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史上最全甘蔗病虫害高清图谱!

甘蔗属禾本科、甘蔗属,是制糖工业的主要原料之一。主要分布于四川、湖南、云南、广西、广东、福建、海南等南方省区,近年来河北、河南、北京、天津、山东、山西、陕西等省、直辖市引种甘蔗成功。在甘蔗生产中,由于地理环境条件限制、田间管理过于粗放等原因,使得甘蔗病害发生频繁,为害较为普遍,从而导致甘蔗产量减少,造成含糖量大幅降低,直接影响经济效益。下面介绍几种甘蔗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

甘蔗常见病害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甘蔗凤梨病

1、症状识别  主要为害种蔗、宿根和受伤的蔗茎。初期在切口处变红色,常释出凤梨(菠萝)香味,后逐渐变黑并产生黑色刺毛状物(子囊壳),节间内部的薄壁组织完全腐烂,仅余黑发状纤维和大量煤粉状物(厚垣孢子)。病芽常在萌发前腐烂,或萌发后生长纤弱,叶片细、无光泽,黄绿色,重致枯死。蔗株染病蔗叶枯萎,内部组织败坏,外皮皱缩变黑,病株死亡。

2、防治技术  (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如广东3号、新台糖25号、桂糖11号等;选用无病健壮蔗茎中等大小的梢头苗作种,减轻发病;选用地势高燥、排灌良好的地块种植甘蔗;实行5年以上轮作,不与菠萝、桃、柿、龙眼、杧果、香蕉、番木瓜、椰子、槟榔子、油棕、可可、咖啡等作物进行邻作,减少病害传染;施足充分腐熟的农家肥,合理施用化肥(氮磷钾之比为1.0:08:1.7),促进甘蔗稳健生长,提高其抗病力;精耕细整,创造甘蔗生长的有利环境,促进蔗芽早生快发;春、秋、冬植蔗分别于2-3月间、9-10月间、11-12月间播种,且冬、春植蔗掌握在冷尾暖头时适时播种;宿根蔗开垄松蔸后用地膜覆盖栽培,促进甘蔗和蔗蔸基部地下蔗芽早生快发,减轻病害;催芽时,当芽刚露出种根或成“鹦哥”嘴状时播种,芽眼朝上,覆土2厘米;雨后及时排水,降低蔗田湿度,减轻为害;及时剥除并就地深埋老叶、脚叶、病枯叶,减少病菌飞散传播;甘蔗收获后,及时清除、烧毁病残体,或集中堆沤肥料,减少菌源。

关注微信公众号【天宝农业技术服务平台】走进商城或进入淘宝网搜索店铺【嘉美水溶肥】进行选购。

欢迎添加天宝农技服务平台水果群微信号:15910877966,交流了解更多水果专业种植技术。

(2)药剂防治:有四个施药阶段,秋植采种及早春收砍后留养宿根田块,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均匀喷淋蔗桩;下种前用2-3%石灰水,在蔗种剥叶斩断后浸泡24小时,再用70%甲基硫菌灵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种消毒10分钟,防止发芽期间感染病菌;伸长期,每亩沟施石灰75千克,调节土壤酸碱度至中性或微碱性,控制病害;发病初期,用25%咪鲜胺乳油混加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比例为9:1)10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400倍液喷雾,隔7天喷1次,连续防治2-3次。

二、甘蔗鞭黑穗病(甘蔗黑粉病)

1、症状识别  该病最明显症状是从感病蔗茎的梢头长出一条黑色鞭状物,长几厘米至数十厘米不等,短的直或稍弯曲,长的向下卷曲。黑穗鞭中心是由薄壁组织或维管束组织构成的心柱,外围包着一层黑色的冬孢子。病鞭初期,外包一层银白色薄膜,冬孢子成熟后,薄膜破裂,大量黑粉随气流飘散,除基部有叶鞘包裹外,只剩下褐色的心柱。染病种蔗萌芽早,茎细小,叶细长,淡绿色,分蘖增多,呈草丛状或芦苇状,后分蘖上也长出黑穗鞭。

