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麻黄附子甘草汤(麻黄附子汤)

【主治病证】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以二三日无里证,故微发汗也。(伤寒302

水之为病,其脉沉小,属少阴;浮者为风。无水虚胀者,为气。水,发其汗即已。脉沉者,宜麻黄附子汤;浮者,宜杏子汤。(金匮十四·26

【方剂组成】麻黄二两(编者按:《金匮》为三两)甘草二两(炙)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方药用法】上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一升,日 三服。(编者按:《金匮》本方煎服法与《伤寒论》略有不同。)

【方证释义】本方功能温经助阳,发汗解表。本方由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减而成。方用麻黄解表发汗;附子温经助阳;因病势较缓,故去细辛之辛散,加炙甘草甘缓和中。本方能温经解表,但作用较麻黄细辛附子汤和缓。《伤寒论》用于治疗少阴太阳两感证,其病机、主症参见“麻黄细辛附子汤证”条。《金匮》麻黄附子汤与该方药同而量异,用于治疗水气病脉沉者。

【医案举例】

1,小儿麻疹、阳虚感冒 余尝治上海电报局高君之公子,年五龄,身无热,亦不恶寒,二便如常,但欲寐,强呼之醒,与之食,食已,又呼呼睡去。按其脉,微细无力。余曰:此仲景先圣所谓“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顾余知治之之方,尚不敢必治之之验,请另乞诊于高明。高君自明西医理,能注射强心针,顾又知强心针仅能取效于一时,非根本之力产,强请立方。余不获已,书:熟附子八分,净麻黄一钱,炙甘草一钱。与之,又恐其食而不化,略加六神曲、炒麦芽等消食健脾之口。次日复诊,脉略起,睡时略减。当与原方加减。五日,而痧疹出,微汗与俱。疹密布周身,稠逾其他痧疹。痧布达五日之久,而胸闷不除,大热不减,当与麻杏甘石重剂,始获痊愈。1个月后,高公子又微感风寒,复发嗜寐之恙,脉转微细,与前度仿佛。此时,余已成竹在我,不虞其变,依然以麻黄附子甘草汤轻剂与之,四日而蒇。(《经方治验录·附列门人治验》49页)

原按 麻黄能开肺气,附子 能强心脏,甘草能安肠胃,三者合则为麻黄附子甘草汤,能治虚人之受邪,而力不足以达邪者。……

曹颖甫曰 予治脉微细但欲寐者,往往以四逆汤取效。然姜生(编者按:姜生为曹氏门人徒弟)所治高姓小儿,实由太阳表证内伏少阴。故非麻黄不能奏功,断非四逆汤所能治。盖四逆汤仅能由少阴外达肌腠,以干姜、炙甘草能温脾胃,脾胃固主肌肉也。若改干姜为麻黄,方能由少阴直达肺部,而皮毛为之开泄,以肺主皮毛故也。观其证治三变,而始终不脱麻黄,其用心之细密,殆不可及。况身热而不恶寒,似无用麻黄之必要,此证竟毅然用之,其识解尤不可及乎!盖呼之则醒,听其自然则寐,有蒙蔽之象,故可决为非少阴本病,而为太阳内陷之证。且以小儿纯阳之体,不当有此少阴病故也。

以上曹氏剖析了门人此案辨证论治之精准以及由衷的称赞!作为无私的老师,都情愿“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本案凭脉辨证以处方与转方之法,应细心品味,从中吸取宝贵经验。临证凡阳虚之人受邪,而力不足以达邪者,不论小儿、老人,皆可以麻黄附子甘草汤治疗。

2,水肿(急性肾小球肾炎)覃某,女,年50余。因全身浮肿,来院医治。病人于入院前3个月,初起眼睑浮肿,继即全身肿胀,按之有凹陷,体重由四十余千克增至七十余千克,行动困难,食欲不振,大便软,小便少,素无心悸气促及两脚浮肿史,经化验诊断为肾脏性水肿,脉沉小,初拟五苓散、济生肾气丸之类,连服多剂,毫无作用。筹思再三,病人先从颜面肿起,正符合《金匮要略》所谓“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之旨,同时忆及吴鞠通肿胀一案,因仿其法,用麻黄附子甘草汤,连服3剂,汗出至腿以下,顿觉全身舒适,但肿消失不著。继用五苓散及济生肾气丸多剂,功效大著,关门大开,小便清长,日夜十余次。2周后,全身水肿消失,体重减至四十余千克,恢复原来体重,病人愉快出院。(《湖南中医医案选辑》第一辑,58页)

此案发病为《金匮要略·水气病》之风水特点。盖腰以上属阳主表,肿从上起者,必因风寒水湿外袭,毛孔闭而肺气壅,上窍不通,水湿日盛,乃肿及全身。此时,若见肿治肿,不开上窍则下窍终不能通,肿无消日。所以本案初用“五苓”“肾气丸”不能奏效,后予麻黄附子甘草汤发汗启闭,上窍得通,再投前方,其应如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麻黄附子细辛汤的功效与作用
附子的用法
陈学忠教授运用抗过敏汤治疗小儿过敏性鼻炎医案
张仲景运用附子浅析(上)
伤寒论读书笔记《十四》
麻黄细辛附子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