌的锻炼,第十一巴掌打在面上可就有些功夫了。”


  妻子戛然而止。大概她领会了丈夫内心的火气,不想让脸作为丈夫练功夫的沙袋吧。

  在这个幽默里,丈夫打了十巴掌,第十一个巴掌打在什么地方,就是一种暗示。这种暗示包含了如下意思:我心里很火很烦,需要理解和清静。现在我得不到这些,反而遭受另一种折磨,我有点忍无可忍了。为此,你最好住口,否则就别怪我不客气了。“功夫”一词,则承担了幽默的任务,这就是暗示幽默法。


  在恋爱中,我们更可以使用暗示幽默法。


  有一对年轻人在热恋中,晚饭后,他们一起出去散步,来到了青青的河滩,看见有一头牛在默默地吃草,缓缓地移动。小伙子指着牛说:“看那头牛多好呀,悠然自得,乐不思返。”


  姑娘微微一笑:“那头牛是好,但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小伙子说:“怎样才能尽如人意?”


  姑娘道:“要是这头牛吃了晚饭,把碗筷统统端进厨房洗了就尽如人意了。”


  小伙子不好意思地笑了,显然是接受了姑娘这幽默的暗示,记起自己在未来的岳母家吃了饭便一丢碗筷的毛病,这可能会使岳母翘起嘴巴。


  交际中我们照样可以使用暗示幽默法。


  如果你知道一个同事在背后说了你的坏话,你可否这样对他说:“我妻子今天吃了大亏了。”


  “怎的?”他必然会问。


  “她在背后说了一个邻居的坏话,以为人家不知道,可是,‘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结果,人家还是知道了,两个人演了一出‘全武行’,我妻子亏就亏在她的两颗门牙全是假的。”


  一笑之余,那位同志准会面红耳热吧。


  事事可幽默,时时可幽默,只要你努力,任何困境都可以用暗示幽默法来对待。


  有时要表达一种愿望,这种愿望并无难言之处,但仍然以曲折暗示为趣。


  有个酒徒,贪恋杯中之物,酒醉之后常常误了大事。妻子多次劝他,他怎么也听不进去。一天,他的儿子对他说了几句话,却使他心灵受到极大的震动,以后就再也不喝酒了。


  原来,他的儿子说:“爸爸,我送给你一个指南针。”


  “孩子,你留着吧,我用不着它。”


  “你从酒吧间出来时,不是常常迷路吗?”


  在这个故事中,儿子用的就是“曲说隐衷”法。儿子对父亲老是喝醉酒,深为不满,但作为小辈,又不便直接对父亲的行为提出批评,于是便以这种委婉的方式向父亲提出劝诫。这种劝诫幽默诙谐,它的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幽默是一种优秀、健康的品质。幽默高手常常在悲苦时显得轻松,欢乐时显得含蓄,危险时显得镇静,讽刺时不失礼,孤独时不绝望。


  说话含蓄是一种艺术,同时也是幽默的一大技巧。常言说,“言已尽而意无穷,含意尽在不言中”。“含蓄表达”法,是把重要的、该说的部分故意隐藏起来,却又能让人家明白自己的意思,而且把幽默寓于其中。


  “含蓄表达”法这种幽默技巧,有一定难度,它要求有较高水平的说话艺术和高雅的幽默感,它体现了说话者驾驭语言的能力和含蓄表达幽默的技巧。同时,也表现了对听者想像力和理解力的信任。


  如果说话者不相信听者丰富的想像力,把所有的意思和盘托出,这样不但起不到幽默的作用,而且平淡无味,言语逊色,使人厌倦。因此,有的话不必直说,甚至把本来可以直说的话,故意用“含蓄表达”法表达,从而产生一种耐人寻味的幽默效果。


  有这样一个例子能体现“含蓄表达”法的幽默艺术:


  有一个酒店老板,脾气非常暴躁。一天,有位客人来喝酒。客人刚喝了一口,嘴里便叫:“好酸,好酸!”


  酒店老板大怒,不由分说,把客人绑起来,吊在屋上。这时来了另一位顾客,问老板为什么吊人。老板回答:“我店的酒明明香醇甜美,这家伙硬说是酸的,你说该不该吊?”

 


  来客说:“可不可让我尝尝?”老板殷勤地给他端来一杯酒。客人呷了一口。酸得皱眉眯眼,对老板说:“你放下这个人,把我吊起来吧!”


