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共和国茶事(之二:潮州工夫茶)
userphoto

2022.06.23 上海

关注

2020-05-20 18:01

2008年6月17日,潮州工夫茶跻身“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中国首个也是目前唯一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茶艺项目。 潮州人喝茶,是一种骨子里的喜爱,“一把小小茶壶,三只小小茶杯,在潮州人手里,玩出了色香味俱全的潮州工夫茶。

潮州工夫茶是“中国茶艺活化石”

潮州工夫茶让我们对中国茶艺有了“活化石”意义的传承, 日本茶道和台湾茶艺都从工夫茶中找到灵感和借鉴。”专指品饮的“工夫茶”最早文字记载,见于清代俞蛟《梦厂杂著·潮嘉风月》:“工夫茶,烹治之法,本诸陆羽《茶经》,而器具更为精致。”

工夫茶起源于宋代,在广东的潮州府(今潮汕地区),及福建的漳州、泉州一带尤为盛行,乃唐、宋以来品茶技艺的传承和发展。 品功夫茶在潮汕地区是一件生活化的风俗,家家有工夫茶具,天天都喝茶。 有潮汕人的地方,便有工夫茶的影子。

“工夫”一词,在潮汕话中是作事方法讲究的意思,这里指烹茶品茶方法的讲究,潮汕工夫茶有一套讲究茶具、茶叶、用水、冲法、品味的茶经。 工夫茶,并非一种茶叶或茶类的名字。 而是一种泡茶的技法。 中国茶道形成于盛唐,《茶经》总其大成,简称“茶经法”。 (《茶经》是潮汕工夫茶烹法之本,更是中国工夫茶的“元典”)“茶经法”详载茶艺,包括炙茶、碾末、取火、选水、煮茶、酌茶六个主要程序,组成了“茶艺”的核心内容。 宋、元是中国工夫茶发展期,到了明代是中国工夫茶的鼎盛期,将茶艺推进到尽善尽美的阶段。 潮汕工夫茶艺定式,较早的文字记载是清代俞蛟《梦厂杂著·潮嘉风月·工夫茶》。

俞蛟是浙江山阴人,在乾隆五十八年至嘉庆五年(1793-1800)间,任广东兴宁典史,其在《潮嘉风月》中描述道:“工夫茶烹治之法,本诸陆羽《茶经》而器具更为精致。炉形如截筒,高绝约一尺二三寸,以细白泥为之。壶出宜兴窑者最佳,圆体扁腹,努嘴曲柄,大者可受半升许。杯、盘则花瓷居多,内外写山水人物,极工致,类非近代物,然无款识,制自何年,不能考也。炉及壶、盘各一,惟杯之数,同视客之多寡。杯小而盘如满月。此外尚有瓦铛、棕垫、纸扇、竹夹,制皆朴雅。壶、盘与杯,旧而佳者,贵如拱璧。寻常舟中,不易得也。先将泉水贮铛,用细炭煮至初沸,投闽茶于壶内冲之,盖定复遍浇其上,然后斟而细呷之。气味芳烈,较嚼梅花更为清绝。……”按照俞氏的理解,工夫茶是师承于陆羽《茶经》并有所发展;用福建产之茶叶;冲沏过程程序分明。

工夫茶21式

工夫茶之冲法,有一套十分繁琐的程序。按过程,是治器、纳茶、候汤、冲茶、刮沫、淋罐、烫杯、酾茶等。

治器包括:生火、掏火、煽炉、洁器、候水、淋杯六个动作。“候水”、“淋杯”就是等砂铫中的水飕飕作响一阵子之后,声音突然变小时(那就是“鱼眼水”将成了),即将砂铫提起,淋罐淋杯,再将砂铫置炉上,然后,开始纳茶:打开茶叶,倒在一张洁白的纸上,分别粗细,将最粗的放在罐底和滴嘴处,再将细末放在中层,又再将粗叶放在上面。因为细末是最浓的,多了茶味容易发苦,同时也容易塞住壶嘴。分别粗细放好,就可以使茶色均匀,茶味逐渐发挥。纳茶需适量,每泡茶大约以茶壶为准,放有七成茶叶就足够了。如果太多,不但泡出的茶太浓,味带苦涩,且好茶叶多是嫩芽卷,如果用开水泡过之后舒展开来,就变得很大,连水也冲不进去。但太少则泡不出味道来。