2、防治技术  (1)农业防治:加强检疫,防止从病区调运种蔗;掌握感病品种信息,选种抗病品种,如桂糖37等,控制其发生;选择无病健壮的梢头苗留种,避免或减轻其危害;与水稻、甘薯、花生或苜蓿等作物轮作,以消除或降低土壤中残留的病原菌;深翻晒田,加速病菌分解,减少菌源;施足基肥,增施磷、钾、钙套餐肥嘉美红利、赢利来,保证蔗株健壮生长,增强其抗病力;起高垄栽培甘蔗,降低土壤微域环境湿度,减轻发病;宿根蔗应早开垄、深松蔸,及时补苗,防止缺株断垄;新植甘蔗在种植后2个月或宿根蔗在齐苗后及时查田,根据病苗的丛生、茎细小、叶细长、淡绿色、分蘖增多等病态特征,及早拔除病苗,减少病菌基数;适时灌水,促进蔗苗壮长,减少无效分蘖,并及时培土防倒,减少侧芽生长;清除田间杂草,防止其传播病害;及时消灭昆虫,减少病菌侵染机会;在黑粉(冬孢子)尚未成熟破裂前,及早用剪刀剪下并放入塑料袋内带出田外,集中烧毁或深埋,以防病菌再次扩散侵染;指导牧民不用带菌蔗株喂牛,减少粪肥带菌,防止病菌传播;把牛粪便堆沤,充分发酵灭菌后施入,减少初侵染源;发病重的蔗区,要及时烧掉病残体,减少翌年初侵染源;在病区不留宿根或减少宿根年限,增加新植蔗面积。(2)药剂防治:播种前,用1%的40%福尔马林液浸种消毒5分钟,然后用薄膜覆盖闷种2小时。或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浸种消毒7分钟。也可用3%石灰水浸种24小时,消毒后再用50.5℃热水浸种2小时,预防甘蔗鞭黑穗病发生。

三、甘蔗梢腐病

1、症状识别  主要为害梢头的嫩叶,多从生长点附近的嫩叶侵入,在幼叶基部出现褪绿黄化的斑块,在斑块上杂有红褐色或褐黑色的小点或波浪形条纹,沿着叶脉扩张,后来条纹呈纺锤形裂开,边缘锯齿状。叶片的基部较正常叶狭窄,略成扭曲状,并有皱褶,梢头部的叶片常扭缠在一起。叶部受害,植株一般可以恢复生长。若梢头部染病,在蔗茎外部节间常出现黑褐色横向如刀割的楔形裂口,形似梯状,上有淡红色或淡黄色粉状霉层,有时生黑色小点。纵剖被害梢头,可见内部组织有褐色条纹。发病轻的,蔗茎停止伸长,侧芽大量萌发,呈簇生状。严重时梢头的生长点周围组织变软、变褐、腐烂,心叶坏死,使整株甘蔗枯死。

2、防治技术  (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不与水稻、小麦、玉米、高粱、蚕豆、甘薯、番茄、辣椒、茄子、香蕉、柑橘、棉和红麻等作物进行连作或邻作,减少病害传染;合理密植,种植时下种量以10.5-12万芽/公顷为宜;合理施肥,施足充分腐熟有机肥,少施氮肥,增施磷、钾、钙套餐肥嘉美红利、赢利来,促进甘蔗生长,提高其抵抗力;修整好排灌系统,及时排除蔗田积水,使甘蔗正常生长,增强抗病力;加强管理,及时剥去老叶,清除无效分蘖,挖除发病蔗田中的病株,减少重复侵染源,控制扩展蔓延;甘蔗收获后,及时清除、烧毁蔗地中的病叶及病株残体,减少侵染源。(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1:1:100倍的波尔多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1000倍液、30%碱式硫酸铜(绿得保)悬浮剂5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液喷洒心叶,隔7-10天1次,交替轮换用药视病情连喷2-3次。也可用50%代森铵水剂750倍液喷雾,隔4天喷1次,连喷3次。