  后一个顾客显然机智地用含蓄表达法,幽默地表达了酒酸,使老板明白了酒的确是酸的。


  下面看看“含蓄表达”和“锋芒毕露”对比的例子。


  有一家理发店,门前贴着一副对联:“磨刀以待,问天下头颅几许;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如何!”这副直来直去的对联,磨刀霍霍锋芒毕露,令人胆寒,吓跑了不少顾客,自然门可罗雀。


  而另一家理发店的对联则含蓄幽默:“相逢尽是弹冠客,此去应无搔首人。”上联取“弹冠相庆”的典故,含有准备做官之意,又正合理发人进门脱帽弹冠之情形。下联意即人人中意,心情舒畅。两家理发店相比,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含蓄表达”法的幽默技巧,有时是人们用故意游移其词的手法,既不违背语言规范,又给人以风趣幽默之感。如有的演员自嘲长相差,便说自己“长得困难” “对不住观众”。营业员遇到顾客买了商品未付款而准备离开时,问一句:“我给您找钱了吗?”——大多数顾客会马上回答:“哦,我还没付款呢!”而说一个人 “贪睡”为“对床铺利用率高”等等。


  □暗示更入人心


  暗示,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的一种特殊方式,暗示者出于自己的目的,采取隐晦、含蓄的语言,巧妙地向对方发出某种信息,并以此来影响对方的心理,使其不自觉地接受一定的意见、信息或改变自己的行为。


  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有位17岁的女孩很幸运地在一家高级珠宝店找到了一份销售珠宝的工作。这天,店里来了一位衣衫褴褛的青年人,只见那人满脸悲愁,双眼紧盯着柜台里的那些宝石首饰。


  这时,电话铃响了,女孩去接电话,一不小心,碰翻了一个碟子,有六枚宝石戒指落到地上。她慌忙拾起其中五枚,但第六枚怎么也找不着。此时,她看到那位青年正诚惶诚恐地向门口走去。顿时,她意识到那第六枚戒指在哪儿。当那青年走到门口时,女孩叫住他,说:“对不起,先生!”


  那青年转过身来,问道:“什么事?”


  女孩看着他抽搐的脸,一声不吭。


  那青年又补问了一句:“什么事?”


  女孩这才神色黯然地说:“先生,这是我的第一份工作,现在找工作很难,是不是?”


  那位青年很紧张地看了女孩一眼,抽搐的脸才慢慢浮出一丝笑意,回答说:“是的,的确如此。”


  女孩说:“如果把我换成你,你在这里会干得很不错!”


  终于,那位青年退了回来,把手伸给她,说:“我可以祝福你吗?”


  女孩也立即伸出手来,两只手紧握在一起。女孩仍以十分柔和的声音说:“也祝你好运!”


  那青年转身离去了。女孩走向柜台,把手中握着的第六枚戒指放回原处。


  这原本是一起盗窃案,按照人们一般的处理方法,不外乎大喊大叫,设法抓住偷窃者。而这位女孩却用一番彬彬有礼的言语暗示,达到了使小偷归还偷窃物的目的,那小偷也没有当众出丑,非常体面地改正了自己的错误。试想一下,如果女孩按照常规同样大喊大叫,能有这样的结局吗?绝对不可能。说不定她还会为此受到伤害。


  南唐名臣申渐高也善用这种方法。有一年,南唐税收苛严,百姓不堪重赋。很多大臣劝谏烈祖减轻赋税,都没有结果。当时逢京师又遇大旱,民不聊生。


  一天,烈祖问群臣:“外地都下了雨,为什么唯独京城不下?”大臣申渐高一听,立即抓住这个机会进谏,但又不能直言,便诙谐地说:“因为雨怕收税,所以不敢入京城。”


  烈祖天生睿智,知其话中暗含之意,大笑一阵后,即颁发圣旨,减轻税收,让百姓休养生息。


  大臣申渐高借助一句幽默的话,暗示烈祖要减轻税收,想不到竟收到如此奇效,为百姓做了一件好事。


  向别人提出请求时,有时候直接的表达未必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你如果用一种委婉的方式,“话语软则含义深”,巧妙攻击对方的心灵,使他洞察到你话中的言外之意,他便会欣然同意你的请求。这样说话,于人于己,有利而无害,何乐而不为呢?


  □含蓄更利于沟通


  在人际交往中,有的女人虽然态度谦恭,却由于不注意语言表达的委婉、平和,常常在不经意间冒犯了他人。在一定程度上,言语冒犯带来的恶劣后果要大于“盛气凌人”。语言冒犯有轻有重。轻者,惹人不高兴;重者,则可能伤及人的面子、自尊,让人产生报复你的心理。


  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因言语冒犯引发的不愉快是经常发生的。有的女人说话随意,不考虑对方的反应,不考虑说出的话会导致什么后果,常常会给自己惹麻烦。而言语谨慎的女人哪怕面对的是一个十足的无赖,也会化险为夷,能够有效地保护自己。


