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陈良夫论痰别具一格
userphoto

2023.08.12 内蒙古

关注

       痰是津液不归正化所致,既是病理性的产物,又是致病因素之一。历代医家对此论述颇多,众说纷纭,见解各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丰富了祖国医学关于“痰”的理论。陈氏对痰颇有研究,其医案对痰的发挥屡屡可见,其论别具一格,其述卓有心得。今仅从时病和杂病两个方面,探讨其对痰之学术见解。

1.时病当重痰热
       陈氏认为痰在时病发展过程中,占重要地位。病之转归、逆顺、进退,往往和痰热胶结之程度有密切关系。论病、论治能否把握痰和热这两个环节,是治疗温热时病的关键。陈氏从痰和热的辨证关系上阐述病理变化,他说“肺经留痰,得热则胶结而不豁;胃经伏热,得痰则遏抑而不宣。”“痰与热胶,则粘腻而失达;热与痰合,则郁蒸而不宣。”痰蕴日久可以生热,热甚熏蒸肺胃也可以生痰。而痰和热胶结一起,则更增加了病情的多变性和复杂性。如“轻则肺胃之气被阻,络气失宣;甚则痰热久滞,蒸迫心神,灵机堵塞,为蒙为瞀;扰动肝风,为闭为痉。”故陈氏认为,诸症多端,无不与痰热作祟有关。况温热时病,痰与热每每易于相合。盖温邪首传肺胃,而“肺居上焦,为贮痰之所;胃居中脘,为蕴热之乡。”“温热为无形之邪,必依附有形之痰,始能猖獗……”。寥寥数语,道出了温热病中产生“痰热”的病理条件。鉴于痰热在发病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陈氏对前贤“急去留痰”之说极为推崇,认为“去其有形之 痰,无

形之热势自孤”;“温热夹痰之症,当先去其有形之,庶无形之温热易于清散。”陈氏每临温热病之重症、大症,医茫然无措之际,屡起沉疴,霍然转愈。究其因,也是和他把握“痰热”病机和“急去留痍”这一关键分不开的,如治疗朱男温病夹痰案(见医案选编·温病夹)是其例也。综上所述,其时病重“痰热”,不仅见地独到,且学验俱茂,实为后学之津梁。

2.杂病重视“痰源”
       陈氏对杂病之痰,着重在痰之源上立论阐理。盖痰之生成原因众多,或脾阳不运,水精不布,聚湿生痰;或虚热灼肺,炼液成痰;或火热水沸成痰……陈氏认为世人往往泥于“脾为生痰之源”,“湿胜则生痰”之说,一见其痰,动辄半、贝、二陈之类,徒治其痰湿而不究其他因,以致愈治则愈燥。他从长期临床实践中得出,痰之生成和病变并非是孤立和一成不变的。湿固能生痰,除湿外,火与气和痰也有因果关系。他说:“咯痰粘腻,昔人有火盛生痰,热盛生痰之说,然不尽脾湿生痰也。况湿聚生痰,痰蕴日久亦可化热。且流则为津,止则为痰。若徒祛其痰,则更伤其津液,昔人谓治痰有巧法,清其火,降其气,除其热而已。”如其治疗陆例(见医论拾要·医案辨论),陆之内弟略通医理,执为湿痰。陈氏详参四诊,认为此例既非脾湿生痰,亦非湿热之痰,当属阴伤火炽炼液成痰,是“阴虚为本,痰热为标”。前后数诊始终用大剂甘润养阴、生津滋水之品,水得充则火自降,阴得养则金自润,火降则痰去,不治其痰,而痰默化。由此可见,若一见其痰,必欲消之、化之,不唯无益,且徒伤其津液。陈氏之所以为善治痰者,乃治其所以生痰之源,可谓深知痰之常变矣。

《陈良夫专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孟英医学著作及学术特点
周仲瑛支气管肺癌
以中医的“痰瘀”,论西医“肺间质性疾病”
手太阴肺经病证
中医表格方便记——《中医诊断学》(六)
辨证与论治辨证篇问诊寒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