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循环农业打造长三角地区经济强村——调研江苏省太仓市东林村
2021101920日,我们赴江苏省太仓市东林村考察调研。围绕乡村振兴背景下长三角地区农业强村的村庄产业发展问题,考察太仓东林村依托“循环农业、产业强村”模式,实现传统农业产业升级,推进村庄经济可持续发展情况,现将此次调研报告如下:

一、东林村的基本情况
东林村地处长三角地区,位于江苏省太仓市城厢镇以北,阳澄湖的支流杨林塘穿村而过。该村2004年由四个村合并而成,现有42个村民组,768户农户,户籍人口2889人,党员153人。辖区面积7平方公里,全村可耕地面积4400亩,全部集中到村劳务合作社。劳务合作社下设七个公司,分别为物业管理公司、园林绿化公司、家政服务公司、生态养殖公司、净菜合作公司、卫生保洁公司、劳务中介公司。2020年集体经济收益2805万元,村级资产近3亿元。2020年村民人均收入4.05万元
2009年起,东林村每年都入围太仓市村级经济十强村,苏州市村级经济百强村。获得了国家级生态村、第二批国家森林乡村、江苏省文明村、江苏省民主管理示范村、江苏省卫生村、苏州市党员服务中心示范点以及太仓市十佳先进基层党组织、十佳新型农村合作组织等多项荣誉。我们以东林村为主要调研点,考察长三角地区传统农业升级促进乡村振兴的经验与做法。

二、东林村的主要做法
(一)以循环农业为主线,发展村庄产业
地处长三角地区的东林村,周边环绕的多是苏南地区经济强村,如华西村、永联村、长江村等。据东林村党委书记苏齐芳介绍,该村2004年并村之初,村级财力只有70万元,资产不过250万元,与苏南地区发展状况格格不入。由于前期发展失去了先机,在以后的十几年里,立足农本,富民强村成了村“两委”班子的奋斗目标。
1. 集体经营,创新机制,构建生产体系
东林村原来的耕地不多且农田较为零散,难以实现规模经营效益。如何利用有限资源,实现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村“两委”基于太仓市委“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思路,进行村庄土地整治。该村提出了“三集中、三置换”的发展理念,即农民居住向新型社区集中,农村工业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农村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和住房所有权置换城镇公寓房,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社会保障,以农民拥有的集体资产所有权置换社区股份合作社股权。
通过土地流转,原有的1400亩承包耕地置换到一起,原有的宅基地复垦,又增加了400亩耕地,这样全村共形成了1800亩集中连片的耕地。如何让整治后的耕地“出效益”?村民们纷纷要求改变农村生产方式,尽快与城市接轨。
“合作农场”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作为太仓市第一个全面完成土地综合整治的村庄,以“大承包、小包干”为核心内容组建合作农场、融承包制和合作制优势于一体的农村经营新模式,在东林最早迈开了探索的步子。
实行规模经营需要一定的前期投入,承包者承担的经营风险较大,本村农民承包耕种的积极性不高。发包给外来企业,虽可以解决资金投入问题,但回报期较长,并带来不确定因素。此外,企业会拿走高效农业创造的大部分收益,村集体和农民的共享收益会很少。搞合作农场,土地承包经营权就牢牢掌握在村集体手里,既可减少无效投入,又能兼顾发展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有利于增加村民收入。
由东林村、东林劳务合作社、东林农机专业合作社联合发起组建“东林村合作农场专业合作社”,领取农民专业合作社营业执照,简称合作农场。
在东林合作农场新建的550平方米仓库和1000平方米农机库里,有村集体购买的农耕机械:中型拖拉机、高速插秧机、收割机和农药喷灌机等。利用现代农机具,把以往由700多家农户、1000多农民耕作的土地变成现代化高效农业的产地。在占地4亩多的大型育秧工厂里,现代技术和机器培育出来的新品种秧苗栽种盘被传送带送入电瓶车,电瓶车送往地头田边,再由插秧机将其成批地插入田间,形成智能化种植链条。
两名农机手承包了这片农田,种上了水稻、蔬菜和麦子,也承担了合作农场分场场长的职责,是为“大承包”;20名农场管理员以每亩稻田200元的价格包干了管理费用,并根据各自能力来认定包干面积,是为“小包干”。合作农场以“成本核算、绩效挂钩”的方法作为主要考核手段,对每亩粮田定出一个核定成本价,对实际经营中降低成本者给予适当奖励;超出核定成本者给以相应扣罚。
东林村的农村经营新模式在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同时,提高了村里的经济发展实力。2010年,小小的合作农场实现450万元纯收益。