  因此说,和人交谈一定要注意语言委婉,忌直来直去,更不可恶语冒犯,致人不快和痛苦。


  供职于某科技公司的盖先生就遇到过这么一件事。


  盖先生去沈阳出差,下飞机后提着大包小包走出了机场。由于他只顾寻找接他的朋友,东张西望,一不小心撞在了一个行人的身上。那个人长得膀大腰圆,被撞后睁大两眼瞪着盖先生生气地吼道:“你干吗,没长眼睛吗!”听着对方的话,盖先生心里很不高兴,刚想回敬两句,转念又想,算了算了,他不文明咱不能不礼貌,吵几句又能怎样?搞不好麻烦会更大。想到这,他连连道歉,说道:“实在对不起,我着急等人,真不是故意的,请多包涵。”

 


  盖先生几句话,说得那个人也没脾气了。他只是余怒未消地看了盖先生一眼,径直走了。


  试想一下,如果盖先生以不敬还不敬,以不礼貌对不礼貌,结局恐怕就是另外一种了。


  还有一种情况,即无意冒犯。


  梁先生是个心直口快的人。有一次在保龄球馆和办公室的同事打球,对方是初学,球艺自然不行。出于好心,他便当教练教起对方来。打球过程中他一会儿说人家 “真臭”,一会儿说“你这人看起来挺精明的,怎么学打球这么笨。脑子是不是进水了”。气得同事不客气地说:“你说话可不可以委婉点?”“什么委婉,你笨就笨嘛,还不让人说了。真是的。”


  就这样,同事气得转身走了。两个人弄得十分不愉快。


  言语可以是蜜,客客气气地让人听了心里舒服;言语又能变成一把刀,刺得人心里流血。前者会使人对你心生好感,后者则会让人对你痛恨不已,甚至心生报复。


  直言直语是一把双面利刃,而不是一把可以劈荆斩棘的开山斧。因此,在你语言的刀子上加一把刀鞘,让你的语言委婉一些,不要冒犯别人,否则,这把刀子砍伤了别人后也会砍伤自己。


  沈先生是一家公司的中级职员,他的心地好是大家公认的,可是一直升不了职,和他同年龄、同时进公司的同事不是外调独当一面,就是成了他的顶头上司。另外,别人虽然都称赞他“好”,但他的朋友却并不多,不但下了班没有“应酬”,在公司里也常独来独往,好像不太受欢迎的样子……


  其实沈先生能力并不差,也有相当好的观察、分析能力,问题是他说话太直了,总是直言直语,不加修饰,于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他的人际关系。


  与人沟通,切忌直来直去,要注意语气委婉。同样的内容和事实,含蓄的语言往往比直言更易于让人接受。


  □说软话,服人心


  有时,人难免因一时糊涂做一些不适当的事。遇到这种情况,就需要把握指责别人的分寸:既要指出对方的错误,又要保留对方的面子。这种情况下,如果分寸把握得不当,或者会使对方很难堪,破坏了交往的气氛和基础,并带来一系列严重的后果;或者让对方占“便宜”的愿望得逞,给自己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一位干部到广州出差,在街头小货摊上买了几件衣服,付款时发现刚刚还在身上的一百多元外汇券不见了。货摊只有他和姑娘两人,明知与姑娘有关,但他没有抓住把柄。当他提及此事时,姑娘翻脸说他诬陷人。


  在这种情况下,这位干部没有和她来“硬”的,而是压低声音,悄悄地说:“姑娘,我一下子照顾了你五六十元的生意,你怎么能这样对待我呢?你在这个热闹街道摆摊,一个月收入几百上千,我想你绝对看不上那几张外汇券的。再说,你们做生意的,信誉要紧啊!”


  他见姑娘似有所动,又恳求道:“人家托我买东西,好不容易换来百把块外汇券,丢了我真没法交待,你就替我仔细找找吧,或许忙乱中混到衣服里去了。我知道,你们个体户还是能体谅人的。”


  姑娘终于被说动了,她就坡下驴,在衣服堆里找出了外汇券,不好意思地交给他。


  说“软”话会让对方觉得自己是在吃糖,心里甜甜的。在上述案例中,这位干部的一番至情至理的说辞,不但使钱失而复得,而且还可能挽救了一个几乎沦为小偷的青年。


  现实生活中,人们普遍存在着吃软不吃硬的心态。特别是性格刚烈、很有主见的人,你如果说“硬”话,比如以命令的口吻,对方不但会不理睬,说不定比你更硬;你如果来“软”的,对方反倒产生同情心,纵使自己为难,也会顺从你的要求。


  恳求就属于“软”话的一种。有很多时候,你要想说服人,说软话要比说硬话效果好得多。然而恳求并不是低三下四地哀求,而是一种“智斗”,是一种心理交锋。通过恳求的语言启发、开导、暗示对方并使对方按你的意思行事。


