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切都只为了患者的生命安全

  30多年来,每天7点准时到病房,就连春节也来病房转转;怕老年病人听不清,查房从不戴口罩;细细琢磨每个病人,坚持“视触叩听”,为一个又一个病人化解病痛……


  “好好做医生,做一个好医生。”“中国医师奖”获得者、武汉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主任赵苏,是时刻想着病人、琢磨患者病情的“医痴”。他用每个日子的忙碌,生动地诠释了一切为了“生命之托”的“上医之境”。


  有力的手,精湛医术传递安全感


  11月21日上午8点,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呼吸内科纤支镜室,61岁的林家伟刚被推进手术室就剧烈咳嗽,身子蜷成一团,右手微微抬起:“医生,医生……”声音微弱得几乎听不到。  主治医生赵苏一边轻拍老人后背,一边俯下身,对着老人的耳朵说:“不怕,我有把握。”林家伟像吃了定心丸,闭上眼睛等待手术。就在一个小时前,他还因担心手术失败想放弃。


  这是一双细长但坚定有力的手,是一双灵巧、医技精湛的手。每次手术前,赵苏都会在术前握着患者的手,传递安全感,他已用这双手安抚了两万多名患者。


  林家伟的病情复杂,肿瘤将他的左主支气管和左肺被完全堵死,不手术会蔓延至右侧危及生命,手术又难度相当大,多家医院都建议他直接在右支气管放支架。赵苏却建议他,摘除肿瘤,保住左肺,因为放弃左肺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5个小时过去了,经他巧手生花,手术在下午1时成功结束,赵苏一下瘫坐在椅子上,脸色苍白。护士谭莉想扶着他去休息,他硬是等到林家伟过了麻醉关后才回到办公室。


  此时已是下午2点。赵苏摸了摸科室为他准备好的盒饭,还温热,5分钟内一阵风卷残云。


  “赵主任曾得过重症胰腺炎,经不得饿。”2008年大年三十,因为做手术近八个小时滴水未进,赵苏患上胰腺炎。谭莉说,长期饮食不规律,极易使胰腺炎复发,而重症胰腺炎会危及生命。 护士长朱江和赵苏合作了8年。最初,她总是劝赵苏注意身体,可他根本听不进。后来,她一到饭点就默默买好盒饭放在他桌上,可这也不管用,他经常忙得错过饭点,盒饭经常凉了又热,热了又凉。


  68岁的吴盛强是赵苏的老病号,2006年他被查出有慢阻肺,8年来,赵苏为他做了51次纤支镜治疗。他说:“每次住院,天亮醒来,就看见赵医生在病房,晚上睡觉前还能看到他。”


  “赵主任不跟患者打交道就不自在,时刻想着患者,对职业的热爱到了痴迷的程度。”呼吸内科青年医生史小武说。


  “找赵医生‘听’一下,心里就踏实了。”许多老病号这样评价赵苏,由于医技精湛,许多疑难症病,在这里都能找到答案。


  不戴口罩查房,“视触叩听”播撒温暖


  呼吸内科的患者绝大多是老年人,怕老人们听不清,赵苏查房时从不戴口罩。


  吴盛强的肺病很严重,他说话要贴近脸才听得清。早上查房时,赵苏拿出听诊器戴上,俯身贴着老人的前后胸。吴盛强扯扯赵苏的白大褂,凑到赵苏耳边说:“赵医生,你戴上口罩吧。”


  原来,吴盛强嫌自己的病“脏”。赵苏“嘿嘿”一笑,扶着老人躺下,拍拍他的肩:“戴上口罩,就听不到我说话啦。”


  一股暖流直入心间,吴盛强差点哭出来。他说,一看见赵苏,他就心安了,他知道赵苏会想办法救他。


  可能情绪有些激动,吴盛强突然剧烈咳起来。赵苏连忙拿过纸巾接着:“快咳,我看看你的痰。”赵苏拿过纸巾,眉头慢慢舒展开来:“没事,颜色正常。”


  每次,只要查房时看到患者咳痰严重,赵苏都会第一时间亲自检查病人咳出的痰,还亲手擦去病人嘴角的痰迹。呼吸内科二病区护士长杨柳说,病人自己都嫌痰脏不愿看,赵苏却会仔细看。