2. 循环农业,链条延伸,形成产业体系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东林村以农业起家,利用十余年的时间,以稻田种植为核心,形成现代水稻种植基地、富硒稻米加工厂、秸秆饲料厂、优质羊养殖厂、羊粪发酵、羊粪还田的循环农业生产线,形成系列生产线和东林品牌。

东林村还通过与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合作,共同研发,将生物营养强化技术和农产品生态循环技术充分结合,将无机硒转化为有机硒,培育出富硒大米,提高大米的营养价值。同时将含硒米糠喂猪、羊等牲畜,并把含硒粪便还田,增加了土壤硒含量,培养多种含硒农产品。

通过开展农牧结合、种养循环生产,产业化经营,东林村走出了一条生态、绿色、可持续发展路径,促进了种植业、养殖业协调发展,全面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获得了亩均综合效益超万元的高经济效益。
1)东林合作农场
2007年,东林村对土地进行整治改造提升,建设2200亩高标准农田,建立了村集体经营的合作农场。到目前为此,合作农场共有耕地4400亩,均种植水稻,开发建设智慧农场数字化管理系统,搭建了从农机智能装备、智能灌溉系统、田间智能监测系统等综合平台。采用“智能泵站+管道灌溉”节水灌溉新模式,通过软件智能化管理,改善灌溉条件。现共有各类农业机械设备100多台,仅由14个人进行种植管理,迈入现代农业发展进程。
2)金仓湖饲料加工厂
为回收利用大量的稻田剩余秸秆,2014年,东林村成立金仓湖股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省农科院合作建立“秸秆饲料化产业研究院”。研制生物发酵饲料,建设秸秆饲料厂,把“没人要”的秸秆变成“有人爱”的“宝贝”,原本为废料的稻麦秸秆收集后,加工制作成牛羊饲料,实现了秸秆综合利用的最佳选择——过腹还田。
东林村是全国工厂化秸秆发酵饲料生产的先行者之一,当年就投入1000万元,从韩国引进了10个台套秸秆收集机械,稻麦秸秆也实现了从田间打包到饲料生产的机械化。随后又陆续投入3000多万元,引进了秸秆发酵饲料生产全套生产设备。目前,仅东林村饲料加工厂,就可将全市50%的水稻秸秆转化为饲料,既丰富了农业机械化的内涵,也促进了农业的生态循环发展。

据估算,用秸秆生产1吨饲料,相当于用280公斤粮食生产的饲料。东林村这座占地20多亩,年产量8万吨级秸秆发酵饲料厂,年均可节约粮食2.52万吨。这种秸秆发酵饲料的“东林模式”也成了农业农村部秸秆综合利用十大主推模式之一。