四、甘蔗褐条病

1、症状识别  主要危害叶片。最初在甘蔗的嫩叶上产生细小的水渍状小点,长约0.5毫米。随后病斑上下蔓延呈水渍状条斑,两端尖或平钝,扩大后呈黄色梭形病斑,与叶脉平行,有时在病斑中央出现红色小点,后期整个病斑变红色,周围黄色晕圈较窄,病斑顶端决不产生与叶脉平行的坏死条纹。成长病斑一般长2-25毫米,有时甚至可长达50-70毫米,整个病斑上下宽度较一致,一般不超过2-4毫米,呈杆状。严重时病斑互相融合,叶片早枯,植株青叶少,蔗茎伸长慢,茎细节间短。病菌一般不侵害叶片中脉和叶鞘,但在发病中心也有例外。叶鞘、蔗芽及蔗茎受害,形成红条斑。有的品种引起顶腐,根早衰,植株矮小等症状。

2、防治技术  (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如海蔗4号等;合理轮作;选择肥沃的砂壤土栽培,减轻发病;多施腐熟农家肥,适当增施磷、钾、钙套餐肥嘉美红利、赢利来,促进甘蔗生长,提高其抵抗力,可减少褐条病的发生;及时去除发病严重的病叶,减少田间菌源,控制传播蔓延;及时剥除脚叶、老黄叶,间去无效、病弱株,并除去禾本科杂草,使蔗田通风透气,降低蔗田湿度,减轻病害;甘蔗收获后清洁蔗园,减少菌源。(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1000倍液、40%多·硫悬浮剂4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喷雾,隔7天喷1次,交替轮换用药连续防治2-3次,可控制其发生。

五、甘蔗锈病

1、症状识别  主要危害叶片。初期叶片产生长形淡黄色小斑点,后病斑在叶片正反面着生橙黄色至褐色(夏孢子堆),长2-10毫米,外有黄色晕圈,后期病斑变为黑色(冬孢子堆),叶片坏死。

2、防治技术  (1)农业防治:耕翻田地,加速病菌分解,减少病源;选种抗病品种,如粤糖71/210、粤糖63/237、闽糖70/611、云蔗89-151等;高垄栽培,合理密植,增加田间通风透光度,提高抗病力;及时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减轻受害;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多施磷、钾、钙套餐肥嘉美红利、赢利来,增强蔗株抗病能力;剥除老叶,间去无效、病弱株,及时防除杂草,使蔗田通风透气,降低蔗田湿度;及时割除发病严重的病叶,减少传播;甘蔗收获后及时清除烧毁病株残叶,压低田间菌源。

(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10%苯醚甲环唑(世高)水分散粒剂1500-2000倍液、15%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混加25%丙环唑(敌力脱)乳油4000倍液、80%代森锰锌(大生M-45)可湿性粉剂600倍液、40%氟硅唑(福星)乳油8000倍液、12.5%烯唑醇(速保利)可湿性粉剂1500-2500倍液、25%戊唑醇(富力库)水乳剂1500-2000倍液、1:1:160倍的波尔多液均匀喷洒叶面、叶背,隔7-10天喷1次,交替轮换用药视病情连喷2-3次。

六、甘蔗黄斑病(甘蔗赤斑病)

1、症状识别  主要为害幼嫩蔗叶,但未展开的心叶及刚展开的第一二片叶很少发病。最初在比较幼嫩的蔗叶的叶尖出现圆形或椭圆形黄色的分散小斑,病情扩展时病斑逐渐相互融合成直径2厘米大斑,颜色由黄色转红色,故又名赤斑病。在老病斑表面常生浅灰色霉层(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以病斑的背面为多。同一株甘蔗上,基部叶片先发病,变红干枯,中部叶片则黄斑和红斑并存。

