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于子午流注全环图,子午流注与养生之道 ,子午流注悬灸,子午流注按时开穴,一分为二看子午流注针法

关于子午流注全环图

梹鎶滒


中医针灸学中“子午流注”、“灵龟八法”、“飞腾八法”等神奇针法,在过去一直因其理论深奥,文义古涩,涉及易学基础太多,推算非常复杂,再加上这些针法过去一直为道家或民间异人专用,多为不传之秘,一般医家懂之甚少,而精于研究又出成果者更是凤毛麟角,就别提广泛应用了。古典时间医学在浩瀚的祖国传统医学领域中,针灸学作为其精华之一,以其悠久的历史,完整的理论,卓越的疗效及广阔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
随着时代的进步,国际上生物钟学说的出现与兴起,使得“子午流注”这一学说重新焕发了青春。尤其的建国以后在党的正确中医政策下,中医事业发展迅速,时间针灸学的研究亦成果频出。1955年,重庆吴棹仙老中医把多年研究的《子午流注环周图》献给了毛主席,以后各地纷纷进行了理论研究及科学实践,随后针灸大家们的书籍、论文、各种推算方法及工具应时而生,为“子午流注”针法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子午流注”等时间疗法,对于初学者来说,最大的障碍有二:一是推算方法太繁琐:二是各有各的推算理论。如“纳甲法”以天干配脏腑,“纳子法”以地支配脏腑,“灵龟八法”、“飞腾八法”以八卦九宫配奇经八脉等各不相同,无法同时推算出,大大阻碍了它的发展。
为满足广大中医针灸爱好者学习的需要,继承和发扬祖国的传统医学,作者敬阅、收集了各家之长,历经数年研究,终于将各时间针法简集于一图,绘成了《子午流注全环图》。该图取“全环”之意,在有意将“子午”概念更广义化。凡与气血流注有关的时间针法,尽纳其中,统为“子午”范畴,此“子午”非只有“纳甲法”、“纳子法”,还包括了“灵龟八法”、“飞腾八法”、“养子时刻法”、“同宗开穴法”、“合日互用法”、单玉堂先生的“一四二五三零”开穴法等各家各论开穴法统于一身,并附五行之色,便于查看,应用时只需要几秒钟便可迅速查出任何一日任何一时各法所开之穴。而学会运用此图只需几十分钟(有中医针灸基础者),方便快捷、实用,分体后携带方便,随时随地可拿来就用。如将此图悬挂于诊所一面,端茶扶镜之间便可查出所开之穴,而且亦不失为中医场所一幅玄美的装衬画。
愿更多的人都能掌握这种方法,广泛应用于治疗、养生、保健,共同来弘扬中医,造福人民,造福社会。

 

子午流注与养生之道

午流注与养生之道是我国古代中医圣贤精透人体而发现的一种规律:即每日的 12个时辰是对应人体的12条经脉的。由于时辰在变,因而不同的经脉在不同的时辰也有兴有衰。中医哲学主张天人合一,认为人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人的生活习惯应该符合自然规律。掌握子午流注的规律,对保健、养生和用药都有很大的益处。