3)金仓湖米业
东林村还大力发展品牌农业,建设金仓湖保鲜米加工厂,对农场种植的优质、品牌大米进行深加工;引进自动化大米生产线,加工自己的品牌大米;成立金仓湖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还引进富硒大米水稻种植技术,从育种育苗到烘干包装、冷藏保鲜,实现了全程机械化生产,创建了“金仓湖富硒米”“金仓湖生态保鲜大米”等一系列品牌,成为本地及昆山、上海、常熟等周边地区很多市民喜爱的大米品牌。目前该米厂每天加工数千公斤大米供应市场。2020年,米厂营收152万元。2021年,东林农场培育的“金仓湖富硒米”品牌,一举获得“江苏好大米”金奖。
4)生态养殖合作社
作为循环农业的重要一环,东林村开办了占地50亩的生态养殖场,现有羊舍18栋,每年出栏优质肥羊3万余头,年销售额达3000万元。秸秆饲料占湖羊食物50%以上,平均每头羊每天可消耗3.5公斤秸秆饲料。养殖场通过“肥料床”收集羊粪,再将羊粪导入生态肥料厂,加工成有机肥料,浇灌稻麦田和生态果园。
羊场同时连接着羊肉加工厂,加工能力达到每天2000头,自有品牌“牵羊人”羊肉制品,成为东林村生态循环产业链上新的一环。由于肉质好,平均卖价比市场每斤高1元。
2020年东林村开始尝试肉牛养殖,和湖羊一起作为循环生态中的一链。1头牛年均消耗5吨秸秆饲料,是1头羊消耗量的30倍,有利于消耗饲料厂的产能,牛粪作为肥料的粪源。202110月,东林村继续试养100头肥牛,以建设智慧牧场为契机,制定标准化肉牛养殖规范,打造精品牛肉品牌。
5)有机肥厂
在东林羊场,1吨秸秆饲料可产生0.8吨羊粪,总计可生产羊粪7.2万吨,在村里的有机肥厂发酵处理后,成为优质有机肥料抛撒农田,这一举措使东林合作农场的化肥用量减少约60%,土壤有机质含量从1.9%提升至3.5%,有效提升粮食和果蔬品质。据了解,东林村还计划建立微生物核心饲料厂,率先占领中国市场,一期达产后年利润能在2000万元以上。此外,东林村还利用本地秸秆和绿化废弃物作为原料,依托现代生物科技种植菌菇,收到较大效益。
6)邻居农机中心
为了发展循环农业,近两年东林村购置了大批农机,引进的韩国秸秆打捆青贮设备就达10套,村委会决定再新建一座占地5000平方米的农机中心,彻底解决农机停放问题,让农机更好地服务于本村和邻村生产,并可作为办公场所和职业农民培训中心。
7)怡和果园
2011年底,为进一步发展村级经济,打好乡村旅游基础,东林村决定建设林果基地。村委会专门聘请当地农业专家负责管理,从果园规划、果木引进开始,在仅仅两年多的时间里,建成了占地160亩,涵盖翠冠梨、蟠桃、脐橙、葡萄等十多个水果品种的果园,还依托紧邻金仓湖这一优势,将农业生产和休闲旅游相结合,大力发展采摘项目。
8)乡村旅游
2020年起,东林村以水稻产业园为核心区,在稻田中规划建设了“味稻公园”,通过游道和驿站将田园风光和农耕文化串成乡村旅游景观。同时,还规划了穗月广场、铜钱湖、彩色透水路、景观桥等“乡味”景观,让来自长三角地区的游客们亲身体验乡野乐趣,游玩项目还包括游船、和笨猪羊驼玩耍、亲子农耕体验等。
2021年,东林村又启动田园新干线项目,用总长5.3公里的小火车轨道在东林村田间铺设,将生态景观和农业旅游亮点串联起来。此外,云山米都和萌芽工坊等两个项目也投入建设,将进一步促进农旅融合发展。
随着农田展示区工程、旅游拓展区工程、亲子教育拓展区工程等一批旅游配套设施陆续建成,东林村的乡村旅游吸引力与日俱增。每到夏秋旅游旺季,来自上海、苏州等周边地区的游客络绎不绝。据统计,2020年,东林村接待游客超过10万人次,为村里带来400万元收入,为村民就业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一幅集生产、休闲、餐饮、体验、旅游、生态于一体的美丽乡村图景,已徐徐展开。
如今,东林村已将合作农场、富硒米加工厂、秸秆饲料厂等多种业态打通,形成了“种植—秸秆饲料—养殖—肥料—种植”的农业循环框架模式,打造出“一根草、一头羊、一袋肥、一粒米”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了“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发展。合作农场水清岸绿,处处田园风光,在此基础上村里发展农业旅游项目,吸引游客前来观光采摘,走出了一条一二三产融合互动发展的道路。生态循环效应不断放大,特色农业发展道路越走越宽,整个产业体系每年可为东林村集体经济贡献1200万元。
(二)深化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乡村
作为苏州市首批确定的71个“美丽村庄示范村”之一,东林村认真贯彻落实《苏州市美丽村庄建设实施意见》文件精神,以“富民强村、和谐宜居、品质提升”为核心,迅速开展美丽村庄建设行动,科学规划美丽村庄,完善新型农村社区服务体系。