2、防治技术  (1)农业防治:选种抗病品种,如华南56/12、崖城64/389等;选择土壤肥沃,土层深厚,地势高燥的地块种植甘蔗,降低田间湿度,减轻危害;合理施肥,增足腐熟农家肥,适当施入氮肥,多施磷、钾、钙套餐肥,提高抗病力;建立蔗田排灌系统,及时排除积水,有效地调节蔗田湿度,减轻发病;高温多雨季节及时剥去并烧毁病叶、老叶,间去无效病弱株,以改善田间湿度及通透性,减少初侵染源;甘蔗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株残叶,减少田间菌源。(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0%苯菌灵(苯来特)可湿性粉剂800-1500倍液、40%多·硫悬浮剂400倍液、30%王铜(氢氧化铜)悬浮剂600-800倍液、1:2:100倍的波尔多液喷雾,隔7天喷1次,连喷2-3次。

七、甘蔗赤腐病(甘蔗红粉病)

1、症状识别  多发生在甘蔗生育后期。主要为害蔗茎、叶中脉,也可侵害叶肉、叶鞘。蔗茎染病 外表初无异常表现。纵剖病茎可见茎内变红,在红色当中夹杂白色圆形或长圆形白色斑块,长圆形的白斑与蔗茎垂直。重时髓部中空,并生灰白色棉絮状的菌丝和分生孢子。后期茎内组织腐败,萎缩干枯,叶片失水凋萎,茎皮变暗红褐色,失去光泽,皱缩下陷,蔗皮上着生许多黑色小点(分生孢子盘),最后整株甘蔗枯死。叶片中脉染病,初生一小红点,病斑互相融合后扩展成纺锤形的长可达整条叶脉的病斑,后期红色病斑的中央组织灰白色或稻秆色,上生黑色分生孢子盘,外围仍保留一条红色界线,此红线两端闭合。叶鞘染病 初现赤红色小点,后扩大成不规则形,中央黄色,边缘红色,病部着生小黑点状的分生孢子盘,病重时叶鞘枯死。

2、防治技术  (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如粤糖93/159、农林8号等;采种时选用叶鞘无病斑、无虫害的种苗和梢部蔗茎作种,砍种时切口现红色的不用;深翻晒田,加速病菌分解,减少病源;合理轮作倒茬,减少菌量;酸性土施入少量石灰,至土壤呈中性或微碱性,控制病害;合理施肥,促进甘蔗生长,提高其抵抗力;冬、春植甘蔗应选择“冷尾暖头”天气下种,下种时应进行催芽,用地膜覆盖栽培,促进甘蔗早发芽,快成苗,减轻病害;及时防治蔗螟、飞虱等害虫,减少病菌侵染机会;及时排水,降低蔗田湿度,减轻为害;及时剥除并就地深埋老叶、脚叶、病枯叶,减少病菌飞散传播;甘蔗收获后,及时清除、烧毁病残体,或集中堆沤肥料。(2)药剂防治:用石灰浆、波尔多液涂封蔗种两端的切口,进行种茎消毒。也可先将蔗种置于52℃热水中浸泡30分钟,再移入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中浸种消毒5分钟。或用1%硫酸铜液浸种2小时或2%石灰水浸种24小时进行消毒。在发病初期,选用30%氟菌唑(特富灵)可湿性粉剂3500-5000倍液、25%腈菌唑(特菌灵)乳油6000-9000倍液,间隔10-15天喷1次,连喷2-3次。

八、甘蔗花叶病(甘蔗嵌纹病)