子时(23:00--至1:00)胆经最旺。中医理论认为:“肝之余气,泄与胆,聚而成精。胆为中正之官,五脏六腑取决去胆。气以壮胆,邪不能侵。胆气虚则怯、气短,谋虑而不能决断。”由此可见胆的重要性。有些人随便切掉胆石轻率的表现。胆汁需要新陈代谢,人在子时前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胆有多清,脑有多清。”
凡在子时前1至2个小时入眠者,晨醒后头脑清晰、气色红润。反之,经常子时前不能入眠者,则气色青白,特别是胆汁无法正常新陈代谢而变浓结晶,犹如海水中水分蒸发后盐分浓而晒成盐一般,形成结石一类的病症,其中一部分人还会因此而“胆怯。”
丑时(1:00至3:00)肝经最旺。肝藏血,人的思维和行动需要肝血的支持,废旧的血液需要淘汰,新鲜的血液需要产生,这种代谢通常在肝经最旺盛的丑时完成。中医理论认为:“人卧则血归于肝”如果丑时前未眠者,面色青灰,情绪倦怠而躁,易生肝病。
寅时(3:00至5:00)肺经最旺。“肺朝百脉”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
卯时(5:00至7:00)大肠经最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经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水分与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
辰时(7:00—9;00)胃经最旺。人在7点吃早饭最容易消化,如果胃火过盛,会出现嘴唇干裂或生疮。
已时(9;00至;11:00)“脾经运化,脾统血”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统领。“脾开窍于口,其华仔唇。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就好,血的质量也好,嘴唇才是红润的。唇白标志血气不足,唇暗、唇紫标志寒入脾经。
午时(11:00至13:00)心经最旺。“心主神明,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心气推动血液运行,养神、养气、养筋。人在午时能睡片刻,对于养心大有好处,可使下午乃至晚上精力充
未时(13:00—15:00)小肠经最旺。小肠分清浊,把水液归于膀胱,糟送入大肠,精华上输入与脾,小肠经在未时对人一天的营养进行调整。
申时(15:00至17:00)膀胱经最旺。膀胱贮藏水液和津液,水液排除体外,津液循环在体内。若膀胱有热可致膀胱咳,且咳而遗尿。
酉时(17:00至19:00)肾经最旺。“肾藏生殖之精和五脏六腑之精。肾为先天之根”人体经过申时泻火排毒,肾在时进入贮藏精华阶段。
戌时(19:00至21:00)心包经最旺。“心包为心之外膜,附有脉络,气血通行之道。邪不能容,容之心伤。”心包是心的保护组织,又是气血通道。心包经戌时兴旺,可清楚心脏周围外邪,使心脏处于完好状态。
亥时(21:00至23:00)三焦通百脉。三焦经市六腑中最大的腑,具有主持诸气、疏通水道的作用。人如果在亥时睡眠,百脉可修养生息,对身体十分有益。
通过上面讲解每日12个时辰与人体12条经脉的关系,可以看出,认识大自然的组成部分,人的生活习惯应该符合自然规律。把人的脏腑在12个时辰中的兴衰联系起来看,则是环环相扣,十分有序。
             通过上面讲解每日12个时辰与人体12条经脉的关系,可以看出,人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人的生活习惯应该符合自然规律。把人的脏腑在12个时辰中兴衰联系起来,则是环环相扣,十分有序。
             子午流注就是时空和运动统一,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理论在传统生命科学中体现,更简单的说:子代表阳,流代表阳生的过程,午代表阴,注代表阴藏的过程。子午流注遵循太阳变化的规律。阴阳的变化展开为四象,就是太阴、少阳、太阳、少阳,用四季作为代表符号,其功能分别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亥子丑为冬,寅卯辰为春,巳午未为夏,申酉戌为秋。人体的活动符合子午流注规律时,身体处于自然的状态,有消耗也有补充。如果破坏规律,则只有消耗。生命处于能量加速损失状态,导致细胞加速死亡。
             从亥时开始(21:00)到寅时结束(5:00),是人体细胞休养生息、推陈出新的时间,也是人处于地球旋转到背向太阳的一面,阴主静,要有充足的休息,才会有良好的身体状态。正如睡觉多的婴儿长得胖、长得快;爱哭闹的孩子发育不好。植物白天吸取阳光的能量,夜里生长,所以夜晚在农村的庄稼地里可以听到拔节的声音。人类和植物同属于生物,细胞分裂的时间大致相同,错过夜里睡觉的良辰,细胞的新生远赶不上消亡,人就会过早的衰老或者患病。人要顺其自然,就应跟着太阳走,即天醒我醒,天睡我睡。人在太阳面前小如微尘,“与太阳对着干”是愚蠢的选择,迟早会被太阳巨大的引力摧垮。


 