《茶说》云: “汤者茶之司命,见其沸如鱼目,微微有声,是为一沸。 铫缘涌如连珠,是为二沸。 腾波鼓浪,是为三沸。 一沸太稚,谓之婴儿沸; 三沸太老,谓之百寿沸; 若水面浮珠,声若松涛,是为二沸,正好之候也。 ”这个时候,正好提铫冲茶。 揭开茶壶盖,将滚汤沿壶口壶边冲入。 切忌直冲壶心,否则谓之冲破“茶胆”,使茶味苦涩。 冲时提壶要高。 谓“高冲低酾”。 高冲使开水有力地冲击茶叶,使茶的香味更快挥发,而茶素中的单宁则来不及挥发,这茶就没什么苦涩了。 冲水一定要满,使茶叶浮起,然后提壶盖,从壶口轻轻刮去茶沫,然后盖好壶盖,再以开水淋于壶上,谓之“淋罐”。 淋罐有三个作用: 一是使热气内外夹攻,迫使茶香迅速挥发; 二是小停片刻,罐身水分全干,即是茶热; 三是冲去壶外茶沫。 淋罐之后用开水淋杯,目的是使杯子也热,不要让热腾腾的茶冲在冷冰冰的杯子上,影响香味。

酾茶有四字诀:低、快、匀、尽。酾茶切不可高,高慢香味散失,泡沫四起,对客人不尊敬;“快”,是为了使香味不散失,且保持热度;“匀”,是保持各个茶盅均匀承茶,这叫做“关公巡城,韩信点兵”,不可酾了一杯才酾另一杯,只有这样,才能使几杯茶的颜色均匀,以示对座中客人一样尊重;“尽”就是不要让余水留在壶中。因为只要没有水在,单宁就不能溶解,茶才不会苦涩。

茶冲出来后,一般是冲茶者自己不先喝,请客人或在座的其他人喝。如果盘中有三个盅,那么先拿哪一盅也大有讲究。一般是顺手势先拿旁边一盅,最后的人才拿中间一盅。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在两旁茶盅未有人端走之前,就先拿了中间一盅,不但会被认为对主人的不敬,也是对在座其他人的不尊重。同时,你喝了一盅之后,一般还要让在座的人每人喝过一盅,才喝第二轮。如果喝茶的过程,来了尊贵的客人,就得撤换茶叶重新冲茶。

潮汕工夫茶整体上有:精、洁、和、思四个特点。精:指的是茶具的精美;洁:指的是茶叶、茶具的洁净;和:和爱本一家,家人一起品茶聊天更能体现家人的和睦,培养感情;思:品茶可以提神,消解疲劳,启发人的思维。

2015年4月,由潮州茶标准联盟制定的《潮州工夫茶艺冲泡技术规程》正式发布,为“潮州工夫茶艺”这一传统饮茶文化的传承和传播提供了标准支持,也填补国内潮州工夫茶茶艺标准空白。标准中包括备器、生火、温壶、纳茶、点茶、请茶、闻香等步骤,这便是后来广泛流传的“工夫茶21式”。

工夫茶泡法21道程序

1.备器(备具添置器)

2.生火(榄炭烹清泉)

3.净手(茶师洁玉指)

4.候火(扇风催炭白)

5.倾茶(佳茗倾素纸)

6.炙茶(凤凰重修炼)

7.温壶(孟臣淋身暖)

8.洗杯(热盏巧滚杯)

9.纳茶(朱壶纳乌龙)

10.高注(提铫速高注)

11.润茶(甘泉润茶至)

12.刮沫(移盖拂面沫)

13.冲注(高位注龙泉)

14.滚杯(烫盏杯轮转)

15.洒茶(关公巡城池)

16.点茶(韩信点兵准)

17.请茶(恭敬请香茗)

18.闻香(先闻寻其香)

19.啜味(再啜觅其味)

20.审韵(三嗅审其韵)

21.谢宾(复恭谢嘉宾)

潮州工夫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守望者。它的 人文、历史、理念、泡法、茶汤,蕴含着待客礼仪等丰富的文化内涵。 潮州工夫茶融入礼仪和尊重,体现了人与人之间交流和理解、 这是中国茶文化的伟大复兴,也是大国文明“文化自信”的体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茶艺的代表:潮汕工夫茶
潮汕功夫茶文化介绍
潮汕功夫茶
盖碗茶与工夫茶
“习尚风雅,举措高超”——潮州工夫茶艺
功夫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