为改善东林村民的居住环境,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村庄,该村2007年起实施动迁安置工程——东林佳苑小区。东林佳苑小区总建筑面积约21万平方米,总投资约3.5亿元,总套数约1100余套,配有复式房、多层房、高层房等房型,绿化景观均按照苏州市的中高档住宅标准设计,带有欧式建筑风格特点,绿化覆盖率达到了40%以上。小区规划合理,无空间浪费,设有道路、水、电、有线数字电视等基础设施,还设有生活污水净化处理系统、垃圾分类试点,从源头上保护村内生态环境。与小区同时竣工的还有3500平方米的东林社区服务中心,该服务中心内设有亲子活动室、农民喜事厅、图书阅览室、保健室以及老年人活动中心等;外设有2000平方米室外活动场地:音乐喷泉广场、健身游园、网球场、拳操场等;还设有2000平方米的便民配套设施:爱心超市、放心粮油店、美容理发室等。村集体出资为每户村民购买住房家庭财产保险,加装防护栏,实施24小时监控,维护小区的安宁与和谐。
(三)推进社会福利事业,营造文明乡风
东林村注重乡风文明建设,营造风清气正、健康向上的村风民风。一是利用节假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村民集体活动,如唱戏曲、送春联、猜灯谜、风筝节、赛龙舟等;组织开展文明评比系列活动,如五好家庭、好婆媳、好妯娌等活动。二是针对村内大量年轻人白天外出工作,留下年迈父母在家,特别是老年人吃午饭困难的问题,东林村成立了老年日间照料中心,70周岁以上老人中午可到日间照料中心吃饭,每人每餐收取三元钱,午饭是四菜一汤,有荤有素,营养健康。除提供午餐外,日间照料中心还定期举行集体生日会、剪指甲、理发、餐后动手保健操等活动。日间照料中心为村内老年人提供了一个交流、活动、愉悦心情的场所。三是成立志愿者服务队,利用传统的节日集中组织志愿者开展植树造林、关爱孤老残疾、缅怀先烈等志愿服务,收到村民们的一致好评。四是开展移风易俗工作,将婚丧喜事的场所分开设置;举办宣讲好人好事活动,将村民们的感人事迹搬上讲堂。
(四)加强管理制度建设,促进治理有效
东林村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实施村党组织“365服务工程”,开展“民生大巡访”活动,建立村干部包片责任区,实施网格化管理,记录“民情日记”;开展社会化评价,委托第三方机构对村民进行满意度调查,及时整改问题,提升村民满意指数。
在此基础上,积极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服务体系,以服务村民、提升幸福感为宗旨,做好村民集中居住的后续管理工作,制定了东林佳苑小区管理制度。采用党员议事组、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三方协作网格式管理,对入住村民进行考核,考核满分者发放每户每日一元钱的奖励,通过“以奖促改”的方式帮助村民“上楼”过渡。
在“和谐村”创建过程中,东林村成效明显,社会风气良好、村民关系和谐,农村民生问题得到有效改善,社会自治力量得到显著发展,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协同推进,逐步形成了“两委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多元主体治理格局。
随着互联网时代发展,东林村还引进数字乡村治理技术和理念,聚焦农业农村大数据治理应用、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治理服务、农民生活服务、乡村产业发展等领域,以“能用、实用、好用”为原则,探索打造“数智乡村”示范村。
(五)发挥人才作用,加速产业兴旺
曾经的东林村,农业产业结构单一,以留守老人种粮为主。他们在生产中完全凭借经验,没有科学的田间管理。为此,村里开始不拘一格,广聚人才,不论年龄籍贯,只要有一技之长,愿意来村里工作的人都受到欢迎和重视。
在建设林果基地之前,东林村从未搞过规模化、专业化的林果种植,很难找到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人来负责这项工作。这时,他们了解到本地知名的林果专家汪燕飞正退休在家,这位“汪工”1970年从南京林学院毕业后,一直从事林果生产,有着丰富的经验,于是决定聘请他。虽然年过七旬,但汪燕飞布置起果树管理任务来,干净利索又条理分明。两年多来,他带着10多位基本没有果树种植经验的老年村民,硬是建成了一片130多亩的果园。近年来,东林村的村级经济迅速发展,和村里吸引了一批像汪燕飞这样的人才有着很大的关系,金仓湖米厂负责人周耀良,同样属于退休后发挥余热并在工作中作出显著贡献的受聘人才。