子午流注悬灸

梹鎶滒

无欲无求,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孙思邈
    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
                          ——《黄帝内经
                                            前    言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掌握的。我国古代先贤大德们在长期探求自然界运动规律的过程中,将物质运动的主体物质归纳和划分为阴阳两种属性和木、火、土、金、水五种成分。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说,阴阳五行学说,就是宇宙间物质运动的规律。
    实践证明,人体的生理活动现象,是受宇宙中物质运动的影响,而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按规律产生变化的,因此,有其一定的节律性。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人就在宇宙物质运动的过程中,通过“仰观天文,俯察地理”的方式,掌握和发现了规律,并在物质运动规律上创立和完善了人体经脉学说。子午流注理论,就是经脉学说中物质运动规律的精华,被现代西方科学称之为“中国式的生物钟”。
    子午流注理论是建立在阴阳五行学说基础之上的。但由于阴阳五行学说的抽象与枯燥,致使一些施术者望而却步,无从入门,从而导致祖国医学黯然失色。因此,完全可以说,从事经脉疗法的人不懂子午流注者,犹如雾里行舟,难以辨别方向。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凡是有志于从事或研究经脉学说理论的人士,以及养生保健的人士,都应该掌握有关子午流注的相关知识。现笔者就自己所能,将有关子午流注温灸法的知识进行简要介绍,以供大家参考。
                                   第一部分:子午流注理论
一.子午流注纳甲法的两大特点
[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讲“夫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始也。”因此,易学观点认为,人与天地相参,即人和宇宙间的万事万物一样,其生长与消亡,都直接受阴阳二气的影响。而且前人将自然界比作一个大宇宙,人体比作一个小宇宙,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在人体中都能显现出来。例如:自然界有十二个月,人体有十二经脉:自然界有三百六十日,人体有三百六十个腧穴;而且,人体的十二条经脉同自然界的十二个月一样,同样都受宇宙间风、热、湿、燥、寒等气候的影响,在不同的季节内而发生变化。子午流注纳甲法正是将宇宙间的阴阳五行规律和特征运用到人体的十二经脉之中。
[二]候气逢时的时空观
    哲学观点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掌握的。因此,在长期的医疗实践活动中,我国历代医家将与时间和空间有关联的阴阳五行物质运动规律,直接运用到治疗疾病的过程之中,由此建立了我国特有的时间医学。
二.子午流注纳甲法的理论基础
    《黄帝内经》成书于我国的西汉时期,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其内容有两部分,一是《素问》,二是《灵枢》,至此以后,我国的中医学都是按照它的理论框架延续发展起来的。子午流注纳甲法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有关于天人相应、经脉气血流注、针刺须候气逢时等学说,它将阴阳五行原理、天干地支规律、十二脏腑特征融会在一起。为子午流注纳甲法的按时取穴法奠定了理论基础。后经历代名医先贤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共同构成了子午流注纳甲法的理论体系。
三.子午流注纳甲法的发展与沿革
     有关运用人体五输穴对疾病进行治疗的理论,早在《灵枢·经脉》篇、《营气》篇,以及《难经·一难》、《二十三难》都有记载。《灵枢·九针十二原》篇、《本输》篇,对井、荥、俞、经、合五输穴做了详明论述,但只对井穴配属了五行,即阴经井穴为木、阳经井穴为金,其余均无配属。直至《难经·六十四难》对井荥俞配属五行和十干运用,才有进一步的说明。《灵枢·卫气行》篇云:“岁有十二月,日有十二辰,子午为经,卯酉为纬”。《灵枢·五乱》篇说:“经脉十二者,以应十二月。十二月者,分为四时”。《素问·八正神明论》说:“凡刺之法,必候日月星辰、四时八正之气,气定乃刺之”。是谓“得天时而调之”。《甲乙经》说:“随日之长短,各以为纪,谨候气之所在而刺之,是谓逢时。病在于阳分,必先候其气之加于阳分而刺之。病在于阴分,必先候其气之加于阴分而刺之。谨候其时,病可与期,失时反候,百病不除”。
    以上理论,皆为子午流注理论的形成奠定基础。
    到了金元时期,医家将《黄帝内经》中有关按时针刺的理论与汉代京房先生的易学纳甲法理论加以结合,为子午流注纳甲法奠定了理论基础,从而形成了以阴阳五行的生克制化为主导、十二经脉与天干地支相结合为变化的治疗思维模式。金代医家何若愚所著《流注指微赋》,将子午流注的应用和方法,作了概括的说明,元代窦汉卿所著《标幽赋》中讲:“一日取六十六穴之法方见开阖,论其五行五脏、查时日之旺衰”。由此可见子午流注纳甲法到了元代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针刺方法。其后,金代医家阎明广撰写了《子午流注针经》,至此,子午流注的名称逐渐确立和得到认可。
    到了明代时期,是我国针灸学发展的鼎盛时期,医家先贤将《黄帝内经》中按时针刺的理论与临床实践加以结合,使子午流注纳甲法逐渐成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其中,《针灸节要》、《医学入门》、《针灸大成》等书皆有论述。而《针灸大全》作者徐凤又进一步对此加以推广,并著有“子午流注逐日按时定穴歌诀”,至此,子午流注逐日按时取穴方法沿用至今。由此可知,子午流注纳甲法是千百年来无数医家先贤所创立、完善、发展的一种高级的针灸疗法。
四.子午流注纳甲法的相关概念
[一]子午流注概念
     子午二字,在五行学说中把它作为阴阳的象征,并将子作为阳之始,将午作为阴之始。因此,子午两个时辰作为一日之中阴阳现象的分界线;子午两个月作为一年之中阴阳现象的分界线。《针灸大全》中论述:“子午流注者,谓刚柔相配,阴阳相合,气血循环,时穴开阖也。何以子午言之?曰:子时一刻,乃一阳之生,至午时一刻,乃一阴之生,故以子午分之而得乎中也。流者,往也。注者:住也”。
    通过以上解释,我们可以得知:经脉学说中的子午流注,就是气血在阴阳不同时间段内的运行规律,古人正是运用了这个规律,创立、完善和发展了我国特有的时间医学。
[二]五输穴
1.五输穴概念
    五输穴是十二正经中肘膝以下的五个特定穴位,是经脉中气血运行的枢纽,具有标本概念中的治本作用。此外,五输穴所分布的位置,正是在每条经脉的始端或终端,所以它又具有腧穴的远治功能。手经脉的五输穴是从手分布排列到肘。足经脉的五输穴是从足分布排列到膝。由于五输穴具有特殊的输注功能,为了与腧穴进行区别,我们将输送的输字来命名五输穴。
