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气沉丹田:以医学观点诠释太极拳的一些要领??作者?张桂森?医师(台湾)
作者 张桂森 医师(台湾)

呼吸要气沉丹田,更要「心与气相守于丹田」,呼吸要静慢细长,气宜鼓荡。

空气中含氧量约占空气中的五分之一,其余大多为氮气,空气自鼻孔吸入经咽喉、

气管、支气管、小支气管、最后到气泡(下左图)(注四):

气泡周围布满微血管,以利氧气与二氧化碳交换;肺脏是位于由肋骨包围的密闭胸腔中,下面有横膈膜,肺脏是靠着横膈膜向下拉或向上移动,而被动地膨胀与收缩,当吸气时,肋间肌收缩使肋骨微微往上提,横膈膜往下拉,使胸腔扩大,肺脏则会被动地膨胀,空气自然被吸入到肺泡,呼气时则相反,肋间肌放松使肋骨下沉到原来位置,横膈膜往上移,使胸腔体积变小,肺脏则会被动地压缩,空气自然从肺泡中被挤压排出。

腹式呼吸时横隔的下拉与上移,会随着腹部的舒张与收缩而被动地移动,

这可以以鼓风炉作比喻(下右图),

在鼓风炉内套一个气球,气球口与鼓风炉口绑在一起,当鼓风炉柄向外拉时,

就如横膈膜向下拉一般,则鼓风炉室的体积扩张,气球也随之扩张,

空气吸入气球内;反之鼓风炉柄向内推挤,使鼓风炉室体积减少,

膨胀的气球就会被动地被挤压,排出里面的气体(注五):

平时吸气时肺脏与胸膜之间的负压会由-2Hg,变成-6Hg,此时肺泡内的压力变为-1.5Hg的负压;呼气时肺脏与胸膜之间的负压会由-6Hg,变回-2Hg,则肺泡内的压力恢复为+1.5Hg的负压。
平时没有运动或大量消耗氧气状态下,肺部仅需要微量扩张与挤压,便可以供给身体组织所需的氧气,平日吸入与吐出的气体体积量,称为潮汐量(tidal volume, TV), 正常人大约为500㏄,但是这会随着身体活动量或代谢量而有变动(图十三此图示为将吸入与吐出的空气在呼吸计量气spirometer所描绘的图形);若在平静地吸气之后再尽量深吸气,使肺部尽量膨胀,则再吸入的空气量称为吸气的储备容积(inspiratory reserve volume, IRV)约3100㏄。

一般常人休息状态的呼吸量约500㏄,但事实上这500㏄并非完全到肺泡组织

,从鼻孔、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肺泡,这段空间的体积称为

死腔,约占150㏄。

  


因为这一段的空气没有行氧气与二氧化碳交换的作用。

如果行浅短又不规则的呼吸,则死腔内的空气在死腔中上下动,仅有很少量的气体

能深入肺泡内行氧气与二氧化碳交换;

如果平时能行深呼吸,则气体可以大量吸入与呼出,相对的死腔的体积就可以减少

,这就是为什么要静慢细长的呼吸。

平常成人每次呼出与吸入的空气约500㏄,尽量吸气时约3600㏄,可是有练气功的

人可以达到5000㏄以上。

这是在深长呼吸时 可以使横膈膜下降3-4公分或更多,横膈膜每下降1公分可以使

胸腔容积增加250-300㏄,因此横膈膜下降3-4公分,可以增加胸腔容积1000-1200㏄。

平时每分钟呼吸12次,则每分钟呼吸经过肺部的空气约6公升(500/×12次),

有练气功的人可以达到120公升,而在运动时可达到200公升。

若自吸气开始尽量一直吸,吸到不能再吸为止,所吸入的空气总容积称为最大吸气量

( maximal inspiratory volume, MIV)3600㏄(即TV500㏄+IRV3100㏄);

若在平静地呼气之后再尽量深呼气使肺部尽量压缩,则所呼出的空气容积称为呼气的

储备容积(expiratory reserve volume, ERV)约1200㏄;

若自呼气开始一直呼,呼到不能再呼为止,所呼出的空气总容积称为最大呼气量

( maximal exspiratory volume, MEV)1700㏄(即TV500㏄+ERV1200㏄);

在静态下的潮汐量加上,所吸入的吸入的储备容积量,和所呼出的呼气的储备容积量,

二者空气总体积称为肺活量(vital capacity, VC),肺活量会因个人的性别、身高、体型、

年纪而有不同,一般人的肺活量大约4800㏄(即TV500㏄+IRV3100㏄+ERV1200㏄);

