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90后空姐,做陪诊师月入2万,表面光鲜,其实背后水很深

有人去医院花钱,有人去医院赚钱。

最近,一种小众行业“陪诊师”,没有门槛,也不限制学历,工作时间灵活,主要工作就是陪人看病,就可月入过万。

二胎妈妈陆海燕,辞去人力资源的工作,转行在三线城市当陪诊师,半天4个小时200元,收入上万块。

工作内容简单、时间自由,薪资又高,这简直就是梦寐以求的理想工作,即便钱来得太猛烈了,大家肯定也在所不“辞”。

不过,这职业背后的水“深不可测”,不是什么人都能蹚的。

月入过万的背后,微信步数也过万,陪诊师首先就是个体力活。

陪人看病,这只是陪诊师的业务之一,他们的业务范围很广,小到取送报告、帮忙挂号,大到代问诊、陪检查。

有些外地患者,陪诊师还得帮忙订酒店、解决三餐,来回接送。

一句话,凡是可以代劳的,无需患者出手的,陪诊师都得上,这也应了广大老板的口头禅“年轻人眼里要有活”。

在如今老龄化日益突出的情况下,老年人就成为了陪诊师的最大客源。

刚入行的王菊,一上来就遇到了“大客户”,这个“大”不是指对方出手阔绰,而是服务难度大。

64岁的杨阿姨,一次意外摔跤伤了腰,后半生只能在轮椅上度过,医院成了她的“老地方”。

当时,还处于疫情防控阶段,出行受限,健康码、行程卡一样不能少,可还是新人的王菊不清楚。

刚到医院时,王菊帮忙排队挂号,结果好不容易排到自己,却被告知必须由患者本人亲自挂号。

不然,医生无法确认患者是否去过中高风险区。

没办法,王菊只能折返回去推杨阿姨过去,但医院的布局又给她增加了额外的难度。

体检中心与门诊大厅不在一栋楼,要想去体检中心,先需要上二楼,再来个山路十八弯,最后经过一条长长的斜坡。

上楼时,王菊下意识准备走扶梯,杨阿姨的随行保姆拦住了她,说“轮椅坐不了扶梯”。

王菊又要绕一大圈去等电梯,好不容易挂完号,王菊要按照检查项目,一项一项陪着杨阿姨检查。

做检查时,难免会有一些不适,这搁在年轻人身上,尚能忍一忍,但老年人就有点难扛了。

王菊要时不时在一旁,安慰杨阿姨,尽量减轻检查给她带来的痛苦。

其实,陪诊师自身的压力暂且不说,如何应对被确诊的患者,才是陪诊师最头疼的事。

检查结果没事,那皆大欢喜,就怕万一检出大毛病,而陪诊师如何安慰,如何排解患者,是一门学问。

陪诊师大白,曾经经手过一位肺癌患者,是个只有二十几岁的年轻小伙子。

当时,大白帮忙拿报告,看到报告的那瞬间,他一下子傻眼了。

看着眼前年轻的面庞,大白心头转了千百遍,不知如何开口。

他不知道该如何跟这个年轻人说,从工作角度出发,他应该如实相告,但从人道主义上看,善意的谎言似乎比真相更缓和。

可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身为当事人,小伙的接受能力超乎他想象。

毕竟是自己的身体,小伙大概清楚自己的状况,之前整日提心吊胆,现在明确了病情,他反而松了口气。

最后,他还故作轻松说道,区区一个肺癌,他一个人扛得住,只是怕家人扛不住罢了。

那一刻,大白几乎都要流下泪来。

大白曾在一个星期内,接触了五个癌症病人,这甚至让他产生幻觉,癌症这么多,自己会不会也是其中一员?

