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追忆井陉胶轮马车(侯福顺)

原标题:追忆井陉胶轮马车(侯福顺)

追忆井陉胶轮马车

侯福顺

童年在井陉农村度过。我与小伙伴于五兵常到生产队的牲口棚玩,因为他叔叔是饲养员,是位敬业认真的老人,我也借此机会接触到了骡马。50年过去了,当年的胶轮马车,已经渐渐远去,却深深地刻进我的记忆中,留下一幅醉人的画卷。

骡子驾辕马拉套

马车,在农村俗称大车。胶轮大车是解放以后才有的,都是骡马驴混在一起套,在一辆车上使用。马车,使用时是将牲畜脖子上戴好套缨子,将牲畜牵着缰绳,引入车辕中搭上马鞍,将夹板扣在套缨前,将搭悠垂于马的肚下,再将坐鞧兜住牲畜的屁股,然后将大肚扣紧,最后将僵绳在马脖子上拴牢,将马嘴中戴上嚼子系上笼头即可,这就是拴辕马的整个过程。

马车有两头牲畜拉一部车的,也有三头牲畜拉一部车的。名为马车,其实难负盛名,人们经常用“骡子”担当驾辕,因为“骡子”有强壮脚力。骡子分为驴骡、马骡。马骡父亲为驴、母亲为马两者交配产下的骡子,个稍大。驴骡父亲为马、母亲为驴杂交生出的骡子,个稍小。由于骡子是杂交,所以基因发生变化均无生殖能力。但骡子不易生病,吃料少,脚力好,耐力强,很受使用者的欢迎。

骡子驾辕,前面有一头马或一头壮驴拉套,俗称“稍子”。他们的位置和作用,各不相同。其中,骡子驾辕唱主角,发挥作用最大。其次,就是位于骡子前面的“梢子”了,只起辅助作用,只能是“拉套”的配角了。三套牲畜的通常为一个辕马配两个“梢子”了,一般使用牲口的规律都是辕马强壮,“梢子”稍差。民间通常将母马称为克马,公马称为儿马,母驴称为草驴,公驴称为叫驴。经常是将草驴(母驴)或克马(母马)作为“梢子”,将雄性(儿马)作为驾辕,并将套具设置的长短适度,使其达到最佳效果。

后期的马车,在车轮处安装了轴承,减轻摩擦,使牲畜行走时感到了轻松省力,加大了车载能力。车把式坐在车辕子上,手持鞭杆对牲畜下口令。向前:“得,驾”,后退:“稍,稍”,停止:“吁,吁”,左拐,右拐:“喔,喔”,同时需用鞭子配合口令进行左右拐弯,这是车把式的基本功。

车把式很辛苦

要熟悉牲畜,特别是辕骡的习性。为保证骡马“脚力”,要定期给牲畜钉掌。知道牲畜“脚力”,能爬多陡的坡,能涉多深的河,能走多少路。要了解牲畜,使用牲口要恰到好处,马车爬坡时使着劲的对牲畜下口令,用鞭子紧抽牲畜,在平道行驶时,总能躲开路上的坑窝,赶着牲口越过泥塘,在平整的路面时想快就快,想慢就慢,驾驭自如。狭窄的道路,眼睛就是尺子,只要能过去的地方就能轰着牲口车走过去,在人员密集的闹市也能不慌不忙赶着牲口行走。

马车拉货,装车讲究技巧。有经验的装车,都采取“装前卸后”的方法,并在装车时用支车棍将车辕支起,避免将辕牲口压趴,卸车时要先卸后边的货,避免将辕牲口吊起。马车运货有时需要加装上箱板,一般多为散料重物,例如:砂石料、煤炭、白灰等,需码高的多以大件或带包装的物品,也是货物较轻的。最能检验车把式的一项是装干草类货物,装车时下窄上宽而且装得很高,最后用绳子刹紧。赶车行走时两边不挂,上头不碰,行驶中不塌车,这是不容易的硬功夫。

车把式外出,最喜欢吃烩饼,烩面,这类饭菜连汤带水,热呼呼吃着舒服。赶上冬天还总爱喝口小酒,用来驱寒。自带干粮进小饭铺,由饭馆加工一下,要碗开水咬着干粮吃口咸菜就算一顿饭,也是常有的事。马车跑长途,赶上阴天下雨,刮风下雪,遇上雨会被淋成落汤鸡,赶上冬天刺骨的寒风也会将穿在身上的棉衣吹透。如再遇上赶路错过饭口还会整天挨饿,赶上倒霉荒郊野地中坏车,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语,错过宿头黑灯瞎火赶夜路等。

马蹄声刻进记忆

车把式在井陉农村俗称:赶大车的,常见的多为男性。他们不下地,挣10分,粮食定量也比别人高。需要较强的技术性,马车外出还能挣到几毛钱补助,在农村很被人羡慕。

我还知道,如果熟路,即使车把式不用发口令,牲口完全能够将马车拉回,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老马识途”,所以每天黄昏返回村里的时候,车把式是最轻松的。

我当时印象特别深,经常看到,马车卸下后,牲畜首先要在地上打几个滚,弄的浑身是土,才兴奋的回到马棚里去。于五兵笑着告诉我:“这叫浑身放松一下。”“牲畜卸车后不能马上饮水,否则就会炸肺。”那时有个有趣的现象,饲养员与车把式经常拌嘴,有的听的懂,有的听不懂,原因都是关于爱护牲口的小分歧。他们虽然辛苦,却十分爱惜自己的牲畜。

那时用人工,饲养员很辛苦,都是于五兵与他叔叔,两人用铡刀铡草。草料长度不得超过一寸,俗话说“寸草铡三刀,没料也上膘”,“马不吃夜草不肥”,牲畜吃不好就不会好好干活。如果草料过长牲畜吃后会得截症,如得截症是很可怕的,弄不好会死掉的。平时还要定期为牲畜刷毛,钉掌,并在饲草中填加料豆或豆饼之类,为了防病,还要定期给牲畜打预防针。

一辆马车,是生产队里最值钱的家当,那时的力气活都由马车来承担。那一车车的公粮、一篓篓的水果、一口口的肥猪,一筐筐的蔬菜,也都是由马车从乡下运到城里。一辆看似简朴的马车,不仅为农村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也为城市振兴立下了汗马功劳。

责任编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宗义 || 言传身教(大伯父6)
拉脚车把式远去的吆喝声
【三秦文学】毛永波:【饲养室】(散文)
何民生丨那年,那月,那些事
“接风”(一)——(四)
微型小说:甩马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