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子的智慧》本周总结 即使人生是“一团矛盾”,也要把幸福活成一场生命的寻常

亲爱的书友们,大家周末好!通过一周来对《老子的智慧》一书的阅读,相信书友们对老子和道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道,是一切事物的根本,在未有天地以前,就已存在;它生出了天地和万物。道,是清静而无为的,它可以体会,却不能看见;它可以传授,却不一定被领受。

国学大师南怀瑾说,《道德经》一书五千言,可以说,几乎是一字就涵盖一个观念,一句就涵盖有三玄三要的妙义。它告诉了我们许多法则。

在林语堂先生这本《老子的智慧》一书中,用睿智的笔触阐述了老子的哲学思想及对道的独特体悟,借庄子之口解释了《道德经》八十一章的要义精髓,其生动的语言和通透的思想值得我们一读再读。

老庄之道

庄子擅长虚构故事,他本人也承认自己的作品中,十之八九都是寓言。

在《庄子》一书里,他想象孔子以不同的方式出现了有四五十次之多,其中还包括了孔子的弟子——颜回和子贡与道家圣者老子邂逅的趣闻。描述虽为想象,但其间也会提到不少孔、老时代的历史事实。其中有一篇为“孔子问道”:

孔子问老子:“今日有暇,特来请教什么是至道?”

老子回答:“你先将心灵洗净,知识摒除吧!因为道是深幽不表达的。虽如此,我还是把大略的情况说给你听。

显明的东西来自看不见的东西,有形来自无形,精神来自大道,万物起自形体,所以九窍的动物胎生,八窍的动物卵生。

它们生下来的时候没有形迹,死后也无局限;没有出来的门户,也没有静息的归宿,他们站立的地方正是天地的中央,四面通达,广博而自在。

顺应大道的人,四肢强壮,思想通达,耳聪目明,不以忧愁苦其心,一味顺应万物。若没有至道,天就不能高大,地就不能广博,日月也不能运行,万物更无法壮大。

此外,学问渊博的人不必有真知,辩论的人也不必有智慧,因为这些都是被圣人摒弃的东西,只是那增加了的并不见得增加,减损了的也不见得减损的大道,才是圣人所珍视的。

道之深,像大海一样,反复推送永无止境,运转万物永不疲乏。与此相比,君子之道只不过是一些皮毛啊!像这样被万物所依而不觉疲乏的,就是至道。”(《庄子·外篇》第二二章《知北游》)

老子对生命及宇宙的哲学观,四处散见于他的晶莹隽语中。

林语堂说,“老子的隽语,像粉碎的宝石,不需装饰便可自闪光耀。然而,人们心灵渴求的却是更深一层的理解,于是,老子这谜般的智慧宝石,便传到变化繁杂的注释者手中”。

其中,以庄子思想与老子最为接近,其基础和性质大抵相同,但又不尽相同。作者说:老子以箴言表达,庄子以散文描述;老子凭直觉感受,庄子靠聪慧领悟;老子微笑待人,庄子狂笑处世;老子教人,庄子嘲人;老子说给心听,庄子直指心灵。

若说老子像惠特曼,有最宽大慷慨的脚杯;那么,庄子就像梭罗,有个人主义粗鲁、无情、急躁的一面。再以启蒙时期的人物作比,老子像那顺应自然的卢梭,庄子却似精明狡猾的伏尔泰。

庄子尝自述:“思之无涯,言之滑稽,心灵无羁绊。”一般人对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当他妻子的棺木搁在屋角待葬时,他坐在地上“鼓盆而歌”。

他的弟子问他何以如此时,世上最玄奥的生死谈便流露了出来。庄子最有名的智语,便是谈到他本身的死就是一大玩笑——那带着诗人感触的玩笑。

老子的不争,正是庄子口中的寂静、保守,及透过平和以维持精神均衡的超然力量;老子认为水是“万物之至柔”和“寻向低处”的智慧象征,庄子则坚信水是心灵平静和精神澄澈的征象,是保存“无为”的巨力。

是以为不同。

一团矛盾

学者许纪霖教授笑谈,在现代中国知识分子当中,胡适最可敬,鲁迅最可佩,而最可爱的,非林语堂莫属。

林语堂八十岁写自传的时候,说“我只是一团矛盾而已,但是我以自我矛盾为乐”。其实,林语堂活得很单纯、很风趣,即使到了晚年,依然有童心,孩子般的调皮与可爱。

一个人的性格,往往与其童年的经历最为相关,林语堂出生、成长于闽南乡村,从小在荒野中奔跑,在山溪边嬉戏,与美丽山水的亲密接触,让他性情开朗、自然洒脱,他不猜疑别人,别人也无须提防他。

林语堂极端聪明,悟性过人,父亲借钱送他入中国最好的教会学校圣约翰大学。林语堂觉得学校的课程太容易了,上课是浪费时间,自己看书就懂了,常常在课堂上坐在下面偷看闲书。圣约翰有五千册藏书,林语堂全部借来都读了一遍,嫌图书馆太小,不过瘾。

考试前夕,当同学们都在挑灯夜读的时候,他却到处悠忽悠哉地闲逛,最后考试成绩公布,林语堂总是第二名——不是缺乏考第一名的实力,乃是不屑而为之。

那个位居榜首的学霸,圣约翰校史上找不到他的名字,但好读闲书、“永远第二”的林语堂,后来却成为了闻名中外的大文豪。

林语堂认为读书不是为求有用,而是有趣,在趣读中滋长知识,塑造人格。他最喜欢引用诗人黄庭坚的话:“三日不读书,便觉得语言无味,面目可憎。”

林语堂的生活哲学借鉴了老子的无为、不争思想,不偏激,也不消极;不希望太多,也不太少;恰如其分,做一个合理近情的人,以幽默、性灵、闲适来获得一种乐天知命的达观人生。

虽然他自我调侃这一生是“一团矛盾”,却又无比透明、单纯,收获了闲适的诗意人生,在寻常生命中遇见了自己想要的幸福。这带给了我们更多的思考和启示。

好了,亲爱的书友们,林语堂先生所著的《老子的智慧》到今天为止,就全部领读完了,不知你作何感受呢?欢迎你拿起笔来写出自己的随想和沉默老师一起交流分享。

老子的《道德经》是中国乃至世界上非常伟大的哲学著作,没有高深的道的境界和丰富的哲理思维,要想真正理解老子和《道德经》,实在很难。

沉默自感学识有限,悟性有限,尚未知大道之一二,仅仅拆解了皮毛而已,但权当抛砖引玉,衷心希望读者中有大师书友来批评斧正,沉默当虚心求教。

同时也望通过此次领读能引起更多的人关注中华国学文化,关注老庄思想,乐于研读,于纷繁喧嚣中寻觅属于自己的幸福之道,获得内心的平静和喜悦。

最后送给书友们一句话:谁的一生不是“一团矛盾”?而你要做的只是把幸福看成一场生命的寻常,活出你想要的样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林语堂:老子的智慧
通知丨精神层次越高的人,活得越简单
紫气东来道德经的三大智慧,读完顿悟人生智慧
庄子思想的评价
读读老子,谈谈教育(4):和光同尘
当你拥有这种力量时,不管在什么领域里做事,你都能做得非常成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