  “这么大的专家,一点架子都没有,不嫌脏,还帮着擦痰迹,让人心里暖洋洋的,鼓起我们战胜疾病的信心。”吴盛强说。


  赵苏不仅是位技术精湛的“上医”,还是位“神探”,初诊病人都会设定15分钟的“门槛时间”,找到病因才罢休,看不完的病人及时限号。


  梁女士连续半月咳嗽,赵苏用听诊器对她进行呼吸音变化的检查,蹙眉想了想问:“你吞东西时有没有不舒服?”赵苏摸了摸她颈部,摸到一个包块,推断是甲状腺肿块,CT检查证实了他的判断。梁女士很感慨,她看了很多医院,赵苏是唯一摸了她脖子的医生。


  吴婷已连续咳嗽发烧一周,检查显示是细菌感染所致。做完检查,开完药准备拿药时,赵苏叫住了她,和她拉起了家常,从做饭、工作最后聊到了“怎么剪脚趾甲”。半个小时过去了,原因找到了,感染是剪脚趾伤口感染所致。


  “视触叩听是内科医生的基本功,不能丢。”赵苏说,“要对病人负责,看病不能求快,很多疾病与生活习惯有关,闲聊找出病因。”


  35个异物盒,见证“用心”


  “赵医生,你看我是不是肺癌?”几天前,一位70岁的老人快步走进诊室,语气急促地问赵苏。他一个月前觉得胸部隐约作痛,3家医院都说“可能是肺癌”。


  赵苏摊开手掌放在胡爹爹胸前,让他做深呼吸,然后又敲敲后背,最后拿出听诊器检查。完成这些检查后,赵苏问他:“你最近被呛过吗?”


  老人一拍大腿,两个月前他吃红枣时被卡住了,枣核不大就吞下去了。检查证实,他没得肺癌,“肺部阴影”其实是枣核。


  每个月,都会有两三个因异物卡喉的患者来找赵苏。骨头、铁片、硬币、线头、蚕豆、辣椒皮……这些从病人体内取出的异物,被赵苏当成“宝贝”一样小心收藏。


  在赵苏的办公室柜子里的最下层,35个小瓶子整齐排开,这些宝贝被装在小瓶里,每个瓶身都贴了标签,上面注明住院号、异物名称、取出日期。赵苏说:“每样东西背后,都有一段惊险故事,是给青年医生讲课的活教材。”


  对待病人,赵苏总是这样“用心”。2003年“非典”爆发,赵苏临危受命。隔离病区三位病人中有两位渐渐好转,但一位却一直高烧不退,稍微改变体位就呼吸窘迫。


  当天凌晨1点,赵苏忙完后给自己戴上呼吸机,所戴部位和患者一样,躺在隔壁。72分钟后,谜底揭晓:原来是给患者戴的部位不合适,患者耐受不了。


  从此,赵苏对自己提出了新的要求:“要为病人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式。”他有“全省第一把镜”之誉,很多患者主动要求放支架,但只要有更合适的治疗方式,赵苏就会弃用“纤支镜”。


  再过几天,林家伟就要出院了,他想送一面锦旗给赵苏。从医32年,赵苏收到的锦旗难以计数,但他不愿挂出来。他说,病人在用痛苦和泪水成就医生,锦旗让他受之有愧。


  在旁人眼里,他的生活琐碎不堪:没完没了地查房、门诊、手术,他的时间几乎全部交给了病人。他说:我曾经也是患者,了解病发时的无助。有什么办法缓解痛苦,我都会做。”


  “如果工作是一种乐趣,那么人生就是天堂。”外人看他是奉献、是辛劳,他却洋溢着快乐和幸福。


  “我只有更加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好,回报患者的信任”。赵苏说。


  (原标题:一切为了“生命之托”——记“医痴”赵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实习医生倒计时 | No.41 面对衰老
武大中南医院发起“摘口罩”行动 约吗?
患者胃痉挛医生开两毛钱药方 医院:还有更便宜的 2013年11月28日
给家乡人民当医生
女子反复便血半年,经常浑身发抖,不是精神病,会是什么?
他昏迷了,一查发现肾脏坏了,翻个身骨头又断了....她泪流满面:报应来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