2.五输穴的代表名称及其涵义
   十二经脉中的五输穴,有其总的概括名称。即:井、荥、输(原)、经、合。前人并将五输穴比做流水现象,从而说明了它的状况和作用。
(1)井:所出为井,井象水之泉。如同流水的源泉。
(2)荥:所溜为荥,荥象水之陂。陂为池塘,形容水量尚小。                                    (3)输:所注为输,输象水之窬。窬当穿越灌注讲,形容水有了一定压力。
(4)经:所行为经,经象水之流。形容水的流量逐渐增大。
(5)合:所入为合,合象水之归。有百川纳海或进入水库之意。
3.五输穴的作用
    《医学入门》中讲:“人每日周流66穴,除六原穴乃过经之所,每时周流五穴,相生相合者为开,相克者为阖”。《医学入门》中讲:“周身三百六十穴,统于手足六十六穴”。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六十六穴是人体三百六十穴的统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六十六穴,就是五输穴的总和。
五.子午流注纳甲法的治病原理
   子午流注,是经脉学中一种辩证循经,按时取穴的施术方法。它的根本含义,就是说人身之气血周流出入皆有定时,《针灸大成》徐氏有“刚柔相配,阴阳结合,气血循环,时穴开阖”之说。血气应时而至为盛,血气过时而去为衰,逢时而开,过时为阖,泄则乘其盛,即经所谓刺实者刺其来。补者随其去,即经所谓刺虚者刺其去。刺其来迎而夺之,刺其去随而济之,按照这个原则取穴,以取其更好的疗效,这就是所谓的子午流注法纳甲法的总体含义。在此总体含义的规则内,子午流注法纳甲法又体现出以下治疗疾病的相关原理:
1.侯气逢时的原理
    名医徐风在《针灸大全》中论述:“阳日气先行而血后随也;阴日血先行而气后随也,得时者谓之开,失时者谓之阂”。因此,根据以上规律,子午流注纳甲法的取穴方法,是依照阳日治腑、阴日治脏的原则进行取穴。否则,就会出现“失时反侯,百病不治”的结果。
2.母子相生的原理
    《难经》中讲:虚者补之,实者泻之,不虚不实,以经取之。何谓也?然,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
母子相生就是运用经生经的原理,在母经开穴时对子经的疾病进行治疗。如肝经开穴时,可治疗心经的疾病,心经开穴时,可治疗脾经疾病。
3.同气相求的原理
    同气相求也被称为表里相求。表里相求就是运用表里两条经脉的的内在关系,在阳日开阳经腧穴时,对有表里关系的阴经疾病进行,在阴日开阴经腧穴时,对有表里关系的阳经疾病进行。如在阳日阳时开胃经腧穴时治疗脾经疾病,以胃经腧穴为主;在阴日阴时开脾经腧穴时治疗胃经疾病,以脾经腧穴为主,这样就能够遵循阳日行气,阴日行血的规律,起到更好的作用。
4.腧穴远治作用的原理
   每条经脉的腧穴其功能可分为近治作用和远治作用。从标本概念来讲,近治为治标,远治为治本。五输穴为人体经脉中的枢纽,具有其特定的远治作用,是治本的必须腧穴。《灵枢.本输》中讲:凡刺之道,必通十二经络之所始终,络脉之所别处,五输之所留,……。以上所讲的五输之所留就是人体的五输穴,由此可以看出五输穴在治疗疾病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5.返本还原的原理
    返本还原,也被称作逢输过原。原者,三焦之尊号。三焦行于诸阳,固置一腧曰原。由此可见,三焦经为阳气之父,各条经脉的原穴,都有与三焦经沟通的功能。因此,又可体现:三焦者,水谷之道,原气之别使,主通三气,经历五脏六腑这个原理。  
    返本还原的原理就是五行学说中同气相求的原理。阳经中的输穴和原穴其五行属性都为甲木,阴经中的输穴其五行属性都为己土,当输穴开穴时,须借助该日最旺盛的值日经的力量,那就是值日经的原穴与三焦经进行沟通。我们可以将值日经看作是值日时间段内的最高权力机构,原穴是最高行政长官。
六.子午流注纳甲法的治病疗效
   具有关资料统计,合理运用子午流注纳甲法的取穴方法对疾病进行治疗,有效率确有一定幅度的提高。由此可见子午流注纳甲法在治疗疾病过程中有其一定的科学价值,是经脉疗法中不可缺失的重要手段。多年来,本人将子午流注纳甲法在温灸治疗疾病的过程中进行应用,针对一些中老年慢性疾病的治疗,收到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
第二部分:温灸法
一.灸法简介
   《黄帝内经.五常政大论》中讲;“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其含义是:运用毒性比较大的药物或手段治病,只能去掉疾病的十分之六,运用毒性一般的药物或手段治病,只能去掉疾病的十分之七,运用毒性比较小的药物或手段治病,能够去掉疾病的十分之八,运用没有毒性的药物或手段治病,能去掉疾病的十分之九。这个毒字,就是我们通常讲的毒副作用。我国中医学中的一些自然疗法,如针灸、按摩、刮痧、拔罐等医疗手段及武术、气功等锻炼方法,就属于无毒治病的范畴之中。被现代医学称为绿色疗法。只要运用得当,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
    针灸二字,实际是两个概念,针是针刺法;灸法,古称艾灸法,是一种用火烧灼的治病方法。灸法与针刺同属于中医的外治疗法范畴,合称为针灸。灸法,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温灸法是运用艾草制成的艾条点燃后所产生的温度去温烤经脉和腧穴的一种治疗方法,这样可使患者即免除直接用艾柱烧灼的痛苦,又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因此可以说,它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二.子午流注温灸法
    子午流注温灸法是將子午流注按时取穴的规律,运用到温灸治疗疾病的方法之中。对于一些中老年常见疾病有一定疗效,确能达到“无毒治病,十去其九”的效果,实为针药所不及。本人在总结父辈经验的基础之上,与几位师兄第经过十余年的研究和运用,实践证明,子午流注温灸疗法对一些中老年慢性病的治疗,可以达到药物所不及的效果。如对心脏疾病、肾病、前列腺炎、慢性肠胃病、妇科疾病、乳腺增生等疾病的有效率可达90/100以上。尤其对乳腺增生疾病,有效率达100/100。(见《上海针灸》2008年第五期“择时温灸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临床运用”,作者张骊。)
    本人在此决无打诳语之嫌,因为医学与宗教一样,容不得半点夸张,所治病历,不胜枚举,有待于大家在将来的实践中进行验证。总之,子午流注温灸法,妙在使用辎铢之金,治疗难愈之病,如何求证这个问题的答案,唯一的方法是:让那些有缘之人,亲自去体验一下它的效果吧。
后语:
    我们说,博大精深的中医学是人类科学的宝库,我国的中医学目前处于尴尬的地步,有两个根本原因:首先是个别学习中医学的人舍本求末,忽视了五行学说的重要作用,达不到运用五行辨证和用药地步,这是自身的原因;其二,一些不懂中医的人崇洋媚外,数典忘祖,或别有用心地排斥和打击中医学,这是外来的原因。在此,愿天下有志之士,将中医学的知识加以研究,以弘杨中医古道为己任,将我国的宝贵文化遗产继承和光大,以慰藉轩辕老祖的在天之灵。
子午流注按时开穴


