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载】穆索尔斯基 幻想曲《荒山之夜》阿巴多指挥 柏林爱乐乐团
穆捷斯特·彼得洛维奇·穆索尔斯基(Mussorgsky Modest Petrovich)1839年3月21日生于托罗别茨县卡列沃村。俄国作曲家。
穆索尔斯基是俄国近代音乐现实主义的奠基人,是“强力集团”中最主要的作曲家。他在艺术上的探索,自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以来,越来越获得了广泛的承认。不少著名的作曲家,如C.德彪西、拉威尔、L.雅那切克、C.C.普罗科菲耶夫、Ⅱ.Ⅱ.肖斯塔科维奇、r.B.斯维里多夫等人的创作,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穆索尔斯基的影响。
在穆索尔斯基的创作领域中,歌剧处于首要位置。他总共写了5部歌剧,但都没有完成,由后人续完。最初的两部歌剧《萨朗宝》(根据G.福楼拜的小说,1863—1866)和《婚事》(根据果戈理喜剧改编,1868)虽然尚不成熟,但是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穆索尔斯基在器乐创作方面留下的作品不多,但却富有独创性。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荒山之夜》和《展览会上的图画》。取材于民间神话传说的交响音画《荒山之夜》(1867)是俄罗斯标题交响音乐的杰作,它以构思新颖,形象逼真和色彩浓郁而引人入胜。钢琴组曲《展览会上的图画》(1874)是有感于亡友、画家Victor.A.哈特曼的遗作展览而作。它以鲜明的音乐语言将视觉形象复活,同时又抒发了作者的真切感情。在和声手法、曲式结构和钢琴织体方面有新的探索。这独树一帜的作品吸引了许多作曲家为它配器,其中M.拉威尔的改编曲获得了最广泛的流传。
穆索尔斯基 幻想曲《荒山之夜》(阿巴多指挥柏林爱乐乐团)
《荒山之夜》完成于1867年,取材于俄罗斯民间神话传奇。穆索尔斯基去世后,由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于1886年整理并配器。作者在原稿上有一段文字描述:来自地下深处非人类的轰鸣。黑暗幽灵的出现,以及随后黑暗之神的登场。对黑暗之神的赞颂和阴间的祭奠,狂欢作乐。在狂欢作乐最热闹时,远方传来乡村教堂的钟声,这声音驱散了黑暗幽灵。破晓。这是作曲家对俄罗斯神话传说的自由发挥。
乐曲以快板速度为主题,表现了狂欢之夜的情绪,直到结尾处,表现破晓之后的平静才把速度放缓,乐曲开始于d小调,结束在D大调上。
乐曲开始由第一、第二小提琴引领弦乐组以极低的音量演奏的急速三连音,起初声音微弱随后迅速提高,在弦乐飞速的行进后,木管、铜管乐器组先后加入,不协和的小二、增四、大七度以及复音程等多次出现,勾画出荒山之巅群魔乱舞的疯狂场景。群魔的出场是为黑暗之王“车尔诺包格”现身所做的铺垫,长号与大号在低音声部的齐奏演绎出威严而低沉的旋律。这是一个具有宣叙调一样悠长的旋律线条。在这一旋律出现后,马上出现乐队齐奏,并升高半音模仿前段旋律,增强了音乐的戏剧性。乐曲逐渐加强力度,并在原本快板的速度上又加快了一些,整首乐曲到达激烈的高潮,狂欢进入了癫狂的阶段,仿佛一个个幽灵在空中飞舞、骑着扫帚的女巫呼啸而过……
突然,远处传来微弱而清脆的钟声,天已渐渐破晓,牧歌一样的旋律预示着熟睡的农民已经苏醒,这段纯朴的旋律与前面戏剧性的音乐形成鲜明的对比,再也听不到狂欢的喧闹,群妖悄悄溜走,乐曲也在这样的平静安宁中结束。
《荒山之夜》是交响音画作品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各种乐器色彩鲜明,在作品中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配器所带来的不同音色对比,是一部长演不衰的经典之作。
——(以上均来源于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穆索尔斯基《荒山之夜》 12.10 ● ● ●
穆索尔斯基《荒山之夜》BBC逍遥音乐节2018
恐怖远去 一切终将平静 曙光将会重现 穆索尔斯基《荒山之夜》
著名的意大利指挥家克劳迪奥?阿巴多
俄国作曲家穆索尔斯基------交响诗《荒山之夜》 赏析
音乐解析《荒山之夜》一场魔鬼的盛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