在绝症面前,每个人的反应各不相同,这对陪诊师是个考验。

大白说,比起不痛不痒的安慰,有时候病人想要的,只不过是有人能陪他们唠会儿嗑。

对很多病人而言,找陪诊不只是为了节省时间,更多的是他们需要安全感。

哪怕这份安全感“明码标价”。

其实,陪诊师不单单是个体力活,还是个技术活,非常考验“演技”。

90后姑娘小尤,曾接待过一对60多岁的老夫妇。

他们的儿子本身是个医生,实在抽不开身,陪爸妈去趟医院,但请陪诊师陪同,老人家又心疼钱。

于是,老人的儿子找到小尤,陪老人就诊。

他还特意叮嘱小尤,不要说是陪诊师,就假装是自己的女朋友。

这样,老人心里就好受多了。

一整天陪诊下来,没有出现任何“穿帮镜头”,就在小尤准备杀青之时,上天给她派了位不速之客。

她碰巧遇到自己的朋友,朋友见面,直接问她“今天怎么没去接单子?”

吓得小尤赶紧打岔,随便找个借口糊弄过去,好在两位老人也没有起疑心。

与小尤相比,于雨的“演员业务”就更广了,经常在不同角色中来回切换。

有一次,于雨陪一位患甲状腺癌的王阿姨去医院,这次她领到的角色是“社区志愿者”。

做戏就要做全套,于雨特意翻箱底找出大学志愿者协会的帽子。

此外,她还象征性地印了几张传单傍身,主打“免费陪60岁以上老人就诊的社区公益”。

在陪诊方面,有特殊需求的客户还真不少,有的需要演戏,而有的需要“特工”。

曾有位母亲联系李佳,麻烦她陪患抑郁症的儿子复诊。

没什么要求,就是希望李佳在不露面的情况下,陪他去医院。

因为她儿子特别抗拒与别人接触,强烈排斥家人陪同,觉得自己一个人能行。

可身为母亲,她又放心不下,只能求助陪诊师,当一回特工,盯着她儿子,了解他的病情。

那天,李佳先是提前打点好一切,确保男孩复诊畅通无阻。

等男孩出现,她又要全程猫着身子,紧随他身后,关注他一举一动。

好在是光天化日,又是女生,不然李佳很难不让人怀疑是什么尾随狂。

等男孩会诊完,李佳又要绕回去找医生、护士了解他的病情。

了解清楚后,李佳就可以跟客户汇报,在打通对方的电话开始,李佳成为了倾听者。

更多时候,病人家属的压力丝毫不亚于病人,他们要照顾病人,还要承受病人情绪黑暗的部分。

病人难受,可以对家人一顿输出,可家人只能接收,却没有宣泄口。

而这满腹委屈,遇上陌生人更容易一吐为快,陪诊师这时候就变成了“心理医生”。

可以说,陪诊师拿着一份钱,干着几份活,说是零门槛,其实没有门槛,才是最高的门槛。

没点才艺,没点耐力,没点抗压能力,当不了陪诊师,而患者没点钱,也召唤不了陪诊师。

由于这个行业还没有规范化,收费非常灵活,有的半天定价400元,有的直接抹个零,半天只有40元。

普通陪诊师一整天的服务只有五六百收入,而级别高的陪诊师,一天就要上千块起步。

打工人请假看病扣去几百工资,走一趟医院没个几百是出不来的,如果再算上一笔陪诊费,岂不是得虐钱包千百遍。

所以,对陪诊师来说,老人、宝妈才是主要客户群体。

对处于行业金字塔顶端的人,月入过万确实问题不大,但一分钱一分货,全靠量的积累。

很多时候,陪诊师一天要同时跑几个业务,随时与时间赛跑。

要是几个业务刚好在同家医院,那简直是太友好了,但往往是上个患者就医的医院在东边,下个患者在西边。

就算上个客户服务超时,陪诊师也必须准时赴约下个客户,随时实现996工作制。

有时候,中间还会穿插一些跑腿业务,给客户拿药、代取报告,一天满打满算700元以上。

成都一位陪诊师,曾创下历史最高收入2.7万,平时生意不好的时候,也有1.5万左右收入。

然而,这只是个例,大多陪诊师由于客源不稳定,收入惨淡,一个月能有六七千,就已经偷着乐了。

活跃在一线城市的陪诊师,日入500,甚至上千,这是有可能实现的。