  □绕着弯子去反对


  春秋时期,齐景公放荡无度,喜欢玩鸟打猎,并派烛邹来专管看鸟。一天,鸟全都飞跑了,齐景公大怒,要下令斩杀烛邹。这时,大臣晏子闻讯赶到,他看到齐景公正处在气头上,怒不可遏,便请求齐景公允许他在众人之前尽数烛邹的罪状,好让他死个明白,以服众人之心。齐景公答应了。于是,晏子便对着烛邹怒目而视,大声地斥责道:“烛邹,你为君王管鸟,却把鸟丢了,这是你第一大罪状;你使君王为了几只鸟儿而杀人,这是你第二大罪状;你使诸侯听了这件事,责备大王重鸟轻人,这是第三条罪状,以此三罪,你是死有余辜。”


  说罢,晏子请求景公把烛邹杀掉。此时,景公早已听明白了其中的意思,转怒为愧,挥手说:“不杀!不杀!我已明白你的指教了!”


  这个故事就是下级迂回地批评领导,表达反对性意见,并被领导心悦诚服地接受的一个很好的例证。很明显,晏子是反对景公重鸟轻人的,但他看到景公正处于气头上,直谏反而不妙,于是就采取了以退为进、以迂为直的方法来间接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使齐景公得以领悟其中的利害关系和是非曲直,达到了既救烛邹之命,又得以说服景公的目的。而且,晏子也避免了直接触犯景公,给自己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迂回地表达反对性意见,可避免直接的冲撞,减少摩擦,使领导更愿意考虑你的观点,而不被情绪所左右。


  我们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一系列的观点和看法,它支撑着我们的自信,是我们思考的结果。无论是谁,遭到别人的直言不讳的反对,特别是当受到激烈言辞的迎头痛击时,都会产生敌意,导致不快、反感、厌恶乃至愤怒和仇恨。这时,我们会感到,气窜两肋,肝火上升,血管炸张,心跳加快,全身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状态,时刻准备做出反击。其实,这种生理反应正是心理反应的外化,是人类最本能的自我保护机制的反映。

 


  自然,对于许多领导来说,由于历事颇多,久经世故,是能够临危而不乱,沉得住气的,不会立即做出过激的反应。而且,许多领导还是有一定心胸的,不会褊狭地受情绪左右,意气用事。但是,其心中的不快却是不能自控的,而且由于领导处于指挥全局的岗位上,又加入了权力的因素,领导是很难避免出现愤怒情绪的。下属的直言不讳,往往会使领导觉得脸上无光,威名扫地,而领导的身份又决定了他非常看重这些东西。


  过于直接的批评方式,会使领导自尊心受损,大跌脸面。因为这种方式使得问题与问题、人与人面对面地站到了一起,除了正视彼此以外,已没有任何回旋余地,而且,这种方式是最容易形成心理上的不安全感和对立情绪的。你的反对性意见犹如兵临城下,直指上级的观点或方案,怎么会使领导不感到难堪呢?特别是在众人面前,领导面对这种已形成挑战之势的意见,已是别无选择,他只有痛击你,把你打败,才能维护自己的尊严与权威,而问题的合理性与否,早就被抛至九霄云外了,谁还有暇去追究、探索其中的道理呢?


  事实上,我们会发现,通过间接的途径表达自己的意见反而更容易被人接受,这大概就是古人以迂为直的奥妙所在吧!


  原因其实是很简单的,间接的方法很容易使你摆脱其中的各种利害关系,淡化矛盾或转移焦点,从而减少领导对你的敌意。在心绪正常的情况下,理智占了上风,他自然会认真地考虑你的意见,不至于先入为主地将你的意见一棒子打死。


  卡内基在《人性的弱点》一书中就提出,每个人都会犯错误的,每个人也都有自尊心,有些问题不必采用直接批评的方法,相反,采用间接的方法来指出问题,有时效果反而会更好。


  其实,领导也是很普通的人,通过迂回的办法去表达自己的反对意见,并力求使领导改变主张,仍然是十分奏效的方法。你无须过多的言辞,无须撕破脸面,更无须牺牲自己,就可以说服领导接受你的意见。


  □直言直语,伤人又害己


  有些女人性格外露,从交谈中可以看出她的五脏六腑,这种人与人相处能以诚相待,使人觉得容易接近。有些女人有涵养,说话委婉、含蓄,留有余地,比较注意说话艺术。


  这两种说话格调都有用得着的地方。说话不绕弯子,像胡萝卜就酒,嘎嘣脆,在彼此非常了解的情况下,这种说话格调是应提倡的。可是,一般人爱听委婉含蓄的话。含蓄隐含尊重别人、尊重自己的意思,委婉则往往使用商量祈使的口气,有启发性。委婉含蓄比直截了当说话更需要多动脑筋,它是一种语言修养。


