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管正斋针灸经验

管正斋针灸经验

摘 要 简介
管正斋老中医刺法经验,阐述了单针透刺法、两针傍法、三针齐刺法、四针恢刺法、五针扬刺法、多针连刺法的针刺方法及临床运用,探讨了管氏刺法的理论渊源和学术特点。
主题词 刺法 名医经验
管正斋老中医,云南省著名针灸学家。管老毕生潜心研究《内经》《难经》理论,能够遵古训而不拘泥,师古人而多发展。现将管氏刺法经验简介如下。
1 单针透刺法
1.1 针刺方法 
管老的单针透刺法,源于《内经》“关刺”、“短刺”理论,但在临床运用上,又有所发展。管氏单针透刺法,分深针短刺法、循经透刺法、经穴透刺法、过梁针透刺法等四种。循经透刺法是根据病情和补泻手法的不同要求,采取“迎”或“随”经脉透刺的针法,主要应用于背部和腹部的经脉。经穴透刺法则是采取一针透二穴;或一针透数穴的方法。如支沟透间使,阳陵泉透阴陵泉,颔厌透曲鬓等;过梁针透刺法,主要应用于四肢部。选用26号(或28号)过梁针,采用单手两指疾速直刺法,进皮后,左手挟持针身,右手小弧度捻转,缓慢进针,进针到穴位深度一半时,左手扶托于穴位肢体的对侧,以探测针尖到达的位置,直至针刺到对侧皮下。
1.2 临床运用 
单针透刺法主要用于痹证,痿证,癔病性瘫痪,脊髓损伤,外伤性截瘫,胃下垂,子宫脱垂,血管神经性头痛,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1.3 典型病例
余×,女,12岁,学生。1995年2月22日初诊。双下肢萎软无力4月,加重1天。患儿于1994年5月下旬自觉腹痛,呈持续性隐痛,阵发加重。1995年6月7日收住某医院。入院检查:神清,心肺(-),腹软,剑突下及脐周轻压痛。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未见异常。胃肠电图提示:慢性胃炎。纤维内窥镜:食道、胃、十二指肠未见异常。脑电图:过度换气时见左额区有高—中幅尖慢波;双枕区见高波幅的δθ波,并有少量类尖波阵发出现。提示中度异常脑电图。诊断为腹型癫痫。经对症治疗17天,症状缓解出院。出院后间断性腹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1994年12月渐感双下肢酸软无力,行走易跌倒,进食后呃逆。经某医院会诊,神经系统(-)。心肌酶学:未见异常,脑电图有明显好转,仍提示轻—中度异常脑电图。1995年2月21日午后突感双下肢麻木,完全不能自主活动,2月22日晨,由其母背至门诊求治。查:双下肢肌力0级,肌张力稍减弱,触、觉、痛觉基本正常,被动活动无抵抗,膝腱、跟腱反射(-),病理反射未引出。脉细,舌淡红,苔薄白。辨证:脾胃虚弱,筋脉失养。诊断:痿;癔症性瘫痪。治疗经过:先取右平顶穴(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2寸),过梁针透刺法,进针后行一度“凤凰理羽”手法[1],患儿可自行抬腿50°,再取左平顶穴单针透刺,嘱患儿带针站立,取针后患儿即可慢步行走。针灸调治12次后,患儿双下肢活动自如,饮食基本恢复正常。随访1年,患儿无恙,已复学。
2 两针傍刺法
2.1 针刺方法 
来源于《灵枢·官针》篇:“傍针刺者,直刺傍刺各一,以治留痹久居者也。”傍针刺法即:正入一针,傍入一针。
2.2 临床运用 
攒眉穴傍针刺:先从攒竹穴部位进1针,针尖到达眉中眶上裂,左手拇指压按针尖,使针身紧贴眼眶,右手持针捻转36次;再从阳白穴直下1针,使针尖向下刺到眉中眶上裂,与第一针尖相遇,左手拇指压按针尖,使针尖紧贴眶上裂,右手持针捻转36次,为一度手法,治疗“皮层性呃逆”,疗效显著[2]。运用环跳穴傍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3];秩边穴傍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亦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2.3 典型病例
邬×,男,68岁,离休干部。1994年7月18日初诊。持续呃逆8天。患者高血压病史10余年。1988年12月下旬因情绪激动,饮酒后诱发右侧肢体活动不遂。CT扫描提示:左颞顶叶脑出血。经某医院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后遗右侧肢体偏瘫。1994年7月5日因感四肢酸麻无力,心慌胸闷再次入院。MRI示左颞顶叶脑软化灶;双基底节区、顶叶白质区多发性腔隙性改变。胸片及心电图提示,主动脉硬化并左心室扩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缺血。7月10日午后出现呃逆,逐渐加重,每分钟10~12次,昼夜持续不停,多方治疗无效。7月18日会诊施治:取穴攒眉,两针
