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双相情感障碍
《柳叶刀》发文,这类易被误诊的疾病,九成中国患者未能得到治疗!
健康界推荐搜索双相情感障碍

3月30日,是荷兰画家梵高的生日,他是表现主义的先驱,也是双向情感障碍患者。

从2015年开始,国际上将每年的3月30日定为双向情感障碍日。

抑郁时,情绪低落;躁狂时,冲动易怒……人的情绪是不断波动的,但有些情绪如果超出了正常的波动范围,有可能预示着患上了双相情感障碍。

新冠大流行加剧了抑郁症的发生,根深蒂固的结构性不平等和社会孤立、丧亲之痛、疾病、不确定性、贫困和难以获得卫生保健等,均会对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2月16日,《柳叶刀》发布了《世界精神病学协会抑郁症重大报告:对抑郁症采取联合行动的时候到了》(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由来自11个国家的25位专家撰写,健康界专访了本报告的共同作者中南大学湘雅公共卫生学院肖水源教授,深度剖析抑郁症背后需要关注的问题。

被误解、忽视和误诊的一种疾病

据《报告》估计,全世界每年有5%的成年人患有抑郁症。在高收入国家,约50%的抑郁症患者未得到诊断或治疗,而在中低收入国家,这一比例则达到80%~90%。

肖水源教授认为,新冠疫情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如社会隔离、丧亲之痛、不确定性、艰难和有限的医疗保健服务等,给数以百万计人的心理健康带来严重影响。

图1 全球不同人群的抑郁症状

抑郁症的正式名字是「抑郁障碍」。美国的精神障碍分类与统计手册中(DSM-5),它主要包括重性抑郁障碍和破坏性心境失调障碍;在国际疾病分类中(ICD-11),主要包括单词发作抑郁障碍,反复发作抑郁障碍,心境恶劣障碍,抑郁与焦虑混合障碍等。

肖水源教授告诉健康界,抑郁症的病因非常复杂,总的说来与环境、遗传及其交互作用相关。有家族史的人发生抑郁症的概念比没有家族史的人高。儿童青少年期间的不良遭遇(被忽视、被虐待、被霸凌等)、近期重大生活事件、被社会孤立、歧视、心理创伤、缺乏社会支持等,都与抑郁症的发生有一定的关联。

轻度抑郁症(因为程度较轻)、躯体症状(如失眠、容易疲劳、精力差、慢性疼痛)较多的患者(误以为是躯体问题)、与重大生活事件及心理创伤密切相关(人们倾向于用生活事件和心理创伤解释情绪问题)的患者容易被忽略。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躁狂和抑郁交替发作的情感疾病,也叫躁郁症。患者会长期受到情绪反复的折磨,还有自残、自杀的风险。

因其有抑郁发作的典型特征,双相情感障碍常被误诊为抑郁症。

图2  躁郁症与抑郁症的区别

抑郁症可以造成严重的痛苦,损害社会功能和经济生产力,并导致患者过早死亡。

尽管抑郁症通常被归类为二元障碍,但抑郁症的临床表现、严重程度和纵向病程都是多样化的;它超越了目前分类的界限,通常与其他疾病重叠。

抑郁症对家庭和社会有重大影响。然而,这些影响既没有得到很好的理解,也没有得到承认,即使在国际层面上,也没有足够的重视。

近九成的中国抑郁患者没有进行过治疗

抑郁症并没有明确的器质性改变,并不像躯体疾病那样有明确的生理、生化、病理或影像学指标确定诊断。在诊断方面,主要根据症状、病程(即症状的持续时间)、社会功能损害或痛苦诊断抑郁症。

2021年9月21日,《柳叶刀》发表《中国抑郁症的患病率及治疗:横断面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我国成人抑郁障碍终生患病率高达6.8%,但仅有9.5%的患者进行过治疗,仅有0.5%得到了充分治疗。也就是说,目前我国有近九成的抑郁患者没有进行过治疗。

针对这一现象,肖水源教授告诉健康界,主要原因有三点:

(1)对抑郁症缺乏认识,存在错误认知;

(2)对精神障碍患者(包括抑郁症患者)的污名化和歧视;

(3)精神卫生服务体系不完整。

目前大多数对抑郁症终生患病率的统计,都是基于回顾性报告,这就需要专家谨慎解读,因为这些报告很可能低估了抑郁真正的终生患病率。

回顾性报告显示,在28个国家对18-74岁的成年人进行的社区流行病学调查中,各国的抑郁症终生患病率平均为10%~6%(IQR 6-14)。

一项前瞻性的流行病学研究报告,严重抑郁症的终生患病率要高得多,在30%~40%之间。

在世界精神卫生调查中,高收入国家的国内抑郁症发病年龄中位数为26岁(IQR 17-37),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为24岁(17-35岁)。这些发病年龄分布,晚于许多其他常见精神障碍,如焦虑症,并且许多抑郁症病例与这些其他时间原发性疾病共病。

