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华太极拳网明之太极拳发展中心→文章频道→查看文章→习练杨式太极拳的三个阶段(一)
习练杨式太极拳的三个阶段(一)

[ 推荐:★★★☆☆┋作者:周英南┋来源:网络┋发布:xiaocao┋发布:2012年4月10日┋阅读:269次 ]

    杨澄甫宗师说:“太极拳乃柔中寓刚,绵里藏针之艺术……故研究此道者,须经过一定的程序与相当之时日。”又说:“学者尤宜先求其像,以养其气,久之自然能得其理矣。”宗师所述,精辟地阐明了太极拳习练的至关重要之处,是“经过一定的程序”及“逐日自身之锻炼”。在程序上,一须“求其像”,二是“养其气”,三为“得其理”。这是从招式、意气到拳理方面的习练程序。宗师还说:“先练顺,次练劲,后练巧。”这是从套路、劲力到技巧方面的习练程序。

 

  一、形似阶段(“依样葫芦”阶段)

 

  学习太极拳术,应先熟习拳架,然后再习练高层功法和技术。而熟习拳架,首先得把拳架(套路)学像,得先把架子中的动作招式做标准,即“照拳谱上各式名称,一式一式由师指教,学者悉心静气,默记揣摹,而照行之”。拳架中每招每式均要按规定的动作去做。这个阶段要求学者较为熟练、顺当地盘架子,依样画葫芦,是模是样,动作招式大致准确。手眼身法步均按杨式太极拳规定的动作要领去做,为以后两个阶段的习练打好基础。习练时,一定要按照澄甫宗师《太极拳说十要》的要求去做。身法必须中正,不歪不斜,不偏不倚;腰腿肩肘要松要沉,动作不起强劲;步法宜分虚实;全身上下靠腰带动;动作轻柔缓慢,连绵不断。对一些招式的过渡动作和细节要反复练好。动作方向及手足所摆放的位置也要尽量准确到位。否则,“学拳容易改拳难”,形成“痼弊”习惯后,就不容易改正了。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这一阶段的习练者最容易出现以下弊病。

 

  一是全身肌肉紧张,不能放松,起犟劲。所以打起拳来动作生硬。独立步、换步或移步时站立不稳。二是身法不正,或前俯后仰,或左歪右斜,上下不相随,内外不相合。三是步法不规范,不正确。弓步前足掌外撇,后足掌外摆角度过大;前弓脚小腿与地面不垂直,膝盖超越脚跟;虚步前后两足虚实不明,后足坐而不实,前足撑而无劲。四是耸肩抬肘。如两臂交合(俗称“抱球”)和作拥势时肘部上抬,肩部也随之耸起,致使上肢动作生硬呆滞,不够灵活。五是抬足翘掌,手足僵紧。如脚跟着地和虚步和后坐转身时的前足掌抬起过高,引起脚踝和膝胯僵紧,即“一高三个紧”,动作不够松顺自然。一些上拥(上拥)动作,诸如白鹤晾翅、转身撇身捶、玉女穿梭等招式的上手掌后翘,也会引起腕肘肩“三个紧”。在第一阶段,还会存在其它问题,但主要是以上五个方面。如果在明师的指导下,克服以上问题,做到形似就不难了。

 

    第一阶段的习练要求,动作招式基本熟练,能够从头到尾把一套拳顺顺当当打下来,就可以进入第二阶段,即神似阶段的练习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习练杨式太极拳的三个阶段
如何才能练好太极拳?
杨澄甫宗师晚年定型拳照
108式传统杨式太极拳拳理探秘(十)
杨澄甫式太极拳简介及视频
“舒展”三阶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