  直言不讳刺激性大,容易伤害对方的自尊,得罪人,造成许多矛盾;委婉的话有礼貌,比较得体,听了轻松自在,愉快舒畅。“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同是讲真话,委婉语大概属于“良言”,直言不讳的话虽不一定算是恶语,但在某些人听来很逆耳,跟恶语差不多。我们提倡忠言不可逆耳,理直不可气壮。就是说,“忠言”和“理直”都要注意用恰当的方式表达,不可图说话痛快。


  其实“直言直语”是人性中一种很可爱、很值得大家珍惜的特质,因为也唯有这种直言直语的人,才能让是非得以分明,让正义邪恶得以分明,让美和丑得以分明,让人的优缺点得以分明。只是在现实社会里,“直言直语”却是有这种性格的人的致命伤,理由如下:


  喜欢“直言直语”的人说话时常只看到现象或问题,也常只考虑到自己的“不吐不快”,而不去考虑旁人的立场、观念、性格。他的话有可能是一派胡言,也有可能鞭辟入里。一派胡言的“直言直语”对方明知,却又不好发作,只好闷在心里;鞭辟入里的直言直语因为直指核心,让当事人不得不激活自卫系统,若招架不住,恐怕就怀恨在心了。所以,直言直语不论是对人或对事,都会让人受不了,于是人际关系就出现了阻碍,别人宁可离你远远的,免得一不小心就要承受你的直言直语;不能离你远远的,那就想办法把你赶得远远的,眼不见为净,耳不听为静。


  喜欢直言直语的人一般都具有“正义倾向”的性格,言语的爆发力及杀伤力也很强,所以有时候这种人也会变成别人利用的对象,鼓动你去揭发某事的不法,去攻击某人的不公。不管成效如何,这种人总要成为牺牲品;成效好,鼓动你的人坐享战果,你分享不到多少;成效不好,你必成为别人的眼中钉,是排名第一的报复对象。


  所以,在现实社会里,直言直语是一把伤人又伤己的双面利刃,而不是一种对人对己有益无害的沟通方式。如果你是一个平时喜欢直言直语的人,那么你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对人方面,少直言指陈他人处事的不当,或纠正他人性格上的弱点。这不是“爱之深,责之切”,而是和他过不去。而且,你的直言直语也不会产生多少效用,因为每个人都有一个内心堡垒,“自我”便缩藏在里面,你的直言直语恰好把他的堡垒攻破,把他从堡垒里揪出来,他当然不会高兴!因此,能不讲就不要讲,要讲就迂回地讲,点到为止地讲,他如果不听,那是他的事!

  对事方面,少去批评其中的不当。事是人计划的、人做的,因此批评“事”也就批评了“人”,所谓“对事不对人”,这只是“障眼法”。除非你力量大、地位高,否则直言直语只会替自己带来麻烦!如果能改变事实,则这麻烦倒还值得;如果不能,还是闭上嘴巴吧!如果非讲不可,也只能迂回地讲,点到为止地讲,如果没人要听,那是他们的事!


  □暗示语言门道多


  1.用意含蓄地暗示


  通过使用被动句式避免提及施事者,把有关意思表达出来,以显得婉转一些。例如:“如果事情成了,不会白操心的。”


  (比较:如果事情按时完成,我就奖励你。)


  2.自说自话地暗示

 


  使用不定代词代替“你”或“我”把有关意思表达出来,使有关话语听上去稍微平和一些。例如:


  “谁求不着谁?任何人都这样做的。”


  (比较:我只好这样做。)点名道姓叫人家干这干那或者强调自己必须如何,这常常是不怎么礼貌的。如果换用一些代词,就会显得较为礼貌。


  3.以多胜少地暗示


  使用“我们”代替“我”,把自己的看法、意见、决定等表达出来,以免显得主观武断。例如:


  “我们是实在是没办法了才来找您的。”


  (意即:这是大家的共同愿望。)


  在现代交往中,利用“我们”代替“我”是比较常用的礼貌表达方法。在政治活动、外交事务、学术交流、商务交往中,使用更为广泛。


  4.旁敲侧击地暗示


  通过旁敲侧击的说话方式把有关意思暗示出来,以免直接驱使对方,令人感到面子难下。例如:


  “我要出差半个月,我养的那些花没人浇水,就得枯死。”


  (意即:你来帮我照看一下吧。)


  请人做事,不必都要具体细细讲明。有很多情况下只要给对方一点儿暗示即可,这样就显得很自然。


  5.提供线索地暗示


  通过提供有关线索,间接引导对方考虑自己的建议或请求,给自己和对方都能留下很大的余地。例如:


  “我们公司离你家很近,几步路就到了。”


  (意即:请你去一趟吧。)


  借助话语线索间接向对方发出邀请或请求,常常比直接讲明心愿更为得体一些。


  6.预设前提地暗示


  通过蕴含的前提把有关意思暗示出来,使对方自然而然地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例如:


  “这院子前几天是我打扫的。”