按照针灸治疗时间选取相应的五腧穴和原穴进行针灸治疗的方法。常用的有纳甲法和纳子法两种,此外,还有养子时刻法,则以24分钟为取穴的时间单位,每天轮流六十六穴,又称一日取六十六穴法。

十二经脉气血运行状态,根据不同的时间变化而有相应盛衰变化。子午,即时间变化。流注,即十二经脉气血运行的过程,以及在十二经脉的井、荥、输(原)、经、合等特定腧穴上所呈现的气血盛衰情况,由于年、月、日、时等时间的变化而相应地有所不同,根据这个原理,按时选穴进行治疗,即为子午流注针法。
子午流注纳子法是按时辰的地支属性来选取十二经脉五腧穴和原穴,每天轮遍十二经脉,是一种按时取穴法。又称子午流注纳支法。其具体方法是:在该经脉经气流注时辰,取该经适当的穴位进行针灸治疗。子母补泻取穴法,实证时,在气血流注至病经的时辰,取病经的子穴进行针灸(泻法);虚证时,在气血流过病经的时辰,取病经母穴进行针灸(补法);虚实不著的病证或补泻时辰已过,取病经的本穴或原穴进行针灸。
子午流注纳甲法是根据针灸治疗的目时辰与经脉对应关系图枣寅肺、卯大肠的,时天干属性,来选取十二经脉五腧穴和原穴,且以一个时辰为取穴时间单位,10天轮遍六十六穴的按时取穴法,又称子午流注纳干法。具体方法是:取穴原则。阳日(日天干属阳),阳时(日天干属阳)取阳经穴;阴日(日天干属阴),阴时(日天干属阴)取阴经穴。合日互用。甲与己、乙与庚、丙与辛、丁与壬、戊与癸互为合日,在合日间可以互相应用相应时辰的开穴。为提高自己的针灸水平,我曾数次赴北京学习子午流注针法。子午流注针法是一种古典高级针刺手法,行针时,结合人体十二经脉气血流注规律,融入运气学说和纳甲纳子法,可提高临床疗效。但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也感到子午流注针法有其局限性,如针法只能按时开穴,选择气血旺盛的经脉或穴位来针刺,而不能调动整个人体的气血去推动疏通病变部位的经脉。通过阅读调气、导引、丹道诸书,我认为针法与道家丹功有许多相通之处,只要找到两者的结合点,通过实际的修炼和手法操作,可使针法与练功相得益彰,练功可以提高针刺水平,针法可以打通周天。祖国医学认为任督二脉一为阳脉之海,一为阴脉之海。滑伯仁曰:“任督二脉,一原二歧。一行于身之前,一行于身之后。

一身有任督犹如天地之子午,可以分,可以合。分之以见阴阳之不离,合之以见浑沦无间。一而二,二而一。可见人身经脉十二,要以任督二脉为总纲。督脉属阳,行人身腰背;任脉属阴,行人身胸腹,各统其两旁阴阳经络营卫而循行也。因此十二经脉依附于任督二脉,《难经》认为十二正经犹如沟渠,奇经犹如河泽,正经之脉隆盛,则溢于奇经。反之亦然,所以只要运用针法打通任督二脉,其它十二经脉也就自然疏通,并有补十二经气血不足之功效。修炼小周天的主要内容为采、封、炼、止。采即采先天一,使其升华的过程。封即采药后将下行之精气摄归于下丹田内封固。炼即运火候使其升降运转。止即河车运转到一定程度即止,所以只要按照采、封、炼、止4个过程,配以时间、针灸手法,也能完成小周天运行。道家的一切逆向修炼皆在返还之功,任督二脉在经脉中的走向,督脉是由上而下,任脉是由下而上运行,而道家修炼却与之相反,称为河车逆转,因此运用先天一打通任督二脉,浅而言之能补足后天,百病皆无;深而言之先天一最终能点化肉体之后天,使其化为清灵之质,成为纯阳之体。在于肝肾二经相配合。《内经》云:“肝者,罢极之本,魂之所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其味酸,其色苍。