傍刺法,一度手法后,患者摇头流泪,呃逆立止。随访观察2个月,未再呃逆。
3 三针齐刺法
3.1 针刺方法 
《灵枢·官针》篇:“齐刺者,直入一傍入二,以治寒气小深者,或曰三刺。三刺者,治痹气小深者也。”
3.2 临床运用 
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肌纤维质炎,类风湿性关节炎,三叉神经痛,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血管神经性头痛,肱骨外上髁炎,腱鞘炎等。如管老运用面穴齐刺法治疗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疗效显著。针法:下关穴直刺,进针深度1~1.2寸;太阳透下关穴,向下斜刺或平刺,进针深度1.2~1.5寸;颊车透下关,向上平刺1.2~1.5寸。针刺得气后,太阳、颊车加用电针,采用连续波,频率80~100次/分,留针20分钟。运“平针齐刺法”治疗肱挠滑囊炎[5];平针齐刺飞翅穴,治疗项背疼痛等症[6],均有穴少功宏之效。
3.3 典型病例  
张×,男,58岁,干部。1993年12月16日初诊。反复右侧面痛12年,加剧一月。患者于1981年冬季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颌部阵发性隐痛,常因洗脸时擦洗面部引起疼痛发作。其后逐年加重,多在秋冬季节发作。1993年11月中旬右侧面痛加重,呈阵发性闪电样剧痛,每隔5分钟左右疼痛1次。服用卡马西平、颅痛定等药物无效。脉浮紧,舌暗淡夹青,苔白。辨证:风寒入络,经脉痹阻。诊断: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面痛(齿槽风)。治疗经过:取下关、太阳、颊车面穴齐刺法,配取止痛穴(位于翳风穴与天容穴连线之中点,约在翳风穴下1.5寸)、牙痛穴(掌心第三、四掌骨间,距掌指横纹后约1寸),电针连续波,频率80次/分。留针30分钟。针治后,疼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隔1~2日针治1次,治疗25次后,面痛消失。随访3年,疼痛未复发。
4 四针恢刺法
4.1 针刺方法 
《灵枢·官针》篇:“恢刺者,直刺傍之,举之前后,恢筋急,以治筋痹也”。《内经》所述的恢刺方法是:直刺在筋的旁边,或前或后的提插捻运,扩大针孔,以舒缓筋急的现象,适应于治疗筋脉拘挛而疼痛的筋痹病。管老在《内经》恢刺的基础上,发展为“四针恢刺法”,主要治疗肌肉、肌腱、韧带等挛急疼痛的病症。如取穴虎口、大骨空、后骨空(大骨空与阳溪穴之连线上,拇指掌指关节背侧正中陷中)、地神穴(位于手拇指与掌交界之横纹中点),四针恢刺治疗屈指拇肌腱鞘炎。脑炎后遗症或中风后遗症患者的跟腱挛缩、足下垂:昆仑、太溪、复溜、跗阳四针恢刺,解溪、商丘、丘墟、脑清四针恢刺,交替取穴。肘关节挛急疼痛:尺泽、曲泽、少海、天井四针恢刺法。本法对缓解肌腱挛缩、关节疼痛,有较好疗效。
4.2 临床运用
屈指拇肌腱鞘炎,肌筋膜炎,腓肠肌痉挛,斜方肌痉挛,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肌肉关节挛缩疼痛,软组织挫伤等。4.3 典型病例蔡×,女,42岁,工人。1985年3月15日初诊。右拇指关节疼痛、不能自主屈伸一年余。查:右手拇指呈内屈状态,由于多次外敷中草药,局部皮肤粗糙,破损结痂,拇指关节不能伸直,被动上翘时有弹响,向桡腕部放射疼痛。右掌指关节内侧压痛明显,并可摸到豆状结节;拇指掌指关节背侧及桡骨茎突部亦有压痛。脉细涩,舌暗红有瘀斑,苔薄白。辨证:气血凝滞,筋脉瘀阻。诊断:屈指拇肌腱鞘炎;筋痹。治疗取主穴:地神、虎口、大骨空、后骨空四针恢刺。配穴:凤眼(屈指,手拇指关节横纹桡侧缘,指骨关节横纹头赤白肉际处)、明眼(屈指,手拇指关节横纹头尺侧端)、阳溪、太渊。治疗2次后,疼痛明显减轻。隔日治疗1次,5次后拇指活动基本自如。共治疗8次,症状完全消失。随访1年,疗效巩固。
5 五针扬刺法
5.1 针刺方法 
《灵枢·官针》篇:“扬刺者,正内一傍内四而浮之,以治寒气之博
大者也。”《内经》扬刺法,主要治疗寒气稽留面积较广而浅的病症。管老发展了扬刺针法,扩大了扬刺治疗范围。
5.2 临床运用 
