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中医奶奶的故事(473)

老中医奶奶的故事(473)

学医学到了精华

就不怕千变万化

作者:曾乐

 

 

 

 

       星期天,有时间与奶奶聊起中医,我问奶奶,中医千古不传之秘,是不是就是用药的剂量变化?奶奶说,其实,用药的剂量变化,是根据人的病情变化来变化的,同时考察病人的体质情况。为什么中药不喜欢搞千人一药,万人一方呢?为什么中医强调辨证论治呢?根本原因就是每一个人的体质有所不同,同样一个人不同阶段的体质也会有所不同,这就要根据当时面诊所掌握到的情况,来对症用药,达到调和阴阳,促使平衡,达到人体的健康状态——动态平衡,就是恢复人体自我修复身体机能的功能。

 

      中医所谓千古不传之秘既在量,更在阴阳和动态用药水平。这才是中医最重要也是最难掌握的。学中医如果能够学到随证用药,精准用药,掌握了人体变化规律和用药的变化规律,那就是一个真正的中医了,若不如此,就是假中医,为什么连德国人都知道中国现在培养了一大批假中医?原因就在此。奶奶说,用药用得准,四两拨千斤,就会药效如神,反之,则是害人甚至会加重病情。

 

        我说,奶奶,请举例说明,这样更容易理解。

  

        奶奶说,好,先说人体吧,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当一个人的体温是36.8度,你给他一杯水,如果水温低于18.4度,这水就是趋于阴性的水,阴则向下,向里,你喝下去就会觉得肚子很凉快,那水对你来说,就是淡味儿的凉药,为什么是淡味儿的呢?这是与你的身体的酸碱度对比而言的。但如果你喝的是73.6度以上的热水,那水就是趋于阳性的水,阳则上行,趋于表,你喝下去一会儿就会出汗,那水对你来说就是淡味儿的热药了。为什么夏天中国人反而要求孩子们喝热水,就是通过向上向外,将人体内的热量排掉,以免热于内而得热病,西方人和现在中国人的糖尿病人增多,就是这个原因,糖尿病其实就是热病,除了饮食热量过高,平时热气得不到及时发散,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尤其是那些体瘦且素食又得糖尿病的人。

 

       同样是水,同样是一个人,温度变了,药的阴阳属性就变了。其实中医很简单,其实内经中讲的“药”也就是参照点的改变,一样药在不同人身上药性不同就是这个道理,中医难吗?若没有这样的辨证思维,很难。不懂这个原则,光研究药,那你研究去吧,这一辈子,未必能精通几味药,因人因病因状态而用药,因变而变,这是精髓。

 

      再说药性,阴阳各有不同的运动规律,不可完全混淆套用,应因性而辨,因辨而用。如味之薄者为清阳,清阳出上窍,味之厚者为浊阴,浊阴出下窍。气之厚者为阳,气之薄者为阴。举例来看,因为气之薄者为阴,所以就有茯苓利水而下行之功。

 

      阴阳也是相互转变的,阴阳不在药性而在用药,用之为阳者则阳,用之为阴者则阴。为什么历史上滋阴寒凉一派,与火神一派,用药有天壤之别,却都能各自取效,而后辈仿之则不效而多出偏呢?原因就是没有得到精髓真传,没有因人因时因病而变,没有掌握最根本的东西,没有掌握阴阳变化规律。

 

      再说药量,就说黄芪吧,黄芪药量在20克以内,则利尿作用明显,30克以上反而趋向抑制,若是用于利尿,则量不能够用多,用多则药性相反。黄芪对于血压的作用,15克以内可升高血压,35克以上则降低血压。有气虚症状的,用炙黄芪,无气虚症状的,则用生黄芪。同样的药,量不同,则药性不同甚至相反。

 

     再比如白术,常用量可以健脾止泻,但大剂量用到40到60克,则能够益气通便。我的师傅原来治疗因气弱而便秘者,喜用白术一味,每每都能够收到良效,我不解,仔细问之,方知此中缘由。

 

      再比如红花,有人说,配方陈艾绒里有红花,红花是活血破血的,女的不能用,还有的人提出,为什么配方陈艾绒里不能够多放一些红花,是不是考虑到成本?这都是些不懂中药的人提出的问题。配方陈艾绒里的红花用量很少,为什么?这里的红花是起养血作用的,因为红花用量小,养血,用量稍多就活血,再多则破血。

 

      柴胡的用量有差别,则药性有差别,在小柴胡汤中为君药,用量大于其它药一倍有余,这是为了能够透邪外出,而在逍遥散中为臣药,用量与各药相等,这是为了起到疏解肝郁的作用,在补中益气丸中为佐药,用量极小,这是为了升举清阳。

 

     奶奶说,为什么过去中医带徒,总是先让抄方抓药,就是让徒弟在抄方抓药中领悟用药的要旨和规律、掌握药性的变化规律。奶奶说,学医学到了精华,就不怕千变万化,万变不离其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千古不传之秘——药性阴阳转变大法
中医千古不传之秘——阴阳转换大法(好文)
中医治病虽病用药,病轻药亦轻,病重药亦重,病轻药重,反伤正气;病
凉药热药要区分
中药用量与人群用药
邱老用药心法(1):临证用药对投药剂量的选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