此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肝属木位居东方,为发生之始,故生血气,又主春之气,阳气之始生也。而肾为元气之根,精神之舍。肝在五行属木,乃肾水之所生,即水生木也,因此取肝肾两经相配,取肝之发生之阳气,辅助肾中先天之一上升,又有补气生血之妙用。再取太阳、少阳之经,取其开、枢之意,辅助督脉宣上导下,调和内外。再与手法、时间相配合,即能激发先天之,而先天之源于先天之精,借命门之火熏蒸而成,在针灸过程中先排尽全身阴邪之气,然后使两肾发烫,一点元阳贯尾闾,穿夹脊,上泥丸,此时六根震动,再运针导引,使其下降,归入丹田封固,此过程一气呵成。
所谓满任督自开,不假有为,水到渠成,至此任督二脉已通,自然已补足后天,重归先天,百病皆无,精满气足,针毕即能自运周天。现举2个案例,以他们在针灸过程中的内景来与丹经相互印证。如孙某,男,22岁,未婚。因胃部疼痛邀我诊治。笔者在农历1993年1月8日亥子之交针治。进针后,针刺部位有电击样痛,气至背部,被针者即背部抖动,不能自主,命门开始温热,后温热不断扩大至会阴,同时四肢末端则有冷气排出,继而两肾发烫,感觉命门与长强连成一穴,一气直上泥丸,而后运针使气下降过重楼至胃部,该处即有明显热感,原病痛逐渐消失,并且热感不断向四处扩散,其气直下丹田,此时全身有虚空的感觉,呼吸深长。进针1小时后,自觉与天地之气合二为一,两目睁开有闪亮感。出针以后感觉身体轻盈,精力旺盛。又喻某,男,28岁,已婚。因腰部一直酸痛求治。笔者在农历2000年4月10日亥子之交针治。因肾气不足,寒气侵入,肾部酸疼,进针后觉左
肾部疼痛,四肢有冷气排出,此后左腰部酸疼消失,继而发热,15分钟后两侧肾区有发烫感,自觉命门之处,有一气直上大椎穴,停留于该处。笔者运用手法不断激发,使其能直上泥丸。此时被针者体内有浊气排出,同
时其气直冲泥丸。笔者接着运针使气下降,被针者自觉头部之气,一瞬间直冲向涌泉穴,带脉也在瞬间有放射触电感,而后觉得气布于全身。笔者运用针法使全身之气皆归于丹田封固,针毕即能自运周天,使真气周流不
息。
“子午”二字,具有时辰、阴阳、和方位等含义。从时辰看,一天24个小时,两个小时为一个时辰,就是十二个时辰;从阴阳变化来看,子时为阴盛时,午时为阳盛时;从方位来看,子午为经,卯酉为纬。  
    “流注”二字,是形容自然界水的流动转注,它涉及宇宙万物的变化。 人体的五脏六腑与十二条经络对于气血的运行起着重要作用,而每条经络又都有其兴衰的时辰。从古到今已被证明:在每条经最旺的时辰,运用针灸或口服相应的药物和食品,疗效可以高出其他时辰若干倍。  
     子时 (23点至1点),胆经最旺。 胆汁需要新陈代谢,人在子时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胆有多清,脑有多清。”凡在子时前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新、气色红润。反之,日久子时不入睡者面色青白,易生肝炎、胆囊炎、结石一类病症,其中一部分人还会因此“胆怯”。这个时辰养肝血(阴)最好。  
     丑时 (1点至3点),肝经最旺。 “肝藏血。”人的思维和行动要靠肝血的支持,废旧的血液需要淘汰,新鲜血液需要产生,这种代谢通常在肝经最旺的丑时完成。如果丑时不入睡,肝还在输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维和行动,就无法完成新陈代谢。黄帝内经讲:“卧则血归于肝”。所以丑时未入睡者,面色青灰,情志倦怠而躁,易生肝病。  
     寅时 (3点至5点),肺经最旺。 “肺朝百脉。”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神充沛。寅时,有肺病的人反映尤为强烈,剧咳或哮喘或发烧。  
     卯时 (5点至7点),大肠经最旺。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经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水份与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因此,大便不正常者在此时需要辨证调理。
辰时 (7点至9点),胃经最旺。 所以,人在 7点吃早饭最容易消化。如果胃火过盛,嘴唇干,重则唇裂或生疮,可以在7点清胃火。胃寒者7点养胃健脾。  
     已时 (9点至11点),脾经最旺。 “脾主运化,脾统血。”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统领。“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血的质量好,所以嘴唇是红润的。否则唇白,或唇暗、唇紫。脾虚者 9点健脾;湿盛者9点利湿。
     午时 (11点至13点),心经最旺。 “心主神明,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心推动血液运行,养神、养气、养筋。人在午时能睡片刻,对于养心大有好处,可使下午乃至晚上精力充沛。心率过缓者 11点补心阳;心率过速者滋心阴。  
     未时 (13点至15点),小肠经最旺。 小肠分清浊,把水液归于膀胱,糟粕送人大肠,精华输送进脾。小肠经在未时对人一天的营养进行调整。饭后两肋胀痛者在此时降肝火、疏肝理气;
     申时 (15点至17点),膀胱经最旺。 膀胱贮藏水液和津液,水液排出体外,津液循环在体内。若膀胱有热可致膀胱咳,即咳而遗尿。申时人体温较热,阴虚的人尤为突出,在这个时间滋肾阴可调此证。  
     酉时 (17点至19点),肾经最旺。 “肾藏生殖之精和五脏六腑之精。肾为先天之根。”经过申时的人体泻火排毒,肾在酉时进入贮藏精华的时辰。肾阳虚者酉时补肾阳最为有效。  
     戌时 (19点至21点),心包经最旺。 “心包为心之外膜,附有脉络,气血通行之道。邪不能容,容之心伤。”心包是心的保护组织,又是气血通道。心包戌时兴旺可清除心脏周围外邪,使心脏处于完好状态。心发冷者戌时补肾阳;心闷热者戌时滋心阴。  
     亥时 (21点至23点),三焦经最旺。 三焦是六腑中最大的腑,有主持诸气、疏通水道的作用。亥时三焦通百脉。人如果在亥时睡眠,百脉可休养生息,对身体十分有益。可惜现代人能做到的很少,亥时百脉皆通,所以可以用任何一种进行调理。
古籍《灵枢》:「经脉流行不止,与天同度,与地同纪。  
中医学的宇宙观着重天、地、人合一。人体的健康,受气节变化、地理环境、以致时间运转的影响。每日的十二时辰(每两小时为一时辰)与人体的十二条经脉息息相关,而经脉又与人体的五脏六腑相配。叁者的关系如下:根据「子午流注」的定律,如果经常在某时辰感到某脏腑不适,可能是该脏腑受病邪入侵,或较虚弱所致。不过,由於脏腑互相影响,问题可能出於其他脏腑。  
  