除了最大肺活量外,肺脏仍保留一些可再吸入与再呼出的空间,称为剩余体积(residual

volume, RV)1200㏄。总的来说肺脏约可容纳6000㏄的空气。

丹田,

自幼常听到这名词,学医以后就一直想解开这谜团,郑曼青宗师对丹田有如下之说

「气海也」、

「位于腹中,低于脐下一寸三分,近脐去脊较远」 、

「不过若一气囊耳,如气不沉丹田,则囊扁而不开」、

「气沉丹田,即积气于腹中」。

若据此说则气囊为介于网膜囊与网膜囊间形成的空间
(注六),

这就是中医所谓的丹田,此空间可以因腹部的涨缩而有大小变化,

当收尾闾使腰部脊椎骨向后,下腹部的前面肌肉微向上提,会增加了腹腔的体积,

以腹式丹田来呼吸,使横隔膜的上下移动,比胸式呼吸增大许多,

这是行腹式呼吸时,横膈膜下压的程度增大,可以使腹内脏器按摩幅度加大,

下腔静脉的血液回流加速,进一步可以推动脑脊髓液循环加快,

可以说以腹式丹田呼吸好处多多,这就是「养气」。

愈养气则气囊会回复到胎儿时期,使网膜囊下部已经黏合的两层网膜空腔会愈来愈开

,也就能储存更多的气,丹田的气自然也就会愈来愈多。虽然腹腔是一个密闭的

空腔,我们打喷嚏时腹部却可以即速膨胀,空气如何进入腹腔使腹部鼓涨起来,

而且在极短的时间内可以像安全气囊一般立即鼓起,但丹田涨大的气由何而来,

不得而知,西方人如声乐家或吹奏管乐器者,也都知道要用丹田来演练,

可是却讲不出是用丹田之气,甚至连什么叫做丹田都不知道,但是中医的一些理论

这几年来却能为西医所接受,如经络、穴位之说, 虽然在解剖学上找不到实体的

经络与穴位,可是经由一些科学仪器可以侦测到气的存在,例如克瑞安照相就是

一个很有名的实例,以及针灸临床上常用的生物能侦测仪(即良导络)

都被医界所认同,加以实际效果确能证实这理论而备受肯定。

注六:
此说则气囊为介于网膜囊(Omental bursa)与小网膜间形成的空腔间部分,(图十五右侧大图,之间斜线部分)。在胎儿发育时因胃、脾脏、胰脏向左移转造成网膜形成两层(图十六上图),在外的一层成为大网膜(great omentum),在内的一层成为网膜囊(图十六下图),在网膜囊之间成为一空状的囊,当在胎儿时这网膜囊逐渐向下伸展(图十五左侧三小图),但随着年龄渐渐长大约在十七岁后,使这原本两层分开的囊膜,逐渐合并成单层的网膜,即网膜囊下端的空腔逐渐消失。一般常说的丹田应该是指这两层网膜囊之间形成网膜空囊,因为每人练的程度不同,所以丹田有大小,丹田的位置也就众说纷纭,但中医针灸所说的丹田即是气海穴,用中指同身寸来说是在脐下一寸五分,以气海命名是形容此囊可以充气充到变成很大如海一般。

胎儿在子宫中因为肺部充满羊水,需靠脐带由胎盘自母体获得氧气与养分,

出生后羊水排出肺部,肺部开始进行气体交换,此时的呼吸是以腹部的涨缩,

使横隔膜上升与下降,这可以观察婴儿睡觉时腹部的凹凸获得证实的。

另外婴儿的舌尖也是上顶上颚,这也可以在婴儿熟睡时,悄悄地打开婴儿嘴巴可以

证实。

如果假设丹田呼吸可以说是任脉,脑脊髓液的循环可以说是督脉,或许在婴儿时期,

我们的任督二脉早就已经通了,只是长大以后把这天生的本能逐渐蒙蔽起来,

这也是我们常说小孩会练得比较快的原因。

我们成人要再靠练习才能拾回原来的本能,「专气致柔,能婴儿乎」,

或许指的就是如此。另外道行深者可以感觉到丹田内如釜中之水沸腾,

这是副交感神经使腹部不随意肌颤动的结果吧。

 转载自:http://www.karate.com.tw/taichi/KSChang/TachiMed3.ht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会腹式呼吸的人要如何学会腹式呼吸?
总是腰酸背痛?中医教你“气沉丹田”来缓解
腹式呼吸全介绍 呼吸效率高跑步耐力更强
要健康 练丹田气
如何更好掌握腹式呼吸?
养生六字诀:呬、呵、呼、嘘、吹、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