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乾隆平定台湾林爽文起义:扼杀分裂威胁,稳定台湾社会一百年
userphoto

2024.03.25 广东

关注

导语

公元1786年,台湾地区爆发天地会首领林爽文反清起义,半月之内起义参与民众达到十余万,义军浪潮几乎席卷全台,林爽文本人自称“盟主大元帅”,建元顺天,公然与清廷分庭抗礼。

这是自1683年康熙征台之战以后的第二次台湾政治危机,局势危机之下,乾隆于1787年命宠臣大学士福康安、领侍卫大臣海兰察率四万军队渡海平叛,福康安通过剿抚并举、分化瓦解,于1788年初大败义军,俘获林爽文,押解至北京杀害。

至此历时一年多的林爽文起义被平定,一场分裂危机宣告解除,乾隆亦将平台列入十全武功。

平定台湾得胜图

林爽文起义背景:康熙收台以来的台湾社会阶级矛盾激化

随着公元1683年康熙收复台湾,一大批来自广东、福建的东南沿海百姓横渡重洋移民台湾。

早期的台湾地广人稀,土地肥沃,且大部分属于待开发地区,再加上清廷鼓励移民,因此对于饱受山海交错,人多地少的闽粤人民来说,台湾绝对是个理想的去处。

史书记载:

“台湾佃丁皆系漳、泉、惠、潮之客民,因贪地宽,可以私垦,故冒险渡来。”

可以说,早期闵粤移民成为台湾最先富起来的阶层。耕地的不断开垦,使得当时台湾地区农业和商品经济持续发展。

不过经济繁荣带来的另一个后果就是土地兼并,这就使农民内部产生阶级分化,很多少地的农民破产,贫富差距日益加大,两极分化日趋严重。

同时,仍有一批又一批的闽粤移民涌入台湾,并持续增加,台湾弹丸之地,大部分荒地早已开发,这些新到台湾的移民已经没有机会再获得土地资源,只能临时租种或者受雇佣耕种土地。

不过即便如此,有限的土地也不能承载日益增长的人口,在阶级分化和资源限制的双重压制下,台湾产生了大量的游民。

这些游民没有田产,没有生计,长期处于颠沛流离的生活中。

他们聚集在一起时,为了抱团谋利,歃血盟誓、结拜异姓兄弟,以“江湖义气”为道德标杆,吸引更多农民、佃户和游民加入。一时间台湾帮派林立,最为有名的就是天地会。

另外,闵粤百姓宗族文化强大,好勇斗狠的习气严重。由于在移民后,原有的血缘宗族界限被打乱,取而代之的是地缘老乡关系结成的同盟。

他们为了抢夺资源经常爆发成百甚至上千人的武装械斗,到雍正末期,宗族和江湖斗争愈演愈烈,形成尾大不掉之势,史载:

“漳、泉、惠、潮之民日众,寄籍分党,叶牙其间,及其树帜械斗,动以万计,将士不能弹治。”

天地会等江湖派系以及宗族械斗极大增加台湾社会的不稳定性。

台湾社会的另一大问题就是吏治腐败,乾隆中期政治腐败,贪官污吏横行,天高皇帝远的台湾更加严重,从上到下达到无人不贪,无人不贿的境地。

台湾总兵柴大纪在台湾不到两年,所得约有五万余两白银,台湾知府孙景燧“在台湾府任内,将库贬银两侵亏,至十万之多”。

甚至一个小小的诸罗县知县唐锐仅上任数月,就先后四次寄回花银一千七百七十元,纹银一千一百三十八两。

可见台湾官场之腐败令人发指,以上这些因素的不断综合发酵,极大加速了林爽文起义的进程。

林爽文起兵,江湖帮派的夺权运动

林爽文原籍福建平和县,公元1773年随同父亲迁居台湾彰化,凭借过人的胆识和手腕,得以在激烈竞争中出人头地,成为当地有名的地主。

由于林爽文为人慷慨大方,笼络一批江湖人士,成为彰化有名的乡绅,同时也吸引了天地会的注意。

1784年,在天地会首领严烟的邀请下,林爽文正式加入天地会,成为北路首领,这个时候的林爽文尚无谋逆之心,仅是为了互济互助,寻求依靠,以图产业安全。

不过随着天地会的壮大,开始有意抗拒官府,这引起了台湾地方官员的警觉。

1786年十二月,天地会爆发械斗,官府以危害社会秩序为由,重拳打击天地会,总兵柴大纪亲自率兵抓捕,处死、发配多个天地会成员。

许多人逃至林爽文处,林爽文将他们保护起来,清兵抵达后,以焚村相威胁,让林爽文交出人来,遭到林爽文拒绝,清兵随后一把大火烧了村落,而这也成为林爽文起义的导火索。

1786年十二月,林爽文以“剿除贪官,拯救万民”为口号,率众起义,为了煽动社会情绪,林爽文在起义告示中称:

“今据台湾皆贪官污吏,扰害生灵,本帅不忍不诛,以救吾民,特兴义兵,当天盟誓。”

这一招果然奏效,很多底层佃农、游民积极响应很快林爽文攻克彰化,全歼清军营垒,杀知府孙景燧,释放狱囚。

同时,台南天地会首领庄大田起兵响应,攻克凤山(今高雄),不久林爽文被推举为盟主大元帅,建元顺天。

仅半月之内,义军规模超过十万,淡水、竹堑等台湾一府四县三厅大部,到1787年二月,全台除南部台湾府,中部海港鹿港外,其余全部陷落。

不过起义规模虽然声势浩大,但与历代中原王朝农民起义不同,林爽文集团核心主要是天地会和富农乡绅,起义本质上是台湾下层宗族、江湖派系对权力的争夺。

所谓拯救万民的口号不过是争取舆论和社会的支持,史料记载:

“贼庄内贼头、戴伙俱有分田耕种,每百石粟抽出三十石。”

也就是说他们每分配给农民的土地,就要强迫其交三分之一的税,当然,被劫掠的对象自然是那些地主和富商。

另外,由于义军需要粮食,林爽文就强迫农民为之劳动,以至于“各处山田,遍种禾稻杂粮,使将来外间乏食穷民,不得不迫而入伙。”

再加上很多宗族与林爽文有矛盾械斗,这就导致大量民间势力支持官府,清廷则将这些民众编为“义民”,会同清正规军一同作战。

所以说,虽然义军控制了许多重要城市、交通要道,但始终无法攻占府城,起义军反倒在清军与义民的配合打击下腹背受敌。

清军横渡台海,平定林爽文起义

林爽文起义一事传回京师,乾隆认为起义军不过是乌合之众,便令闽浙总督常青率军征剿。

常青令福建水师提督黄仕简、闽安协副将徐鼎士、陆路提督任承恩等率六千兵马,分三路赴台平叛。

然而结果却远超乾隆预料,林爽文得知清军攻台,便化整为零,打起了游击迂回反包围的策略,以至于清军不仅未能平定义军,甚至还陷入到其包围中。

各路大军受到牵制,彼此之间不能援助,更无法形成合围之势,在高雄之战中,两千清军被庄大田天地会重创,损失过半。

乾隆对黄仕简、任承恩二人十分不满,下令革职拿问,并急命常青为督师,调清军一万七千多人亲自渡台。

而林爽文则率军反攻台湾南北交通中心诸罗县城,以此隔绝台湾府城,清军则死守府城及诸罗屏障,双方僵持五个月,无任何突破。

由于清军死守几个孤城,无任何外援补给,情势变得十分危急。

为了尽早平定起义,乾隆调心腹爱将,陕甘总督福康安及侍卫内大臣海兰察,抽调湖广、四川、广西、贵州等省份一万大军入台支援,对外号称十万。

福康安入台后,实施剿抚兼施的策略,对于给清军提供情报或抓获义军头目的,优加奖赏,对主动投降的宽宥赦免。林爽文内部本来就是一群乌合之众,很快就被分化瓦解。

战术上,福康安通过声东击西,先佯攻林爽文根据地大里杙,迫使其从诸罗撤军,之后又调集火炮猛轰义军,林爽文损失惨重,只能率残部撤至集集蛹、水里化等高山族聚居地区。

福康安令当地宗族武装扮成百姓,配合官兵搜捕义军,1788年初,清军多路出击,在仑仔顶和牛稠山连败义军,在老衢崎俘获林爽文,随后押解至北京杀害。

庄大田退入台湾最南端的琅峤,不久也被俘杀,历时一年多的林爽文起义宣告失败。乾隆为了嘉奖诸罗义民,而将诸罗改名嘉义,并将平定林爽文起义列入十全武功。

与中原历朝历代起义相比,林爽文起义无论从规模还是时间,似乎都不值一提,但历史影响却比较深远。

由于林爽文起义之初就已改元称制,且有明确政治纲领,可以想象,一旦成功势必建立独立政权,分裂出去,乾隆通过平叛,巩固了对台湾的管理,维护国家统一,台湾社会再次安定百年之久,直到1895年甲午战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个教书匠干出了惊天大事...
乾隆十全武功(五)——镇压林爽文
乾隆“十全武功”到底意欲何为之三
庄大田
福建人的叫“天地会”,广东人的叫“添弟会”?这两个组织有何区别?
清朝农村起义领袖们的下场如何,最惨的遭遇点天灯和骑铜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