举例说明  
病症 :头痛、目赤、失眠、脾胃不适、消化不良  
问题 :工作、应酬繁忙,经常半夜两、叁点才睡  
解释 :晚上十一时至凌晨叁时行的是胆经及肝经。若该段时间不休息,肝火便会上升,以致头痛充血、感到不适。同时由於肝气上升,影响脾胃,因而感到胃痛。 `  
以阴阳五行来解释,肝属木,脾属土,木克土,因此肝若不适,胃脾亦有问题。
子午流注  
  
子午流注,是针灸于辩证循经外,按时取穴之一种操作规程方法。它的含义,就是说人身之气血周流出入皆有定时,《针灸大成》徐氏有“刚柔相配,阴阳结合,气血循环,时穴开阖”之说。血气应时而至为盛,血气过时而去为衰,逢时而开,过时为阖,泄则乘其盛,即经所谓刺实者刺其来。补者随其去,即经所谓刺虚者刺其去,刺其来迎而夺之,刺其去去随而济之,按照这个原则取穴,以取其更好的疗效,这就叫子午流注法。
   它是注重时间条件,以自然界周期现象,与人体气血周流的情况相配合的。在《灵枢?经脉》篇、《营气》篇,以及《难经?一难》、《二十三难》都有记载。《灵枢?九针十二原》篇、《本输》篇,记载井荥俞很详明,惟于井荥俞配属五行,仅有阴井木、阳井金,其余均无配属。《难经?六十四难》对井荥俞配属五行和十干运用,才有进一步的说明。《灵枢?卫气行》篇云:“岁有十二月,日有十二辰,子午为经,卯酉为纬”。《灵枢?五乱》篇说:“经脉十二者,以应十二月。十二月者,分为四时”。《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篇说“: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素问?八正神明论》说:“凡刺之法,必候日月星辰四时八正之气,气定乃刺之”。是谓“得天时而调之”。《甲乙经》说:“随日之长短,各以为纪,谨候气之所在而刺之是谓逢时。病在于阳分,必先候其气之加于阳分而刺之。病在于阴分,必先候其气之加于阴分而刺之。谨候其时,病可与期,失时反候,百病不除”。凡此皆与子午流注有密切之关系。南唐?何若愚著《流注指微赋》,将子午流注的应用和方法,作了概括的说明,元?窦汉卿著《标幽赋》,内有“一日取六十六穴之法方见开阖,论其五行五脏查时日之旺衰”,由此可见子午流注到了元代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针刺方法。它如明代的《针灸节要》、《医学入门》、《针灸大成》等书皆有论述。而《针灸大全》徐凤氏又推而广之著“子午流注逐日按时定穴歌诀”,学者多为习诵以便应用。可知子午流注法由来已久,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所注重的一种高级的针灸疗法。
子午流注针法的临床运用  
  子午流注针法有两种,一为按天干开穴,又称纳干法,或称日干子午流注;一为按地支开穴,又称纳支法,或称时支子午流注。
  (一)时支子午流注
  时支子午流注,也称纳子法,纳支法。这是根据每日气血输注十二经的地支时辰,病症之虚实,配合五行生克穴位,取穴治病的方法。有两种取穴法:一种是按一天十二时辰,每个时辰各配一经,在这个时辰内,该经从起点到终点的任何腧穴都可以选用。例如,肺经病,每日寅时都可取肺经从中府到少商的任何腧穴针刺治疗。此方简便易行。另一种是根据气血流注到某经的时辰,再结合五俞穴,用补母或泻子的取穴方法进行针刺治疗。纳子法是依据"日周期",用本经的井、荥、俞、经、合五俞穴配属木火土金水五行,根据气血流注本经的时间,在每日的十二个地支时辰按时开穴。开穴的原则:实则泻其子,虚则补其母。在气血流经本经的时辰,本经气血最虚,取母穴用补法,可以扶正补虚,使气血通畅。若本经为实证,则取子穴以泻之。
  气血于寅时由肺经流注,卯时流注大肠,依次为胃、脾、心、小肠、膀胱、肾、胃、心包、三焦、胆,丑时流注肝经,再至肺经,周而复始。可记歌诀。见下表。
  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申膀酉肾心包戌,亥三子胆丑肝通。
  表12 气血流注十二经时辰表(点击观看动画)
经脉 胆 肝 肺 大肠 胃 脾
时辰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时间 23-1 1-3 3-5 5-7 7-9 9-11
经脉 心 小肠 膀胱 肾 心包 三焦
时辰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时间 11-13 13-15 15-17 17-19 19-21 21-23
  举例:在气血输注本经的时间,实证取本经所属"五行"之子穴泻之。如肺热咳嗽的实证,于寅时泻尺泽(水)。即金生水、水为金之子。虚证取本经所属"五行"之母穴补之。如肺虚气喘,于卯时补太渊(土),土生金,土为金之母。
  如果补泻时间已过,或不虚不实证,或遇有急症,可取本经本穴或原穴。见下表。
  时支子午流注补泻腧穴表  
经脉 补 泻 本穴 原穴
腧穴 时辰 腧穴 时辰  
肺(金) 太渊(土) 卯 尺泽(水) 寅 经渠(金) 太渊
大肠(金) 曲池(土) 辰 二间(水) 卯 商阳(金) 合谷
胃(土) 解溪(火) 巳 厉兑(金) 辰 足三里(土) 冲阳
脾(土) 大都(火) 午 商丘(金) 巳 太白(土) 太白
心(火) 少冲(木) 未 神门(土) 午 少府(火) 神门
小肠(火) 后溪(木) 申 小海(土) 未 阳谷(火) 腕骨
膀胱(水) 至阴(金) 酉 束骨(木) 申 通谷(水) 京骨
肾(水) 复溜(金) 戌 涌泉(木) 酉 阴谷(水) 太溪
心包(相火) 中冲(木) 亥 大陵(土) 戌 劳宫(火) 大陵
三焦(相火) 中渚(木) 子 天井(土) 亥 支沟(火) 阳池
胆(木) 侠溪(水) 丑 阳辅(火) 子 临泣(木) 丘墟
肝(木) 曲泉(水) 寅 行间(火) 丑 大敦(木) 太冲
  在纳子法中,还有一种按时循经取穴,以一天分为十二时辰,一个时辰分属一经,即寅属肺,卯属大肠,辰属胃,巳属脾,午属心,未属小肠,申属膀胱,酉属肾,戌属心包,亥属三焦,子属胆,丑属肝。某经有病患,即于某时采用某经的经穴针刺治疗。如肺经有病,在寅时取肺经的穴位针刺。脾有病,在巳时针刺脾经的穴位。
日干子午流注
日干子午流注,也称纳甲法,纳干法。这是根据每日气血输注十二经的天干时辰,进行配穴针刺治病的方法。首先推算患者来诊的年、月、日、时干支,再以经脉五输穴的五行相生规律而顺次开穴。有三种取穴法。
  第一种为按值日经的天干,每日分配一经,在该日内开取该经的任何腧穴,都可治疗该经病症。如肝病,乙日一天内任何时辰都可开取肝经从大敦至期门的任何腧穴进行针刺治疗。其它经可以仿照类推。
  第二种是按时的天干,在这个天干时辰内开取该经的任何一个五俞穴,都治疗该经的病症。如肝病,只要在乙时,都可开取肝经大敦、行间、太冲、中封,曲泉中的一个腧穴针刺治疗。其它时辰依次类推