管老运用扬刺法治疗腱鞘囊肿,在囊肿的上下左右各平刺一针,再从囊肿隆起最高点直刺一针至囊底,治疗腕关节腱鞘囊肿。督阳五花针刺法:先针大椎穴,次针崇骨、陶道,再针定喘。主治:头项强痛、恶寒发热、咳嗽哮喘等。或是:先针灵台,次针心俞、膈俞,治疗肺结核,背痛疔疮,肋间神经痛等。任阴梅花刺针法:先针中脘,次针上脘、建里,再针梁门。主治胃脘疼痛,呕吐呃逆,纳呆泄痢等;或先针关元,次针中极、石门,再针水道。主治宫寒不孕,阳萎早泄,尿频、尿闭等。
5.3 典型病例
艾×,女,36岁,护士。1984年7月12日初诊。右腕关节囊肿3月余。患者于1983年7月参加劳动后,自觉右腕关节酸痛,2月后在腕关节指总伸肌腱尺侧出现约2c m×1.5c m的囊肿。1984年3月下旬行手术切除。术后3月,在手术疤痕尺侧隆起2c m×2.5c m的囊肿,外形光滑,质软,触之有饱胀感,右腕关节酸痛,右臂乏力。诊断:右腕关节腱鞘囊肿。治疗经过:按五针扬刺法,在囊肿周围基底部平刺4针,囊肿中间直刺1针至
囊底。针后囊肿上垫纱布加压按揉5分钟;艾条温和灸10分钟。针治2次后囊肿明显缩小,10次后囊肿完全消失。随访2年未复发。
6 多针连刺法
6.1 针刺方法 
《内经》中的多针刺法,主要有[/COLOR][/SIZE]齐刺、扬刺、傍针刺、赞刺、豹文刺等。“多针连刺法”是《内经》多针刺法的发展,临床运用时分浮刺法和连刺法两种针法。多针浮刺法治疗因感受风寒引起的背阔肌、冈内侧肌拘急疼痛、斜方肌痉挛等。管老汲取输刺进针较深的特点,对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多针连刺法。如脊椎九宫穴多针连刺法:依据CT扫描及临床检查,以压痛点最显著的病变椎节棘突间定为
中宫,沿督脉在中宫上下棘突间定乾宫、坤宫,挟乾宫、中宫、坤宫旁开0.5~0.8寸,依次定取巽、兑、坎、离、艮、震六宫穴。进针顺序为:先针中宫,次针乾宫、坤宫,直刺或略向上斜刺0.8~1.2寸,依次取巽、兑、坎、离、艮、震六宫穴,针尖斜向椎体,进针1.2~2寸,获得针感后,按病情施以补泻手法[7]。6.2 临床运用 经常用于风湿性肌纤维质炎,肌筋膜炎,皮神经炎,神经性皮炎,荨麻疹,脊柱骨关节炎,急、慢性腰骶关节劳损,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
6.3 典型病例
付×,女,35岁,售货员。1983年6月10日初诊。右大腿前外侧皮肤疼痛麻木6年余。患者于1977年3月分娩时难产,产后胎盘滞留,行胎盘剥离术,致出血性休克。经抢救后渐愈。后遗双下肢无力,大腿前外侧皮肤疼痛伴有蚁行感,站立或行走后加重。经服药、理疗等治疗3年后,左
下肢症状基本消失,右股外侧麻木疼痛症状加重。查:右下肢无明显运动功能障碍,股部肌群肌张力减退,膝腱反射减弱。右股外侧约10c m×20c m范围内皮肤感觉减退,局部皮肤枯燥干涩。脉细涩,舌暗红有瘀斑。辨证:肝血亏虚,瘀血痹阻。诊断:股外侧皮神经炎。治疗:沿股外侧疼痛麻木区,采用多针浮刺法,循经配穴,隔日针灸1次。其间曾配合维生素B 1、维生素B 12、当归注射液等穴位注射。其治疗54次,右下肢麻木疼痛症状消失。随访一年,疗效巩固。
7 参考文献
1 管遵惠.管氏针刺手法学术特点的探讨.针灸临床杂志,1993;9(5):26
2管遵惠.针刺治疗“皮层性呃逆”的经验介绍.黑龙江中药,1982;4:40 [/COLOR][/SIZE]
3 管遵惠,谭保华,陈莉莉,等.热针治疗坐骨神经痛208例.云南中医杂志,1989;10(3):35
4 Guan Zun hui.A Cli nical Observation of 418 Cases of Lumbar Intervert e bral Disk Herni a Tre at ed wit h Hot Nee dl ss.THE FORTH WORLD CONFERENCE ON ACUPUNCTUREPROGRAM&ABSTRACTS,Ne 
wYork.S.A.1996:117 
5 管遵惠.平针齐刺法治疗肱挠滑囊炎212例.云南中医杂志.1991;12(5):26 6
6 管遵惠.飞翅穴临床应用.新中医,1983;(9):29 
7 管遵惠,徐杰.热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甲襞微循环影响的观察.中国针灸,1996;16(5):1[/COLOR][/SIZE]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6种常见病的穴位按摩法
呕逆
截针疗法
&.人体手穴图 手针图
骨科常见疾病科普之——腱鞘囊肿
如何进行指力和手法的练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