1、症状识别  主要侵害叶片,但染病蔗株常整丛发病,且容易发生其他并发症,如根腐病。染病叶片初生许多与叶脉平行长短不一的浅黄色或浅绿色长圆形、卵圆形或条形的短条纹,与正常的绿色部分参差间隔,呈花叶、斑驳、嵌纹状,或呈短小针状,或沿脉作放射状。常见整片叶大部分是正常的绿色,只有少许狭窄的浅黄绿色条纹;有时整片叶都变成黄色,只留下少许绿色。条纹的颜色比正常部分稍淡,也可因完全缺乏叶绿素而接近黄白色。有些甘蔗品种有时在叶鞘也可发现黄条。茎部很少发现病斑,但个别甘蔗品种茎部亦会出现病斑,有时会发现溃疡。

2、防治技术  (1)农业防治:选用高抗或免疫品种,如闽糖70/611、桂糖11等;蔗种分3次用温汤浸种消毒,第一次浸种温度为52℃,第二三次均为57℃,隔天处理1次,每次浸种20分钟;砍蔗刀具消毒;合理轮作,避免与玉米、高粱等禾本科作物轮作或邻作,减少病害传染;增施磷、钾、钙套餐肥嘉美红利、赢利来,培育壮苗,增强植株抗病能力;及时挖除病株,重病田不得留宿根;适时清除、深埋禾本科杂草,减少寄主植物,减轻危害;定时对中耕机的犁铧总成进行消毒,防止病菌再次传播;及时拔除病株,清除田间毒源;及时消灭黍蚜、玉米蚜、麦二叉蚜、绵蚜、高粱蚜、陆稻赤腹蚜、桃蚜等传毒蚜虫,防止害虫传播病原菌,造成侵染。(2)药剂防治: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可交替选用0.5%菇类蛋白多糖(抗毒剂1号)水剂300倍液、0.5%氨基寡糖素(壳寡糖)水剂600-800倍液、2%宁南霉素(菌克毒克)水剂200-250倍液、20%醋酸铜盐酸吗啉胍(病毒净)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5%硫酸铜三十烷醇十二烷基硫酸钠(植病灵)水剂1000倍液、10%混合脂肪酸(83增抗剂)水剂100倍液、5%菌毒清(菌必清)水剂300-500倍液喷雾,隔10天喷1次,交替轮换用药视病情连喷2-3次。

九、甘蔗轮斑病(甘蔗环斑病)

1、症状识别  主要为害老叶,也可为害嫩叶、叶鞘和蔗茎。叶片受害时,最初着生污绿色至黄褐色长卵形的斑点,边缘黄色。在不同蔗种上病斑的大小不同,一般10-12毫米×2.5-4毫米。老病斑具有轮廓分明的红褐色边缘,中心为枯白色或草黄色,有时整个病斑保持红色或红褐色,上有轮纹,并散生黑色无性及有性子实体。随着病斑扩大合并,形成较大的不规则形的红褐色斑块,叶片枯死。

2、防治技术  (1)农业防治:选育抗病品种;避免单一品种长期宿根,以及品种轮换种植,减少发病;施足充分腐熟的农家肥,合理施用化肥(氮磷钾之比为1.0:08:1.7),促进甘蔗稳健生长,提高其抗病力;适时灌溉,增强植株抗病力;及时剥除老叶、脚叶、病枯叶,就地压埋并喷洒农药杀灭病菌,减少飞散传播;及时排渍,增强长势;冬季收获甘蔗后,及时清除、烧毁病残体,减少初侵染源。(2)药剂防治:在发病前,选用60%唑醚?代森联(百泰)可分散粒剂1000-2000倍液、50%醚菌酯(翠贝)干悬浮剂4000-5000倍液、70%代森联(品润)干悬浮剂500-800倍液喷雾。也可在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25%咪鲜胺乳油9份混加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份1000倍液喷雾,隔7天喷1次,连续防治2-3次。

十、甘蔗眼斑病(甘蔗火烧病)

