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学生课外阅读读什么?怎么读?
学生课外阅读读什么?怎么读?1

    课内的芝麻弄成西瓜,课外的西瓜一个也没抓

    近几年的中学语文教学改革,首先进行的就是减轻中学生的课业负担。学生到学校来,是为了接受教育,为今后的工作和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但从入小学、入中学起,家长关心的就是将来考大学的问题,老师奔的就是将来考大学的目标,仿佛学习就是为了考大学,考大学成了最重要的事情。为了考大学,老师布置的作业越来越多,家长的督促越来越紧,学生自己也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作业做不到深夜是做不完的,双休日是不能休息的,寒假、暑假又有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弄得孩子们身体上、精神上都非常紧张,老怕考不上大学让家长和老师失望,让同学看不起。但这样就一定对考大学有利吗?

    大学不论怎样考法,归根到底要考语文水平。因此,从初中到高中,学生都把心思扑在未来那三个小时的高考语文考试上,考得着的就死记硬背,考不着的就不管不问,把语文知识和语文训练都集中到了中学课本选编的那少量的课文上。课本中的东西抠得很细很细,记得很死很死,把芝麻都弄成了西瓜,而课外的那么多大西瓜却一个也没有听说过、一个也没有摸过、一个也没有吃过。天下的好书、好文章那么多,中学课本才能选几篇?就是把中学课本都背完,也还是只有那么些词语、那么些内容、那么些表现方法,语文水平还是无法得到根本的提高。高考的考法一变,就没有咒念了,因为语文水平没有得到根本的提高,知识都是死记硬背来的,题目一变或标准一变,当然就不好应付了。拼搏了好些年,身体拖垮了,精神也压垮了,结果对考大学却没有真正的用处,这样的学习方法不改怎么行呢?

    课内教学要统一,课外阅读要自由

    课业负担减轻后,课外阅读的问题也就产生了。什么是课外阅读?实际上,课外阅读就是自由阅读。课内的教学,必须有统一性,这是由教育体制本身决定的。一个班有四五十个学生,不能只按学生自己的趣味选文章,不能让老师同时讲四五十篇不同的文章。即使对课文的内容没有多大的兴趣,也得认真学,注意听,因为课堂上老师传授的是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从更大的范围讲,教材至少得是一个地区的很多学校共同使用的,没有必要一个老师编一套课本,一个学校出一套教材。对于语文课本中选的课文,老师熟悉的要教,不熟悉的也要通过备课让自己熟悉起来再对学生进行讲授;喜欢的课文要教,不喜欢的也要尽量喜欢起来教给学生。对于课本内的教与学,不光学生不是完全自由的,就是老师也不能有完全的自由。于是,中学语文教学就有了自己的局限性,就有了与语文学习不同的规律性。

    语文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它是在自由的交流中产生和发展的。我有话对你说,你有话对我说;我说时得让你愿意听,让你明白我的意思;你说时得让我愿意听,让我明白你的意思。这样说得多了,听得多了,口头语言能力就提高了。书面语言也是这样。你有话写给我,我有话写给你;我写时得让你愿意读,得让你懂得我的意思;你写时得让我愿意读,让我懂得你的意思。这样写得多了,读得多了,书面语言能力也就提高了。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都不是通过讲道理讲出来的。可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有那么些课时,只能学那么些课文,课堂上讲道理讲得多,实际写、读得少。所以语文的教学同数学、物理、化学的教学不同。数学、物理、化学的知识主要是从课堂教学中获得的,而语文课堂教学起的只是一种引导的作用,引导学生怎样读、怎样写,读时、写时要注意些什么,却不能代替学生自己的阅读和写作。古今中外没有一个作家仅仅是从语文课堂上培养出来的,因为语文水平的提高原本得主要靠自己而不能靠课本、靠老师、靠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在课堂上认真听讲是重要的,但课外阅读更加重要。

    课外阅读是自由的阅读,一定读什么或一定不读什么就不由别人来规定,而要由自己按照自己的兴趣来定。为什么要按自己的兴趣来定?因为只有自己感兴趣的,自己才爱读;自己爱读,才不用家长、老师督促,才会主动读,才会自己抽时间读,读起来才专心。过去我们只重视课堂教学,对“兴趣”总是不重视。实际上,“兴趣”这个东西是非常重要的。人的兴趣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就建立在“知”与“不知”之间。已经熟悉的、别人不说也知道的,不会感兴趣;根本不能了解的、根本看不懂的,也不会感兴趣。令人感兴趣的,是那些不熟悉或不很熟悉、不知道或知道得不清楚的东西,这样的文章和书籍读起来很轻松,又能获得新知或新鲜的感受。等于复习了旧的,也获得了新的。但不论是复习旧的还是获得新的,都没有感到多么费力气,精神上是愉快的,身体也不受损害。

    低品位书刊恶而远之,读不懂的名著敬而远之

    在这里,要注意两种偏向:一是不要堕入“恶趣”,专看老师和家长不让看的黄色的或质量低劣的书籍和文章;二是不要好高骛远,专门看暂时还读不懂也不感兴趣的“名著”。

    那种堕入“恶趣”的读书法,往往是在课业负担太重,学生没有自由阅读的权力的时候形成的。老师、家长越是告诉学生不要读什么,学生越是好奇,就那么一点自由支配的时间,读什么?就偷着读老师和家长不叫读的东西,并且越读越有味。因为课业负担太重,做作业太苦,比起那些枯燥无味的作业来,这些书总是有趣的。如果有更充裕的时间读书,并且可以自由选择,就会觉得那些书没有多大趣味。所以,在开始自由阅读的时候,要注意先从自己认为好的作品开始,这本读不上劲就换另一本,但得选好点的书。等到读这些书读出趣味,入了迷,你也就不会专找那些千篇一律的黄色书或质量低劣的书来看了。