而有些十八线小城市,一个小时收费只有两位数,一天下来有200元,就已经是“满载而归”的级别。

陪诊师大白,有段时间就是坐吃山空的状态,接不到大单,零零散散的跑腿业务,又不足以支撑生计。

而且,往宽泛来说,陪诊师就是个自由职业,这就意味着社保自理,除去社保,一个月到手的也就所剩无几。

近两年,在互联网的鼓吹下,陪诊师差不多被神化,吹捧成神仙职业,个个趋之若鹜。

韭菜长出来了,镰刀也就出场了,市面上催生了许多培训职业陪诊师的机构。

这些培训机构的讲课,更像是微商,除了洗脑,就是营销。

结果,往往是前脚交钱,后脚悔不当初,白白为别人冲业绩。

其实,说到底这就是一份工作,看似灵活自由、高薪,实则背后都是心酸。

成年人的世界,只有在梦里才有容易二字,没有一种工作是轻松的。

所有你向往的生活背后,都有无人知晓的心酸,包括陪诊师。

因为客源不稳定,大多陪诊师依靠的都是老客户。

但在这方面,他们就特别纠结,既想要回头客,又怕客人“再次惠顾”,更怕客人突然“不光顾”了。

这就跟医院一样,若是生意兴隆,其实就是个悲剧。

韩铮有个长期客户,是个先天性心脏病的孩子,只有几个月大。

有一天夜里,他的爸爸给韩铮发了一长串语音,求韩铮帮忙在北京大医院代问诊。

刚开始,遵照医嘱治疗,孩子的病情逐渐好转,韩铮也特别有成就感,觉得自己做了件救人的好事。

后来,过去大半个月,孩子的父亲一直没有“回购”,韩铮发消息给他,他也没回。

直到有一天,韩铮刷朋友圈,突然咯噔一下,才知道那个素未谋面的孩子已经不在了。

许多癌症病人失去了联系,陪诊师心里就会有个谱儿,预感到对方凶多吉少。

时常与各色各样的病患打交道,就注定了陪诊师必然比一般人更接近死亡。

往往是看尽世间百态,却要被迫认清自己无能为力的事实。

陪诊师小乐曾接触一个有自杀倾向的学生,有一天趁母亲不注意,他将自己锁在房间自缢。

紧急送去医院抢救,他全身已经冰凉,心电图呈直线,母亲扑倒在地,恳求医生再救一救,只可惜,已经无力回天了。

河北陪诊师小王,今年三月为一位客户的最后一次“陪诊”,是在殡仪馆送他最后一程。

有人说,陪诊师只不过是黄牛又换了一身马甲。

其实,比起黄牛,陪诊师更多时候,是拿着陪诊的费用,做的事大多与陪诊关系不大。

黄牛卖号赚钱,陪诊师贩卖的是时间,甚至是靠情感赚钱。

说他们是陪诊师,还不如“临时家人”形容的更贴切。

陪诊,诊只是其次,更多的是“陪”,陪伴才是陪诊师的主要工作。

医院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个未知数,而找陪诊师,一定程度上只是想找个人陪。

遇上重症患者,有时候能陪着他们逛会儿,陪他们吃个饭,就已经给予他们莫大的温暖。

正如董卿在《朗读者》说过:

“陪伴是一种力量,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失去了陪伴,也就失去了生存的意义。”

人与人之间,一旦产生情感羁绊,就可相互救赎,万物裂痕之处,总有阳光照进去。

在患者灰暗的世界里,陪诊师就是那束光,他们的出现,会让我们暂时原谅之前生活对我们所有的刁难。

我想,这就是陪诊师存在的最大意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陪诊师”正在兴起:联系我们的70%是老人,大多数已穷途末路
陪人看病月入过万?职业陪诊还是医托?走近新兴行业“内幕”故事
医生年会精彩回顾(二)| 如何通过在线问诊 门诊实现月入10万
大城市的“陪诊师”:年轻客户占比超6成
生死就在一瞬间
17年前,妈妈抗击非典 今天,她在抗“疫”一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