1、症状识别  主要为害叶片。最初在半展开或刚展开的嫩叶基部出现水渍状小点,4-5天后纵向扩展形成长圆形病斑,病部中央红褐色,四周有草黄色狭窄晕圈,形状似眼睛,故称眼斑病。接着有些病斑顶端会出现一条与叶脉平行向叶尖方向延伸的坏死条纹,似流星状,又称“黄鳝斑”,初为黄色,后变为红褐色,多个眼斑和条纹融合后,造成大片叶组织坏死。条件适宜时,不抗病品种的嫩叶与嫩茎很快枯死并发生梢腐,重病株根部出现黑腐,有时叶鞘及蔗茎亦可见病斑,两周内可使整块蔗田由青绿色变为黄褐色。

2、防治技术  (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如川糖61/408、云糖65/25等;在眼斑病流行的蔗区,应改秋植为冬植或冬育春移或春植,避过眼斑病的发病期;在该病流行的蔗区暂停留宿根蔗;施足充分腐熟的农家肥,合理施用化肥(氮磷钾之比为1.0:08:1.7),促进甘蔗稳健生长,提高其抗病力;农具应福尔马林溶液消毒,防止病菌再次传染;及时消灭香茅草和紫狼尾草,减少寄主植物,减轻危害;合理密植,提高田间通风透光度,减少田间湿度;及时疏通排水系统,防止田间积水,减少湿气滞留,增强长势,减轻发病。(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2%春雷霉素(春日霉素)水剂600-1000倍液、70%三环唑(克瘟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5%百菌清(霉必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1:1:100倍式的波尔多液喷雾,隔7天喷1次,交替轮换用药视病情连续防治2-3次。

十一、甘蔗虎斑病

1、症状识别  主要为害叶鞘。叶鞘近地面处受害产生红色不规则病斑,后中央渐变为灰黄色,边缘颜色较深呈赤褐色宽横条纹似虎皮斑纹状,故称虎斑病。

2、防治技术  (1)农业防治:施足充分腐熟的农家肥,少施氮肥,增施磷、钾、钙套餐肥嘉美红利、赢利来,促进甘蔗稳健生长,提高其抗病力;清除病残体及田边杂草;及时排渍,增强长势,提高其抗病能力。(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交替选用20%甲基立枯磷乳油(利克菌)800-1200倍液、5%井冈霉素(有效霉素)水剂600-1500倍液、50%腐霉利(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3000倍液、50%乙烯菌核利(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25%咪鲜胺(施保克)乳油2000倍液、70%噁霉灵(土菌消)可湿性粉剂3000-4000倍液、40%菌核净(纹枯利)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25%三唑酮(百菌酮)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喷雾。

十二、甘蔗霜霉病

1、症状识别  主要为害叶片。叶片染病初在叶上生与叶脉平行的黄白色至红褐色间断条纹。病叶细长,叶背面生白色霜霉层(孢子囊)。病株徒长,易生侧芽,生长畸形。

2、防治技术  (1)农业防治:严禁从疫区调种,避免扩大蔓延;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无病株做种,压低菌源;重病地区或重病田不留宿根;用40~46℃热水预浸1小时,再用52℃热水浸1小时;合理施用氮肥,增施磷、钾、钙套餐肥嘉美红利、赢利来,培育壮苗,提高植株抗病力;挖除、烧毁病株,防止扩大危害;及时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减轻发病。(2)药剂防治:在发病前,用10%氰霜唑悬浮剂1000-1500倍液、50%喹啉铜可湿性粉剂800-1500倍液、58%精甲霜灵800-1000倍液、70%丙森锌(安泰生)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喷雾,间隔10天喷1次,连喷3次。也可在发病初期,选用72.2%霜霉威(普力克)水剂600倍液、69%烯酰吗啉锰锌(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86.2%氧化亚铜(铜大师)可湿性粉剂800-1200倍液、60%氟吗啉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1:1:150倍式的波尔多液喷雾,间隔7-10天喷1次,视病情连续喷药2-4次。

十三、甘蔗叶焦病(甘蔗焦枯病)