    另一方面,也不要总找那些实际上读不懂、读不出趣味的“名著”来读。老师和家长给我们开的书单子里有很多世界最有名的著作。岂不知这些世界名著并不是对任何人都适合的,也不是任何人在任何情况下都会读出趣味来的。读不上瘾还得硬着头皮读下去,岂不和做作业一样成了苦差使?一旦失了趣味,你就不去读了。这下子可就更糟了,别人通过课外阅读语文水平提高得很快,你却比课业负担重的时候提高得更慢,你和别人的差距可就更大了。所以,一定要找自己愿看的书看,要越读越愿读,不要越读越不愿读。老师、家长说你读的那些书没有用怎么办?不管它!你读的是书,是语言,你从读书里感到了乐趣,感到了语言的作用,怎么会没有用?

    课外阅读不是语文课的专利,各有兴趣才能形成交流

    要读自己感到有趣的书,并不是说只读一类书,只读小说。现在一提课外阅读,就觉得是语文课的事。实际上,这个课外,既是语文课的课外,也是所有课的课外。不论哪一类的书,只要你愿意看,就可以去看。我读中学的时候,偶然在一个同学家里看到《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有一篇《工资、价格和利润》。当时不知道关于钱还有这么多理论,所以读了很感兴趣,接着把其中有关政治经济学的文章都读了。在中学里,我还读过关于物质结构,关于分子、原子、原子核、电子,关于哲学、美学的书。因为这些在课堂里是不讲的,读起来很新鲜,也很有趣。所以,中学生的兴趣是很广泛的,要注意自己兴趣的变化。一种书,譬如武侠小说,读得多了,就觉出它们的千篇一律来了,那就得换点更感兴趣的书。过一阵子,你就会感觉到你的审美趣味已经提高了。原来感兴趣的可能现在不感兴趣了,原来不感兴趣的现在又感兴趣了。我前面说不要硬读那些世界名著,但不是说世界名著不能读,到一定时候,你就会感到巴尔扎克的小说比大仲马的小说有味,《红楼梦》比《三言》、《二拍》好读了。总之,课外阅读,不要急着提高,老师、家长总是希望你一口吃个大胖子,世界上哪有这么容易的事?关键是要读,要愿读、爱读。读得多了,自然有提高。只读一本书,即使把它读得稀烂,提高也不会很大。这和学外语、学自然科学是不同的。

    读自己感兴趣的书,就不能别人读什么自己也读什么。因为从小接触的事物不同,感受不同,爱好、兴趣也不尽相同,同学之间的趣味总是有差别的,男同学愿读的,女同学未必愿读;农村出身的同学愿读的,城市出身的同学未必愿读。其实,这种交叉是很有好处的,有交叉才有交流。你读了《李白诗选》,我读了《苏轼诗选》,你说说李白的诗,我说说苏轼的诗。你背几句李白的诗句,我背几句苏轼的诗句,这样,虽然各读了一个人的诗选,但了解到的却不止一个人的诗。全班四五十个同学这样一穿插,大家的知识很快就丰富起来,说话写文章的语言和表现方式也在不知不觉间丰富了起来。老师常说的读书风气就是这样造成的。全班都读一本书,我知道的你也知道,我不知道的你也不知道,就无法形成交流;形不成交流,读书的风气就无法形成。

    还有一个家长、老师天天念叨但总是弄不好的事,即品性道德的事。过去家长、老师老是压着学生学习,在学生之间排出好学生、坏学生,弄得学生之间疙疙瘩瘩的,到了一起,不是东家长,就是李家短,谈的尽是同学们之间的事情,褒这个,贬那个,有了矛盾,就吵架,就打仗,这个品性道德的问题怎么会弄得好?现在大家都读了自己感兴趣的书,凡是自己感兴趣的都愿意给别人说说。你说说你感兴趣的书,我说说我感兴趣的书,彼此都有很多话要说,好多故事要讲,又不是东家长、李家短的嚼烂舌头的话,彼此感情上就亲切了许多。趣味变高雅了,品性和道德也就在不知不觉间提高了。什么是陶冶性情?这就是陶冶性情。

    伤十指不如断一指,课外阅读最忌急功近利

    关于课外阅读,还有一点要说的,那就是要尽量读整本书、整篇文章。有些同学为了尽快提高语文水平,提高写作能力,读书读得太焦急,只想在书中找对自己作文有用的句子,有的则急着看故事的结局,结果很少耐心地读完一部书、一篇文章。岂不知对于写作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个整体感、要注意整体的结构和布局。只有一些好句子是成不了好文章的。书的趣味往往在于你不能一下子就看出结局,急于看结局反而看不出趣味来了。这也是一种思维形式和工作作风的训练。什么事都不是一下子就能干成的。越是大事、越是重要的事,就越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就要有耐心、有毅力、重视过程。你对一本书感兴趣,就不要慌慌张张地读,就要慢慢地品出点味道来,就会感到老师在语文课上讲的那些不是没有任何用处了。语文老师讲得最成功的那些课就是帮你品作品的味道的。要对你读的书有更深刻的理解,也得多少那样想一想。你感到好的诗,好的段落,不妨背下来,不妨抄在日记里,不妨在日记里写写感受和感想。当然,这得是在你愿意这样做的时候,谁也不能强迫你。(2001年8月3日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

    《中国教育报》2001年9月20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年级语文教材先学识字后学拼音扩大课外阅读量, 家长应该怎么做
将课外阅读进行到底
语文教学的一种不良趋向
课外阅读是学好语文的关键
浅谈如何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年级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