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于【解三酲】曲牌的南北宫调归属问题
 因病住院一段时间归来,见到论坛里有关【解三酲】这个曲牌的讨论以及“燕园杜仲 ”诗友对这个曲牌到底属于南曲还是北曲的询问。笔者把所掌握的资料翻查了一下,觉得这个曲牌应当属于南曲【仙吕宫】范畴。如《南曲九宫正始》、《南词新谱》、《钦定曲谱》、《中国曲学大辞典》、《南北曲小令谱》等一些谱书都有记载。小令套数兼用,全曲九句,四个句段,七个韵位,二十八板,首二句必须对偶。此调有多个变格,亦有换头格,作小令时可用可不用。
                
       其谱式以沈自晋的《南词新谱》为例:
       去平平上平平去  叶,去平平上去平平叶。上平平上去平平去  叶,平去上去平平  叶。平平去入平平去  或不,平去平平平去平叶。平平去叶,平平去上不必,上去平平  叶。

       现举清代沈自晋《庭前牡丹盛开留诸友花下小酌》小令为例:
     入花溪幸逃兵燹,醉呼朋草藉花眠。武陵渔早就桃源传,能作赋有平原。更与卢仝七碗夸阳羡  ,又得张旭三杯草圣颠。堪留恋,最感是东皇作美,久漾晴烟。  
      
     此调与【南南吕·针线箱】极为相似,也有人认为是一牌俩名,或者就是一个牌子。为什么叫【针线箱】?始于古曲《东墙记》,记中云:“为薄情使人萦系,终日把围屏闲倚。恹恹顿觉贪春睡,一日瘦如一日。有的重整残针指,,拈起东来忘却西。香闺里,无言空对,针线箱儿“  ,因末尾这句“针线箱儿”,遂以为名。其实【南南吕·针线箱】与【南仙吕·解三酲】的区别,只争在第四句句节的变化上,一为上三下三,一为上二下四或者上四下二。第二句的第五字若用平声,那么第七字必须用仄声方妥。亦有人将第七句的三字句叠用,把最后两个四字句,合为一句  “上平平去上平平”的句式。此调如作重头用,各曲必须用不同的韵,否则便成套曲了。
     而现在有人把此调作北曲【仙吕·解三酲】看,依据多半是元代真氏的  “奴本是明珠擎掌,怎生的流落平康!对人前乔做作娇模样,背地里泪千行。三春南国怜飘荡,一事东风没主张。添悲怆,那里有珍珠十斛,来赎云娘!”  一曲。这首曲子来源于元朝末年浙江黄岩人陶宗仪的《南村辍耕录》卷二十二“玉堂嫁妓”一章,记载的是元朝翰林学士承旨、古文学家姚燧,有一天玉堂设宴,歌妓罗列,中有一人,秀丽娴雅,姚燧命其唱曲,其遂引吭唱了以上这支曲子。姚燧感其词之悲切,招致近前,见其举止羞涩,操福建口音,问其履历,初不实对。叩之再三,始泣而言曰:妾乃福建建宁人氏,南宋名儒真德秀之后,随父官朔方,因俸禄微薄,不能自给,动用了国库里的钱,无法补偿,遂被卖入娼家,以致流落至此。姚燧于是替她赎了身,认为义女,并把她嫁给了自己的一个吏员,后该吏员亦至显官。
     这首曲子《南村辍耕录》并没有记录下来,而把它作为北曲【仙吕·解三酲】登载出来的则是近代的一本叫《绝妙好曲》的书。《绝妙好曲》一书在介绍这支曲子时,说是有人从吴梅的《顾曲麈谈》第四章《谈曲》一节中转录而来的。查手头几本北曲谱书,都没有【解三酲】这个曲牌,吴梅在《顾曲麈谈》第一章第一节《论宫调》里所列的“北仙吕所属诸曲牌”中亦没有列出【解三酲】曲牌。但在南仙吕过曲曲牌中,则列有【解三酲】曲牌。其在第三节《论南曲作法》中亦谈到【解三酲】曲牌。而在第四章介绍真氏这首曲子时并没有注明其宫调归属,只说是【解三酲】曲牌。考虑到真氏系南宋名儒之后,生于官宦之家,会做南曲、会唱南曲是肯定的。而且曲子的结构、平仄,以及第四句句节的结构完全符合【南仙吕·解三酲】规范。另外,查阅《全清散曲》,计有六十三人,作了200多支此曲,亦没有一只是属于北曲宫调的。故笔者大胆猜想:有没有可能,真氏的这首所谓最早的北曲【仙吕·解三酲】是近代转录者的笔误?或者就是曲学外行所为呢?亦未可知。以俟有识者更进一步研究、辨析之。


作者    芙蓉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简说曲的常识
【第七讲】散 曲 小令
昆曲曲牌简介
元曲欣赏常识
元曲讲义
简明散曲知识问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