  (意即:今天该你打扫了。)


  这句话蕴含了一个前提,就是“这院子应该你我轮流打扫”。说话人没有把它直接说出来,则显得比较含蓄。


  7.轻描淡写地暗示


  有意使用轻描淡写的语言把有关意思表达出来,使之更易接受,更有意味。例如:


  “你帮我把这房间稍稍粉刷一下。”


  (实际上需要彻底粉刷一下。)


  在提出建议、作出评价时,如果根据对方心理特点适当压低调子,效果可能更佳。


  8.最后通牒式地暗示


  用夸张的方法把绝望的意思表达出来,通过说明事情的难度等,求得对方的谅解。例如:


  “我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了。”


  (意即:不到最后关头,是不会给你添麻烦的。)


  在向对方表示歉意时,适当强调客观原因,可以表明并非主观不积极,因而容易得到对方的谅解。当然,这也要掌握好分寸,否则就会显得不实在。


  9.唯一选择地暗示


  借助同事反复的句式把有关解释、劝慰等表达出来,显得比较近情达理,例如:


  “领导毕竟是领导。”


  (意即:这事非你不行。)


  类似的表达方式在日常交际中很常见,听起来非常自然。


  □用委婉替代斥责


  委婉实际上可以说是一种修辞手法,即在讲话时不直陈本意,而是用委婉之词加以烘托或暗示,让人思而得其意,而且越揣摩,似乎含义越深、越多,因而也就越有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在社交中,人们往往会遇到不便直言之事,只好用隐约闪烁之词来暗示。

  一辆电车上人很多,而这时又上来一位抱小孩的妇女。于是售票员对乘客说:“哪位同志给这位抱小孩的女同志让个座?”但没想到她连喊两次,无人响应。售票员站起来,用期待的目光看了看靠在窗口处的几位青年乘客,提高嗓音:“抱小孩的女同志,请您往里走,靠窗口坐的几位小伙子都想给您让座儿,可您得先过去。”话音刚落,“呼啦”一声,几位小伙子都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让座。这位女同志坐下之后,只顾喘气定神,忘记对让座的小伙子道谢,小青年面有冷色。售票员看在眼里,心里顿时明白,她忙中偷闲,逗着小孩说:“小朋友,叔叔给你让个座儿,你还不谢谢叔叔。”一语提醒了那位妇女,连忙拉着孩子说:“快,谢谢叔叔。”那位小青年听到小孩道谢连声说:“不客气。”


  生活中,要理解人们的合理需要,爱护人的自尊心,只有这样才能把话说到别人心坎里去。如果不能根据交际对象的心理,选择恰当的语言形式,话一出口先挫伤他人的自尊心,必然引起对方的不快,甚至争吵。试想,售票员请人让座时说: “那么大小伙子一点也不自觉”;在劝女同志道谢时说:“别人给你让座,你也不知道说谢谢”,后果会如何呢?


  在商务活动中,委婉的技巧更是非常重要。尤其面对顾客,顾全面子最要紧,所以在想改变别人立场或批评性质的对话中,一般都不应采取直接的口吻说话。


  在亚细亚商城有这样一件事:1992年9月12日下午,商场儿童玩具柜台前挤满了顾客。正当服务小姐应接不暇之时,一小孩子伸手抓起一只玩具就跑。不一会儿,小孩连同玩具被有关人员带回来。这时,围上来许多顾客,他们既为小孩担心,又想看看服务员到底如何处理这件事。


  小孩拿商场的东西,多半是好奇,不懂事。这种情况如果说重了,怕小孩自尊心受不了,周围人也容易打抱不平,不说吧,东西又要不回来。这真是件棘手的事。服务小姐思考片刻,面带微笑地走到小孩身边,拉起小孩子的手温和地说:“小朋友,你喜欢这只玩具吗?”“喜欢。”小孩答。“小朋友自己拿玩具好不好?” “不好。”小孩子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对了,以后小朋友喜欢什么玩具就告诉阿姨,阿姨给你拿,好吗?”“好。”小孩子高兴地回答,把玩具交给了服务员。

 


  这件本来很棘手的事,亚细亚小姐处理得很巧妙、精彩,她用亲切委婉的话语既要回了所丢失的商品,又维护了小孩的自尊心,还不失时机地对孩子进行了道德教育。她的优质服务,在顾客心中留下了美好的印象,由此也对亚细亚商场有一个优秀的评价。


  □绵里藏针批评人于无形中


  人人都喜欢表扬、激励,批评总是令人难堪的。但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如果我们发现别人的错误而不能指出,甚至还要随声附和,那会是件令人难过、不安的事情。


  因此,要摆脱“说”还是“不说”这种左右为难的尴尬局面,需要掌握批评的技巧。批评是交际中最难把握的一种表达方式,要考虑时间、地点、对象等多种复杂因素,其宗旨是要照顾对方的自尊心,力求不伤害对方。