1、症状识别  主要危害叶片。最先在幼嫩的叶片上着生密布或稀疏的红色或红褐色纺锤形病斑,周围有明显的淡黄色圈。病斑合并扩展后形成纺锤状的条纹。病斑开始时淡红褐色继之草黄色并具深红色的边缘,后期在叶的坏死组织上生许多黑色分生孢子器。

2、防治技术  (1)农业防治:选育抗病品种;适当增施腐熟的农家肥,多施磷、钾、钙套餐肥嘉美红利、赢利来,促进甘蔗健壮生长,提高其抗病能力;实行轮作,减少土中菌量,控制病害;适时早播或错开雨季再种植,促进蔗株健壮生长,增强抗病力,减少侵染菌量;在翌年新植蔗或春植蔗生长前,将未处理完的蔗秆用泥封起来;在甘蔗新叶抽出前,应在雨前及时摘除病叶,并集中清理出田外处理,减少田间再侵染菌量,防止其向周围叶片蔓延;及时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加强土壤通透性,减轻发病;拔出无效、病弱株,以改善田间小气候,推迟病害的发生和流行;甘蔗收获后,及时焚烧、翻耕,加速病残体腐烂分解。(2)药剂防治:在播种前,蔗种用50%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泡消毒2小时。也可在发病初期,选用50%敌磺钠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12%松脂酸铜(铜帅)乳油5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50%氯溴异氰尿酸(消菌灵)可溶性粉剂1000-12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25%络氨铜锌(抗枯灵)水剂6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每隔7-10天喷1次,视病情连喷2-3次甲氨基。 

甘蔗常见虫害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甘蔗螟虫(钻心虫)

1、症状识别  甘蔗螟虫又称甘蔗钻心虫。常见的甘蔗螟虫有二点螟、黄螟、白螟、条螟等。甘蔗螟虫危害甘蔗的一个共同特点是以幼虫蛀入甘蔗嫩茎,入侵蔗茎组织,破坏生长点,造成枯心苗;生长中后期幼虫蛀害蔗茎,破坏茎内组织,影响生长且含糖量下降,遇大风蔗株易折断,俗称“断尾”。此外,伤口处还易诱发甘蔗赤腐病,进一步降低甘蔗产量。因为甘蔗单株补偿力差,一旦发生危害,减产就成定局,所以对此类虫害必须以预防为主。

2、防治技术 在4-5月,甘蔗处于分蘖期,亩用25%氯虫苯甲酰胺20毫升兑水45千克均匀喷雾;螟虫重灾区,可在8月上旬,用25%氯虫苯甲酰胺再喷一次,效果更为明显。也可以在4-5月,结合培土、追肥,亩用康宽30毫升与尿素20千克+复合肥80千克均匀拌合撒施,及时培土。实践证明,氯虫苯甲酰胺防治螟虫的效果达80%,找到一条防治螟虫的新途径。近几年,陇川县每年应用氯虫苯甲酰胺防治螟虫,面积达8万亩以上,防治效果非常显著。

二、甘蔗绵蚜

1、症状识别  绵蚜虫的成虫分为有翅型和无翅型两种类型,一年可以发生20个重叠世代。有翅蚜会迁飞,是蔗田绵蚜虫扩散为害的主要途径;无翅蚜靠爬行扩散为害,繁殖速度在夏秋季节,从出生到产生下一代若虫,只需12-15天。

绵蚜虫的发生消长动态基本上可分为三个时期:(1)发生始期:每年在4-5月份,越冬蚜群开始大量向大田甘蔗迁飞扩散,建立新的发生中心。(2)发生盛期:每年6-7月间绵蚜大量繁殖为害甘蔗,各基点的蚜群迅速扩大,连接成片,7-8月间如遇台风或特别高温,常造成绵蚜的滞育或死亡;至9-10月又迅速繁殖造成大害。(3)发生末期:11月份起气温下降,蚜群繁殖慢,出现大量有翅蚜,迁飞至秋植蔗或附近大芒草上越冬。