东林村高标准的农田

三、几点思考
(一)带头人的现代农本理念是东林发展的根本
在苏南地区,强村带头人比比皆是,如华西的吴仁宝,长江村的李良宝,永联村的吴栋材,蒋巷村的常德胜等,他们多是工业发家的典型。而东林村党委书记苏齐芳则以农为本,扎根村里25年,将一个远近闻名的穷村变成了资产超3亿元、年村级集体经济稳定性收入近3000万元、人均收入超4万元的全国生态村、江苏省文明村。苏齐芳先后荣获江苏省“吴仁宝式优秀村书记”、苏州市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1991年,他放弃自家企业,承诺只做3年村书记,没想到在村民群众的极力挽留下,在村书记的岗位上苏齐芳一干就是29年。他始终将“富民、强村、和谐”作为工作重心,积极推广“党支部+”发展模式,筑牢发展红色根基,走出一条具有东林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苏齐芳的事例再一次证明,村庄带头人在村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而其凸显的现代农本理念,是东林村发展的根本,也是东林村区别于其他强村的特色。
(二)在经济强势发展的苏南,东林村是如何立足的
改革开放后,苏南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创造了以集体经济为主、以乡镇企业为主和共同富裕为主要特征的“苏南模式”,与以民营经济为主、以市场经济为主的“温州模式”,成为我国两种最具代表性的农村发展路径。
经过几十年发展,苏南农村不断探索集体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有效实现形式,积极发展合作经济和股份经济,推进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为集体经济注入新的动力。
与过去相比,当下的苏南村级集体经济形成了资产租赁型、企业股份型、联合发展型和农业开发型等四种新类型。
其中,资产租赁型是目前苏南地区村级集体经济较为普遍的形式,主要体现为标准化厂房和土地租赁。企业股份型的发展则是在历史上苏南乡镇企业改制时部分集体经济曾留下了一定的股份,村民按期分红。联合发展型以若干临近村庄和社区联合投资或以集体资产入股,共同成立一家企业统一经营盘活共同资产。
农业开发型主要集中在土地的使用上,东林村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土地整治自然是势在必行。
东林村所在的太仓市素有江南“金太仓”之誉,从春秋起就一直是鱼米之乡。然而,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太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二三产业尤其是外向型经济的迅猛发展,早已使这座曾经的千年农业小县成为位列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前十名的一座苏南名城。大批的农业劳动力被企业所吸引,成为产业工人。村里也几乎只剩下了老年人,土地甚至开始出现撂荒。直到2006年,大规模的土地综合整治在这里全面展开后,才开始逐渐恢复“皇家粮仓”的盛况。
当此之时,东林村抓住机遇,率先行动,围绕土地效益问题动员全村开展大讨论,一致同意规模化发展。参与土地整治、“退村进镇”居住的村民们也纷纷要求改变农村生产方式,尽快与城市接轨。“合作农场”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作为太仓市第一个全面完成土地综合整治的村庄,以“大承包、小包干”为核心内容组建合作农场、融承包制和合作制优势于一体的农村经营新模式,在东林最早迈开了探索的步子。土地承包经营权就牢牢掌握在村集体手里,既可减少无效投入,又能兼顾发展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有利于增加村民收入。在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同时,有力地提高了村里的经济发展实力,其经验迅速被太仓各村推广。
东林村民的生活方式,也伴随着土地整治发生了全面改变。700多户村民全部搬进新建的小区公寓——东林佳苑;1000多农村壮劳力除了20多个成为村里合作农场的工人外,全部进入城镇,或打工或经商或创业,融入二三产业主力军中。村民搬进新小区后,每年还可以拿到分红,集体经济也从“人人有、人人没份”实现了“人人有份、人人有”。
东林村作为太仓市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一个亮点,也成为苏南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代表作”之一。

主要调研考察方向和服务内容:

 1、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政策宣传;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调查研究;成功经验以及典型示范案例宣传与推广;倾听来自一线基层的声音,读懂中国乡村,助力新时代乡村产业振兴。

2、有关乡村产业方面的课题调查研究,立项、规划招商引资、产业政策咨询和资源导入等服务。

新时代乡村产业发展智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央视《新闻联播》再次点赞太仓!
林州市:牛场进村里 秸秆成了宝
济宁“菱花模式”,乡村产业振兴新引擎
农地抵押融资的喜与忧——来自江苏太仓的调查
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的对策_黄炜
海口琼山甲子镇蚯蚓生态养殖示范基地助推村集体经济收入“第一桶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