  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面:一位领导不分场合对其下属大声斥责,以为这样就可树立威信,下属才会服从他;一位家长不顾孩子的感受,唠唠叨叨不停指责孩子的缺点,以为这就是对他们的爱;一位老师一脸严肃在学生的考卷上指指点点,厉声训斥,以为这样他就会发奋学习;同事之间、邻里之间、朋友之间不顾方式地指责对方的缺点、过失。他们的做法对否已不需评判,看一下实际效果吧:这种批评方式往往事与愿违,即使对方感觉到自己的错误,也会强词夺理,甚至拂袖而去,弄得不欢而散。


  如果我们换一种方式,私下与其交换意见,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与他摆事实,讲道理,分析利弊,他就会心悦诚服,真正接受你的批评和帮助。


  可见,批评的方法是关键,方法不同,效果当然也不同。批评成功的条件,基本概括起来有三条:一是心要诚;二是要有彻底、中肯的分析;三是运用恰当的批评方式。下面具体学习一下批评的方式吧。


  启发式。要使对方从根本、从内心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需要批评者从深处挖掘错误的原因,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循循善诱,帮助他认识、改正错误。


  幽默式。幽默式批评就是在批评过程中,使用富有哲理的故事、双关语、形象的比喻等,以此缓解批评时紧张的情绪,启发批评者思考,从而增进相互间的感情交流,使批评不但达到教育对方的目的,同时也创造出轻松愉快的气氛。


  伏尔泰曾有一位仆人,有些懒惰。一天伏尔泰请他把鞋子拿过来。鞋子拿来了,但布满泥污。于是伏尔泰问道:“你早晨怎么不把它擦干净呢?”


  “用不着,先生。路上尽是泥污,两个小时以后,您的鞋子又要和现在的一样脏了。”


  伏尔泰没有讲话,微笑着走出门去。仆人赶忙追上说:“先生慢走!钥匙呢?食橱上的钥匙,我还要吃午饭呢。”


  “我的朋友,还吃什么午饭。反正两小时以后你又将和现在一样饿了。”


  伏尔泰巧用幽默的话语,批评了仆人的懒惰。如果他厉声呵斥他、命令他,就不会有这么好的效果了。


  警告式。如果对方犯的不是原则性的错误,或者不是正在犯错误的现场,我们就没有必要“真枪实弹”地对其进行批评。可以用温和的话语只点明问题。或者是用某些事物对比、影射,做到点到为止,起到一个警告的作用。


  委婉式。委婉式批评也称间接批评。一般采用借彼比此的方法声东击西,让被批评者有一个思考的余地。其特点是含蓄蕴藉,不伤被批评者的自尊心。


  在一次宴会上,一位肥胖出奇的夫人坐在身材瘦小的萧伯纳旁边,带着娇媚的笑容问大作家:“亲爱的大作家,你知道防止肥胖有什么办法吗?”萧伯纳郑重地对她说:“有一个办法我是知道的,但是我怎么想也无法把这个词翻译给你听,因为‘干活’这个词对你来说是外国话呀!”


  萧伯纳这种含蓄委婉、柔中带刚的批评方式,针对性极强。


  总之,批评的方法应以教育为主,用事实教育人,用道理开导人,用后果提醒人,从而使对方诚心诚意地接受批评。


  □说一路善意的谎言


  1.摆脱纠纷


  小章是一个喜欢找人闲聊的人,有时候甚至不管别人有事没事,都能跟人磨上半天。这不,这天下午他又敲开了小李家的门,聊了一会,小李突然抬腕看了看时间说:


  “对不起,我下午要去参加一个会议,还要做点准备工作,要不下次我们再聊?”


  小章只好起身告退了。针对这种老爱找你闲聊的人,如果对方的谈话又总是毫无实质性内容的话,作为朋友你要把别人拒之门外,显然是不礼貌的,而如果与他不断地闲聊下去,又会把自己的宝贵时间消磨一空。这时,最为明智的办法就是“说谎”了,推说自己还有别的工作要做,现在没空之类的。这种善意的谎言能有效地帮你摆脱唠叨的纠缠。


  2.委婉拒绝


  谢某的一个熟人向她推销贩来的女士皮大衣,谢某知道这熟人商业道德欠佳,怕上当,不想买她的大衣,却又不方便得罪对方,因此礼貌地说:


  “谢谢你对我的关心,我正想买一件皮大衣。但是我丈夫刚好出差去了,临走时说了要给我买一件回来,我想他一定不会让我失望的。”


  那熟人听了也就不好再说什么了。事实上,谢某的丈夫是真的出差了,可并没有说买大衣的事,她灵机一动才编这样的理由,巧妙地回绝了对

方。生活中,直言相告地去拒绝一个朋友,有点不近人情,不如使用一点小小的谎言,让对方体谅到自己的“难处”,同时又不伤害感情。

 


  3.以牙还牙


  有一次,诗人马雅可夫斯基正在彼得堡大街上行走,看到一位妇女正在向周围的群众大发议论,用恶毒的语言攻击布尔什维克。马雅可夫斯基一听,拨开人群,径直走到造谣者面前,说:


  “抓住她,她昨天偷我钱包了!”