2、防治技术 (1)在秋植蔗和大芒草上过冬的绵蚜是次年大发生的虫源,要在4月下旬,趁其尚未迁飞扩散时,对秋、冬植蔗和发株早的宿根蔗进行药杀一次,以消灭虫源;(2)在7月初,有翅蚜基本消失,无翅蚜开始大量繁殖时,重点全面喷药防治一次;(3)9-10月份,根据虫情酌情防治一次;(4)70%噻虫嗪于5月24日施药一次,亩用12克与尿素20千克拌匀后撒施,覆土。常规施药用丙辛50毫升+丁硫克百威、吡虫啉50毫升喷雾三次,于7月3日喷第一次,10天喷一次,喷施三次。

三、甘蔗根锯天牛

1、症状识别  生活习性此虫一般2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蔗蔸内或在蔗蔸附近的土中缀纤维、植物碎屑与泥土结茧过冬。成虫常在4月上旬始见,由于越冬幼虫虫龄期参差不齐,故成虫发生期很长。成虫有趋光性,交尾产卵一般夜间进行。卵产于土表1-3厘米处。平均每雌产卵250粒左右。卵期为4-14天。幼虫孵化后先取食邻近蔗根、嫩梢和种茎,后钻入宿根蔗蔸或新植种茎,蛀成隧道;地下部分食空后,再沿茎基部向上咬食,可上钻达30-60厘米之高。第2年3-5月,老熟幼虫则转出蔗蔸,在附近土中做茧化蛹,以4月上中旬化蛹最盛,但遇暖冬天气,锯天牛及其它病虫害在春季的活动时间会适当提前,故防治方法也要相应适当提前。

2、防治技术 (1)破垄松蔸护理宿根蔗;或不留宿根翻犁时,有幼虫和蛹翻上土面即捡杀。(2)在新植蔗或或宿根蔗破垄松蔸时每亩用3%米乐尔4公斤,或20%益舒宝3公斤,施后盖土,有良好的防治效果。(3)在宿根蔗破垄松蔸和新植蔗播种时,每亩用0.5公斤含孢子1.08×1000的绿僵菌粉撒施于蔗种或蔗蔸上然后盖土,效果也好。(4)灯光诱杀成虫,晚上19-20时开灯较好。(5)用玉米、水稻、红薯等作物与甘蔗轮种,可减轻为害。(6)在虫发生时,如水源方便,可引水入田泡过土面,待成虫爬出即捕杀,或浸死幼虫。(7)在成虫活动期间,在甘蔗行间埋桶做陷井诱杀。每亩埋3-5个内壁光滑的小水桶,成虫掉下去后就不能爬起来,并引诱其他异性成虫陷进来。

四、甘蔗金龟子

1、防治技术 (1)引水淹灌。蔗龟都不耐水淹,灌水后必爬出,即可收集捕杀。同时土中的卵经水淹浸也不能孵化。(2)灯光诱杀。(3)人工捕杀。不留宿根的蔗地,翻犁时成虫、幼虫都被翻起土面,即可捡拾捕杀。(4)轮种。与玉米、水稻、红薯等作物轮种。(5)药剂防治。①用40%乐果乳剂1份加水稀释800倍,浸种2-3分钟,然后播种。②下种或宿根蔗培土时每亩用3%米乐尔4公斤,或20%益舒宝3公斤,撒于蔗种或蔗蔸旁,然后盖土。③在受害蔗株旁挖穴将药灌施,可选用杀螟松或辛硫磷均1000倍稀释液。④大头霉鳃金龟等成虫啮食蔗叶,除人工捕捉,可用90%敌百虫600-800倍液喷布蔗叶。


文章来源:天宝农业技术服务平台(ID:zhxdnyjs)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茎枯病
阳台种菜最易发生的病虫害大全,阳台种菜参考手册。
抓住机会防治小麦纹枯病
番茄早疫病
春季油菜病害防治有妙法
低温高湿芹菜易发生斑枯病|蔬菜专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