图3  75 岁之前抑郁发作的年龄

自杀被列为15-29岁人群的第二大死因。一项元审查报告称,抑郁症患者自杀死亡的风险几乎是20倍。

抑郁症是自杀死亡者中最常见的精神障碍,心理研究显示,抑郁症在自杀造成的疾病负担中占最大比例。一项关于抑郁症患者自杀企图的荟萃分析发现,抑郁症患者的终生患病率为31%,并证实自杀企图在世界各地的抑郁症患者中很常见。

研究表明,世界上约有4%~7%的人口,在任何时间内都有过一次抑郁症发作的经历。

尽管双相情感障碍的终生患病率比抑郁症低得多,但在当前的抑郁症发作中,双相情感障碍参与的比例仍然很高,因为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抑郁发作,比抑郁症患者的抑郁发作更加持久和反复。

关注抑郁症患者,不仅仅是医生的事

在临床治疗层面,肖水源教授认为,轻度抑郁症可以以心理治疗为主,中度抑郁症结合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严重抑郁症患者必须以药物治疗为主,辅以心理治疗,甚至必须使用ECT等物理治疗,将心理社会支持、社区康复、心理技能训练与临床治疗结合起来

在医疗建设层面,可以从三方面入手:

(1)完善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包括机构建设、人力资源培养和经费投入等;

(2)在医学教育和培训中加强精神病学教学,使非精神科医生、特别是社区医务人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识别、诊断和治疗抑郁症患者;

(3)支持和鼓励远程医疗。

在社会层面,降低对抑郁症患者的污名化和社会歧视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需要加大《精神卫生法》的执法力度。

除此之外,预防抑郁症的发生,远比治疗抑郁症更重要。在这一方面,学校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可以通过心理技能训练,开展针对性的抑郁症预防项目,如对高危人群和个体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降低污名化和歧视程度。

对于个人来说,如果持续一段时间(如两周)高兴不起来,心境低落、对以前很感兴趣的事情不再有兴趣,认为什么都没有意思,就要警惕抑郁可能,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

「预防是抑郁症中最被忽视的一点。部分原因是,大多数干预措施是在卫生部门以外进行的。」共同作者、来自印度金奈自杀预防中心的Dr. Lakshmi Vijayakumar称:「面对青少年抑郁症的终身影响,从学业和未来人际关系的困难,到药物滥用、自我伤害和自杀方面的风险,投资于抑郁症预防是非常有价值的。」

为了使抑郁症患者得到充分、完整治疗和管理,肖水源教授认为,首先是要降低对抑郁患者的污名化和社会歧视。抑郁症可以治愈,治愈后心理和社会功能可以完全恢复正常,不应影响他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和社交。其次要进行规范治疗,并要重视抑郁症患者的自杀预防。

抑郁不是不治之症,不是「神经病」,傲慢、偏见和不理解才是世界上最大的不治之症。

当社会有完整的体系去保障和治疗抑郁症时,每一个患者才可以大大方方地去求助,不必在每一个不知所措的夜里与疾病单打独斗,走出深渊,沐浴阳光。

参考文献:
[1] EJ Bromet, LH Andrade, R Bruffaerts, DR Williams.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Mental disorders around the world: facts and figures from the WHO World Mental Health Survey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 (2018)
[2]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21)02141-3/fulltext
[3] E Chesney, GM Goodwin, S Fazel. Risks of all-cause and suicide mortality in mental disorders: a meta-review. World Psychiatry, 13 (2014), pp. 153-160
[4] JT Cavanagh, AJ Carson, M Sharpe, SM Lawrie. Psychological autopsy studies of suicide: a systematic review. Psychol Med, 33 (2003), pp. 395-405
[5] Helen Herrman, Vikram Patel, Christian Kieling, Michael Berk, Claudia Buchweitz, Pim Cuijpers, Toshiaki A Furukawa, Ronald C Kessler, Brandon A Kohrt, Mario Maj, Patrick McGorry, Charles F Reynolds, Myrna M Weissman, Dixon Chibanda, Christopher Dowrick, Louise M Howard, Christina W Hoven, Martin Knapp, Helen S Mayberg, Brenda W J H Penninx, Shuiyuan Xiao, Madhukar Trivedi, Rudolf Uher, Lakshmi Vijayakumar, Miranda Wolpert, Time for united action on depression: a Lancet–World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Commission, The Lancet, Volume 399, Issue 10328, 2022, Pages 957-1022, ISSN 0140-6736,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21)02141-3.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即使感染艾滋病,也要有质量地生活!
什么是“心理疾病污名化”?该怎样解决?
消除污名,从看见自我污名开始
得了抑郁症以后,就真的不配被当个人看待了吗?
老爸老妈最担心的健康问题
抑郁不可触摸的痛,没有受过伤的人,才会讥笑别人的伤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