一分为二看子午流注针法
 作为传统针灸学中玄奥的组成部分﹐子午流注针法在临床应用上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即把时间作为选穴的惟一条件,不管何种疾病﹐都要按时取穴。
  很明显﹐子午流注针法的施治原则与中医传统的辨证施治有着根本的不同。子午流注针法强调时间因素对针灸效应的影响﹐强调人体经脉的气血周流随着时间的不同而有着盛衰开合的变化,强调把握时间,按时取穴,可以获得更好的疗效﹐因而把时间因素和针灸施治紧密结合在一起,以阴阳五行的生克变化来推算人体气血的流注开合和所相应的经脉穴位﹐从而构成了传统针灸学中一个颇具特色的应用体系。
  1.子午流注针法中的独特思想和丰富内容,深刻地展示了中医的系统观念和强调事物间相互联系的思维特点。
  按时取穴的学术思想,是中国传统医学领域的一项卓越成就,反映了古人对针灸时间效应规律性的认识;而子午流注的各种具体方法,则体现了古人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企图把握这种时间效应规律性的不同尝试。毫无疑问,子午流注针法的开穴原则充分考虑了天干地支、阴阳五行、脏腑气血、经络腧穴各个方面的相互联系,诸多因素的有机综合使得子午流注针法具有了系统的理想配置和近乎完美的外在表现形式。子午流注针法中的独特思想和丰富内容,深刻地展示了中医的系统观念和强调事物间相互联系的思维特点。
  2.子午流注针法的流注开穴带有单纯循环的机械推演特征。
  由于过分强调局部的综合以及外表形式的完美性,子午流注针法的流注开穴不可避免地带有单纯循环的机械推演特征。为了把天干地支、脏腑气血、经络腧穴联系在一起﹐具有广泛兼容性的阴阳五行学说被固定成为推算流注开穴的具体框架。因为只把古代的天干地支记时作为固定不变的主要条件,不同的病种、不同的病情、不同的个体之间的差异已不再是临床上需要考虑的重要方面,这样子午流注针法的按时取穴原则便与传统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背道而驰﹐从思辨性的理论概念推导出的具体结论也很难与临床医学的实践经验相一致。在子午流注针法的开穴方法中,实际的临床验证过程被完全忽略了。概念代替了结论,思辨代替了经验,哲学化的思维方式占了主要地位。
  3. 应一分为二看待子午流注针法。
  应该看到,受到历史条件的局限,古人的思想正确,其具体方法则不一定正确。按时取穴有着合理的科学内涵﹐但古人在把按时取穴的理论思想加以具体化的过程中,哲学性的思维直接进入到经验的层次,理性的概念变成了具体的实践结论﹐由此而产生的子午流注针法,其中的缺陷是显而易见的。
  按时刺灸的科学价值已经愈来愈广泛地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但主观想象和机械推理的思维方式却是造成各种时间针法无法完全和临床实际相符的主要原因。我们应给予一分为二的客观评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5子午流注按时开穴法详解_子午流注针法的临床运用
子午流注针法临床应用(1)
针灸也得看时辰
子午流注开穴法:神奇的时间针灸法!
子午流注
子午流注纳甲法开穴时辰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