  “您说什么呀?”那妇女一听吓坏了,急忙争辩:“您一定是认错人了!”


  马雅可夫斯基一口咬定:“错不了,就是她——戴着绣黄花的帽子,她偷了我25卢布!”


  围着那妇女的人们一听,开始讥笑她,一边议论,一边纷纷散开了。马雅可夫斯基就这样用谎言惩罚了那位造谣惑众的妇女。


  4.逃避灾难


  辛亥革命后不久,袁世凯窃取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职位,但他野心并未满足,还妄想恢复帝制,因此每天都做着皇帝梦。一日,他仍在为此事处心积虑,不久便倦然而卧,真的做起白日梦来。一位伺婢正好端来参汤,准备供袁世凯醒后进补,谁知不慎将玉碗打翻。婢女自知大祸临头,吓得脸色苍白、浑身打颤。因为这只玉碗是袁世凯在朝鲜王宫获得的珍宝,算得上他的“心头肉”,过去连太后他都不愿意用来孝敬,现在化为碎片,这弥天大罪是无论如何也逃脱不了了。正在这时,袁世凯醒了,他一看玉碗被打得粉碎,顿时气得脸色发紫,大吼道:


  “今天非要了你的命不可!”


  这一吓,倒使婢女惊出一计来,她连忙哭诉道:


  “不是小人之过,实在是有下情不敢上达。”


  袁骂道:“快说,看你能编出什么鬼话!”


  婢女说:“小人端参汤进来,看见床上躺的不是大总统。”


  “混账东西,床上不是我,是谁?”袁世凯怒不可遏。


  “小人不敢说,小人好怕。”婢女大声哭道。


  袁倏地站了起来:“你再不说,老子一刀砍了你!”


  婢女连忙下跪,战战兢兢地说:“我看见……床上……床上躺着的是一条五爪大金龙!”


  袁世凯一听,以为自己真是金龙转世,就要登上梦寐以求的皇帝宝座了,顿时一股喜流从心中涌起,怒气全消,还情不自禁地拿出一叠钞票为婢女压惊。


  婢女的一个高明谎言,正中袁世凯下怀,正是这个谎言竟然帮她保住了性命!


  5.保守机密


  在一次中外记者招待会上,一位西方记者向陈毅提出这么一个问题:


  “最近,中国打下了美制的U—2型高空侦察机,请问,是用的什么武器?是导弹吗?”


  对于这么一个涉及国防机密的问题,陈毅风趣幽默地举起双手在空中做了一个动作,然后有几分俏皮地说:


  “记者先生,我们是用竹竿把它捅下来的呀!”一句众所周知的假话顿时引得人们哄堂大笑从而巧妙地达到了躲闪的目的。生活中,当被人问及一些诸如隐私之类的不宜透露的问题,用一些一听就知道是假话的话来回答,往往既能照顾对方的面子,又能保守自己的秘密,一举两得。


  6.增情添意


  一次,小吴与单位几位同事去北京旅游,观名胜,赏古迹,寻奇涉险,尽情而游,竟把当初答应妻子给她在长安街上购物的事忘得干干净净。直到乘车返回家时,才猛地想起。不得已,他只有在本市的一家商场里买了一套裙子。回家以后,对妻子不敢如实相告,而以谎言哄之:


  “平日里,你提篮买菜,洗碗刷锅,相夫教子,毫无怨言,真得好好感谢你。这次去北京,为了买这身裙子,我几乎跑遍了各大商场,才选中了它,也不知道你喜欢不喜欢,来,试试看!”


  妻子笑逐颜开,欣然试装。试想,如果小吴如实相告,岂不大煞风景,甚至会引起一场小小的“内战”。夫妻间理应真诚相待,来不得虚伪和欺骗,但如果每件事都得实言相告,每一句话都不得掺半点假,则不仅不能为家庭增添欢乐,反而还会使原本和睦温馨的家庭出现裂痕。因而,在不涉及大局,无关“宏旨”的家庭琐事上,有时不妨以“谎言”来润润色,营造一种温情脉脉的氛围。
< p="">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真正厉害的人,说话都是拐着弯的
与人沟通的十把金钥匙
塑造有力的领导形象(14)
说话 第6戒 (说话太直接)
你真的会说话吗?学习职场说话之道!
要懂得的100个口才技巧,从此改变自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